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本、新加坡的崛起,模仿的是200年前的普魯士?

2021-01-09 騰訊網

20世紀歷史上,亞洲地區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的相繼崛起。這三個國家所走的路,是一條與英、美等海洋系國家完全不同的模式。

一些歷史學家將中、日、新三國的發展類型稱為權力現代主義,這是一種源自18世紀普魯士的政治模式。

什麼是權力現代主義?有歷史學家歸納出三個特點:

第一、這些國家的政治傾向都十分保守,但經濟方面卻十分進取,比如伊藤博文、李光耀。第二、能夠吸引資本家合作,並使得中產階級積極參與社會管理。

第二、普遍反對英美價值觀,以自身文化傳統為基點,強調集體主義等觀念。

這三個特點是否符合亞洲三國的現實,其實帶入歷史中就一目了然了。

亞洲第一個走上經濟現代化的國家,肯定是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在伊藤博文等元老的領導下,日本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大刀闊斧的對經濟、社會和軍事進行改革,最終打敗了衰老的清帝國和沙俄帝國,躋身世界列強。

在明治維新早期,日本受英國影響很大。日本覺得自己跟英國十分相似,二者都是離大陸不遠的島國,也都有染指大陸的野心,而且英國已經是當時睥睨天下的霸主,日本自然應當向英國學習,然而,日本沒有走上英式發展道路,反而將目光瞄向了歐洲大陸的普魯士。

18世紀的普魯士先後擊敗奧地利、法國,在聲望達到巔峰的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國,一躍成為歐陸一大強權。

1877年,日本的元老們為如何發展國家爭論不休,於是爆發了西南戰爭,打完了仗,恩怨已了,大家最終還是決定走上新興的普魯士模式。

1882年伊藤博文等人親自赴德國取經,並在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所謂的普魯士模式,歷史學家稱之為「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from above),經濟由國家規劃主導,同時對社會加強管控。

二戰後,雖然日本戰敗,但明治維新的發展模式依然影響了很多亞洲國家,畢竟侵略者也是強者,人們總希望向強者學習。

70年代起,新加坡展開一場「學習日本」運動。在1980年新加坡國慶節,李光耀甚至發表演說對日本大為稱讚,他說日本人口只佔全球3%,土地只佔0.3%,卻貢獻了全球10%的GNP(國民收入)。言下之意,地狹民少的新加坡,應當學習日本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也視日本為學習對象,強調日本和新加坡人有很多共同的文化特質,例如勤勞、節儉和奉獻精神。新加坡學日本可不僅僅是嘴上說說,很快他們的經濟也一飛沖天。

日本和新加坡都騰飛之後,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歷史學家稱中國當年也花了大力氣研究「新加坡模式」。每當發展遇到一些困惑,就會拿新加坡作為案例,跟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對比。

有歷史學家稱,新加坡可能是唯一一個被中國人視為學習對象的國家,在中國歷史裡,這是史無前例的。因為中國人自信而驕傲,始終不曾如此心甘情願向某國學習,但新加坡卻是個例外。

也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說,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權力現代主義由普魯士、日本、新加坡,再到中國,一脈相承地傳了下來。

歷史學家也承認,亞洲三國沒有選擇英美模式,並不代表英美模式不夠吸引人,只不過普魯士模式可能更符合他們的發展路徑,畢竟長時間以來,亞洲國家都是後進者,面對的是比自己先進和強大的對手,這一點跟普魯士十分相似。

德意志民族千百年來始終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對英國和法國的絕對優勢,而德國人正是借著普魯士模式的強力威勢,才一舉扭轉了自己的被動地位,走上了統一之路,成為了大國遊戲的正式玩家。

從以上角度來看,中國、日本和新加坡的崛起,確實有模仿200年前普魯士的影子,但天底下沒有兩片一樣的樹葉,也沒有任何兩個國家面對過相同的局面,所以,中、日、新三國只能說是借鑑了某種模式,但並沒有全盤模仿。

亞洲三國,走的還是自己的路。

相關焦點

  • 歐洲近代史上的奇蹟:普魯士的迅速崛起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普魯士的崛起可謂歐洲近代史上的一個奇蹟!中世紀後期的普魯士還是一塊很不起眼的波蘭屬地,在神聖羅馬帝國之外。1618年,普魯士迎來了歷史轉機。在經歷了各種政治婚姻、遺產繼承及共同受封后,神聖羅馬帝國東北部的布蘭登堡選候承襲普魯士爵位,實現了普魯士與布蘭登堡的首度聯合。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最後普魯士擊敗奧利地,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那麼普魯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布蘭登堡與普魯士阿爾布雷希特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母系祖先,普魯士公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普魯士的源頭。
  • 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
    普魯士作為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實力遠遠比不上奧地利、法國和沙俄這些歐洲一流強國。但普魯士就憑著一邦之力,在歐洲諸多強國中異軍突起,橫掃德意志,統一了德國,並把德國打造成世界級強國,連世界霸主英國都不得不讓其三分。那麼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何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第一,普魯士是德意志聯邦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尤其是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 普魯士為何能在歐洲大陸強勢崛起?這4點很重要!
    可是誰知道如此強大的德國,在之前也只不過是一小小的邦國,時常被周圍的法國和奧地利這些國家欺負,可為何德國聯邦中的邦國那麼多,為何只有普魯士憑藉自己的力量實現國家的統一,甚至在列強環繞的歐洲大陸當中,強勢的崛起呢? 一,強大的軍事實力,當時的普魯士可以說是德意志聯邦當中實力最強大的,它的軍事實力更是在歐洲位居前列。
  • 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和雄厚的經濟基礎,從18世紀開始,普魯士強勢崛起,成為了歐洲大國之一,進而又倚靠「鐵血政策」統一了德意志,使得歐洲老牌帝國英法等國對這個新興的國家惴惴不安。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向把均勢奉為圭臬,同時又十分忌憚普魯士的歐洲列強,都在忙些什麼,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呢?普魯士周邊確實強國林立。東面有波蘭、俄國,且波蘭始終覬覦著東普魯士。
  • 解構普魯士崛起神話:俾斯麥憑什麼擊潰奧地利?
    有一種神話流傳已久:普魯士人是「戰鬥民族」,是最優秀的軍人,對奧地利擁有絕對的軍事優勢。鼓吹普魯士(包括後來的德國)戰鬥力的人,時至今日在中國也有不少。其實,說普魯士軍事實力比奧地利強,只不過是馬後炮而已。戰爭爆發之前,當時絕大多數人都相信奧地利必勝。1859年,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與撒丁王國聯手,和奧地利打了一仗(即所謂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並且取勝。
  • 普魯士為何能在德意志邦國中率先崛起?財政充裕、軍事強悍
    在此背景之下,普魯士王國逐漸崛起,並最終完成了德意志統一的宏圖。普魯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統一離不開容克地主階級,其原意為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階層。那麼在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普魯士是如何脫穎而出,容克貴族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呢?權力格局的多元化德意志地區,又稱德意志空間,通常是指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中心的德意志族群區域。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提及普魯士這個名詞,許多人往往會聯想到俾斯麥的「鐵血宣言」。事實也的確如此,普魯士是德國近代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同時也是後來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和軍國主義的來源。俾斯麥所奉行的鐵血政策,其背後也確實存在普魯士的傳統。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強大邦國,普魯士是唯一可以與掌控皇位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相匹敵的存在。
  • 200年前建國,60年前稱霸世界,如今卻消失在了地圖中
    因此當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從哈布斯堡王朝拿到王國的地位,它才有爭霸歐洲的「權力」。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普魯士開始從一枚歐洲爭霸棋的棋子,變成了持子的參與者。
  • 從薩克森看德國︱柏林的興起與普魯士超越薩克森
    在薩克森東部廣闊的邊疆區,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城,原本是德意志東進運動中建造起來的貿易小商棧,後來卻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首府城市,作為普魯士的都城。這座城市的發達,意味著薩克森的衰落,和以柏林為中心的區域的崛起。德意志的重心開始轉向東方,邊疆成為中心。
  • 雪珥:新加坡崛起的秘密
    而抓住了機會的新加坡,卻左右逢源,依託交通革命帶來的中西貿易量井噴,在那時就成了一條飛速增長的「小龍」。  1  如果不是乘坐遊輪到新加坡,或者參觀其港口,就很難感受到航運對新加坡的重要性——這個城市看上去太安靜了,而它的繁忙,主要就在港口。  這個城邦國家的崛起,第一當然要歸功於其地理位置,第二則要歸功於蒸汽輪船的普及。
  • 全球模仿最成功的國家,除了軍帽,其他都是「中國製造」
    二戰結束後,無數國人歷經幾十年的艱苦奮鬥,終於讓它開始崛起了。中國的國際地位與55年前不可同日而語,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還是勒緊了褲腰帶,向他們捐贈了大批物資,這其中包括槍枝彈藥、大炮裝甲、衣服糧食等等高達200億美元。在當時越南比我們還窮,他們渾身上下,基本上都是中國捐贈的東西。除此之外,為了讓越南能獲得越戰的勝利,我們還派出了軍事戰略專家給予他們援助,比如越戰中使用的遊擊隊、地道戰、穿插打發、等等作戰方式也是從我們國家學了去的。
  • 新加坡前外長:亞洲國家沒有哪個想與中國為敵
    (原標題:新加坡前外長:亞洲國沒有哪個想與中國為敵楊榮文(資料圖)美國《赫芬頓郵報》8月20日文章,原題:對亞洲其他國家來說,美國或許是朋友,但中國不能是敵人
  • 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前10位:中國佔一半,其次是新加坡和日本
    根據北京時間 2020 年 6 月 10 日上午 4 點,QS 發布的 2021 年最新世界大學排名,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前10位中,中國大學數量佔一半,其次是新加坡和日本,各有2所。詳細情況如下:世界大學排名亞洲前10位從上面的榜單來看:排名亞洲前2名的都是新加坡的大學,實力比較強;但中國入圍亞洲前10的大學最多,包括中國大陸3家、中國香港2家;從數量來看,日本跟新加坡一樣
  • 新加坡不如中國一個市,為何還那麼牛?
    了解新加坡之前,先看一組數據:2017年,有3200多萬中國遊客前往新加坡旅遊度假,成為新加坡第一大客源國。同時,至少為新加坡帶來了200億人民幣的旅遊收益。2017年,新加坡GDP總量約2.1萬億人民幣,不如深圳GDP總量高,且土地面積不及深圳龍崗一個區。新加坡是個島國,一沒省市之分,二沒城市之分,全國就是一座城。城裡居住著500多萬居民,其中有300多萬華人;這些華人多半來自福建,其餘還有廣東、海南等地的。
  • 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1226年,波蘭王國國王的兒子、馬佐維亞公國首領康拉德公爵,他是條頓騎士團成員,因為自己的領地遭到古普魯士人侵襲,他請條頓騎士團在普魯士地區發動了為時近200年的東徵運動,先後建立託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徵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普魯士成了條頓騎士團的地盤,德意志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和歐洲其他種族紛紛前來移民。
  • 中國崛起與世界權力中心轉移
    今後十年內,能使東亞的總體實力超越歐洲的主要因素是中國的崛起。今後十年,日本國內的政治變革將使日本與東亞拉開距離,其總體實力難有大幅增長。東亞其他國家的實力基數太小,即使有較快的增長速度,對於提升整個地區實力地位的作用也非常有限。與之相比,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相當於歐盟的一半以上。今後十年,歐洲經濟年均增長率難以超過2%,而中國新一屆政府的全面改革政策可使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年均7%的水平。
  • 日本和新加坡,哪個國家更適合旅遊,春節假期你會怎麼選?
    各位好,馬上就要放寒假了,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在琢磨這寒假去哪裡玩,有經濟實力的自然少不了出國啊,那麼你對於中國周邊的日本和新加坡怎麼看呢?如果給你10天的時間你會選擇去哪裡呢?新加坡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就相當於一個很大的交通樞紐,景點就那麼幾個,知名的有環球影城、蘭花園、濱海花園等,除了這些景點需要門票,其它的玩樂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住宿嘛,如果不是熱門地帶,基本上每天200元就能搞定。
  • 春節家庭出國去旅遊,新加坡、日本哪個更好,你會如何做出選擇
    日本、新加坡都是深受中國遊客喜歡的國家,春節去往這兩個國家旅行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二者只能選一的話,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新加坡作為東南亞的國家,領土面積不是很大。新加坡這座城市還是非常漂亮的,因為城市建設非常發達,幾乎整個國家就是一座城市。這裡的風景非常秀麗,藍天碧海、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能夠讓人的身心得到徹底的放鬆。
  • 中國空姐氣質佳,俄羅斯自信優雅,日本特別,看到新加坡:愣住了
    首先就是中國的空姐,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所以對於空姐也有著規定,要求空姐們要大方得體,落落大方,不能披頭散髮,必須將頭髮盤成髮髻的髮型從中國空姐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女生該有的氣質,也可以得到她們的各種微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