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研究丨談談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

2021-01-15 美術研究

摘要:當代中國畫的藝術風格在全球化和當代人審美觀念的影響下,正呈現出多元發展趨勢。在學習國畫的同時,吸收現代設計的意識與方法,將構成訓練納入國畫課中,這啟發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學生捕捉表達形式感的能力。進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構圖能力。豐富藝術語言,更有利於學生吸收姊妹藝術的養分.促進中國畫的現代化。

關鍵詞:國畫 教學 構成 訓練 重要性

構成課是二十世紀八十年初開始引入我國的。在20 多年的發展中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它作為設計專業最基礎的專業課.被用於各大中院校。其理論和原則被廣泛應用於藝術設計領域,被用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形式美是美術作品成敗的重要因素,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意境都體現在形式之中。形式體現在構圖和藝術語言兩個方面,而藝術語言又包括物質材料和色彩、線條、明暗、筆墨、筆觸、形象等。現代繪畫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建構起自己獨特的畫面結構,面對國畫,如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如何形成獨特的畫面,形成多樣的風格.以及如何更充分地吸收姊妹藝術中的養分。如何使中國畫現代化,從而提高其表現新事物的能力。在國畫教學中必須加強構成課的教學。 #文化#

一、平面構成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進而提高構圖能力

構成課分為平面構成、圖形構成、色彩構成、肌理構成、立體構成。平面構成主要研究在二維的平面中。點、線、面各自的性質、表情及三者的組合形式規律.研究畫面骨格,形式美感。色彩構成主要研究色彩的屬性、色彩的心理效應、各種色調配置規律等。雖然,現在有的構圖教材在構圖的形式心理、形式美法則方面,把具象形體抽象為點、線、面、幾何形式。也講畫面的色彩結構、色調,色的組織法規,但所有這些.也沒有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更系統、更完善。比如,平面構成中的「點」,講點的性質,點在畫面中的力象.講點在畫面的不同位置所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力場,進而又訓練點與點的組合關係,把點與重骨格、發射骨格、漸變骨格、變異骨格等結合起來。就可產生多種構圖樣式。

對於直線、曲線、折線、斜線等不同的心理效應。以及線與線的組合關係,將之結合到不同的骨格當中,可以獲得各種構圖樣式,對於面而言,規則的面、不規則的面、虛的面、實的面等具有各自的心理效應,將這些面與各種骨格組合,又有多種構圖形式產生。如果把點、線、面三者進行不同的組合,運用骨格來組合,或者運用主次、疏密、虛實、層次等形式法則來組合,能夠產生多種構圖形式。比如,把~只鳥視為一個點。那麼,樹枝可以視為無數條線,而線密集的地方則是一灰面。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在觀察對象時可以提高他們在生活中捕捉形式美的能力,表達能力也會相應地提高。

二、色彩構成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色彩感受力和審美能力

進而提高國畫創作能力眾所周知,藝術作品是以情感人的,而色彩在這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俗語說「遠看色彩近看花」。可見色彩起著先聲奪人的作用。作為一個終生從事繪畫藝術的人,更應該深刻地認識到色彩的重要性。尤其是色彩的不同組合關係及其所反映的不同情調、情緒;也要認識到。筆墨當隨時代,色彩也應當隨時代。只有經過色彩構成的訓練.深刻地認識了色彩。才能獲得創作中色彩應用的自由。才能創作出符合民族的,時代的、作者自我的新作品。作為起源於19世紀的「包浩斯」的色彩構成,發展到了今天,已經非常地系統化與科學化。

同時也總結了科學的訓練色彩的方式。

色彩構成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系統地研究色彩的:

1.從物理、化學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基本性質。

2.從生理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視覺規律。

3.從心理特性方面研究色彩的情感。

4.從美學方面研究色彩的造型。色彩構成的學習應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

首先,從色彩的基礎知識入手.了解色彩在物理、化學等方面的特性。旨在培養、鍛鍊人們對色彩相互關係的視覺感受能力。其次,是從色彩實踐活動入手.用以人為本的主體思維方法把握色彩心理的感情表達,從創造美的角度研究造型的色彩。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不斷提高色彩感受力和審美能力。

色彩構成的訓練有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三屬性構成練習。

2.疊色構成練習。

3.空間混合構成練習。

4.色彩的6種調子構成。

5.補色對比構成。

6.冷暖對比構成。

7.肌理變化構成。

8.色心理構成練習。

9.色的採集重構練習。

比如:用色彩組合來表現各種情緒,如喜、怒、哀、樂。用色彩表達各種情調,通過放一段音樂,把對音樂的感受用色彩表達出來。另外,把色彩歸納為五類:主色、副色、平衡色、點綴色、強勢色。各種畫面效果基本上是由這五種色組合而成的.並通過訓練在同一構圖中通過置換不同色彩來構成不同的情調來達到對以上五類色的熟練運用。在色調方面的訓練.更加系統化,以明度變化為例。訓練各種調性的組合,如高長調、高短調、中長調、中短調、低長調、低短調。在色相純度方面,系統訓練各種高、中、低純度的對比組合,色彩與形狀之間的關係等,從中體會不同的配色效果,積累經驗。我認為。學生如果經過這樣系統而嚴格的訓練後,對色彩的認識和把握能力無疑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再把這些訓練同時與臨摹課、寫生課結合起來.同中國畫特有的規律如意境、韻律等相結合,那麼對學生整體創作水平的提高會有很大幫助。

三、圖形構成、肌理構成對豐富藝術語言至關重要

就藝術語言來講,它包括三個層面的東西。第一是構成的畫面的物質材料;第二是色彩冷暖、明暗程度、筆墨、筆觸、線條等;第三是形象方面,這其中有抽象形和具象形。我們首先來看物質材料.不同的物質材料有不同的美感,而在肌理構成訓練當中.正是應用不同的材料運用種種方法創造不同的肌理,如滴蠟法、衝印法、撒鹽法等。學生可根據自己畫面的需要選擇不同的肌理,從而更好地為主題服務,豐富畫面效果。第二個層面我們前面已經簡單地談過了,在這裡就不再重複了。第三個層面,我認為很重要,因為無論是抽象形象還是具象的形象,都要講求形的心理感受。圖形構成系統地把形分為有機形、機械形、偶然形。

各類形體的心理感應,造型的規律,訓練學生站在不同的視角上造形,比如宏觀的角度造形,微觀的、剖面的,不同時空相結合的造形,這對於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很有幫助。又從力的角度剖析形,比如圓形是由於內力的均勻分布而趨向於平滑、圓滿。而不規則形的形成,則是由於內力和外力的大小。方向上的多變而致使力的混亂而造成的,又訓練圖與地的關係。這更有點像國畫中的「計白當黑」。我們知道在國畫中講究是意象造型,講究畫面的意境的創造,任何畫面都飽含豐富的感情,而我以上所談到的平面構成、圖形構成、色彩構成、肌理構成都講到了形、色、線、肌理及它們的組合所帶給人的心理效應,都不是機械的、冷漠的,所以,我認為,通過這一系統的訓練,更有助於學生創造出更有意境、更有個性的藝術語言豐富的畫面。

四、通過構成訓練。有助於學生充分吸收傳統國畫和其它藝術的養分

通過對構成的訓練。學生對形體的把握、色彩的把握、構圖形式美的把握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提高眼力,因為「視覺居於一切感官的首位。如果能看出來,就能夠畫出來,培養慧眼遠比訓練巧手更重要」。有了一雙慧眼,學生就能更加主動地吸收各類藝術的養分。比如:色彩構成的採集重構訓練.使學生可以借鑑中外優秀的繪畫作品、民間美術、工藝美術中的色彩等。學習他們的構圖、造型,使自己的繪畫語言更豐富。這樣。中西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從而創造出新的、民族的中國畫。比如:林風眠的創作就是以中國藝術的韻律感為骨幹.以意境和詩情為靈魂.汲取中國漢畫像磚、石、工藝美術。民間美術的精華。又結合歐洲現代繪畫藝術的優長而創造出來的新的繪畫。作者:雷虹

參考文獻:

[1]辛華泉.形態構成學[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9.

[2]王宏建.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3]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2.

[4]華樂功.平面構成教學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潘強.色彩構成教學與應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周積寅.中國畫論[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相關焦點

  • 通過美術鑑賞課,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提升讀圖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育方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感受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掌握美術基礎理論知識與基本繪畫技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及促進綜合素質全面提高。這種能力可以通過教育等途徑獲得;第二,具有視覺素養的人善於「解讀」圖像和用圖像進行「表達」;第三,這裡的「圖像」,包括從美術到電影,從廣告到諸如科學、法律和醫學領域裡的視覺資料等。概括為「讀圖能力」是人們利用視覺圖像信息進行閱讀、思考和理解,進而用圖像進行表達與創作的能力,是「如何看」「如何思」和「如何做」的能力。
  • 美術研究|王來文:為中國畫的筆線注入生命與靈魂!
    作為美術管理者,王來文的身上散發著一種精明幹練的氣質;作為花鳥畫家,王來文更以其酣暢淋漓的大寫意花鳥畫博得眾多老先生的讚賞。不僅如此,王來文還長期致力於花卉白描藝術研究,我曾看到他的《白描水仙》《白描荷花》冊頁,文質彬彬,形真意遠,流露出心平氣和、怡然自得的書卷氣,讓人印象深刻。
  • 美術研究|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方法的借鑑!
    摘要:吳冠中為中西繪畫表現形式的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藝術完美融合,使其發展成獨特的寫意油畫無論是中國畫筆法的運用、留白空間的設計,還是東方獨有的觀察手法和寫意情趣都能被他酣暢淋漓地運用。其中尤以借鑑筆法的特點最具代表性。
  • 教師實施新課程綜合能力考核(小學美術)
    教師實施新課程綜合能力考核(小學美術) 一、填空(共10分)1.新課程的「三維」課程目標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3.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 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能力水平(綜合複習題)
    2.美術教學要特別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3.美術學習應當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4.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5.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6.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7.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8.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
  • 美術研究|中國畫飽含著詩情畫意,但中國文化的根本意義是做人
    就此張如元也提出中西方文化如何交流的問題:「中國的思維和美國的思維完全是兩碼事。美國人把中國畫的線條僅僅認為是表現結構的。中國畫一切的美在這句話裡就全部消失了。中國畫線條不是僅僅表現結構、輪廓的,有很多的名堂在這裡面。」張如元對目前中國畫跟隨西方的創作現狀也有獨到看法:「幾十年中國畫的導向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對文人畫的強烈批評到現在可能還沒恢復過來。
  • 於志學的馴鹿與中國畫的書寫性
    眾所周知,南北朝時期著名美術理論家謝赫提出的「六法論」是至今品評中國畫的重要標準。在「氣韻生動」之後列為第二位的就是「骨法用筆」。骨法用筆就是指用筆的書寫性,元代文人畫的成熟,其標誌之一就是強調用筆的書寫性。於志學十分重視研究書法藝術。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新面貌,從日常生活中尋找社會變遷的深意
    中國畫的這種現代性轉型,更深刻地體現在新中國這70年間,而這70年又是通過全國美展的舉辦而形成階段性的變化。也可以說,每屆全國美展的舉辦都似乎相應提出了不盡相同的時代命題,從而促進了中國畫在這70年間的藝術變革。講座中,尚輝用200餘幅歷屆全國美展中的獲獎作品和頗具代表性的入選作品,解析了中國畫現代性變革的藝術風貌和學術路徑。
  • 美術研究|畫家要對美進行探索,對繪畫平面、色彩構成做細緻研究
    近年來,在眾多力求創新的畫家中,張津誠以其極具個性語言的現代彩墨畫作品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張津誠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那裡受到了良好的專業訓練。畢業後他留校任教,在教學過程中畫了大量的素描。這些寫實基本功訓練為其日後繪畫作品主題的闡釋及其藝術語言的表達提供了重要保障。他在對傳統筆墨研究中認識到:中國畫素以水墨見長,講究墨分五色,但色彩使用較少。
  • 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畫學研究」和「中國...
    一是聚焦國家戰略,積極構建各類高端研創平臺;二是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招標項目為導向,設立學校重大科研培育項目;三是加大對國家重大研究項目的後期資助。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對於科研團隊而言是一項學術榮譽,更是一項社會責任;對學校來說,既是辦學水平的體現,學科建設的支撐,也能發揮引領作用,進一步提升藝術創新、學術創新的能力和水平。
  • 中國畫的基本特徵
    要概括出中國畫的基本特徵,實屬不易。傳統的中國畫歷史悠久、內涵豐富,適應中國的文化土壤而生根開花,在立意、構圖、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現諸方面,都有其獨特之處。德國的詩人歌德稱美術有用光表現得神態活現的那種本領,說明西洋畫以用光為造型手段之一。但中國畫主要是以線為造型之基礎,這就使中西繪畫在造型手段上有明顯之分野,但這並非說西洋畫完全排斥用線,而是說光可以作為繪畫的主要語言而用於繪畫的。
  • 「中國畫海第一人」病逝,享年88歲,李可染等畫家如何評價他?
    他從藝七十餘年來,畫過山水、人物、羊、和大海,都取得了很高成就,是中國海洋繪畫的重要奠基人,對推動中國海洋繪畫具有開拓性的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畫海第一人」。中國傳統山水畫,水的概念及表現對象只是江、河、湖。中國歷史上沒有專事畫海的畫家,更談不上相關的歷史文獻和作品。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李海濤先生將中國海洋繪畫作為主攻方向,從山水畫轉入海洋繪畫科目的研究創作。
  • 小學美術 花鳥小品 說課稿
    本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對筆墨紙硯等中國畫材料、技巧和製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讓學生了解花鳥小品的構成及特點,並能夠創作出一幅花鳥小品,提高對造型活動的興趣,提高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開闊眼界,增強民族自豪感。二、說學情小學四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平面形象,並能大膽地發揮想像,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較高的創新意識和較好的心理品質。
  • 教師招聘美術名詞解釋
    透視:通過透明平面來觀察研究物體的形狀,他是觀察和研究景物在平面畫幅上表現立體 空間的基本方法10. 素描:一般是指單色繪畫形式,(工具一般多採用鉛筆,木炭,鋼筆,毛筆等)11. 美術藝術的種類之一。「美術」在歷史上是一個語義多變的概念。在現代,人們更傾向於稱美術為造型藝術和視覺藝術,具體包括繪畫、雕塑、工藝、攝影、計算機美術、廣告設計、產品設計、建築和環境藝術等。
  • 中國美術學院2019年校考高分卷及考題匯總
    丨聯考&校考狀元榜丨獨佔鰲頭 近七年,豪取省聯考狀元2位/榜眼1位/探花1位 近五年累計斬獲九大美院>丨2019屆聯考&美院校考丨霸佔排行榜 2019聯考前50名獨佔7席,佔全省1/7 2019聯考前200名獨佔21席,佔全省1/10 2019聯考前1000名獨佔100
  • 中國畫壇素描之路
    這位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中國畫壇極具影響力的畫家,安靜地立於角落,伴隨他的是一幅碳素墨水作品,畫面上以迅疾的線條捕捉到了當地農民在收割場上稱量包穀的情景。這是畫家在1978年帶美院學生到秦皇島寫生時的習作。 不得不說,吳冠中創作繪畫之時,正值西方現代抽象主義風潮盛行,其畫作嘗試告訴人們何為中國文化美學的抽象主義繪畫。
  • 美術新課標理論總複習資料
    27、課堂教學是教師提高和促進每一位學生發展的主要陣地,建立「以學論教、教為了促進學」的課堂教學設計已成為美術課程改革的主流,談談美術課堂教學設計的主要標準有教學目標多元、教學內容豐厚、教材處理變式、教學問題優化、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流程清晰、教學姿態平等、教學評價恰當、教學方法多樣、媒體運用恰當。
  • 傅抱石:中國畫僵了,應該賦予新的生命
    中國畫家的惟一的目的,是如何找掩護,不像西洋畫一目了然。 所以中國畫的歷史,只有技法上的歧異表現得最明顯,因此就把所以歧異的內在原因遮沒了。此外只是些畫人的傳記,和畫壇的故事,再就沒有什麼了。這種情形,在民國26年6月以前,決無例外。
  • 在線美術一片「藍海」 美術寶一對一如何突破其固有難題
    資本看好可以加速在線美術教育市場的發展,但是一旦缺乏資本注入,在線美術教育如何「自造血」,並且突破其固有難題呢?市場前景廣闊與師資匱乏的矛盾在美術寶副總裁馬長久看來,少兒美術領域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隨著接受新事物的意願較強的「80後」「90後」父母逐漸成為參與少兒藝術培訓的主力家長人群,這部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受對未來人生有益的素質教育,因此孩子人均藝術培訓支出將穩定增長。據估算,2020年我國少兒藝術培訓市場規模將增至1316億元。
  • 如何提高思維能力
    人類很幸運,因為我們擁有大腦可塑性-改變和發展大腦功能的能力。您可以通過刺激身心來建立新的聯繫,甚至可以成長新的腦細胞。 而為改善認知功能所做的少量努力帶來的正收益卻不成比例, 因此,請繼續閱讀以學習如何培養您的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