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一家總部設在華盛頓的公司提出了一項核動力引擎概念,它可能把未來航天任務中前往火星的時間縮短至短短3個月。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0月26日報導,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稱,它已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交了自己的設計概念,這是用於太空飛行的熱核推進(NTP)系統研究的一部分。
報導稱,NTP系統由被稱為核裂變的過程提供動力。這些系統一般通過把液體推進劑注入核反應堆堆芯來運轉。原子在堆芯中分裂,從而產生熱量。這一過程加熱推進劑,使其轉化為氣體,從而產生推力。與標準的化學火箭相比,NTP系統提供的動力更多,效率也更高。工程師們使用一個名為「比衝量」的指標來評價不同推進系統的性能。「比衝量」指某項設計利用特定數量推進劑所能產生推力的量。
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的首席工程師麥可·伊茲在一份聲明中說,該公司提出的新概念比先前的NTP系統設計更加可靠,並且擁有「大約兩倍於化學推進系統的比衝量」。
伊茲說:「我們希望引領開闢航天領域新邊疆的工作,並且迅速、安全地做到這一點。」
報導指出,與目前最先進的化學火箭相比,NTP系統有望大大縮短太空旅行時間,同時搭載更重的有效載荷——儘管研發方設計它們不是為了把火箭送入軌道,只會在發射後才使用它們。
例如,這些裝置可以把前往火星的常規旅行時間——目前大約是7個月——縮短一半以上。這將給計劃將載人飛行器送往月球和火星的NASA帶來好處。
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稱,它提出的新概念吸收了用於在地面上提供能源的核反應堆的設計理念。公司執行長保羅·文內裡在上述聲明中說:「超級安全核技術公司設計的關鍵是陸地和航天反應堆技術之間的有意識重疊。這使得我們能夠利用來自陸地系統的核技術和基礎設施的進步,並把它們應用於我們的航天反應堆。」
報導稱,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該設計概念用於為其反應堆提供動力的核燃料,即所謂的「全陶瓷微封裝」燃料。這種燃料實際上是在從民用核反應堆中回收的材料的基礎上開發的。
該公司說,這種燃料比常規核燃料更加「堅固耐用」,並且能在較高的溫度下工作,從而使設計概念變得更安全。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