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成美國院士!美國這是在打我們臉啊!人才何時留故土?

2021-01-13 呦呦聊社會

國之重器成為美國院士!美國這是在打我們臉啊!我們何時能留住人才

有一句李愛珍女士說過的話:「我沒有把科研看作一個職業,如果是職業,那就上班來下班走,掙一份工資,我是把科研看成我生命的絕大部分。」

1949年11月,西方列強組建了巴黎統籌委員會,這個委員會主要是對我國進行一些高科技和戰略物資禁運措施的活動,時間長達數十年,尤其是分子數外延設備這種高科技硬體也都在禁運名單上,而我們的李愛珍女士和她的同事們卻沒有放棄一心就搞這個方面的研究,成功打破了西方的壟斷,最終研製出我們中國自己的設備。

生平簡介

一生都在刻苦鑽研的李愛珍女士出生於1936年,李愛珍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的復旦大學化學系,畢業後更是分配到中科院上海冶金所工作。在工作上李愛珍女士不斷地把自己的所學所用以及創新精神全部用在了半導體材料和擊劍器件領域方面,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她 所研究的關鍵材料做到了七百三十多萬的產值。1980年的時候,李愛珍女士已經44歲,因科研工作成績非常突出,國家將李愛珍女士公派到美國知名大學進行學習深造,這個機會對於當時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在導師的力薦下,她得到了這個名額。

李愛珍女士認為,這是國家看重自己,自己應該努力學習科技知識帶回祖國。於是她在學習期間選擇了分子束外延設備和技術這樣的領域為自己的研究方向。1982年李愛珍女士返回祖國懷抱,即便是這樣剛回祖國的李愛珍女士並沒有第一時間回家,而是帶著行李直接來到中科院瀋陽儀器廠,對我國的分子數外研設備進行研究和改造,沒日沒夜的工作後,她的論文報告終於成功發表引起學術界震動,此後她更是將自己的所學的全部放到這個領域不斷開拓,更是因為李愛珍女士作出的一系列成果,甚至還把相關的國際會議拉到了中國來舉辦。

心無旁騖

李愛珍女士發表的論文就有兩百多篇,她是我們國家半導體領域的傑出科研工作者,她在工作上的成就是無可爭議的。她在做人方面更是君子坦蕩蕩,對於很多人來說,搞科研就是為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比如權力,但是李愛珍女士並沒有這麼做,她花了自己23年的時間提出一個又一個創新理論。就是因為李珍愛女士不把科研當作職業,而是當成生命中的一部分,才能心無旁騖的不懈奮鬥,只有將科研放在首位才能做出如此突出的成就,但是她卻沒有得到她該得到的稱謂,李愛珍女士曾經提過四次申請中科院院士,結果卻是回回落選,驚喜卻突然到來,美國公布的科學院士名單中卻出現了李愛珍的名字這種殊榮是國內首次。

很多人都認為難道美國的都能評為院士,中國的評比條件就真的很高嗎?其實並不是。事實上,美國外籍院士的評選只有美國本土的院士可以進行投票或者推薦,評比標準的嚴苛程度可想而知。而且當選美國外籍院士的李愛珍曾經公開發言,稱能夠成為美國外籍院士是所有科研工作者一生的榮譽,可見美國外籍院士的含金量比國內來說並不差。其實有不少中國的優秀人才,最終都會選擇去國外發展,其原因不只是因為國內的平臺不夠大還因為國內能夠提供給他們的團隊是有所欠缺的,而且國內更看重的是最終得到的職稱,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留不住優秀人才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劉有成院士:作為高端人才被美國限制出境,回國後他撐起有機化學的...
    他飛越大西洋,開始了留美深造的旅程。劉有成先是在美國西北大學師從著名教授Byron Riegel攻讀有機化學。1951年,他發表論文《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文中介紹了用微量放射性乙炔合成17-α-乙炔基睪丸素-20,21-14C的方法,這篇論文填補了相關領域的空白,也因此被收入國外出版的同位素標記化合物製備專著。
  • 中科院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感到高興
    4月30日,美國科學院公布了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支志明、盧煜明和施一公3位中國科學家。施一公是中國科技界的「明星」人物,因在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選中落選曾引發過科技界、媒體及公眾的爭論。消息一經發布,在國內引起眾議。針對媒體和公眾的質疑,中國科學院今天表示,對中國科學家當選美科學院外籍院士感到高興。
  • 中國科學家成就斐然,申請4次院士首批就被刷,卻成為了美國院士
    引言:對於中國科學家來說,能夠被評上中科院院士,那毫無疑問是一種極大的光榮。許多科學家將此作為畢生目標,但是真正實現的卻很少。1955年至今,我們國家獲此榮譽的科學家不足千人,其中尚且還有100名左右是外籍院士。對於科學家們來說,能夠獲得中科院院士的稱號,就是國家對自己專業水平極大的肯定,是一種伴隨終身的榮譽。
  • 俄專家:中國科學家回國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留不住
    俄專家:中國科學家回國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留不住 2017-04-但美國教育制度的優勢卻正在轉變為它的劣勢。隨著中國逐步變為美國最大的軍事和軍工領域對手,中國科學家回國只是時間問題。  文章稱,香港《南華早報》日前報導了多起供職於美國軍事項目(包括核項目)實驗室的華裔科學家回國事件。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認為,這篇報導是中國政府吸引世界級科學家歸國的重要佐證。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四次申請院士被拒,如今卻成美國外籍院士
    此後,她一直在做化學方面的研究,也曾前往美國訪問。這幾十年來,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卻四次申請院士被拒絕,引發了爭議。中國「科學家」李愛珍李愛珍研究期間,獲得了21個專利和1個國際發明展銀獎。2003年,李愛珍當選為亞洲太平洋材料科學院院士。2005年11月,李愛珍又被授予第三世界科學院工程科學獎。
  • 顏寧出國後當選美國院士,科技被「卡脖子」、科學家出國,應反思
    自古留人才,絕非靠一紙禁文,更非用什麼道德來束縛,而是一個國家要形成吸引人才的「魅力」。或許,對於個別人才,尚可以從道德等精神層面來留人留才,可是對於一個國家,絕非是一兩個科學家可以扛起國家崛起的大旗。
  •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
    父母都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成美國「三院院士」北京大學作為中國頂尖學府,為祖國培養了很多人才。不過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才流失到了國外,最大的對象就是美國。因為美國有眾多世界名校,很多北大學子出國深造的首選地就是這裡,他們在美國學有所成後,一部分回國支援祖國建設,還有一部分留在美國繼續自己的科研生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世界頂級科學家,就來自中國北大,他加入美國籍並在美國獲得極高的榮譽,更是成為美國「三院院士」。
  • 中科院退休研究員,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卻留在中國
    華盛頓當地時間2007年5月1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當年當選的72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名單。李愛珍教授名列其中,她也成為中國首位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院士"對於大多數科學家來說意義非凡,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光榮的學術榮譽,是對一位科學家學術成就和無私奉獻的職業認可。
  •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美國威逼利誘,聲稱:從沒想過留在美國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面對美國威逼利誘,聲稱:從沒想過留在美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榮譽稱號,也是多少科學家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但凡是能夠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科學家,都為我國科學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1994年中國首批科工程院院士,基本上都擁有留美背景,但他們為了祖國的發展,堅決要回到祖國。小編就為大家說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我國的核材料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培養了不少高精尖人才,他就是李恆德。李恆德生於1921年,河南洛陽人。李恆德的家庭背景,在當時與大部分家庭相比還算可以,屬於貧寒的小職員家庭。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美國外籍院士
    而今天所說的這位女科學家李愛珍,她就曾先後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後成為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她後來怎麼樣了呢?正是李愛珍的這股衝勁兒,使得她在半導體領域的成就出類拔萃。美國先進的科研成果讓李愛珍頗受震撼,她看到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科研方面的差距,從而更加努力吸取經驗,獲取知識。當時李愛珍身邊不少人認為,她出國之後一定會被國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所吸引,很有可能不回來了。在李愛珍老師的堅持下,最終成功推薦她去了美國,並堅信她一定會回來。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申請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美國院士
    2007年5月1日當晚,李愛珍的電子郵箱傳來一個消息:美國科學院第144屆年會上決定,上海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專家李愛珍,當選這屆外籍院士!屏幕前的李愛珍,心情複雜。因此在此之前,她連續4次申請國內院士全部失敗,如今卻成了美國院士。
  • 清華留學生81%都留在了美國?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施一公這樣說
    清華大學是所有中學生最嚮往的學術殿堂之一,這裡齊聚我國最優秀的學術人才,擁有我國最雄厚的師資力量和最先進的教學設備。除此之外,清華大學的校園環境裝扮得十分漂亮,走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整個人都神清氣爽。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清華大學都是我們學生最理想的校園選擇。
  • 國產晶片的落後,從美國楊培東院士開始
    出生於江蘇的楊培東,決定去往美國發展,出生於河南的申怡飛決定幫助中國人發展5G。28歲的楊培東成功協助美國斷供中國晶片,有人問美國楊培東院士為什麼要去美國發展呢?談到美國科技文化禮儀時,美國楊培東院士用了「待人親切有禮,答問睿智溫和」。
  • 多個華人成美國院士,全是科學大拿!包括一位中國籍科學家
    即使不到美國,如果能夠獲得美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對自己在國內的科研、學術都有很高的加成。,中國面孔成亮點。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新增選100位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被認為是全球健康和醫學領域最高的頭銜和榮譽。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科院士,後成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中國科學家李愛珍:4次落選中國院士,當選美國院士,堅守中國
    而對於這些科學家們來說,最高的榮譽就是被封為院士,這也是對自己學術研究的一種認可。而其中有一位美女院士,李愛珍女士,在中國幾次推薦院士評選,都沒有成功。可是在2007年,李愛珍女士卻被評為了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但儘管如此,她的心裡還是裝著國家,並為之奮鬥一生。
  • 中科院院士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遭質疑!其實袁隆平也是
    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S)公布了最新入選院士名單,表彰他們在原創研究方面深耕所獲得的傑出成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名單中包含120名美國本土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仔細查看後我們發現,這26名外籍院士中有一位中國院士的身影。
  • 她是中國女天才,4次申請院士都失敗,當選美國院士後仍留在中國
    根據規定,選拔院士的年齡往往更小。令人驚訝的是,儘管李愛珍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再失敗,2007年,美國科學院授予了李愛珍「美國院士」的頭銜,並給予豐厚的薪資請李愛珍去美國做研究。看到美國開出的條件,李愛珍斷然決絕,她依舊堅持留在祖國,繼續在這個地方揮灑汗水,直到躺下那天。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