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素解》卷八:六道輪迴,十因六果

2020-12-06 走心書院

【原文】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解釋】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佛又說道:「阿難。如上所說的是地獄的十種因和六種果報。

之所以造因而結果,一一都是,眾生不能了知自性本心,迷惑於妄見,不能通達於眾生相空罷了。」

正所謂萬法唯心造。《金剛經》中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如果能夠內證知曉,能夠覺悟,那麼所有因果,都是夢中境界,夢的時候非無,等到醒來,已然了不可得。覺後空空無大千。

六根對著十種因,如果六根都造業,都有十種因,這種是最重的罪業;從兼多到少,最少就是單根造單業,雖然都是墮入地獄,但是相對來說變輕。以下就是次第來進行分析。

若諸眾生,惡業圓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佛又說道:「以六根,面對十種因,惡業是同造的,一根造惡業,其餘五根無法獨善其身。

此類眾生是惡業都造,所以說是圓造,六根造十種業因,都造業遍了,所以墮入極其重的地獄,墮入阿鼻地獄了。

之前有講幾成純情就對應於飛升還是沉降,如果純是情慾即沉下,墮入阿鼻地獄。此是極其重的無間地獄。

墮入此地獄之中,備受各種苦,經歷各種苦,所以說受無量苦。

如果心中,誹謗詆毀大乘佛法,劫數盡了還生在十方阿鼻地獄之中,所以說經過無量劫數,都無法超脫。」

六根都沉淪、造十種業因,就會受無量苦,無量劫數無法解脫。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佛又說道:「如果不是六根圓造,而是六根各自造業。比如眼根造完十種業因,這樣就墮入八大無間地獄。」

六根各自造業,雖然一根為主犯,也會帶著其餘五根為從犯。但是畢竟各根不同時,所以說六根各自造業。

比如先想著嗔恨的人和事情,接下來就有了肢體接觸。先是意根造業,接下來就是身根造業了。雖然都是同造業,但是並不同時。

所造業也是兼境界的,比如身根造業有觸覺,眼根和耳根等也是要兼這個境界,無法抽離,無法獨善其身。

對於之前所說的九情一想,九分情慾而一分純想的人,重者生於八大無間地獄。

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佛又說道:「如果只是身根、意根、舌根等三者,造了極重的殺生、偷盜和邪淫這三種罪業,這樣的人就墮入十八地獄。」此去掉了其餘幾根,也去掉了其餘的一些業因。

什麼是十八地獄呢?火地獄有八個,寒地獄有十個,合起來是十八地獄。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佛又說道:「身口意業不全部造業,中間或許是這樣進行組合的,或者只是犯一個殺生一個偷盜等:

一身口犯殺盜,身業和口業犯殺生和偷盜,只是意業啥都不想,只是去做和說了。這也是要墮入地獄的,只是稍微輕一點點。比如偷人家的雞,這是偷盜,也是在造身業;然後殺雞煮熟吃了,嘴巴還說了一堆話。只是酒肉穿腸過,不念念不忘去去想太多,這就稍微輕一點,但是也墮入地獄。二身口犯殺婬,三身口犯盜婬,四身意犯殺盜,

五身意犯殺婬,六身意犯盜婬,七口意犯殺盜,八口意犯殺婬,九口意犯盜婬。

如果都是二缺一這樣的,這樣的罪人墮入三十六地獄,所受的苦稍微輕一點,劫數稍微短一點。」

比如小和尚看到大和尚背漂亮女人過河,過河了大和尚已經忘卻此事,而小和尚還在念念不忘。小和尚在造意業;而實際上大和尚也未嘗造身業,因為沒有冒犯女人。

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佛又說道:「如果只是見到一根犯業,而且是單犯一業,這樣的受苦也會輕點,劫數也會短一點,這樣的罪人入於一百零八地獄。」

如來次第分析,受苦逐步變輕;劫數逐步變短,但是不管怎麼說也都是墮入地獄,苦不堪言,而是相對而言罷了。罪業越輕,地獄就越多,犯人也就越多。

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佛又說道:「因此眾生所造業不同,所受報也是有別的。

正如前面所說的五段,五種造業的程度不同,分別入於阿鼻地獄、八大無間地獄、十八地獄、三十六地獄、一百零八地獄等。這是眾生別作別造,各自造業不同。因為造業不同,所感召果報,也是各從其類,各自不同。

於世界中,入於差別同分地獄,以受其該承受的果報。

此地獄是由於眾生妄想各自造作而發生,並非本來就有地獄存在。」

如來此處又回答之前阿難所問的問題:

阿難之前問,各種地獄,是自然本來就有,還是眾生各自發業造業,而生地獄,各自私自承受?

生在地獄是由自己,而應該領悟滅地獄也是由自己,自己命運自己做主。後世學人萬萬不可以為是虛幻,而忽略以為所有都是虛幻,所以不斷絕造業。應當知曉,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皆是虛幻。不僅僅地獄是虛幻,而今目前所面臨很多痛苦的事情,也都是虛幻。正如《六祖壇經》中所說,一念向善是天堂,一念向惡是地獄。不要以為地獄是虛幻,而沒有敬畏心。

相關焦點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卷七、卷八、卷九又從不同角度,對生死輪迴為何仍以如來藏為體的問題作了詳細分析。卷七以「眾生顛倒」和「世界顛倒」重申,依於如來藏妙真如心而起妄念方才有世間十二類眾生的存在。所謂「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由此依真起妄就生出了妄惑妄業。實際上,妄性並無實體,不能作為所依。
  • 楞嚴經·卷八|地獄見報,沸湯和銅汁等地獄惡相怎麼來的(26)
    前面說了地獄十習因,這十種心念習氣造下地獄業後,就會顯現十類的地獄業報。那麼,這些地獄的業報又是怎樣顯現出來的呢?罪人的苦受從何而來?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云何惡報從六根出?】「如何是六報?
  • 佛教常說「六道輪迴」是哪六道
    指凡俗眾生因善惡業因而流轉輪迴的六種世界。又稱六趣。即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其中,地獄、畜生、餓鬼稱三惡道,或三塗。阿修羅、人、天稱三善道。(1)地獄道:即地獄受苦之處。有八寒、八熱、無間等名。眾生若造上品十惡及五逆罪,則墮地獄。(2)餓鬼道:即孤貧潦倒受苦之鬼。經常處於飢餓中,到處遊行,求食不得。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楞嚴經》的當機人,即阿難陀尊者,為佛弟子,多聞第一。發心出家,持比丘戒,求阿羅漢四沙門果。所處行位,尚未發大乘菩提心大悲願。經云:「塗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時因阿難未證聖果,乞食資生,因有宿緣,遇摩登伽。經云:「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摩登伽女之母有咒術,迷惑人性。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44.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0):並空、見、識均名七大,性真圓融皆如來藏  45.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1):大眾聞法身心蕩然,獲本妙心說偈贊佛  50.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6):發覺初心一決定義,依圓湛性永斷無明  51.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37):發覺初心二決定義,應當審觀煩惱根本
  •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六章:「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人生難得)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中國難生)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楞嚴經·卷六|阿難為眾生請教安住道心之法(23)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 《楞嚴經素解》卷十:識陰第二種邪見:認為我可以生出萬事萬物
    《道德經》中講,功成身退天之道。功成而弗居。新冠狀病毒肺炎為人類之大災難,中國抗疫之所以成功,為領袖英明領導,眾志成城。但是以中醫藥為主抗疫情分不開。清肺排毒湯等湯劑中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智慧,在《傷寒論》等經典中都有闡釋。天理昭昭,已經極其明了。可是有人卻貪天之功勞,逆天而行,必將引起民憤,不能自保。
  • 《楞嚴經素解》卷十:邪師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兩個字,有或者無
    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唯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
  • 楞嚴經·卷五|發揚音聲輪,富樓那因法音而獲圓通(22)
    在講經說法、辨析法理中,有分別的舌識漸漸而成無分別的師子吼,從而消滅諸漏,獲得圓通。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恆沙如來秘密法門,我於眾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
  • 楞嚴經幾千年前就解釋了!
    宏海法師《楞嚴經·卷七》講解61往回追溯一下,真正的解脫以後,眾生是平等的,也沒有有情,也沒有無情,就是一真法界。那麼有世界幻相出現了,眾生有靈動的,就是真的有生物開始生活的時候,就是眾生顛倒起動的時候。
  • 《楞嚴經素解》卷九:邪師萬裡瞬間到達,相對論尺縮鍾慢效應
    1.想陰魔十【原文】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裡,瞬息再來。皆於彼方取得其物。
  • 「六道輪迴」背後的驚人真相(圖)
    天道眾生因前生上品十善業的因緣,得此殊勝的果報。可是,天道也有命終時的苦厄;如:欲天壽終之時有五衰之相(頭上花萎、腋下出汁、衣裳垢染、身體臭穢、不樂本座)。其中各種畜生所受身形壽命,多有懸殊不同;有朝生而暮死者,甚至有經千百歲而後死者,其中各隨種類和業報不同。此道眾生,因先世愚痴貪慾業重,造作中品十惡業因,故感此報。 三、地獄 此道因居處地下,故名地獄。此道環境類受,約有三類: (一)根本地獄:此包括八寒八熱地獄。 (二)近邊地獄:此包括十六遊增地獄。
  • 佛教『南懷瑾』考據佛經是書生之見,《楞嚴經》不是偽經,有一個大...
    也就是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並不困難,六根的確可以並用。不過,假如你沒有這種禪定功夫的話,還是老老實實專心地聽課。2、現在先把《楞嚴經》所列舉的修證功夫告訴大家,可以馬上著手體會。學術界的朋友們,尤其研究佛學的學者,千萬要注意,有人把《楞嚴經》、《圓覺經》、《大乘起信論》、《四十二章經》等,皆視為偽經。
  • 宣化上人對於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開示,這個時代楞嚴經特別重要
    宣化上人對於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開示,這個時代楞嚴經特別重要【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 佛法楞嚴|耳聲識界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耳聲識界即是如來藏性
    佛法楞嚴|眼色識界即是空,《楞嚴經》之會眼色識界即是如來藏性佛法楞嚴|意法處即是空,《楞嚴經》之會意法處即是如來藏性佛法楞嚴|身觸處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身觸處即是如來藏性佛法楞嚴|舌味處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舌味處即是如來藏性
  • 《楞嚴經》:為什麼從「淫戒」開始講起?
    學佛的人都知道,《楞嚴經》是一部教人開悟的經典。這就是這部經書跟其它大乘經典最大的不同,據說大乘經典大多是講給阿羅漢果位以上的人聽的,但是《楞嚴經》則不一樣,它是講給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聽的,儘管此經書的很多論點也同其它經典一樣認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經中談到的事物卻都是我們熟悉的事物,使用的邏輯也是我們世間的眾生能夠接受的邏輯。
  •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精讀此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楞嚴經》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其盛名先至。因在隋朝(581—617年)時,有位梵僧見智者大師(天台宗的創始人)所立三觀,認為與天竺的《楞嚴經》意旨極相符合,於是智者即日日向西遙拜,祈求此經能早日傳來中國,不料一拜便是十八年,始終無緣得遇。一百多年後,此經終於在唐朝時傳入中國。
  • 佛法楞嚴|能見的不是眼?《楞嚴經》十番顯見之一:顯見是心
    就是要從六根中顯示。十番顯見是「帶妄顯真」,是帶著一分的虛妄來顯示真心。因為阿難尊者既然要舍妄求真,世尊便答應為他顯示真心,不過要在眾生的份上,指出純真無妄的心,縱使是佛陀也沒有辦法;因為純真無妄的心,是清淨本然的理性,既然是理性,就不涉入於事相,也就沒有辦法指出來給人看。「顯見是心」是顯出能見的是心而不是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