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礎科學研究領域,按照諾貝爾獎獲獎情況進行比較,中美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美國是遙遙領先的世界第一。
科學水平領先的美國,在5G領域的落後卻不是一星半點,跟中國展開5G競爭,手裡卻連一根燒火棍都沒有,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各種不靠譜的解釋鋪天蓋地,美吹說美國要跳過5G上6G,衛星當基站覆蓋廣、速度快、成本低,馬斯克的星鏈一旦組網成功就沒5G什麼事了。
米黑說美國科技領先不過是吹出來的海市蜃樓,諾獎評選黑幕重重,按照發展趨勢,不出十年美國科技將遠遠落後於中國,5G就是鐵證。
跳過5G搞6G很不靠譜,6G要五到十年之後才能成熟,星鏈其實是速度慢、成本高的聯網方式,可以做核心網的補充,不能當核心網的骨幹。
斷定美國科技落後更不靠譜,從高科技領域而言,美國擁有多項可以對中國"卡脖子"的技術,而中國可以針對美國"卡脖子"的技術卻一項都沒有。
為什麼美國科技遙遙領先、5G卻遠遠落後了呢?原因非常簡單,因為5G不賺錢。
1G打電話、2G發簡訊、3G網際網路、4G看視頻、5G???從1G到4G應用場景十分明確,用戶需求非常旺盛,運營商的升級動力十足,錢也賺得盆滿缽滿。
5G很不一樣,用過5G的朋友心中都清楚,5G和4G的體驗沒有質的區別,運營商說服用戶多花錢買相同的服務是白費口舌,巨額投入賺不到錢就不投了唄。
這就是從1G到4G領先了四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美國,到了5G時代突然落後的根本原因。問題又來了,既然5G不賺錢,那就讓華為賠個底掉看笑話就行了,那麼緊張幹什麼?
不緊張還真不行,移動通信發展到5G,正式成為標準的電信基礎設施,基礎設施的特點就是自身不賺錢,在其之上搭建大量應用之後才賺錢。
比如微信和淘寶都是免費的,建設資金的投入又是天文數字,如果用戶數少就會賠得很慘,如果用戶數達到數億規模,則會賺翻了天。
5G的應用領域是智慧城市和智能製造,在相關應用還沒建成的時候,建設5G必然賠錢,但按照基礎設施先行的原則,5G要做的就是賠本賺吆喝。
在這種情況下,電信企業國有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比企業盈利更重要的是社會效益,因此我們看到即使3G/4G網絡的覆蓋,中國也比西方國家好很多。
5G就更不用提了,以中國市場為依託,華為設備的量上去了,性價比優勢就體現出來了,逼得美歐日韓抱團取暖也無力競爭。
因此西方只好用意識形態做武器,用行政手段禁止部署華為設備,其實越這麼做5G的部署與推廣就越慢,時至今日只好通過想像6G和星鏈的領先獲得心理安慰。
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交通和通信,用於保障人員、物資和信息的順暢流動。交通設備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通信設施則由太空中的衛星和地面上的基站組成。
在歐洲人開啟大航海時代之後,遠洋運輸成為最賺錢的行業,歐美的造船業和航運業十分興旺發達。當航運變成全球貨物流通的基本載體之後,就從暴利變成了微利。
然後全球航運與造船的中心就被轉移到了中國,再然後中國生產的萬噸巨輪,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像下餃子一樣下了海,世界十大港口中有七個在中國。
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都不是中國人的發明,不計成本建設高速和高鐵的卻只有中國。中國的高速公路裡程數世界第一,高速鐵路的裡程數比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
高速和高鐵是典型的基礎設施,以直接盈利為目標就少建或不建,以創造社會效益為目的就要大建特建。西方要企業盈利,中國要社會效益,雙方基建水平會越拉越大。
航空業是賺錢的行業,因此西方擁有大量的航空公司,以及波音和空客這樣的飛機製造商。中國在航空領域正迎頭趕上,C919與C929是極具遠見的投資。
隨著航空業的基礎設施化,航空公司與飛機製造商的利潤會每況愈下,這種趨勢已經顯露無疑了。這是中國的機會,國產大飛機的前途無可限量。
星空中的北鬥和地面上的5G,使中國的電信技術領先於世界了,從部署規模看領先優勢還非常之大,5G基站數和用戶數均超過其他國家的總和。
由於中國擁有人口、規模、成本和制度等多方面優勢,再加上5G的率先規模部署,智慧城市和智能製造的率先落地,必然發生在中國。
按照阿里CTO王堅的判斷,人類城市的發展是按照馬力、電力和算力三步走的,也就是說城市發展會從規模化到產業化再到智能化。
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超大規模的人口,使中國城市擁有智能化轉型的巨大優勢,沒有這方面的優勢,美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必須領先中國就是一句空話。
基礎設施的直接利潤為負,在市場經濟準則之下,基礎設施水準的每況愈下就是必然的,這種情況通過親身經歷就能感受到。
在歐美旅行,稍微偏遠一些的地方,行動網路的通信質量就完全無法保障。地鐵、公交、城際等公共運輸的水準與設施,跟中國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在不盈利就不建設的思路下,中美兩國基礎設施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優秀基礎設施的最大受益者是中產,中國也將創造出數量與消費能力驚人的龐大中產階層。
美國模式最大的受益人是佔人口總數約5%的富人與精英,這種模式對頂級人才的吸引力是非常高的,美國也用這一模式保持了科技和教育頂尖水準的領先。
美國模式中國學不來,因此在尖端科技和文化藝術等領域,美國將保持長時間的領先。中國有可能在某些領域接近或反超,近期實現全面超越不可能。
這種情況說明中美是高度互補的,但由於擔心中國的綜合國力超過美國,美國不僅拒絕向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而且還要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進行打壓。
在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和發展紅利面前,這種打壓註定無效,沒有用戶的高科技就是廢銅爛鐵,新基建讓中國基礎設施更上一個臺階之後,美國會發現合作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