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化研究很難?我們有了新指南!

2021-01-15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作為近年來生物化學研究的一個重大成果,泛素化成為研究、開發新藥物的新靶點。 

近日,受Nature Protocols雜誌邀請,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張小飛研究組與荷蘭內梅亨大學共同發表了一篇系統鑑定泛素相互作用蛋白研究方法的指南論文。



  泛素化是指泛素(一類低分子量的蛋白質)分子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將細胞內的蛋白質分類,從中選出靶蛋白分子,對靶蛋白進行特異性修飾的過程。泛素化在蛋白質的定位、代謝、功能、調節和降解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參與了細胞周期、增殖、凋亡、分化、轉移等幾乎一切生命活動的調控。泛素化與腫瘤、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病密切相關。


  根據與蛋白質底物連接的蛋白分子數量和拓撲結構,泛素化分為單泛素化、多位點單泛素化和多聚泛素化,其中同型多聚泛素化又可能細分為8個亞型。

 

  現階段,人們對於細胞是通過哪些泛素,結合蛋白識別不同類型的多聚泛素化,仍處於個案研究,缺少系統性。


  近年來,張小飛研究組與荷蘭內梅亨大學、荷蘭萊頓大學開發了一種泛素相互作用親和富集-質譜(簡稱「UbIA-MS」)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全面快速鑑定來自細胞裂解液中所有泛素鏈的相互作用蛋白。相關的研究首先發表在Molecular Cell雜誌上並受到同期雜誌評論文章的高度評價。


  其評論文章指出,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new technology to study ubiquitin signaling and provides a valuable catalog of 『『readers』』 for specific diubiquitin signals.


Zhang et al. now show that mass spectrometers can also identify readers of specific ubiquitin linkages in a systematic manner. The new approach and the catalog of readers will stimulate further research projects.


  在本次論文中,張小飛研究組與荷蘭內梅亨大學共同發表了一篇詳細介紹該方法的指南。論文介紹,UbIA-MS方法分為五個步驟。首先,點擊化學合成不被去泛素化酶水解的泛素鏈;其次,體外親和並純化與泛素相互作用的蛋白;再次,將與柱子相互作用的蛋白消化為多肽;然後,運用液相色譜(LC)-質譜MS / MS進行分析;最後,通過數據分析以鑑別富集的蛋白質的差異。  

  這一方法優勢是從原始的細胞裂解物中富集廣泛的相互作用蛋白,這些內源表達的蛋白含有生物學相關的翻譯後修飾並且以蛋白質複合物的形式存在。另外,運用這種方法,使用的化學合成的不可水解的二聚泛素體,其模擬天然的二聚泛素體不會被內源行去泛素化酶(DUB)切割斷裂。 


  這一技術的應用將可以有助於深入地分析細胞是如何區分不同類型的泛素化修飾。同時,該篇指南論文提供的數據分析軟體,可以用於快速地分析其他蛋白質譜相關數據,同時給出出不同類型的數據圖表。 


  研究工作獲得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百人計劃」、廣東省科技廳的項目資助。 

相關焦點

  • Science:蛋白質泛素化機制研究新進展
    該研究發表於Science雜誌上。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尋找效應分子在宿主細胞中的靶蛋白並闡明其作用於靶蛋白及相關信號通路的生物化學機理對我們了解病原菌致病機理和建立有效防治手段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這也可能促進我們對真核細胞本身信號轉導機制的進一步理解。
  • B肝生命周期新發現,HBc泛素化,可能起重要作用
    眾所周知,針對B肝病毒生命周期的理解,有助於開發新靶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治療藥物。那麼,到底是什麼在HBV生命周期中起著重要作用呢?2020年11月26日,Hana Langer、Barbora Luby等研究人員闡述了這一研究,那就是HBV的核心蛋白(HBc)。
  • 泛素化研究模式很難嗎?我們總結了一份研究小套路~
    IP實驗發現PD-1和泛素相互作用,暗示PD-1被泛素化。只有同時表達PD-1和FBXO38才可觀察到PD-1泛素化;調高FBXO38,PD-1泛素化升高,調低則泛素化降低。 差異表達的lncRNA比較分析 通過GEO資料庫數據挖掘,結合PCR驗證結果,排除已經有研究報導的lncRNA,最終挑選了SNHG15這一lncRNA。
  • 對於泛素化,你了解多少?
    因此,作為近年來生物化學研究的一個重大成果,它已然成為研究、開發新藥物的新靶點。下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泛素化研究簡史:1975年,Goldstein誤將泛素(Ubiquitin)當作胸腺激素而發現。目前,泛素化有著哪些研究新進展?
  • 張令強:泛素化研究將為藥物研發和疾病治療提供更多靶標
    本次生物谷有幸邀請了國內泛素化研究領域的專家張令強教授接受我們的專訪,張教授的主要方向為泛素化、類泛素化與腫瘤、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機理與治療研究,並將出席6月4日的"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以下為本次採訪的文稿。
  • Nature:王橫濱等—組蛋白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
    之前的研究雖然揭示了一些組蛋白泛素化的機制,但是並未在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中獲得進展,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公布在《自然》雜誌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王橫濱(Hengbin  Wang,音譯)副教授,其早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於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赴日本九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任阿拉巴馬大學副教授。
  • 多篇文章解讀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泛素化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給大家!目前,我們對PD-1表達調控的分子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該研究表明,活化T細胞中,PD-1首先經過內化和泛素化,最終被蛋白酶體降解。FBXO38是PD-1的E3連接酶,介導Lys48連接的多泛素化和隨後的蛋白酶體降解。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T細胞中的Fbxo38並不影響T細胞受體和CD28的信號轉導,但會提高腫瘤浸潤T細胞中PD-1的表達水平,導致小鼠腫瘤進展加快。
  • Nature:揭示蛋白NEDD8誘導細胞中蛋白泛素化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和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這些分子機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NEDD8 nucleates a multivalent cullin–RING–UBE2D ubiquitin ligation assembly」。
  • 北大學者最新文章:泛素化的功能及其意義
    而尤其對於腫瘤以及神經退行性病變, 針對泛素化通路的調控已被認為是腫瘤及神經退行性病變的一種有前景的治療策略.近期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介紹泛素化在細胞周期、受體內化、DNA損傷修復及細胞凋亡中所扮演的角色來闡述泛素化作為細胞最複雜且最重要的PTM之一, 如何發揮其多層面的調節功能參與各個生理過程以維持細胞穩態, 以及泛素化異常又如何參與並涉及臨床重大疾病如癌症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病理過程, 從而為細胞生物學基礎研究與臨床重大疾病提供新的見解與思路.
  • 研究揭示蛋白質泛素化與SUMO化修飾交互作用在減數分裂中的新機制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調控方式,蛋白質的泛素化(Ubiquitylation)與SUMO化修飾(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ylation)是當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領域的熱點
  • Cell:p53泛素化的新機制被發現
    這項新發現發表於最新一期的《Cell》雜誌上。它可引起p53鉸鏈區的賴氨酸發生少量的泛素化,其作用機制不同於Hdm2,後者是通過乙醯轉移酶PCAF乙醯化特定的靶蛋白。同時,依賴於E4F1的p53泛素化,伴隨著染色體的相關,以及p53信號通路的激活,引起細胞周期停滯,而非凋亡。
  • B肝轉染與感染HCC細胞中,HBc蛋白,可通過泛素化修飾
    雖然,目前全球有許多B肝在研新藥正處於III期臨床試驗中,但我們無法簡單去判斷哪一種研究藥物對B肝治療更好。實際上,它們多數的開發靶點,也就是開發方向、作用HBV生命周期的步驟都是不同的,因此,簡單來講,就是全球有不同方向正在開發B肝新藥中。
  • 泛素化研究用這個資料庫就對了!給你的SCI再加點工作量!
    今天,他將給大家帶來另一個泛素化研究的資料庫。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及蛋白質的泛素化 說到蛋白質泛素化就不得不提到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了。
  • 大連化物所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了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分子相互作用網絡。  去泛素化與泛素化作用是生命體內至關重要的轉錄後修飾作用,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信號傳遞等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通路過程中。
  • 病原菌泛素化修飾新機制獲闡釋
    結合大量生化和細胞實驗,闡明了這種新型泛素化修飾系統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 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真核細胞最重要的翻譯後修飾之一。經典的泛素化修飾需要通過E1-E2-E3三酶級聯反應來催化完成,而近期鑑定的兩類L. pneumophila效應蛋白(SidE和MavC)卻可以通過不依賴E1-E2-E3的全新方式催化宿主蛋白的泛素化修飾(圖1)。
  • 泛素鏈架構研究有了新方法
    泛素鏈架構研究有了新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22:21:19 英國劍橋大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研究委員會實驗室David Komander研究組,引入Ub-clipping
  • 範可尼貧血ID複合物單泛素化的功能
    範可尼貧血ID複合物單泛素化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6 14:20:43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Nikola P.
  • Mol Cell:科學家發現不需要E3連接酶的泛素化過程
    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研究人員提供導致癌症發生的基因突變或細胞變化信息之外,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可以用於癌症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的開發。來自美國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調節蛋白活性的新機制,這種叫做SETDB1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能夠受到該機制調控,該蛋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都存在表達上調的情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
  • 蘇州大學鄭慧團隊揭示線性泛素化調控IFN抗病毒信號的新機制
    線性泛素化修飾的生物學功能研究主要集中在NF-κB介導的免疫反應和細胞死亡等相關通路中,已經鑑定的線性泛素化修飾的底物僅有NEMO、 IRF3、ASC和TRIM25幾個。鄭慧教授團隊經過近幾年的深入研究,發現信號轉導與轉錄激活因子1(STAT1)在靜息細胞中存在強烈的線性泛素化修飾,並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STAT1是一個新的線性泛素化修飾的蛋白底物。
  • 《自然》—王橫濱等—組蛋白H2A去泛素化過
    來自阿拉巴馬州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遺傳學系,細胞生物學系,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CancerCenter)的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組蛋白H2A的主要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過程,也證明H2A去泛素化是細胞周期和基因表達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