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納米會是摩爾定律的終點嗎?中國晶片的機會在哪裡?

2020-11-28 電子工程專輯

在不久前召開的IC CHINA 2020(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預測,「隨著工藝節點演進,摩爾定律越來越難以持續,預計將走到2025年。」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所謂摩爾定律,即集成電路晶片上的電路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隨著矽片上線路密度的增加,技術複雜性和成本越來越高,半導體工藝也走到了極限。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1納米會是摩爾定律的終點嗎?現有製程工藝下,也許會。除非新工藝和新材料出現突破。臺積電曾樂觀預測,在此前提下,或許到2050年,製程工藝可以達到0.1納米。最新消息是,臺積電將在2022年量產3納米工藝晶片,2024年推行2納米工藝。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無論如何,那將是一個少數人的遊戲,而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在這個遊戲中暫時落後。「後摩爾時代」,中國晶片的機會在哪裡?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01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不可承受的「AI之重」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產業發展的驅動是算力,根據OpenAI預估,AI算力約每3.4個月翻倍,但算力需求增長速率是10倍/年增長,就算摩爾定律不放緩,都難以滿足日益增速的算力需求。」IC CHINA2020上,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趙立東如是說。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AI算力雖然從2012年開始大約每3.4個月翻一倍,但依然低於算力需求的增速,圖源:OpenAI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摩爾定律認為,一塊晶片中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自1965年摩爾提出此觀點後,晶片性能的提升基本以每5年增長10倍,每10年增長100倍的速度前進。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是,製程工藝從22nm進入「後摩爾時代」,摩爾定律開始放緩,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甚至在CES2019上表示,摩爾定律每年只能增長几個百分點,晶片性能的增速已降至每10年可能只有2倍。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不同工藝節點時的晶片設計成本水漲船高。據調查機構IBS估算,16納米製程開發費用達1億美元,10納米為 1.74億美元,目前主流7納米要衝上3億美元,5納米要價約4.36億美元,3納米更飆到6.5億美元。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晶片不同工藝節點開發成本,圖源:IBS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總裁兼執行長John Neuffer透露,美國半導體公司每年大約將五分之一的收入用於應對晶片設計成本上升的挑戰。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製程工藝同樣面臨挑戰,吳漢明表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艱難,尤其是晶片製造工藝存在三大挑戰:光刻是基礎挑戰、新材料&工藝是核心挑戰、提升良率是終級挑戰。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02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納米以上還有很大空間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算力和摩爾定律的矛盾顯而易見,但現狀是,先進位程工藝基本被臺積電、三星壟斷,加上今年以來複雜的國際關係,僅僅依靠工藝升級已經不能滿足算力的需求。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對中國企業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吳漢明預測,「新材料、新工藝將是未來成套工藝研發的主旋律,包括光刻技術、薄膜技術在內的很多關鍵技術,進行完整的工藝集成後,形成可以商用的成套工藝。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19年全球 82%的晶圓代工產能都是 20nm以上節點,20nm以下節點先進產能僅佔12%,這為企業留下了巨大的創新空間。」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事實上,電晶體密度更高的晶片,大多被用於手機製造,而隨著AI時代的到來,當萬事萬物都需要增加一個「大腦」時,大多數智能化產品不會像手機一樣,對單位面積內的計算速度有不可替代的需求。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換句話說,很多AI晶片,可以在並不需要頂尖製程工藝的前提下,通過成套工藝的創新,達到和先進位程工藝同樣的計算能力。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如果說臺積電和荷蘭ASML公司「鎖死」了中國通過製程工藝改良製造高端晶片的方向,那麼中國晶片必須「另闢蹊徑」。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全球半導體產業經過三次轉移,而每次轉移都是因為需求發生變化,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PC和手機相繼普及,產業鏈從韓國、中國臺灣逐漸轉移至中國大陸,等到了智能物聯網時代,輕設計廠商將成為主流。」芯原股份董事長戴偉民表示。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市場。John Neuffer透露,2019年,中國市場貢獻了美國半導體公司36%的收入,中國的PC、手機、電視、可穿戴設備的出口額在全球份額中均是第一位。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16年統計的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圖源:Quartz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國內邊緣計算晶片企業地平線創始人餘凱認為,未來自動駕駛對於車載智能算力的需求是一種機遇,新的封裝技術、軟體硬體的高度協同、面向自動駕駛人工智慧所做的創新型架構設計以及編譯器作業系統,會使人工智慧算力以指數級的「摩爾定律」向前發展,但這要求人工智慧企業要有全新的思維設計晶片。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03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突破:Chiplet的嘗試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創新之路在哪裡?新結構、新材料、新集成設計創新,是業內基本公認的三條路,但設備和材料方面,日本崛起較早,如今是市場領頭羊,中國最有可能在設計領域有所突破。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戴偉民認為Chiplet(芯粒)是一條可行之路。所謂Chiplet,是由Marvell創始人周秀文提出的MoChi(Modular Chip,模塊化晶片)架構,顧名思義,就是將不同工藝節點的die(裸片)通過異構的方式混裝,這樣可以大大降低企業在先進工藝製程方面的成本。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比如蘋果A13在16納米工藝下成本為4.98美元/10億電晶體,但在7納米工藝下成本只需2.65美元/10億電晶體。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正如前文所言,高製程的晶片設計開發成本驚人,一般企業無法承受。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戴偉民認為,Chiplet新形態是未來晶片重要趨勢之一。比如一塊晶片可以做到CPU用7nm工藝,I/0則用14nm工藝,這樣與完全由7nm打造的晶片比成本大約降低50%。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Chiplet的問題在於,不同晶片間互連的功耗和性能如果沒有標準,可能效果適得其反。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目前芯原提出IP即Chiplet,可以將ISP(圖像處理)、NPU(神經網絡處理器)、VPU(視頻處理器)、GPU(圖形處理器)等晶片形成基於不同工藝節點的Chiplet,並做到「即插即用」。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如此,對中國企業而言,Chiplet將大規模降低晶片設計的門檻;半導體IP授權商能升級為Chiplet供應商,提升IP的價值且有效降低晶片客戶的設計成本。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更重要的是,Chiplet可以更好利用中國的封裝資源,儘管在先進位程上被「卡脖子」,但中國的封裝工藝基本接近世界頂級水平。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領頭羊」長電科技如今正在持續推進Chiplet的量產和2.5D/3D的封測技術開發,預計到2021年,可以實現2.5D封裝工藝,從而推動Chiplet更快落地。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04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未來:減少試錯成本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19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實現7000多億元,同比增長15.8%。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在IC China上表示,中國在全球市場份額中佔比接近50%。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儘管近年來美國開始實行「脫鉤」政策,但中國晶片產業正在迅速崛起。數據顯示,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世界17%的晶片產量。John Neuffer預計,到20世紀末,這一比例將增加到28%,尤其是在無晶圓廠和OSAT(封測代工廠)領域,中國具有明顯優勢。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但中國的劣勢也很明顯。2020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最新調研顯示,中美摩擦將改變全球IC產業格局,目前中國本土IC自給率只有14%,中國本土IC設計業的全球市佔率為15%,整體IC產業全球市佔率只有5%。相比之下,美國的各項佔比均在50%以上。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據上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剛介紹,從材料、裝備、製造/封測、設計四個環節來看,科創板對於光掩模、12寸拋光片等材料領域的企業尋求二級市場資本有了一定覆蓋,但在先進工藝所需的高端材料和光刻機設備、拋光機方面,仍是空白,設計領域的EDA、CPU、FPGA、DRAM、NAND等領域也都存在空白。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在最為核心的半導體設備市場,中國與全球差距甚遠。2019年,中國的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為18.8%,但盛美半導體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暉坦承,其中核心設備佔比很小。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從各國研發經費分配來看,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尤其在基礎研究領域,大部分研發停留在試驗階段,難以產生革命性的創新。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吳漢明指出,中國的集成電路研發經費的總額不比英美法日少,但比例嚴重失衡,只有5%經費投入基礎研發,尤其是一些晶片製造企業,試錯成本佔了整個研發經費的84%,「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基礎引導,使這種所謂試錯式研發變成實驗式研發。」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推薦閱讀: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YgIEETC-電子工程專輯

相關焦點

  • 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 中國晶片如何突圍?
    2、1納米會是摩爾定律的終點嗎?也許會。除非新工藝和新材料出現突破。3、「後摩爾時代」,中國晶片如何突圍?在不久前召開的IC CHINA 2020(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院長吳漢明預測,「隨著工藝節點演進,摩爾定律越來越難以持續,預計將走到2025年。
  • 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 中國晶片一招可以突圍
    有分析表示,摩爾定律或在2025年迎來終點,那麼,中國晶片該如何突圍呢?中國媒體《IT時報》11月6日報導,半導體企業的製程工藝正向這個終點進發。最新消息是,全球領先晶片供應商臺積電將在2022年量產3納米工藝晶片,2024年推行2納米工藝。
  •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
    未來會不會有3納米1納米的晶片啊?那1納米之後是什麼?既然要談晶片的未來,自然要看看晶片的現在。晶片製程玩家三足鼎立:英特爾、三星、臺積電。而1nm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點。主要遠在在於及時到了掛點,還需要突破。1nm工藝,將會採用CFET結構,技術細節暫時未知。因為按照摩爾定律,1nm是很那突破的,2nm就是摩爾定律的極限。1nm意味著要挑戰或者說要突破摩爾定律,難度可想而知。
  • 為何英特爾困於7納米晶片,而臺積電卻能突破
    晶片除此之外,人們還通過摩爾定律和物理公式計算出了矽基晶片的物理極限是7nm。也就是說,由於半導體材料的限制,摩爾定律的終點就是7nm晶片。從這方面來看,英特爾遲遲不能突破7nm工藝似乎在情理之中。不過,同為世界知名的晶片巨頭,臺積電卻能生產出5nm的晶片,並且還公布了3nm以及2nm晶片的試產計劃。這樣看來,摩爾定律依然在生效,因為臺積電的計劃是按照大約兩年的間隔來制定的,而且所謂的物理極限在臺積電面前也不存在。
  • 這個1納米黑科技晶片 是在給摩爾定律判死刑嗎?
    但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摩爾定律所預言的發展軌跡似乎已逼近終點。  這意味著,固守傳統思路的晶片製造商將舉步維艱。  最近,美國團隊研製出的1納米電晶體對晶片商來說無異於「最後通牒」。他們將如何自我救贖?
  • 中科院首創2納米晶片關鍵技術,還依賴光刻機嗎中國晶片迎轉機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國在晶片領域可以說一路波折,由於缺乏關鍵設備光刻機,我們在該領域也很難有所突破,那中芯國際是如何逆轉實現量產14納米晶片的呢?並掌握2納米的關鍵技術的,本期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
  • 14納米的晶片與7納米的晶片,有什麼差別嗎?
    14納米與7納米是什麼意思?晶片中14納米與7納米,指的是晶片的製程。大家知道晶片是由電晶體組成的,製程越小,那麼在同樣面積的晶片裡,電晶體就越多,相對應的性能就越強了。當然了如果你不打遊戲,不同時運行多個佔用大額內存的APP,其實使用14nm與7nm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以我和我媽為例,我使用的是mate30,我媽就是榮耀paly,她在使用上並沒有覺得有哪裡不好用,而我同時對比兩臺手機,除了一開始啟動APP的時候,mate30速度更優越一些,其他的在使用上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 晶片納米製程的概念
    晶片納米製程的概念首先了解一下納米的單位:納米(nm),是nanometer的譯名,即為毫微米,是長度的度量單位,國際單位制符號為nm。1納米=10毫米1納米=米比較形象地理解為:1、 假設一根頭髮的直徑是0.05毫米,把它軸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大約就是1納米。2、 納米和米的關係相當於三個桌球和地球的直徑之比。
  • 探索摩爾定律之外的新路徑,「登臨科技」將GPU通用計算晶片功效...
    作為算力的重要組成部分,AI 晶片近年來引得眾多企業紛紛布局。據市場研究機構 Tractica 預測,全球 AI 晶片市場規模將由 2018 年的 51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726 億美元,CAGR 將達 46.14%。據 IDC 預計,到 2025 年,中國將擁有全球數據量的 27.8%。對於算力的巨大需求讓中國 IC 產業面臨嚴峻的挑戰,但也蘊含了極大的機遇。
  • 碳基晶片:中國趕超歐美的超級晶片
    中國需要碳基晶片實現趕超歐美的「夢想」由於美歐等對矽晶片技術的封鎖,中國想在矽技術上超越它們可以說是難於上青天的,畢竟很多專利與門檻卡在那裡,如晶片架構、晶片製造等,光這個光刻機就困擾中國數十年之久,在全球貿易緊張的局勢下,晶片核心技術自主迫不及待,中國必須依靠一種新的晶片技術實現對歐美等過的趕超。
  • 【1971-2050 計算革命簡史】從摩爾定律到「消失」的計算機
    原標題:【1971-2050 計算革命簡史】從摩爾定律到「消失」的計算機 1 新智元編譯 來源這款晶片有 2300 個電晶體,每個電晶體寬約 1 萬納米,相當於一個紅細胞的大小。 2015年,已經是全球領先晶片製造商、當年年收入超過550億美元的英特爾發布了 Skylake 晶片。英特爾公司沒有公布具體的數字,但推測 Skylake 晶片每塊大約擁有 15 億到 20 億的電晶體。
  • 中國「碳基」晶片,成為全球晶片「珠峰」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對媒體說:中國就是舉國之力也很難做出頂級晶片!!你們中國就是舉全國之力,也做不出頂級晶片!是嗎?業界認為,摩爾定律將在2020年左右達到終點,即矽材料電晶體的尺寸將無法再縮小,他們普遍認為在2020年前後,矽基CMOS技術將達到其性能極限。我國採用的石墨烯製造工藝的碳基晶片,可以輕鬆達到普通矽基晶片的10倍以上速度,如此超快的速度得力於石墨烯和碳納米管,在信號的傳輸中擁有更好的傳導性能。
  • 面對美國的晶片攻勢,中國押注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中國可以憑藉碳基晶片實現直道超車,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納米片會在3nm處出現,可能會延伸到2nm或更高。 圖1:平面電晶體與finFET與納米片FET。 在2納米/1納米製造晶片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問題,需要在不同的步驟中採用新的技術和設備。這一點在製造過程中應用的薄膜上很明顯。 Brewer Science公司技術研究員James Lamb說::「當你開始深入到厚度小於5納米的自旋塗層層時,你很容易受到表面能微小變化的影響。這可能來自襯底,也可能來自材料。
  • 中國有望晶片技術彎道超車?碳基晶片有望超過矽基晶片?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了強大的晶片設計能力,但是無奈目前的主流晶片生產工序和技術掌握在歐美。難道我們除了盡力&34;之外沒有其他路徑了嗎?其實除了&34;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突破技術封鎖,那就是&34;。目前中國在這條賽道上已經是站在了第一梯隊,那就是碳基晶片領域。
  • 中國押注的碳基晶片,能繞開EUV光刻機嗎?
    ,中國可以憑藉碳基晶片實現直道超車,是因為他在碳基電子學領域,發展了整套碳基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集成電路無摻雜製備新技術,首次製備出性能接近理論極限,柵長僅5納米的碳管電晶體,綜合性能超越矽基器件十餘倍。
  • 矽基晶片已發展至工藝極限,碳納米管真能成為新一代晶片材料嗎?
    現在矽基晶片的生產工藝已逼近3納米,根據摩爾定律,將在兩三年之後達到1納米的工藝極限。更小的製程和更小的電晶體,會讓矽基晶片出現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什麼是漏電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有兩個選擇:1、在現在基礎上實現技術突破,尋找破解的方法。2、用一種新材料來代替矽基板生產晶片。2020年5月,在國際知名雜誌《科學》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北大團隊關於碳基半導體的論文,文中提到了「高密度碳納米管」的提取和組裝方法。業界將這一成果稱為:碳基半導體進入規模工業化的基礎。
  • 中國的晶片要怎麼搞?不下牌桌就有贏的機會
    光刻機,近兩年熱議的話題,很多人都在說,這是中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之一。作為晶片製造的核心設備,被譽為「半導體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一臺最先進的極紫外(EUV)光刻機,市場價高達1.2億歐元,和一架波音737客機價格差不多。有人開玩笑,這哪是刻晶片,簡直在印鈔。
  • 首款碳納米管通用計算晶片問世!5倍於摩爾定律,網友:這是絕技
    6年提高近80倍,速度是摩爾定律的5倍。在接受Nature雜誌採訪時,上海交通大學的孫亞男教授表示,「這項工作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更接近於商用晶片。」科技媒體ArsTechnica也給出評論,說這是一項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
  • 3nm晶片,用碳取代矽可行嗎?
    摩爾定律預言,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兩年會增加一倍。只要晶片上電晶體的數目按照預言增加,晶片行業就能穩吃紅利。可惜的是,摩爾定律指明了半導體行業應該追逐的方向,但沒有指出一條道路。當時,飯島用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測用電弧法產生的碳纖維產物,意外發現了碳納米管。飯島澄男曾在美國、日本指導大量中國學生,2011年,飯島澄男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