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珥:新加坡崛起的秘密

2021-01-09 搜狐網

  (專供搜狐財經稿件請勿轉載)

  交通革命,給中西貿易帶來根本的變化。而此時的天朝帝國商人們,卻在這個新變化面前進退失據。而抓住了機會的新加坡,卻左右逢源,依託交通革命帶來的中西貿易量井噴,在那時就成了一條飛速增長的「小龍」。

  1

  如果不是乘坐遊輪到新加坡,或者參觀其港口,就很難感受到航運對新加坡的重要性——這個城市看上去太安靜了,而它的繁忙,主要就在港口。

  這個城邦國家的崛起,第一當然要歸功於其地理位置,第二則要歸功於蒸汽輪船的普及。

  在蒸汽輪船出現之前,這裡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遠遠不如南面的巽他海峽(Sund Strait)。來往於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商船,大多走的是好望角-巽他海峽,相比之下,那裡更為便捷。

  彼時的新加坡,是海盜們的天堂。在帆船時代的刀兵抗爭中,海盜們無論從船隻的噸位、裝備,還是從作戰經驗,都絲毫不遜於任何一國的官軍,甚至連荷蘭的軍艦,也會被海盜們劫掠。

  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淵對這裡的海盜活動記載說:「舶往西洋,本番(單馬錫,即今日新加坡)置之不問,回船之際,至吉利門,舶人須駕箭棚,張布幕,利器械以防之。賊船二三百復必默來迎戰數日,若僥倖順風,或不遇之;否則人為所戮,貨為所有,則人死系乎頃刻之間也。」(《島夷志略》)

  英國人在新加坡設立了殖民地後,面對當地海盜,開始也束手無策。開拓新加坡殖民地的萊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其秘書文西阿都拉(Abdullah Munshi)如此記載道:

  「當時無人敢過新加坡,連魔鬼也害怕這個地方,因海盜在此住宿分贓。他們在這裡殺死擄來的人,有時困分贓不均而自相殘殺,岸上沙灘人頭白骨累累,有新的也有舊的,有些還長著頭髮、牙齒、有些已連牙都沒有了。法誇爾聞言,令人把骨頭搜集放在麻袋,拋在大海底去。」

  英國人對此只能望洋興嘆,直到倫敦在1837年從印度調來了蒸汽輪艦「狄亞娜號」(Diana)。

  2

  「狄亞娜號」建於1823年,是印度建造的第一艘蒸汽輪,起先在印度被當作渡船。1824年,英國人將這艘船投入了英緬戰爭(Anglo-Burmese War),立下不少戰功。1837年,這艘船被派往新加坡,進行航道測量,卻意外地成為海盜們的剋星。

  據乘坐該船的Charles Buckley日後在《新加坡佚史》(An anecdotal history of old times in Singapore)一書中回憶當時的場景:

  「康格爾頓船長(Captain Congalton)坐在狄亞娜號小輪船上面繼續前進,分乘六條大木船(prahu)的海盜看到汽船冒煙,以為船失火了。他們於是拋開正受其追擊的中國帆船,向小汽船衝去。海盜們在船靠近時,便開槍射擊。可是令他們大吃一驚的是,小汽船掉轉過頭迎戰,對準每一條木船猛然剎車,沒頭沒腦地向它們進行毀滅性的射擊,然後迴轉過頭揚長而去,留下許多海盜的屍首,四腳朝天地躺在艙面上……」

  這次戰鬥,標誌著新加坡海盜末日到來。在圍剿海盜的行動中,船上的蒸汽本身也被派上用場:英國人直接拿水龍軟管接上蒸汽,向海盜船噴射,將海盜們燙得亂蹦亂跳。

  研究新加坡史的英國史學家H.F. Pearson認為:蒸汽預兆著海上搶劫的末日,同時也預兆著貿易新時代的到來(《新加坡通俗史》, Singapore: A Popular History)。

  3

  其實,在海盜們第一次領略蒸汽輪的利害前10年(1827),新加坡就接待過第一艘到訪的蒸汽輪。而在「蒸汽大戰海盜」後3年(1840年),英軍的18艘蒸汽輪,通過新加坡前往中國作戰(即第一次鴉片戰爭)。彼時的印度洋和東南亞,總共約有57艘蒸汽輪在從事航運,還算不上繁忙,帆船依然是海洋上的主角。

  蒸汽輪帶來的裝備懸殊,解決了新加坡的海盜問題,到1855年,海盜就不再是新加坡的「不穩定因素」了。但是,蒸汽輪要在「維穩」之外,再扮演「發展」的角色,還需要另一個有利因素的到來——交通流量。

  30多年後,這個機會到了——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從蘇伊士運河往東前往中國,穿越馬六甲海峽要比穿越巽他海峽更為便捷,新加坡的交通要衝地位自此奠定。而且,蘇伊士運河規定只準蒸汽輪船通行,於大量的蒸汽輪船迅速地取代飛剪船,投入東西方的航運,載貨量更大的蒸汽輪,在新加坡經停和裝卸,嫋嫋的蒸汽象徵著這個城邦的經濟飛躍。

  交通革命,給中西貿易帶來根本的變化。而此時的天朝帝國商人們,卻在這個新變化面前進退失據。

  在中國出口額中佔了70-80%比重的英國,從倫敦直航上海的航程由120天以上縮短到55-60天。中國茶葉經由蒸汽輪的快速運送,更能保鮮,因此倫敦市場已不再需要維持六至十二個月的茶葉庫存,而同時,世界茶葉的供應量開始急劇上升。這導致了茶葉從賣方市場迅速走向買房市場。

  絲綢方面略好。航運大提速後,絲綢交易速度和頻率加快,中國的絲綢出口在當季的頭2-3個月就完成了,絲價因而大漲,甚至在落季後的第三個月,還大大高於倫敦價格。中國(上海和香港)和英國(倫敦)之間電報的開通,令行情能夠迅速傳遞,洋行甚至根據電報開始經營買空賣空的「期貨」,進一步刺激了需求,絲綢市場出現了嚴重脫離產能的「大躍進」。但是,貪圖近利的中國商人們,隨即開始給外商提供偽劣商品,並且對外商協會的多次呼籲置之不理。在產能大躍進之下的質量問題,最終毀滅了這個行業,到1873年中國絲綢價格平均下降了約30%。絲綢的定價權也轉到了外商手上。

  在華的外商只要發現茶葉或者絲綢有質量問題,或者價格不合理,便拒絕購買。而中國絲茶產地的農戶和生產商,並不介意國際市場的變化,他們拒絕接受低價。左右為難的中國商人,開始了夾縫中的艱難日子,為自己釀造的苦果付出代價。

  抓住了機會的新加坡,卻左右逢源,依託交通革命帶來的中西貿易量井噴,在那時就成了一條飛速增長的「小龍」。

  (作者系太平紳士、歷史研究者。此為《穿越新加坡》系列文章第三期)

  雪珥搜狐財經專欄:歲月神偷

  雪珥的微博

  獨家聲明:搜狐財經獨家稿件,版權所有,請勿轉載,違者必究。確需使用稿件或更多資料,請與我們聯繫獲得授權,註明版權資訊方可轉載。聯繫我們可致電010-62726687。

相關焦點

  • 中國、日本、新加坡的崛起,模仿的是200年前的普魯士?
    20世紀歷史上,亞洲地區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的相繼崛起。這三個國家所走的路,是一條與英、美等海洋系國家完全不同的模式。 一些歷史學家將中、日、新三國的發展類型稱為權力現代主義,這是一種源自18世紀普魯士的政治模式。
  •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戈爾貢套裝怎麼獲得 獨眼巨人的秘密任務玩法...
    導 讀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獨眼巨人的秘密任務攻略 戈爾貢套裝獲取方法 渡神紀芬尼斯崛起獨眼巨人的秘密任務是遊戲中的一個比較複雜的任務線
  • 讀創讀書|探究新加坡奇蹟以及背後的問題
    ▲《尋跡獅城:新加坡的歷史與現實》【英】尼古拉斯·沃爾頓 著焦靜姝 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索恩文化2020年9月不僅如此,新加坡建國以來社會總體穩定,犯罪率極低,民生福利指數很高,公共部門的清廉指數也很高,新加坡模式因此深深的影響了包括中國在內很多國家的改革發展。這本書也力圖打破歐美傳媒、學界對於非西方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帶有的一貫偏見,發掘新加坡模式的秘密。
  • 解碼中國大國崛起短板 《羊圈困境》探索物流出路
    中新網2月18日電 由中國財富出版社推出的暢銷書、現代物流報副主編楊達卿的專著《羊圈困境——中國大國崛起的物流「短腿」》(下稱《羊圈困境》),2013年1月底已正式發行。該書剖析了中國在大國崛起中面臨的交通物流業短板,並結合物流業在荷蘭、西班牙、英國、德國、日本等大國崛起中的重要作用,橫向比較了歐美國家的獅式企業模式,日韓國家的狼式企業模式。
  • 新加坡如何發展金融業
    金融服務業已成為新加坡經濟附加值最高的服務產業和國家稅收來源的最大支柱。根據倫敦金融城發布的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已成為21世紀新崛起的國際金融中心。  近年來,無論是新加坡官方和金融機構的人員,還是新加坡高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都較為一致地認為,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發展成效顯著,預計到2020年將取代瑞士成為全球頂級財富管理中心。
  • 新加坡,可能沒人再講中文了……
    2019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講華文運動40年」的活動上,他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經過新加坡政府40年來的努力推廣,新加坡華人家庭說中文的比例從50%下降到了30%,70%的華人家庭在家裡主要是講英語。
  • 汶川地震新加坡救援隊隊員:讓愛川流不息(圖)
    遠在美麗獅城的新加坡人民就是他們中的一員,在四川危難的時刻,4萬多新加坡人自發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援助四川,創下了國際援助的多個第一。  昨日,「中國·四川省感謝新加坡社會各界援助5·12地震災區」見面會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金廳隆重舉行。
  • 畢業生分享新加坡高校中文系專業課程的就讀體驗
    在新加坡這樣一個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國家,讀中文系不會吃虧嗎?中文系大概很難招生吧?一名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畢業的學生分享了自己的真實感受....... 以下是原文內容: 新加坡的中文系其實越來越難進........
  • 新加坡前外長:亞洲國家沒有哪個想與中國為敵
    (原標題:新加坡前外長:亞洲國沒有哪個想與中國為敵若美國為應對中國的崛起,與某些國家走得太近,那大家就是雙輸。中國崛起時,最好對其有一定尊重,以換取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以傳教布道的超級大國自居。它用自己的標準評判別國,試圖以美國形象塑造他國。若中國也是一個傳教布道國家,就像蘇聯一樣,或許一場大衝突會再度爆發。但中國並不以輸出價值觀自居。對北京來說,治國的一項根本原則就是不幹涉別國內部事務,除非那些事影響到中國的核心利益。
  • 新馬泰三國大城市比較:新加坡居首位,曼谷第二,吉隆坡第三
    新馬泰三國中,新加坡是發達國家,馬來西亞和泰國是快速發展中國家,如果拿這三國最好的城市來比較的話,新加坡肯定是排名第一的,第二是曼谷,第三吉隆坡,不知道你是否認可呢?新加坡是個小國家,面積714平方公裡,人口530多萬,一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是一個國家。
  • 新加坡,佔地面積最小,卻是一個發展迅速又富裕的國家
    說到出國旅遊很多人可能想去的地方是新加坡,因為現在的新加坡已經迅速崛起了,尤其是他的經濟發展。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新加坡的歷史,我們都知道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國家,但是新加坡的佔地面積非常小,可以說新加坡整個國家的佔地面積還沒有我們中國重慶市的佔地面積大。
  • 新加坡有450萬華人,是人數最多的民族,為何地位非常低?
    事實上,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僅僅只有700多平方公裡,人口只有500多萬人,其中華人的人數在450萬左右,毫無疑問華人是新加坡的主體民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讓人奇怪的是這麼大體量的華人在新加坡的地位卻是最低的。而像只有數十萬的白人、印度人、印尼人等民族地位遠遠在華人之上,按道理來說即便不把華人的地位放在首位,但是也不能放在最後一位,但是新加坡卻反其道而行。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新加坡原來與馬來西亞是一體的,後來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由於境外力量的施壓,它被迫分離出來自己形成一個獨立的國家。而在現如今的世界上,新加坡早已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其國力遠遠超過了鄰國馬來西亞。
  • 新加坡的反思與抉擇:與母文化割裂,建立新的國家認同與民族歸屬
    新加坡,一個對於中國人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它是世界上除中國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華語是官方語言,同時也使用簡體漢字。看起來新加坡無疑就是我們的一個海外親戚。但同時,新加坡的繁華與發達,以及非常西方化的生活方式也讓我們疑惑,這真是一個華人的國家嗎?
  • Alan Walker、勝利強勢來襲Liquid Nights沸騰新加坡之夜
    據悉,Liquid Nights旨在帶來亞洲地區內最震撼最優秀的電子音樂現場,此次新加坡站也是Liquid Nights推出首爾站後的第二場活動。Liquid Nights帶來EDM最強音活動現場,國際著名EDM製作人Alan Walker、BIGBANG成員勝利及中國新銳電音製作人CORSAK、新加坡藝人Ghetto等相繼登臺表演多首精彩曲目,引爆新加坡「Liquid
  • Alldebit逐鹿新加坡支付市場,目標是整個亞洲
    是帶著一個手機就敢出門還是各個城市無人便利店的崛起呢?外國人稱行動支付為現代的新四大發明之一,可以想像行動支付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巨大,尤其近幾年行動支付的使用更便利,網購前必須先去銀行櫃檯開通網銀業務的時代已經過去。在不知不覺中,行動支付已經慢慢滲透到我們的生活,行動支付普及率高的難以想像。中國的行動支付發展如此迅猛,對東南亞而言也是影響巨大的。
  • 中國「熊貓」熊競楠疫情後首次回歸,客場接受新加坡選手挑戰
    (2020年10月13日,新加坡)崛起於亞洲的國際體育IP-ONE冠軍賽今日公布,"ONE冠軍賽:決鬥獅城"將於10月30日星期五在新加坡室內體育館開啟現場直播。
  •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主席馬宣仁:新冠疫情提醒我們保持供應鏈韌性...
    新加坡經濟發展局(EDB)主席馬宣仁作主旨演講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隨著亞洲經濟,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經濟的持續崛起,這裡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技術,新場景,新產品「試驗場」。其中,許多城市在新經濟領域扮演著領軍者的角色。
  • 新動畫《漫威崛起:秘密勇士》大家看了嗎
    應該都知道漫威的新動畫《漫威崛起》吧,之前的推文中有提到過。Marvel Rising(漫威崛起)是迪士尼替漫威推出的全新系列,主要是希望讓大眾認識新一代漫威英雄。最開始時計劃只有動畫電影,而隨後官方又公布會出六集短篇前傳(四五分鐘)動畫和配套漫畫。
  • 為什麼馬來西亞要把新加坡踢出去,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呢?
    這個建議看起來非常美好,汶萊是拒絕了,不過新加坡舉行了全民公投,加入了馬來西亞。可這個蜜月期非常短暫,沒多久,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發生了很多問題,像種族衝突等問題,甚至多次爆發流血事件。最終馬來西亞把新加坡踢了出去。我們知道,新加坡雖然小,但畢竟已經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像有些國家,尤其是馬來西亞的鄰居,為了一個小小的東帝汶,同樣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吞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