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代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在全球化和當代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下,正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在學習國畫的同時,吸收現代設計的意識與方法,將構成訓練納入國畫課中,這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學生捕捉表達形式感的能力。進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豐富藝術語言,更有利於學生吸收姊妹藝術的養分.促進中國畫的現代化。
關鍵詞:國畫 教學 構成 訓練 重要性
構成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初開始引入我國的。在20 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它作為設計專業最基礎的專業課.被用於各大中院校。其理論和原則被廣泛應用於藝術設計領域,被用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形式美是美術作品成敗的重要因素,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意境都體現在形式之中。形式體現在構圖和藝術語言兩個方面,而藝術語言又包括物質材料和色彩、線條、明暗、筆墨、筆觸、形象等。現代繪畫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構起自己獨特的畫面結構,面對國畫,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如何形成獨特的畫面,形成多樣的風格.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吸收姊妹藝術中的養分。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在國畫教學中必須加強構成課的教學。 #文化#
一、平面構成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進而提高構圖能力
構成課分為平面構成、圖形構成、色彩構成、肌理構成、立體構成。平面構成主要研究在二維的平面中。點、線、面各自的性質、表情及三者的組合形式規律.研究畫面骨格,形式美感。色彩構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屬性、色彩的心理效應、各種色調配置規律等。雖然,現在有的構圖教材在構圖的形式心理、形式美法則方面,把具象形體抽象為點、線、面、幾何形式。也講畫面的色彩結構、色調,色的組織法規,但所有這些.也沒有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更系統、更完善。比如,平面構成中的「點」,講點的性質,點在畫面中的力象.講點在畫面的不同位置所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力場,進而又訓練點與點的組合關係,把點與重骨格、發射骨格、漸變骨格、變異骨格等結合起來。就可產生多種構圖樣式。
對於直線、曲線、折線、斜線等不同的心理效應。以及線與線的組合關係,將之結合到不同的骨格當中,可以獲得各種構圖樣式,對於面而言,規則的面、不規則的面、虛的面、實的面等具有各自的心理效應,將這些面與各種骨格組合,又有多種構圖形式產生。如果把點、線、面三者進行不同的組合,運用骨格來組合,或者運用主次、疏密、虛實、層次等形式法則來組合,能夠產生多種構圖形式。比如,把~只鳥視為一個點。那麼,樹枝可以視為無數條線,而線密集的地方則是一灰面。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觀察對象時可以提高他們在生活中捕捉形式美的能力,表達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二、色彩構成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審美能力
進而提高國畫創作能力眾所周知,藝術作品是以情感人的,而色彩在這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俗語說「遠看色彩近看花」。可見色彩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作為一個終生從事繪畫藝術的人,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尤其是色彩的不同組合關係及其所反映的不同情調、情緒;也要認識到。筆墨當隨時代,色彩也應當隨時代。只有經過色彩構成的訓練.深刻地認識了色彩。才能獲得創作中色彩應用的自由。才能創作出符合民族的,時代的、作者自我的新作品。作為起源於19世紀的「包浩斯」的色彩構成,發展到了今天,已經非常地系統化與科學化。
同時也總結了科學的訓練色彩的方式。
色彩構成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系統地研究色彩的:
1.從物理、化學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質。
2.從生理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視覺規律。
3.從心理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情感。
4.從美學方面研究色彩的造型。色彩構成的學習應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從色彩的基礎知識入手.了解色彩在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特性。旨在培養、鍛鍊人們對色彩相互關係的視覺感受能力。其次,是從色彩實踐活動入手.用以人為本的主體思維方法把握色彩心理的感情表達,從創造美的角度研究造型的色彩。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色彩感受力和審美能力。
色彩構成的訓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三屬性構成練習。
2.疊色構成練習。
3.空間混合構成練習。
4.色彩的6種調子構成。
5.補色對比構成。
6.冷暖對比構成。
7.肌理變化構成。
8.色心理構成練習。
9.色的採集重構練習。
比如:用色彩組合來表現各種情緒,如喜、怒、哀、樂。用色彩表達各種情調,通過放一段音樂,把對音樂的感受用色彩表達出來。另外,把色彩歸納為五類:主色、副色、平衡色、點綴色、強勢色。各種畫面效果基本上是由這五種色組合而成的.並通過訓練在同一構圖中通過置換不同色彩來構成不同的情調來達到對以上五類色的熟練運用。在色調方面的訓練.更加系統化,以明度變化為例。訓練各種調性的組合,如高長調、高短調、中長調、中短調、低長調、低短調。在色相純度方面,系統訓練各種高、中、低純度的對比組合,色彩與形狀之間的關係等,從中體會不同的配色效果,積累經驗。我認為。學生如果經過這樣系統而嚴格的訓練後,對色彩的認識和把握能力無疑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再把這些訓練同時與臨摹課、寫生課結合起來.同中國畫特有的規律如意境、韻律等相結合,那麼對學生整體創作水平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三、圖形構成、肌理構成對豐富藝術語言至關重要
就藝術語言來講,它包括三個層面的東西。第一是構成的畫面的物質材料;第二是色彩冷暖、明暗程度、筆墨、筆觸、線條等;第三是形象方面,這其中有抽象形和具象形。我們首先來看物質材料.不同的物質材料有不同的美感,而在肌理構成訓練當中.正是應用不同的材料運用種種方法創造不同的肌理,如滴蠟法、衝印法、撒鹽法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畫面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肌理,從而更好地為主題服務,豐富畫面效果。第二個層面我們前面已經簡單地談過了,在這裡就不再重複了。第三個層面,我認為很重要,因為無論是抽象形象還是具象的形象,都要講求形的心理感受。圖形構成系統地把形分為有機形、機械形、偶然形。
各類形體的心理感應,造型的規律,訓練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上造形,比如宏觀的角度造形,微觀的、剖面的,不同時空相結合的造形,這對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又從力的角度剖析形,比如圓形是由於內力的均勻分布而趨向於平滑、圓滿。而不規則形的形成,則是由於內力和外力的大小。方向上的多變而致使力的混亂而造成的,又訓練圖與地的關係。這更有點像國畫中的「計白當黑」。我們知道在國畫中講究是意象造型,講究畫面的意境的創造,任何畫面都飽含豐富的感情,而我以上所談到的平面構成、圖形構成、色彩構成、肌理構成都講到了形、色、線、肌理及它們的組合所帶給人的心理效應,都不是機械的、冷漠的,所以,我認為,通過這一系統的訓練,更有助於學生創造出更有意境、更有個性的藝術語言豐富的畫面。
四、通過構成訓練。有助於學生充分吸收傳統國畫和其它藝術的養分
通過對構成的訓練。學生對形體的把握、色彩的把握、構圖形式美的把握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提高眼力,因為「視覺居於一切感官的首位。如果能看出來,就能夠畫出來,培養慧眼遠比訓練巧手更重要」。有了一雙慧眼,學生就能更加主動地吸收各類藝術的養分。比如:色彩構成的採集重構訓練.使學生可以借鑑中外優秀的繪畫作品、民間美術、工藝美術中的色彩等。學習他們的構圖、造型,使自己的繪畫語言更豐富。這樣。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而創造出新的、民族的中國畫。比如:林風眠的創作就是以中國藝術的韻律感為骨幹.以意境和詩情為靈魂.汲取中國漢畫像磚、石、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精華。又結合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優長而創造出來的新的繪畫。作者:雷虹
參考文獻:
[1]辛華泉.形態構成學[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2]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4]華樂功.平面構成教學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潘強.色彩構成教學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周積寅.中國畫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