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絲和TOF,以及手機行業的「技術決定論」

2020-12-06 盤外招

資本的聚光燈下,所有的失意和挫敗都會無限放大。

去年小米集團的總營收為1749億元,利潤136億,看似都在增長,但經營利潤11.70億元,相比2017年巨降90.2%,CFO周受資將之歸納為雷軍99億元的股權獎勵計劃,這應該也是小米行政支出劇增4400%的主要原因。此外,整個小米集團的毛利率也進入下降通道,去年僅為12.7%,2017年則為13.2%。

從收入構成看,小米的智慧型手機收入佔比65.1%,對於總營收的貢獻下降了5.2%,特別是國內市場表現不佳,2018年Q4僅完成2500萬部的成績,相比2017年的2850萬部,出現了高達350萬部的下滑。

在相同的市場環境中,被小米視作目前最大對手的榮耀卻在高歌猛進。小米經歷9年來最大磨難的同時,在需求疲軟的市場中,已經把中國市場全面領先小米的榮耀,今年1月更是取得了增長11%的佳績。同期小米卻下滑5.6%。

兩年前,意氣風發的雷軍重回母校武漢大學,頒發以自己命名的1000萬元獎學金,在微博寫下「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金句,那是他和小米的高光時刻。

然而兩年後的今天,曾是網際網路標誌性人物的雷軍不僅輸了與格力的賭局,更是被老對手的榮耀逆襲。得失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也許可以從最近成為熱點的一種工具,螺絲刀,以及一個一度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冷僻技術TOF,對這個問題做出回答。

螺絲和TOF的故事

年初小米9發布前,小米眾位高管輪番上陣,通過微博等平臺站腳助威。種種反常的表現,不論是雷軍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還是給小米9「戰鬥天使」、「能打」的定位,或許是因為小米從上至下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業務模型出了問題:依賴營銷「口碑」拉動增長的營銷模式,在當下這個消費者越來越火眼金睛的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而長期忽視基礎研發,過度追求前端噱頭,也在不斷消耗小米以往積累的品牌內涵。

為了提升內部凝聚力,小米刻意把正常競爭描繪成「叢林法則」的暴力世界,「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熱血讓整個行業充滿火藥味兒,盧偉冰在任職兩個多月後第一次主持發布會,也是率先向友商開炮,有人評價是子彈上膛,火力全開,他自己卻是信誓旦旦,「我們不會虛造一些東西去攻擊別人,我們是真實和真誠去做這個事情」。

對於小米9被詬病的產能問題,雷軍信誓旦旦,「假如小米9首月供貨不足百萬臺,大家不用催了,我就去工廠擰螺絲!」結果3月14日晚9時,小米官微突然宣布取消次日的發售計劃。

相比起來,榮耀總裁趙明的表現就明顯輕鬆許多。儘管小米高管集體上陣的針鋒相對,讓榮耀被動地被捲入輿論風暴,但身處風暴中心眼,反而異乎尋常地平靜。

輕鬆的背後,是榮耀對自己的技術實力深具信心。

比如趙明最近分享了一段用V20手機玩體感遊戲的小視頻,這個遊戲的背後,便是下一個通訊時代或將成為熱點的關鍵技術:3D TOF立體深感攝像技術。

智慧型手機的3D成像技術主要是三種方案:雙目成像、3D結構光和TOF,雙目成像是過時的技術,蘋果青睞的3D結構光與智慧型手機的輕薄化趨勢不符,也容易受到強光影響,TOF在成本、功耗和性能上優勢突出。

榮耀是第一個真正認識到TOF在5G時代潛力的手機品牌,這種技術所帶來的豐富應用場景使得榮耀可以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通過TOF解鎖更多有趣的新玩法。

在此前的榮耀V20等新機上,榮耀已經顯示了通過硬核技術引領產業升級的能力,諸如LINK TURBO、液冷、TOF、YOYO、人工智慧等,都是在國內率先應用。

王騰、黃牛和末代米粉的故事

相比之下,小米的過度營銷卻正在發揮反作用。

以雷軍為首的小米宣傳口的多位高管的表現已經夠要命了,居然還有豬隊友繼續搞笑上陣,自我拆臺。

小米產品總監王騰一向大嘴,喜歡現身說法宣傳自家產品,還不忘與友商打嘴仗,甚至越俎代庖地在米粉微信群裡幹起了公關,觀點清奇地解釋了大家關心的缺貨問題。

他的觀點概括起來就是,小米產品剛發售時熱度高,黃牛囤貨,所以大家搶不到,但小米也不能提前備貨,因為這樣線下渠道的溢價就沒有了,而且新品的熱度消耗很快,海量備貨既衝擊定價,也容易產生庫存。

在「飢餓營銷」被口誅筆伐的風口浪尖上,這番奇談當然會引發軒然大波。小米將這次危機歸因於闖禍者「無聊的虛榮心」,但真正暴露的是小米運營和供應鏈的一系列致命病灶。

按王騰的說法,小米應對飢餓營銷的指責,主要依賴兩個辦法。

一是漲價,確保在熱度最高的時候以最為有利的價格賣出新品,這讓人覺得,小米就是通過豢養黃牛,來拿走硬體的最高利潤,當然受益者並不包括米粉。

二是儘快把米粉輸出給溢價能力更強的小米之家。

從王騰自相矛盾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邏輯,小米手機在線下渠道不受歡迎,必須儘快把現有的米粉導流到小米之家,既可以分擔溢價銷售壓力,也可以「肥水不流外人田」。這也就難怪為什麼號稱「末代米粉」的娜娜公開宣布要結束自己的9年米粉生涯了。

曾經,正是這些最忠誠的粉絲幫助小米成就了今天的事業。

技術決定論

從榮耀V20和小米9兩款旗艦機開始,不僅在業內,而且在公眾層面,大家熟悉的這兩家網際網路手機代表品牌,已經呈現出迥然有別的路線和前景。

雷軍的擰螺絲是一個縮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小米方法論本質上是一種營銷哲學,看重的是表象層的技術和創新,而不願在基礎研究上下功夫,這從根本上削弱了小米的核心理念。

雷軍在「性價比」問題上已經有過多次自相矛盾的表態,小米高管團隊以不同的方式透露了這樣的關鍵信息,即小米9很可能是小米品牌的最後一款低價手機,儘管它的價格已經站上了3000元區間。雷軍一邊把「極致性價比」的大旗塞給新成立的子品牌,一邊又幫小米找到了「綜合性價比」的新概念,強調「創新的極致體驗」,他還進一步解釋,小米「必須去掉性價比的束縛,專心做最好的產品」。

九年小米所面臨的其實是戰略導向的危機,是生態的迷失和困局。自雷軍以降,這家公司一直是典型的唯產品論,唯跑分論,唯參數論,在實踐中更走向極端。

榮耀關注的是自研技術引領和供應鏈資源的全域整合。

用趙明的話說,只有具備自研技術和足夠創新牽引力的品牌,才能與供應鏈共生,「基本上供應鏈的水準決定你的水準。」

智慧型手機競爭的下半場,大家都已進入無人區,必須具備前瞻性主動探索能力和標準制定能力才能給產業賦能,單純的跟隨沒有出路。

在榮耀的品牌戰略,產品矩陣定位清晰,榮耀Magic系列強調科技理想主義,衝擊中高端,V系列向極致科技致敬,數字系列推崇美學設計和科技的結合。在眾多小米高管的語境中,充滿了對這種戰略的不屑,然而戰術上卻顯示出不自覺的追隨。

目前看來,輸掉了格力10億賭約,丟掉了網際網路第一手機品牌頭銜的雷軍仍然無意變革小米生態系統的運轉方式,他選擇填充更多的場景和想像空間來應對危機,小米的資本視野投向越來越多的行業,米家生態鏈無限擴張。

榮耀堅持的是消費者價值、公司價值與合作夥伴價值三位一體的統一,相比小米對渠道方的暴力壓貨,榮耀選擇了與合作方一起成長,讓時間說服一切,也是基於這種理念,趙明說過「榮耀永遠不可能做投資(的方式做IoT),這家公司思考更多的是如何給生態帶來價值,而不是用錢去做硬性捆綁。

按照技術決定論的觀點,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自主的技術,按照自己的邏輯前進,支配、決定社會、文化的發展。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小米和榮耀這兩個品牌的走向,採用不同的工具(螺絲刀)和技術(TOF),方法(飢餓營銷)和路線(產業生態),的確令雙方演化出了不同的結局。

不久的將來,我們真的要適應一個嶄新的榮耀和一個陌生的小米了。

相關焦點

  • 盧偉冰吐槽TOF技術是噱頭,網友笑了:聽聽華為怎麼說
    然後他的做事風格就是愛吹牛,盧偉冰其實在2019年的時候就吐槽過tof技術,認為這是一個沒有任何用處的技術,只能騙用戶花錢。首先在這裡跟大家簡單的說一下關於手機行業,一個手機公司要賺取利潤的5%~30%,具體賺多少要根據不同的型號不同的公司來定。然後就是成本規劃,需要儘可能地讓用戶得到優惠,所以一部手機就要減去不必要的一些技術,只選擇自己有需要的技術,這是一個取捨。
  • 【2017歐洲微生物與傳染病年會系列報導】MALDI-TOF MS在ECCMID中...
    2002年,該技術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評獎委員會認為該技術突破了生物大分子質譜分析的難題,在臨床診斷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maldi-tof ms技術在eccmid會議上多次被提到,其中在華人會議上,北京協和醫院檢驗科徐英春主任介紹在關於中國侵襲性真菌的流行性及耐藥情況的研究中
  • 南大新聞學者:媒介技術決定論不應被汙名化
    然而這通常批評的是來自政界、業界和智庫式學者的「媒介烏託邦」思想,真正學術意義上的技術決定論遠非實證研究的學者們想像得那麼狹隘,也決不是一種簡單的因果關係推論。所謂的媒介技術決定論是指人類被懸置於媒介技術營建的環境之中,其觀念和行為受制於媒介化環境的限定,因媒介技術的變革而重構。這種視角對傳播思想史研究特別有啟發。
  • 螺絲的種類和擰緊方法(一)
    大螺絲、小螺絲:螺絲有各種各樣的叫法。螺絲、小螺絲、螺栓、鋲螺、螺杆、螺子、小螺釘等。
  •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媒介環境學派與「技術決定論」關聯的再思考 2018年05月15日 08:46 來源:《現代傳播》 作者:謝清果 杜愷健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以往學界對於媒介環境學派的評判大多持有一種
  • 技術決定論都有哪些理論|北大新傳學碩考研真題詳解06
    隨著社會化媒體平臺的演進,技術邏輯掌控著傳播渠道,「技術決定論」又一次被提起。這道論述題思路非常清晰,首先需要界定何為「技術決定論」,再回答關於「技術決定論」的部分理論,然後再針對某一理論進行評述。對於論述題,考生需要對這一理論進行全面分析,而且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可只針對理論泛泛而談,需要結合相關實例作出回答。
  • 決定論:自由意志與決定論對抗,法蘭克福和意動論者堅持了自由
    上次我們討論了決定論的一些觀點和分類。可以看得出它這樣的觀念是不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那麼如果拒絕決定論又會是怎樣的呢。世界是否是決定論的,是一個開放的問題。如果上一節的論證成立,如果我們接受決定論,我們似乎就無法說明人類的自由和責任。但是變換一下思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看:或許這個難題是由於接受決定論所造成的呢?也許我們放棄決定論,難題就會消失了呢?
  • 「2018年度中國螺絲機十大品牌總評榜」榮耀揭曉
    新路標系列自動鎖螺絲機廣泛應用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導航儀、鍵盤、遙控器、玩具、高頻放大器、LED模組等諸多電子數碼行業。 第二名:東莞市鑫華儀器有限公司(鑫華) 東莞市鑫華儀器有限公司創立自主品牌「鑫華儀器」「xinhua」公司始終堅持「科技創新、以人為本、量身定製」的管理理念來作為市場開發,企業運作的基準。
  • 致敬鮑文光:一個技術決定論下的理想主義者
    我對鮑文光的定義是:技術決定論下的理想主義者。1、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汽車行業的四化,其實每一步都是進入下一步的必備基礎。鮑文光在 2006 年開始做電動汽車時,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並用這個觀點來指引知豆的車型策略。
  • 經濟學的決定論和機械論
    經濟科學背後的本體論、宇宙論、知識論和人生論,直接源於西方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17世紀歐洲興起的科學大潮,徹底改變了西方世界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類歷史的演進方向。科學和技術的興旺發達,不僅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物質世界的絕對優勢,而且讓歐洲擁有了徵服精神世界的巨大優勢。那些驚世駭俗的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讓全人類嘆為觀止。
  • 警惕技術決定論!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需破倫理屏障
    「改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組織方式,變革教育體系,適應未來教育和可持續發展,」這樣的共識在2019GES未來教育大會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未來網記者 楊佩穎 攝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教育具有延遲性和滯後性的特徵,教育實踐於當前,生效於未來。當前我國對未來社會和未來教育形態、對教育問題及解決方案以及對科技與教育融合涉及到的倫理等相關問題的深入研究還不夠。
  • 技術決定論批判——傳統媒體如何善用善治數位技術?(上)
    善用善治的前提是破除誤區,如傳統媒體死亡論、最大數位化論……它們有總根源:技術決定論。 技術決定論是流行世界的技術哲學理論,有兩大主旨:技術自主論和技術統治論。[①]前者主張:技術是內在的自我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就否定善用。後者主張:技術是社會變遷佔支配地位的統治力量,社會發展由技術主宰——這就否定善治。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美劇知識點:《西部世界》中的自由意志以及混沌理論和決定論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以及科學的進步,人類愈發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宿命論也一直在進步,最終演化成為——決定論,也被稱為「科學宿命論」。相比起宿命論,決定論更讓人感到悲觀:自宇宙大爆炸伊始,所有事物的發展軌跡皆已固定。這一說法悲觀在哪裡呢?比如說你現在會讀到這篇文章,其實這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就已經定下了。
  • 不鏽鋼螺絲鎖死現象以及解決方案
    經常用不鏽鋼螺絲的朋友們都知道,不鏽鋼螺絲鎖死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很多客戶卻不知道應該怎樣正確使用螺母鎖緊才能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今天正業緊固件的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螺絲鎖死這一現象以及解決這一問題的幾種方案。文章底部附有塗有防鎖死油的螺母使用實驗視頻。
  • vivo再秀黑科技,TOF 3D超感應技術成行業之最
    目前應用到手機而言,目前最常見的就是實現了擁有3D維度的面部識別、解鎖。不過,vivo此次帶來的TOF 3D超感應技術,雖說在手機上實現的功能相似,但其技術原理卻與前者完全不同。而相比結構光技術,vivo TOF 3D超感應的有效深度信息點高達30萬,為結構光技術的10倍,是目前行業最高的有效深度信息點數量。
  • 技術決定論批判——傳統媒體如何善用善治數位技術?(下)
    像技術決定論的代表雅克·艾呂爾說:人對技術只有唯一選擇:或者按照技術規則使用技術,或者不使用這項技術。除非你當人猿泰山,使用技術就得守規則,規則決定社會變遷。技術決定論兩大主旨,因規則而連為一體:規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技術自主論);規則主宰社會(技術統治論),因而它值得細究。 這嚇死人的「技術規則」,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技術與生俱來的規則,還是?人使用技術的規則?以及?上帝的規則?
  • 基因決定論不是好理論,但也不是壞理論
    基因決定論也是這樣一種「理論」。其實,就像誰都知道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一樣,誰都知道成敗沒那麼簡單,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以萬分努力追求萬分之一的可能。今日頭條的張一鳴說「基因論有理」,但「什麼都歸基因就和找藉口就沒什麼區別了。」基因決定論者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
  • 新媒介技術不決定論
    ----東籬技術決定論認為「技術已經成為一種自主的技術」,技術包含了某些它本來意義上的後果,表現出某種特定的結構和要求,引起人和社會做特定的調整,這種調整是強加於我們的,而不管我們是否喜歡。技術循其自身的蹤跡走向特定的方向。「技術構成了一種新的文化體系,這種文化體系又構建了整個社會」。
  • 2019年手機廠商如何進行創新?TOF技術應對智能場景中的挑戰
    近年來,手機產業創新乏力已成為行業的一大難題,如何提升手機的核心競爭力成為眾多品牌廠商關注的焦點,TOF技術為手機廠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TOF技術最早是用於軍事上和無人駕駛汽車上,隨著手機廠商的推動,TOF相機成為手機創新的一個重要點。
  • 筆記 德西談自我決定論
    來源美國心理學家 Deci 和 Ryan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出發,以研究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的關係為起點,並基於有機辯證元理論提出了「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目標它主要關注個體的內部心理成長趨勢和內在心理需要以及促進這些積極心理過程的條件,包括認知評價理論、有機整合理論、因果定向理論和基本心理需求理論四個亞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