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機農業國家標準

2020-12-07 吾谷網

我國有機農業國家標準

【公眾號】土壤改良及修復2018-08-30 17:16:05

閱讀(21706)

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

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和畜禽飼料添加劑,而採用有機肥滿足作物營養需求的種植業或採用有機飼料滿足畜禽營養需求的養殖業,我國有機農業國家標準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於2005年1月19日正式發布,並於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

有機農業國家標準內容


1、生產標準:規定了農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產、蜜蜂及其未加工產品的有機生產通用規範和要求,適用於有機生產的全過程,主要包括作物種植、食用菌栽培、野生植物採集、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蜜蜂養殖及其產品的運輸、貯藏和包裝。


2、加工標準:規定了有機加工的通用規範和要求,適用於以GB/T19630.1生產的未加工產品為原料進行加工及包裝、貯藏和運輸的全過程,並包括了有機紡織品的內容,該部分的適用範圍為棉花或蠶絲纖維材料的製品,不包括毛類等製品。


3、標識銷售:規定了有機產品標識和銷售的通用規範及要求,適用於按GB/T19630.1、GB/T19630.2生產或加工並獲得認證的產品的標識和銷售。


4、管理體系:規定了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經營過程中應建立和維護的管理體系的通用規範和要求,適用於有機產品的生產者、加工者、經營者及相關的供應環節。

有機農業產地環境標準


1、根據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2005,有機生產需要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進行。


2、有機生產基地應遠離城區、工礦區、交通主幹線、工業汙染源、生活垃圾場等。


3、基地的環境質量應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符合GB15618-1995中的二級標準、農田灌溉用水水質符合GB5084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符合GB3095-1996中二級標準和GB9137的規定。

有機農業轉換期標準


1、轉換期的開始時間從提交認證申請之日算起。一年生作物的轉換期一般不少於24個月轉換期,多年生作物的轉換期一般不少於36個月。


2、新開荒的、長期撂荒的、長期按傳統農業方式耕種的或有充分證據證明多年未使用禁用物質的農田,也應經過至少12個月的轉換期。


3、轉換期內必須完全按照有機農業的要求進行管理。

有機農業種子種苗選擇


1、應選擇有機種子或種苗。當從市場上無法獲得有機種子或種苗時,可以選用未經禁用物質處理過的常規種子或種苗,但應制定獲得有機種子和種苗的計劃。


2、應選擇適應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特點、對病蟲害具有抗性的作物種類及品種。在品種的選擇中應充分考慮保護作物的遺傳多樣性。


3、禁止使用經禁用物質和方法處理的種子和種苗。

有機農業病蟲草害防治


1、選用適合的抗性品種,制定合適的肥水管理、作物輪作和多樣化間作、套種計劃,通過建樹籬、築巢、促進植被多樣化等方法提高天敵的自然控制能力。


2、採用機械控制(例如誘捕器、屏障、燈光和聲音等)、生物控制(如釋放天敵)和物理防護(如防蟲網、日光土壤消毒)控制病蟲害,採用人工鋤草、機械除草、熱除草、覆蓋和刈割及放牧動物等方法控制雜草。


3、只有在緊急情況時才允許使用GB/T19630-2005附錄B所列出的物質。


4、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基因工程產品。

有機產品的概念涵義


1、有機農業的原則是在農業生態系統能量的封閉循環狀態下生產,全部過程都利用農業資源,而不利用農業以外的能源(化肥、農藥、生產調節劑和添加劑等)影響和改變農業的能量循環,是一種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藥、生產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的生產體系,生產方式是利用生態系統內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種生產因素的有效循環,不打破生物循環鏈的生產方式。


2、有機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和國際有機食品協會(IFOAM)的標準,生產、加工的產品,生產必須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生產過程控制體系和追蹤體系,在生產和加工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循有機產品生產、採集、加工、包裝、貯藏、運輸標準,禁止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劑等,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及該技術的產物及其衍生物。生產基地需要有轉換期,在開始生產有機產品的前2~3年之內必須不使用農藥和化肥。


3、經過有機產品頒證組織「IFOAM認可機構」(簡稱IAP)論證,並頒發給證書。


4、有機食品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高品位、高質量、安全營養的健康食品,包括農副產品及其初加工、深加工產品。如穀物、蔬菜、水果、飲料、牛奶、禽畜產品、水產品、調料、油類、水果、蜂蜜,藥物、酒類等等。有機產品則除有機食品外,擴大包括各種真正純天然、無汙染、高品位、高質量、安全的非人類食用產品,如機紡織品、皮革、化妝品、林產品、家具等生活資料及飼料、生物農藥、肥料等有機生產資料。

來源:陽光蔬菜工廠

相關焦點

  • 有機農業:對「化學農業」的反思
    邵海鵬  農業生產中使用的化肥、農藥已經成為中國主要的汙染源之一。有機農業的出現,稱得上是對當今農業生產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學農業」階段的中國農業,產業鏈呈線性。換句話說,農業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農產品(000061,股吧)生產主要靠化肥、農藥及激素類催長劑等物質來催產、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 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上,耕地不過佔12.68%,用全國1/10左右的土地,養活世界上1/5的人口,這實在是不小的挑戰。保持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有何意義?1、保障有機產品安全大概有95%的食物都來源於我們的土壤,尤其是有機農業對土壤的要求更高。健康的土壤中含有的養分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土壤越健康,作物生長就越有機、越安全。健康的土壤可以生長出更健康的有機產品。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六)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七)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第二章 有機農業行業市場環境及影響分析(PEST)  第一節 有機農業行業政治法律環境(P)    一、行業管理體制分析    二、行業主要法律法規    三、有機農業行業相關標準      (一)有機農業國家標準      (二)有機農業產地環境標準
  • 【體系課堂】有機產品/有機生產:概念
    根據我國最新《有機產品 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國家標準(GB/T 19630-2019)的規定,有機產品是指有機生產、有機加工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規定,有機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以及通過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
  •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版)
    2      4、有機農業可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8      我國有機農業生產基地和有機食品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逐步發展起來,走的是產、供、銷一體化的道路。    2.1.1 行業管理體制C      我國有機農業行業主管部門是國家農業部。
  • 【產業探究】我們為什麼要大規模發展有機農業?
    我國的有機農作物種植面積目前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除此之外有機食品消費市場也在以每年 可以說有機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伴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越來越高的品質方面需求,有機農業就更是成為了保障人們食品安全的重要一環。 但與此同時也有人提出,有機農業相比常規農業成本更高,很難大規模發展起來。那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 發展綠色有機農業 加大優質農產供給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春生,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巡視員、中國投資協會農業和農村專業委員會會長胡恆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方志強,國際有機聯盟亞洲理事會主席周澤江等全國有機領域和關心有機領域的專家學者、有機界代表,市領導袁超洪、符水俊、何明星、嚴明等出席開幕式。李春生在開幕式上致辭。
  • 農業農村部:將研究制定鹽鹼地治理相關國家標準
    2020.09.17 11:15【農業農村部:將研究制定鹽鹼地治理相關國家標準】據農業農村部9月17日消息,農業農村部在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1875號(資源環境類112號)提案答覆摘要中稱,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聯合有關部門
  • 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先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再者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並且五次重點提到「有機農業」。可以說,有機農業能有良好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更是利益於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 三聚環保:「秸稈炭化還田扶貧」有望上升為國家標準
    2018年,「一縣一品」綠色農業生產示範在6省市的13個縣區展開,精選當地6種特色作物和合作種植企業,建立了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全產業鏈示範區。示範區採用生物炭基肥料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肥料養分降低10%-20%的同時,示範區作物產量平均提高15%以上,產品品質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 綠色有機農業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示範鄉鎮——方城縣廣陽鎮,積極打造綠色有機農業,使「綠色+有機」成為廣陽鎮農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的新名片,走出了一條現代農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融合互促的可持續農業發展之路。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儘管這一產業規模還是很小,但是從事有機農業的美國農民數量正在以每年約12%的速度增長,而現在全美國已有超過12,000人從事有機農業。  統計顯示,**年我國有機食品銷售額達到238.2億元。儘管我國有機食品的市場容量很大,但以全國每人每年平均食品消費額計算,有機食品銷售額僅佔常規食品銷售額的0.1%,與發達國家平均水平2%相比,相差20倍。截至**,制約有機食品消費的關鍵在價格。
  • 2020-2026年中國有機農業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認證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範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 2020年版中國有機農業市場專題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有機農業生產標準、認證標準和管理措施的不斷在完善和發展,政府和社會的監管、監督力度不斷增強,有機農業生產企業行業自律意識在增強,我中國有機農業生產進人規範發展時期。在國內外市場巨大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有機農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 我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
    開展全國鹽鹼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對推動我國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與協調發展、解決耕地佔補平衡難題、保障和改善鹽鹼區民生、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等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鹽鹼地治理及其農業高效利用的技術水平,為我國鹽鹼區農業建設帶來直接的增地、增糧、增收成效。
  • 我國生態農業的主要模式
    生態農業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農業現代化過程中,調整結構,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與有效保護自然資源;防止汙染,切實保持農業生態平衡;增加收入,走向共同富裕;逐步建設成為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節約型,經營集約化,生產商品化的現代農業模式。
  • 人民日報社會觀察:有機食品須加強認證監管
    「有機大米」「有機蔬菜」「有機豬肉」……近年來,有機食品以安全、健康、營養的形象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心,越來越多的「有機食品」出現在各大超市和電商平臺,且價格不菲。對此現象,有業內人士指出,普通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辨認出產品是否真為有機食品。
  • 我市綠色有機農業產值突破400億元
    「我們公司是長春市綠色有機農業示範園區,生產的都是綠色有機大米,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公司負責人介紹說,目前該公司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達10萬畝,帶動周邊了7個鄉鎮、6200多戶農民致富,大米遠銷北京、福建、四川、雲南等省市。
  • 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有機農業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我國有機農業是從20世紀**年代中後期開始發展起來的,**年,我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年,浙江省臨安縣的裴後茶園和臨安茶廠獲得了荷蘭SKAL的有機頒證。
  • 多個重要國家標準發布,涉及工業製造、電子信息等領域
    義烏作為「世界小商品之都」,近些年在標準化工作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此次發布的國家標準不僅涵蓋多個消費品領域的國家標準,同時與經濟社會發展、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涉及工業製造、環境保護、社會服務、電子信息、家居服務、農業安全等諸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