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悅讀】2001:太空漫遊
Clarke)1917—2008,英國科幻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王,與阿西莫夫、海因萊因一起並稱為「20世紀科幻三巨頭」。他一生創作過100多部作品,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作品總銷量1億多冊,並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科幻至高 獎項。1986年,獲得美國科幻與奇幻作家協會終生成就獎——大師獎。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雖然角色的臺詞不多,讀起來確實有一種舞臺劇的感覺。這是我將標題寫為:「太空歌劇」的第一個原因。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太空漫遊對外太空生活細節有著大量描繪:人聲識別系統、平板電腦、太空站、人工智慧等等等等,這些現在都已實現。看過《2001太空漫遊》之後你會發現,許多電影與遊戲的創意設計都是對太空漫遊的延續。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因為觀影后短時間記錄下的筆記雖然記憶新鮮,但同時也帶有許多興奮的情感,尤其是看到一些佳作,一些名作經典修復版,那種興奮幾乎會延續一晚。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
今天看《2001太空漫遊》,更多應注意它的美學貢獻。它的思想內涵,可惜建構在半個世紀前的科學認知上。1968年,人類首次登月前一年,《2001太空漫遊》上映。我願意相信,這部了不起的科幻片,其面世是為了昭示那個偉大時刻。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上影節展映片|《2001:太空漫遊》有多貼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海報如今再看1994版《攻殼機動隊》,我已沒有當年進入新世界、重新認識自我的震撼感,但在視頻通話、平板電腦、太空行走、人工智慧吊打人類都不再是夢的今天,重看五十歲的《2001:太空漫遊》,我還是有兒時看到黑方石和太空人穿梭宇宙時的困惑與惶恐,看到哈爾9000殺死太空人時的恐懼,看到大衛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從來沒有一部作品像《2001:太空漫遊》這樣,憑一己之力,掀起一股風靡全球的文化現象!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看到這裡,不了解的人,大概會把克拉克當做一個對人類太空探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他當然不是一個科學家,畢竟這是一個讀書的公眾號。他是科幻神作《太空漫遊》系列的作者。克拉克(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是英國作家、發明家,尤其以撰寫科幻小說聞名。他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
上海電影節|4K修復版《2001太空漫遊》來了!
《2001太空漫遊》劇照其中,最惹人矚目的當屬1968年斯坦利·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今年這部美國電影學院票選出的影史排名第一位的科幻片迎來了公映五十周年,而在SIFF經典單元,你將看到這部曠世奇作的最新4K修復版本,在最清晰的狀態下,感受每一幀畫面的視效震撼。
-
50年了,《2001: 太空漫遊》到底說了什麼
時值太空競賽,普羅大眾對外太空充滿幻想,片商認為太空場景效果理想,計劃通過宣傳,把電影包裝成老少鹹宜、充滿獵奇色彩的科幻片。這個策略並不成功,意外的是,嬰兒潮出生的美國年輕人蜂擁入場。這群年輕人在當時非左即右的二元意識型態之爭中疲累不堪, 寧願縱情於精神藥物和大麻中。
-
《2001太空漫遊》發布重映預告
時光網訊 不管家庭影院的技術已經多麼先進,有些電影還是需要在大銀幕上才能充分體現其魅力,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無疑就是其中一部。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這部經典科幻電影,將於下月在英國院線舉行特別重映。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未來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是《奇愛博士》、《發條橙》),拍攝於1966年,上映於1968年,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