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字形】篆
【構造】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王(玉),耑聲。耑(端)也兼表端倪之意。隸變後楷書寫作瑞。
【本義】《說文玉部》:「瑞,以玉為信也。從玉,耑聲。」本義為玉制的信物,憑證。
【演變】瑞,本義指①玉制的信物,憑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引申指②好的預兆:督撫大吏爭上符;瑞雪兆豐年;祥瑞。
【組字】瑞,如今可單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王(玉)部。
雪xue(雪)
【字形】甲骨文和篆文
【構造】象形兼會意字。甲骨文上從雨,下從羽(像鵝毛大雪形),會天下大雪之意。篆文將雪片變成彗(手持帚),成了手可掃之雨了。隸變後楷書寫作(上雨下慧字頭)。如今用簡體雪。
【本義】《說文雨部》:「雪,凝雨說(悅)物者。」意即可喜的瑞雪。本義為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體。
【演變】雪,本義指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體: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雪中送炭。用作動詞,指②下雪:於時始雪,五處俱賀。引申指③像雪的顏色或白色的東西:梅花白雪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雪亮。又引申比喻④高潔: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由雪的潔淨,引申又指⑤洗去蒙受的恥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昭雪。
【組字】雪,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雨部。凡從雪取義的字皆與雪白等義有關。以雪作聲符的字有:鱈。
逆nip(逆、迎)
【字形】見上圖
【構造】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倒著的人形。金文將人填實。篆文文字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屰。
【本義】《說文幹部》:「屰,不順也。從幹,下屮,屰之也。」析形不確,誤理解為倒「幹」了。本義為不順。是「逆」的本字。又《辵部》:「逆,迎也。從辵,逆聲。」「逆」當也兼表義。本義為迎接。因為迎接要逆行才行。
【演變】逆,本義指倒逆不順。由於「逆」作了偏旁,便又另加義符「辶」(行路)寫作「逆」,表示①迎接:呂甥逆君於秦逆旅。又指②迎擊:將兵與備併力逆操。引申為③方向相反,不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行逆光。再引申為④牴觸,違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忤逆。倒行逆施。進而引申為⑤反叛: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事逆子逆賊。由迎接又引申指⑥事情到來之前進行推測:凡事如此,難可逆見,逆料。「逆」為引申義所專用,迎接之義便由「迎」來表示。
【現代】迎,從辶從(仰望),會對著走來之意。卬也兼表聲。與「逆」是同源字。讀ying,本義指①對著向著: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迎面過來ー人。迎風戶半開。逆頭痛擊。引申指②迎接:哀公逆孔子;飛雪迎春到;迎親;新迎賓;歡迎。又引申指⊙迎合,奉承;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組字】屰,如今不單用,只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歸人屮部。凡從逆取義的字皆與不順等義有關。以逆作聲兼義符的字有:逆、朔。
春chun
【字形】甲金篆
【構造】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日,從(草),從屯(草木萌發),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花草繁茂的春天之意。屯也兼表聲。金文大同,結構稍變。篆文承接金文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春。【本義】《說文日部》:「春,推也。從艸,從日,,春時生也。屯聲。」用聲訓解說,不明確。本義為春季,春天。【演變】春,本義指①春季,春天:~者何?歲之始也~華秋實。由一年有一個春天,引申泛指②一年: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故又引申為③生長,生機:陽和啟蟄,品物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牽頭萬木~妙手回~。也指④春色,喜色: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滿面~風。借喻⑤男女情慾:有女懷~,吉士誘之。又指代⑥東方:飛雲龍於~路,屯神虎於秋方。唐人用「春」稱呼⑦酒:玉壺買~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
【組字】春,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日部。凡從春取義的字皆與春天萬物萌動等義有關。以春作聲兼義符的字有:。以春作聲符的字有:堾、蝽、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