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康振生院士領銜平涼市旱作農業院士...
《新華社》 2019年6月14日 新華網西安6月14日電(記者李華)12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康振生領銜的平涼市旱作農業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平涼市農業科學院成立。該工作站將致力推動旱作農業增產提質、助力鄉村振興。
-
節水灌溉: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在發展節水農業方面,目前存在重灌區工程建設,輕田間管理的傾向;重視通過工程建設節水,忽視農藝農技節水,節水灌溉與旱作節水、水肥一體化聯繫不夠緊密;重視單項工程技術,缺乏與農業節水措施緊密結合的綜合集成技術,這些問題都客觀上造成農業節水難以達到最優水平。
-
我國有機農業國家標準
有機農業產地環境標準1、根據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2005,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2、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汙染源、生活垃圾場等。3、基地的環境質量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有機農業轉換期標準1、轉換期的開始時間從提交認證申請之日算起。
-
「十三五」期間天津加快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
「十三五」期間,本市加快現代都市型農業建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有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8482元增加到2019年的24804元。本市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小站稻種植面積由2016年的30萬畝增加到2020年的80萬畝。
-
「三新」經濟穩步發展助力晉中經濟開新程
近日,市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表明,晉中市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速,為全市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不竭動力,加速助力晉中經濟開啟新徵程。新動能催生發展新活力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黨的十九大以來,晉中市在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面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
氣候變暖加重黃土高原雨養旱作農業區土壤乾旱
本報訊記者 王德民 報導甘肅省氣象部門的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我國黃土高原雨養旱作農業區土壤乾旱趨於加重。 據甘肅省氣象局張強研究員介紹,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以來,氣候變暖使黃土高原0~200釐米土壤總貯水量呈減少趨勢,土壤乾旱趨於加重。
-
院士助陣,寧夏率先構建智慧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智慧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它到底什麼樣?答案有望在寧夏揭曉。 12月16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產業發展研究所和寧夏農村科技發展中心聯合承擔的「寧夏智慧型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構建與途徑創新研究」啟動會暨專家諮詢會在北京召開。
-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原標題: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近日,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組成的測產小組,在定西市魯家溝鎮太平村、小岔口村馬鈴薯示範基地,對甘肅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課題組研發的馬鈴薯立式深旋耕作和養分高效管理綜合技術模式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
-
【體系課堂】有機產品/有機生產:概念
根據我國最新《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GB/T 19630-2019)的規定,有機產品是指有機生產、有機加工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
-
...印發《黑龍江省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建立低碳、低耗、循環、高效的農產品加工流通體系。探索區域農業循環利用機制,實施糧經飼統籌、種養加結合、農林牧漁融合循環發展。 (八)建立貧困地區農業綠色開發機制。對於生態脆弱的貧困地區,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通過生態改善,培育發展綠色農業產業,助力精準脫貧。
-
「在線訪談」構建現代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 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
今天,我們邀請貴州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局局長楊黔江同志圍繞構建現代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進行在線訪談。主持人【09:00】:本期訪談,我們邀請了省交通建設工程質量監督局局長楊黔江同志,就省交通運輸廳圍繞《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的「構建現代工程建設質量管理體系,推進精品建造和精細管理」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周年成績秀——「一個平臺八大體系」構建優質生活圈金羊網 作者:許悅、穗農宣 2020-06-29 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創新的「一個平臺八大體系」,在指揮中心的數位化管理下,八大體系各司其職,從田頭到餐桌,從生產到銷售,一系列最嚴指標、陽光監督、安全可追溯的創新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的大框架上協同運作。不僅為老百姓吃得放心提供了可靠保障,還成了廣東充分發揮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效應」的輻射帶動能力,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生動實踐。
-
【轉型進行時】山西農谷 打造現代農業「矽谷」(上)
拆牆不止為「透綠」 今年4月,山西農業大學西校門附近一道780米的圍牆被拆掉了,這是晉中市太谷區打造的一項「拆牆透綠」工程。但事實上,拆掉大學圍牆,絕不止為了「透綠」,背後還隱藏著更大的深意。 昔日藏在圍牆裡的校園美景如今每一個太谷人都能領略到,而拆掉的也不僅僅是一道物理圍牆。
-
有機溯源認證+有機行業標準 京東超市發起成立有機聯盟
京東超市希望通過打造有機行業標準,提供基於全渠道、全域營銷、全用戶運營的有機品牌扶持計劃,建立起以數位化、智能化為基礎的有機產業生態,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有機商品。當天,中國知名作家馮唐也作為京東超市有機產品首席體驗官參加了會議。
-
關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構建農業綠色發展產業鏈價值鏈,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產品深加工,叫響新疆農產品綠色生態有機品牌,提高綠色農產品有效供給,變綠色為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堅持以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為基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設有利於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健全保障農業綠色發展的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支撐全區綠色農業發展的制度體系。
-
樟樹市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這是該市聚焦「六穩」「六保」,圍繞保障糧食生產、豐富「菜籃子」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等,不斷擴大種養規模,提升經濟效益,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該市堅持把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放在首位,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優化生產區域布局、突出規模示範帶動,連續多年獲評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今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6.96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以上。
-
2020中國工程管道十大和埋地管道十大品牌在京公布
與此同時,在市政工程、農業灌溉、建築、燃氣等主要應用領域,國家出臺相應的新標準新規範,對塑料管道在不同工程的使用中明確技術要求,對施工中埋地管道制定相應的技術規程,有力的促進了塑料管道行業的發展。在新標準、新規範下,哪些塑料管道企業在工程管道、埋地管道中擁有話語權,引領行業發展呢?
-
四十年科研創新,助力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納入全國環境監測體系
團隊提出的中國二噁英排放清單(圖 1)被國務院批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履行〈關於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劃》所採納。部分成果還被UNEP組織編寫的《鑑別及量化二噁英類排放標準工具包》多處引用,對國際履約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
-
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 完善能源產供儲...
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推進能源革命,謀劃建設外電入豫新通道,加快國家主幹油氣管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沿黃綠色能源廊道,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構建興利除害的現代水網體系,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治理,全面建成十大水利工程,實施重大引調水和水系連通工程,規範實施引黃調蓄工程,完善旱引澇排、豐枯互補、內連外通、調洪防災的水安全保障網。14.建設數字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