兩大巨頭競賽,捲土重來的c-MET靶點,會打開什麼樣的格局?
來源:藥智網|Eva
諾華(Novartis)和默克(Merck-KGaA)一直在向全球市場競相推出針對肺癌的藥物,本次諾華Capmatinib贏得了FDA的首個批准。
Capmatinib是一種小分子MET抑制劑,該靶點一度曾沉寂數十年,在2019年ASCO會議上,吳一龍教授就指出:「c-MET基因變異在早期即被發現,但c-MET基因能否作為一個靶點來治療,這一問題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探索。大約十年前,很多研究不加選擇地在肺癌治療人群中應用c-MET抑制劑,具有代表性的是羅氏公司METlung研究中的單克隆抗體MetMab(onartuzumab),以及ARQ197(Tivantinib)之類的小分子抑制劑,這些研究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因此,c-MET的研究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直到2010年,諾華首次提出了一個名為INC280的小分子MET抑制劑,這一藥物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了c-MET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所扮演的角色。」吳教授口中提出的INC280的小分子MET抑制劑,就是諾華剛剛獲批的Capmatinib。
與此同時,在2019ASCO年會上,與諾華對峙的就是默克公司的tepotinib。兩者在會上都發布了其針對特定類型肺癌的藥物數據。在Geometrymono-1的2期研究中,capmatinib在未接受過治療的患者中的總緩解率為67.9%。相較於以往接受治療的患者持續9.72個月來說,接受capmatinib的患者的中位時間為11.14個月。而相比之下,默克tepotinib在所有患者中的總緩解率約為45%至50%(其區別在於通過液體活檢還是組織活檢確定患者的癌變種類)。
從此開始了你追我趕的競賽之路...
全球首款c-MET抑制劑默克Tepotinib日本獲批
在3月25日,德國默克的MET抑制劑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獲批上市,治療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成為全球首款獲批的c-MET單靶點抑制劑,一舉成名!
在美國,也已經於2019年9月11日,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BTD)用於治療在鉑類化療後進展的具有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
諾華TabrectaFDA加速獲批上市
默克率先日本上市,成為全球首款,而在患者群體有限的競爭下,諾華走FDA優先審查程序,加速了美國獲批進程,諾華率先默克在美國上市。
5月6日,FDA批准諾華Tabrecta(capmatinib)上市,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MET外顯子14跳躍(METEX14)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Tabrecta是首個獲得FDA批准的具有特定突變(導致間充質-上皮轉化或MET外顯子14跳躍突變)的NSCLC療法。
圖片來源:FDA官網
FDA此項批准主要基於GEOMETRYmono-1的II期研究數據:capmatinib針對初治患者的ORR為68%,其中CR4%,PR64%,DOR超過12個月的患者比例為47%;針對既往接受過治療患者的ORR為41%,DOR超過12個月的患者比例為32%。
巨頭之爭,持續發力
目前兩大巨頭分別在日本和美國各佔一城,後續也都在積極探索新的適應症。諾華對capmatinib有重大布局規劃,其發言人表示接下來會與阿斯利康的易瑞沙(Iressa)進行配對測試,也在積極探索該藥與PD-1的聯合使用。目前與BMS-Opdivo的臨床試驗已經在運行中。
默克也不甘落後,表示會與阿斯利康第三代EGFR-TKITagrisso(泰瑞沙)聯合配對進行試驗。
c-Met靶點國內市場多家布局
c-MET是一種酪氨酸激酶受體,在非小細胞肺癌、胃癌、腦癌、乳腺癌、結直腸癌、肝癌等多種常見惡性腫瘤中都能檢測到c-MET異常激活。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在接受EGFR-TKI治療發生耐藥性的患者中,大約有20%的患者為c-MET擴增。
基於以上2點,再加上肺癌、胃癌等均為我國高頻癌種,c-MET在我國也已經成為熱門研究靶點之一,另外,在中國市場,默克的Tepmetko有4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除了治療NSCLC患者,還有治療肝細胞癌患者的臨床試驗。
除此以外,也有十餘家國內企業在進行c-MET靶向創新藥的開發,藥智數據顯示:目前c-MET靶點藥物有87個,其中國內獲批臨床的有69個,已經開始試驗的有34個,13個企業,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胃癌肝細胞癌等多種實體瘤。目前大部分處於處於1期或2期臨床研究階段,比例如下圖所示:
就靶點類型而言,目前較多的在研藥為c-MET單靶點藥物,比如和記黃埔醫藥的沃利替尼、海和生物的谷美替尼和北京浦潤奧生物的伯瑞替尼等,且進展較快。
雙靶點藥物,備受關注的是貝達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劑BPI-9016M,該藥同時靶向c-Met和AXL靶點。2020年1月,血液學與腫瘤學雜誌(JournalofHematology&Oncology)公布了「在評估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國患者接受BPI-9016M治療的最大耐受劑量(MTD)、安全性和抗腫瘤活性。」的最新數據,試驗結果表明,19名可評估對象中,53%的患者腫瘤有所縮小,10名患者腫瘤保持穩定,接受800mg治療的患者中有1名患者腫瘤縮小超過30%,效果可觀。
另外還有,恆瑞一枝獨秀,其在研1類新藥SHR-A1403是基於c-Met抗體的偶聯藥物。目前中美均已獲批臨床,國內1期試驗已完成招募。
最後,期待c-MET靶點藥物在國內百花齊放的場景,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