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滬嘗本地蟹 14萬斤崇螯大閘蟹等吃貨"蟹"逅

2020-11-27 新民網上海頻道

圖說:市民們足不出滬就能在崇明吃到個頭更大、價格更低的「本地大閘蟹」。新民網 李欣 攝

圖說:變身成功的崇螯大閘蟹有「肥、大、腥、鮮、甜、綠、亮」七大特點。新民網 李欣 攝

圖說:今天,為期100天的「崇螯大閘蟹美食節」在崇明長江蟹莊開幕。新民網 李欣 攝

  【新民網•獨家報導】「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又是一年丹桂飄香、蟹肥膏黃的「吃蟹季」,而今年,滬上吃貨們更有口福了,足不出滬就能在崇明吃到個頭更大、價格更低的「本地大閘蟹」,還能在品蟹同時觀景、採摘、遊園、度假。這是新民網記者從今天(30日)在崇明長江蟹莊開幕的為期100天的「崇螯大閘蟹美食節」上獲得的信息。

  「烏小蟹」華麗變身「崇螯」清水蟹

  事實上,自古以來,螃蟹作為美食佳餚一直受到食客文人的廣泛青睞,李時珍贊云:「鮮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黃持螯,略賞風味」。而秋天則是一年之中河蟹最為肥美的季節。然而,一直以來,崇明本地產蟹總被戲稱為「烏小蟹」,在口味、個頭上都較為遜色於其他產地的大閘蟹,也因此,不少愛吃蟹的「吃貨」們不得不出滬嘗鮮。

  但現在,「烏小蟹」已經成了陳年往事。新民網記者了解到,憑藉地處鹹淡水交接的長江入海口,水中富含浮遊生物等得天獨厚的條件,位於崇明島西北端、躍進公路北首的長江蟹莊,成為「崇螯」清水大閘蟹的生產基地;同時,從2010年起,相繼與海洋大學等眾多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最終成功的讓「烏小蟹」變身為個大、味鮮、肉嫩、殼薄、形美的大閘蟹,並冠名為「崇螯」。

  除了不再是「烏小蟹」,變身成功的崇螯大閘蟹還因「肥、大、腥、鮮、甜、綠、亮」七大特點,連續多次榮獲「豐收杯」、「王寶和杯」以及全國河蟹大賽金蟹獎。去年成功出口到了香港。今年的「崇螯」除繼續出口香港,還將出口日本和韓國,受到了不少摯愛食蟹的「蟹粉」們的追捧。

  個頭更大價格更低有吃有玩

  白肚青背、金爪撩人、膏肥味美,新民網記者在「崇螯」大閘蟹2000畝的養殖基地看到,一隻只「身強體壯」的「本地大閘蟹」正在靜待吃貨們「光臨」。

  「今年,我們的清水大閘蟹品質十分出色。」長江蟹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今年天氣十分適宜大閘蟹生長,因此今年「崇螯」大閘蟹個頭更大、產量更高,「總產量在14萬斤左右」;而單只蟹的體量和品質也更為出色,「雄蟹中,接近一半是5兩左右;雌蟹則以4兩左右居多。」

  此外,相關負責任人透露,儘管近年來由於清水蟹深受市民喜愛,品質日益得到認可,但今年的價格卻並不會因此升高,「反而可能還會比去年下降10%左右。」

  而為了讓「吃貨」們吃到更放心、更正宗的「崇螯」清水大閘蟹,今年的「本地蟹」腳上也都帶上了「戒指」,「『戒指』上有標明了蟹產地、來源等信息的二維碼,消費者們一掃便知真偽。」

  此外,為了方便更多「吃貨」和清水大閘蟹「蟹」逅,隨著銷售通路的建設,「崇螯」還將入駐上海西藏北路門店及食品一店,同時在天貓上開設「崇螯」旗艦店。

  記者同時了解到,此次崇螯清水大閘蟹美食節將從現在起持續到明年1月15日,吃貨們除了可以來品蟹外,還能逛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西沙溼地、三民民俗文化村等旅遊景點,讓吃貨們有吃有玩,既能吃蟹,又可觀景、遊園、採摘、度假。(新民網記者李欣)

  遊玩小貼士:

  自駕至長江蟹莊:

  內環—中環(翔殷路隧道方向)—五洲大道隧橋入口—長江隧橋—陳海公路西行到底—左轉至北沿公路前行約2公裡—右轉至躍進公路—前行約3公裡。

圖說:蟹籠裡的大閘蟹生龍活虎。新民網 李欣 攝

圖說:掃描蟹腳上二維碼即可知道產地信息。新民網 李欣 攝

圖說:掃描蟹腳上二維碼即可知道產地信息。新民網 李欣 攝

新民網茶館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newteahouse
無節操、有道理
最麻辣,最有趣的時事脫口秀!
你今天腦補了嗎?

新民網事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xinminwangshi
突發事、新鮮事、有趣事
感人事、煩心事等你來爆料!
掃一掃,關注有禮!

儂好上海由新民網出品
微信號:helloshanghai2013
吃喝玩樂、上海故事、同城活動
每天熱愛上海多一點
加入小儂家族就對啦!

相關焦點

  • 「烏小蟹」華麗轉身 上海牌大閘蟹爬上百姓桌
    來源/上海海洋大學  「菊黃蟹肥」,雖已至11月底,但螃蟹依舊美味。提到大閘蟹,人們的第一反應便是「陽澄湖」。殊不知,大閘蟹的真正故鄉卻是上海崇明島。然而,不少「吃貨」覺得崇明本地產蟹在個頭、口味上遠不如其他產地,「烏小蟹」的戲稱不脛而走。
  • 去陽澄湖吃大閘蟹,哪家吃蟹比較好,看蘇軾和大閘蟹的那些事兒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在嶺南的吃貨蘇軾&荔枝;「龍眼質味殊,絕可敵荔枝」,挖掘龍眼的吃貨蘇軾&龍眼;「但願有蟹無監州」,以詩換得兩尖團(公母螃蟹)的吃貨蘇軾,有了大閘蟹,連官都不想要了。蘇軾文採斐然,走到哪裡都會引來一大波「崇拜」的迷弟迷友。
  • 暮秋,何不與它「蟹」逅紫禁城
    御姐說|雖說一年四季皆有蟹吃,但是在秋天,才是吃螃蟹的最好季節。「九雌十雄」、「九月團臍,十月尖」,都是在說吃蟹的時間,可是宮裡的螃蟹「橫行」數百年依舊新鮮,我們一起「品嘗」一下吧~ 蟹 以其橫行 則曰螃蟹
  • 上海助苗慄成臺灣「大閘蟹之鄉」
    原標題:海峽兩岸首部現實交流活動題材電影將上映 上海助苗慄成臺灣「大閘蟹之鄉」  臺灣也有大閘蟹?沒錯,而且還是上海「手把手」教會的。兩地的這段「蟹緣」促成了一對兩岸青年的美好「蟹逅」。記者昨天獲悉,海峽兩岸首部以現實交流活動為題材的電影《愛的蟹逅》,將於9月15日登陸大銀幕。
  • 金秋蟹肥時—你所不知大閘蟹的那些事
    每年的金秋時節也意味著到了螃蟹吃貨們蠢蠢欲動的季節!螃蟹品種繁多,但最令內陸地區的國人們最垂涎欲滴的應該當屬陽澄湖大閘蟹!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因兩隻強壯有力的大鉗子長著濃密帶黑色的絨毛而得名!沿岸的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用竹編編制一種閘配上燈光在夜裡捕撈,這些螃蟹看見火光就會爬上竹閘,所以就能很方便被捕撈,大閘蟹之名由此而來!但伴隨著大閘蟹養殖面積的不斷增多,陽澄湖的富營養化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為了防範水質變壞、藍藻爆發,當地政府部門從2001年起,開始不斷壓縮大閘蟹養殖的圍網面積,2002年縮減為8.6萬畝,2007年又縮減為3.2萬畝。
  • 獨具特色的大鍋油燜蟹,吃貨必嘗
    廣州美食海納百川,來廣州旅遊,可以品嘗到潮州菜、廣府菜、東江菜等各式粵菜美食,其中獨具特色的大鍋油燜蟹不可不嘗。大鍋油燜蟹是有間蝦鋪的招牌,使用獨門秘制的甜辣醬汁炮製,20多種養生藥材和香料借用大鍋的高溫將醬汁逼入蟹肉內,香氣撲鼻,光看個頭就能預測舌尖上的幸福!秋風起,蟹腳癢,現在正是吃蟹的好時節!
  • 看了胡先煦買的超多黃大閘蟹,恍然!今年你吃蟹了嗎?
    ▲ 大閘蟹秋風起,蟹腳癢,九月圓臍十月尖。每到金秋季節,關於螃蟹廣告便洶湧而至,無孔不入,那時,吃貨們便會知道,該吃蟹了!▲ 大閘蟹01名稱來源蟹是陽澄湖的好,可這湖蟹為什麼叫做大閘蟹呢?▲捕捉大閘蟹竹閘就是竹籪,籪上捕捉到的蟹被稱為閘蟹,個頭大的就稱為大閘蟹。說法二則是:「閘蟹」原本叫「煠蟹」,下湯鍋煮一回,吳語音為「閘一閘」,因而認為「閘蟹」得名於普通的吃蟹方法,即蟹以清水蒸煮而食。
  • 【科普君】大閘蟹又肥啦!今年防偽標識有變化?母蟹比公蟹好?死蟹不...
    但歷來有關吃大閘蟹的知識眾說紛紜:為什麼叫「大閘蟹」?怎樣挑好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吃不完的大閘蟹如何保存?最關鍵的,如何辨別陽澄湖大閘蟹真偽?…… 「吃蟹黨」們關心的這些事 今天一文說清楚 大閘蟹名稱怎麼來的? 大閘蟹學名中華絨螯蟹,以螺蚌魚蝦藻類水草為食,秋季成熟。
  • 中國民間吃蟹圖鑑
    耐住寂寞的吃貨們,終於要迎來食蟹最好的時節。九九重陽節前後,蟹黃紅亮豐腴的母蟹上市,很快,膏如凝脂白玉的公蟹,也要滾滾而來。這些被繩子五花大綁著的美好肉體,是秋天的味道。螃蟹是個抽象的生物學概念,一個認真的吃貨眼裡沒有螃蟹,只有大閘蟹、小毛蟹、青蟹、花蟹、梭子蟹、麵包蟹、帝王蟹……在國內,大閘蟹的受歡迎程度之廣泛,恐怕要冠絕蟹界。
  • 同樣是蟹,大閘蟹、梭子蟹、青蟹有啥區別?弄清楚再買,別買錯了
    金秋十月正是蟹肥黃滿的季節,市場上大閘蟹、梭子蟹、青蟹等各類品種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一時間不知所措,該選什麼品種為好呢?不同品種或者相同品種的不同大小,不僅價格差別大,而且烹飪方法和口感也會有所區別。
  • 秋高氣爽蟹肥黃 中牟雁鳴湖大閘蟹盛大開湖
    映象網訊(記者 喬雯 通訊員 冉琦 劉亞峰 王恆超)金秋時節,瓜果飄香,秋高氣爽蟹肥香,9月27日,「開湖了」,伴隨著眾人的歡呼聲,中牟雁鳴湖大閘蟹出湖儀式,在眾多媒體的見證下盛大開湖。雁鳴湖大閘蟹現場的捕撈儀式,吸引了眾多群眾圍觀。
  • 陽澄湖大閘蟹上市了!教你分清新款防偽蟹扣!
    賞菊、食蟹自古就是秋天的一大樂事論好吃的蟹當然不得不提陽澄湖大閘蟹了如何辨識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假不少吃貨表示很頭疼相當於大閘蟹的「身份證」防偽專用標識由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統一製作符合要求的陽澄湖大閘蟹必須在產地佩戴好標識後才能進行發貨和銷售
  • 舊社會窮人吃大閘蟹勉強度日?當年一隻蟹可換五斤米
    原標題: 舊社會窮人吃大閘蟹勉強度日?你可知,當年一隻蟹可換五斤米    農曆九月,大閘蟹上市。每逢此季,網上就會瘋傳一張黑白老照片,圖片還配文字:「1945年的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勉強度日」。照片中,一張破舊的桌上堆滿了大閘蟹,旁邊一位男孩正在吃蟹,而同桌另一人的袖子上有一大塊補丁。
  • 它是中國的「蟹中之王」,比大閘蟹鮮,比帝王蟹貴,卻很少人識貨
    到了秋天,陽澄湖開捕,大閘蟹的風聲傳遍所有吃貨的耳中,又到了一年一度吃蟹的好日子。如今的人們只認大閘蟹,還偏偏就認陽澄湖的大閘蟹,一方面,陽澄湖的大閘蟹的確名聲響亮,另一方面越來越高的價格,也讓人忍不住想花錢,看看這大閘蟹的滋味到底能不能對得起高價。
  • 臺灣發現罕見的活甘氏巨螯蟹
    東方網5月14日消息:宜蘭縣頭城鎮北關休閒農場的螃蟹博物館,最近收集到一隻活巨蟹,名為甘氏巨螯蟹,兩側蟹腳伸展開來的長度將近2米,被認為是臺灣目前發現的最大的螃蟹。北關農場總經理李冠興3年前開始收集各種稀奇古怪的蝦、蟹,迄今已有700多種,其中約有100種是活體。
  • 蟹肥菊黃,「蟹」逅中秋最難忘
    ■ 王書凝有些人判斷秋天的到來,是用眼睛看那梧桐細雨,是用皮膚感受那一場秋雨一場寒;而我,是被味覺提醒——秋風響,蟹腳癢,吃螃蟹的季節又到了。蟹腳有毛,不耐秋風吹拂。秋風一響,所有水域裡的蟹即刻得了指令,沿河下江地朝入海口奔去。高天流雲,菊花黃,蟹正肥,持螯把盞浮大白,誠為人間一樂事矣。而秋高氣爽之時,恰是桂香蟹肥的季節,所以螃蟹與桂花甜酒必是最搭佳品。因為奶奶的生日正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那天,所以每年這一天我們全家都會趕到奶奶家一起慶祝她的生日,闔家團圓度中秋。
  • 它是螃蟹中的「勞斯萊斯」,比大閘蟹鮮,比帝皇蟹貴,卻鮮有人知
    秋風起,蟹腳肥,又到了一年一季陽澄湖大閘蟹上市的日子了。和往年相比,今年陽澄湖大閘蟹的價格又將漲價10%,為什麼說又呢?喜愛海鮮的朋友可能知道,陽澄湖大閘蟹近幾年來可以說不斷在以各種理由漲價,毫不誇張的說,這兒的大閘蟹已經是當之不愧的「奢侈品」了!
  • 習俗有言:「秋風起,蟹肥時」,漫談中國飲食文化中的蟹文化
    「秋風起,蟹肥時」,今天要說的,就是時令現象中的螃蟹,中國餐飲文化中的蟹文化。蒸蟹眾所皆知,這螃蟹可謂是水中至鮮至甜的美味,每逢八月秋意正濃,海鮮市場中那是人滿為患,為的就是一口肥美的蟹黃,而陽澄湖大閘蟹更是成為無數餐桌上的頂尖佳餚,令人垂涎欲滴。不光是普通人,如豐子愷、張佳瑋等著名作家,都為食蟹專門寫過文章,可見蟹的美味無人可抵擋。
  • 大閘蟹繁育:土法捕蟹
    每年3月份投放扣蟹之後,扣蟹會,經歷五六次脫殼之後成熟,扣蟹,脫殼的頻率大概在一個月一次,所以說在,9月份的時候,我們的扣蟹就已經生長成熟了。 陽澄湖蟹農,一般都會在9月16日開始捕撈大閘蟹。
  • 誤入螃蟹武林,還得看臉吃蟹
    簡單點,可以按照蟹的生長環境區分,分為海蟹、河蟹、湖蟹和溪蟹等;還可以按照蟹的用途來區分,有常見的食用蟹、觀賞蟹和眾多未開發的蟹。可螃蟹還是那麼多,我只是個單純的吃貨,平時吃的到底是哪種蟹呢?所以,還嫌不夠簡單的話,這就得簡單看臉了。海水蟹的代表是梭子蟹,它們的名字來源一是長得像古代織布的梭子,二是在水裡穿梭,如梭子那樣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