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為何能在歐洲大陸強勢崛起?這4點很重要!

2021-01-09 千古之客

對於德國大家都不陌生,是話你知對它有著很深刻的印象。可是它在二次世界大戰當中都不是打醬油的存在,反而是世界的主角。雖然德國掀起兩次大戰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可是這個國家經濟恢復能力讓人驚嘆。可是誰知道如此強大的德國,在之前也只不過是一小小的邦國,時常被周圍的法國和奧地利這些國家欺負,可為何德國聯邦中的邦國那麼多,為何只有普魯士憑藉自己的力量實現國家的統一,甚至在列強環繞的歐洲大陸當中,強勢的崛起呢?

一,強大的軍事實力,當時的普魯士可以說是德意志聯邦當中實力最強大的,它的軍事實力更是在歐洲位居前列。普魯士軍隊彪悍的作風這就使得在戰場當中有著強大的實力,歐洲各國對它都忌憚不已,甚至三四個國家進攻普魯士軍隊,他們能夠在交戰中不落下風,可想而知普魯士的強大軍事力量。這也是為何德國的陸軍能夠如此厲害的原因,哪怕是在二戰當中這種軍事傳統都延續下來,這就使得二戰時期德軍的軍事素養無人能敵。

二,危機感十足。普魯士可以說正是應了句話,不是在作戰就是在作戰的路上。自從建國以後這個國家便 一直在交戰當中渡過的,這也使得他們的危機感十分的強大。為能夠使得國家的實力變得更加強大,普魯士一直在進行著變革。這場變革不僅是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對於教育普魯士都是非常的重視。在1825年德國便開始實行強制性的教育,在短時間內基本全國實現教育的普及,國民素質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要知道這個決定更是為德國的崛起奠定基礎,德國能夠在一次次戰敗後重新站起來,那麼人才的作用是很大的。

三,普魯士人的嚴謹。雖然普魯士人不擅長玩弄政治手段,但是他們卻非常的認真和謹慎。慢慢奪得國家的主導權。當時的普魯士建立關稅聯盟並且不斷的增加新成員,在這樣的條件下使得普魯士的影響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加,普魯士慢慢的 成為德意志聯邦的主導者。最後進故宮一場場的戰爭,使得德國稱霸於歐洲大陸上。

四,普魯士的盟友。當時的英國是普魯士的盟友,兩個國家在當時的歐洲大陸當中是難逢對手,普魯士更是在英國的支持單挑法國等強國,最終使得德國成功崛起。

相關焦點

  • 18世紀時,歐洲列強都在忙啥?為什麼放任普魯士強勢崛起?
    然而,普魯士卻繼承歐洲著名的條頓騎士團能徵善戰的傳統,並以這種彪悍作風和軍事傳統,建立並保持了一支強大的軍隊,令歐洲各國都畏懼普魯士。普魯士除了軍事強悍外,其經濟也十分了得,倚杖布蘭登堡的地理位置優勢,經濟發展也比較紅火,特別是新航路開闢後,普魯士經濟發展趕上了難得的機遇,其支持鼓勵紡織、採礦、造紙等工場手工業的發展,使得國家經濟迅猛發展。
  • 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什麼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
    普魯士作為眾多邦國中的一個,實力遠遠比不上奧地利、法國和沙俄這些歐洲一流強國。但普魯士就憑著一邦之力,在歐洲諸多強國中異軍突起,橫掃德意志,統一了德國,並把德國打造成世界級強國,連世界霸主英國都不得不讓其三分。那麼夾縫中的普魯士為何能夠在強國林立的歐洲崛起?第一,普魯士是德意志聯邦中勢力最大的一個,尤其是軍事力量非常強大。
  • 歐洲近代史上的奇蹟:普魯士的迅速崛起
    在布蘭登堡霍亨索倫家族四代領袖的統治下,普魯士迅速崛起,成為一支不可小覷的強權力量。普魯士的崛起伴隨著普魯士軍事國家的形成。普魯士軍事國家的形成不僅改變了帝國的政治結構,也影響著歐洲的歷史進程。腓特烈三世搖身一變成為「在普魯士的國王」腓特烈一世。普魯士國王的稱號在剛開始時僅限於「在普魯士」,但不久之後便成為霍亨索倫家族所有領地的共有稱號。普魯士實現了從領地向國家的轉變。三、「士兵王」腓特烈·威廉一世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是普魯士崛起時代的重要人物。
  • 普魯士為何能在德意志邦國中率先崛起?財政充裕、軍事強悍
    普魯士的崛起和德意志的統一離不開容克地主階級,其原意為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後泛指普魯士貴族和大地主階層。那麼在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普魯士是如何脫穎而出,容克貴族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的呢?權力格局的多元化德意志地區,又稱德意志空間,通常是指地理位置處於歐洲中心的德意志族群區域。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然而自從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的歐洲大國以國際法的方式將德意志地區邦國林立的狀況固定化,從而形成均勢秩序。此後即便普魯士君主勵精圖治,在容克階層的主導下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並成功躋身於歐洲列強行列,卻依舊難以完成德意志統一。那麼究竟為何,進入19世紀之後普魯士的國力會不斷增長,並成功於1871年統一德意志?
  • 中國、日本、新加坡的崛起,模仿的是200年前的普魯士?
    20世紀歷史上,亞洲地區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的相繼崛起。這三個國家所走的路,是一條與英、美等海洋系國家完全不同的模式。 一些歷史學家將中、日、新三國的發展類型稱為權力現代主義,這是一種源自18世紀普魯士的政治模式。
  • 普魯士王國之普魯士崛起
    阿爾布雷希特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母系祖先,普魯士公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普魯士的源頭。霍亨索倫的腓特烈及其子孫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的父系祖先,布蘭登堡選侯國就是以後布蘭登堡-普魯士中布蘭登堡的源頭。二,布蘭登堡-普魯士
  • 解構普魯士崛起神話:俾斯麥憑什麼擊潰奧地利?
    拿破崙三世憑著第一手經驗,對奧地利的實力相當認可,所以相信奧地利收拾普魯士不在話下。1864年,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攻打丹麥,其間普魯士軍隊的表現相當難看,這也讓很多人放心地壓賭注到奧地利那邊。最後,當時各國軍隊普遍信奉「衝擊戰術」,認為步兵集群的刺刀衝鋒比步槍火力更重要,與其發展步槍火力不如集中資源發展火炮。所以前裝槍仍然是大多數國家的選擇。普魯士較早大規模使用後裝步槍,吸取了不少實踐經驗,不斷改良技術。但總的來講,戰爭爆發時,在步槍方面普魯士沒有明顯的優勢。
  • 條頓騎士團、布蘭登堡選帝侯與普魯士建國
    二、騎士團的出現與十字軍東徵有關歐洲一開始只有基督教,大約誕生於公元一世紀,他們在蒙昧的歐洲大行其道,教皇、教會有許多特權;國王也希望教皇能幫助他統治,但又不希望教皇凌駕於自己之上,出現了許多政教爭端,不過合作是主流。但到了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了,他們以阿拉伯半島為基礎,以麥加為聖城,迅猛地向外發展,並且把麥地那作為第二聖城、耶路撒冷作為第三聖城。
  • 海權與近代英國崛起的雙向互動
    作者得出海權與大國崛起具有高度正相關性的結論,即海權發展與大國崛起息息相關,強大的海權是大國崛起的必要條件。 近代英國海權興起歷程 英國是偏居歐洲大陸之外的一個小小島國,四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英吉利民族的發展與海洋密切相關。
  • 沙俄為何在拿破崙失敗後成為歐洲憲兵?歐洲均勢體系需要
    這場旨在推翻君主制度的運動在推翻波旁王朝後,旋即陷入了秩序混亂之中,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熱月黨人相繼上臺,最終面對圍剿革命的強大壓力,從督政府內部崛起的政治明星拿破崙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君主專制勢力的重任,法國因此進入拿破崙時代。拿破崙打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拿破崙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意義,同克倫威爾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相同。
  • 英德對抗最關鍵的起源,在於德國快速崛起可能破壞歐洲大陸的均勢
    摘要:英德對抗最關鍵的起源,就在於德國的快速崛起可能破壞了歐洲大陸的均勢,而這恰恰是英國賴以生存的平衡,這是英國非常忌諱的。如果僅僅是這一點,英國還沒有太多理由跟德國打起來。即便是1904年籤訂英法協約,1907年籤訂英俄協約,這兩個協約也只是英國對歐洲大陸的某種再平衡。
  • 歐洲霸權爭奪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歐洲各國王室之間歷來有聯姻的傳統,幾乎各個國家的王室成員都是親戚關係,這也就帶來了一個神奇的現象,每當一個國家的王室出現無嗣或斷嗣局面時,其他國家會顯得比這個國家更加著急,甚至經常會爆發由多個國家參與的,針對某個國家王位繼承權的爭奪戰爭。
  • "帝國幾何"之《鋼鐵帝國》:普魯士的興衰1600~1947
    著有《夢遊者:1914年,歐洲如何走向"一戰"》《鋼鐵帝國:普魯士的興衰1600~1947》等好評如潮的歷史作品。會談定在第二天早上(12月30日)8點,根據會議中起草的《陶拉格協定》,約克承諾其軍團將在未來兩個月保持中立,並讓俄國軍隊順利進入普魯士領地。這是一個重大的決定。無論如何,約克都沒有權力以這種方式違背政府的政策。他的行為不僅是不服從命令,而且相當於叛國。對於一個保皇黨和保守主義者來說,這件事非常嚴重。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這一切都令其他歐洲國家對德國的崛起感到恐懼。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德國本應卻沒有意識到這一事實。」第二層含義是指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崛起國對體系霸權國制衡行為所產生的認知悖論,即霸權國對崛起國的任何妥協或善意綏靖都會被崛起國解讀為自身採取強勢姿態的明顯奏效和霸權國的軟弱與缺乏決心,而霸權國對崛起國的強硬反應則會被解讀為霸權國對崛起國本能的敵意,從而使崛起國以更強勢的姿態針鋒相對地打破霸權國的戰略包圍。
  • 歐洲為什麼如此懼怕「大德意志」?戈林一語中的
    失去了捷克相對發達的軍工業支撐和匈牙利的農業「養活」,資源貧乏的奧地利生存都變得艱難,更別提對歐洲構成威脅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協約國為何還如此懼怕德奧合併?英法等國當時大肆鼓吹「民族自決」,為何德意志民族就不能自決? 歷史 在神聖羅馬帝國長達近千年歷史中,德意志人是歐洲當之無愧的主導者。
  • 國產手機品牌強勢崛起,蘋果零售店失去市場
    蘋果零售店擁有自己獨特簡潔的設計風格,而且每次開店都會選擇在比較好的地段,所以開店裝修都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截止目前蘋果在中國大陸共開設了蘋果公司早在2011年就計劃完成在中國大陸開設25家Apple Store零售店的目標,不過由於中國手機品牌的強勢崛起,最終該目標在2016年年底前才完成第26家,而蘋果公司在2017年至今雖然瘋狂開設零售店,但開店的投入並未能及時收回,如今蘋果公司已經放緩開店的速度。
  • 川普為何把目光重新投向美洲大陸?
    兩年來,川普政府在全世界範圍內調整政策,即便是歐洲盟友也不放過,一視同仁;象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國都願意看到這種結果,因為美國又回來了,美洲大陸的機會也隨之回來了。從美國對委內瑞拉國內局勢的高度關注可以得出:川普政府對「家門口」的事務殺了一個「回馬槍」,一個新的美洲經濟貿易「繁榮循環」又要開始形成了。
  • 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日耳曼人?
    寫在前面:為何歐洲大部分民族的父系基因都來自日耳曼人?在古代的西方社會,共有三大蠻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但今天的凱爾特國家,只剩下了愛爾蘭和蘇格蘭(而且蘇格蘭只是英國的一部分)。當今世界,大行其道的是古歐洲三大蠻族中的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建立的國家,大部分都是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德國、英國等。但就算是那些非日耳曼國家,比如俄羅斯、烏克蘭、義大利、西班牙等,這些國家的父系基因也都是古代日耳曼人留下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原來,在羅馬帝國滅亡後,日耳曼蠻族就成了歐洲大陸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