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漢字:「瑞、雪、迎、春」漢字源流

2020-12-05 只是書法

瑞【字形】篆

【構造】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王(玉),耑聲。耑(端)也兼表端倪之意。隸變後楷書寫作瑞。

【本義】《說文玉部》:「瑞,以玉為信也。從玉,耑聲。」本義為玉制的信物,憑證。

【演變】瑞,本義指①玉制的信物,憑證: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引申指②好的預兆:督撫大吏爭上符;瑞雪兆豐年;祥瑞。

【組字】瑞,如今可單用,一般不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王(玉)部。

雪xue(雪)

【字形】甲骨文和篆文

【構造】象形兼會意字。甲骨文上從雨,下從羽(像鵝毛大雪形),會天下大雪之意。篆文將雪片變成彗(手持帚),成了手可掃之雨了。隸變後楷書寫作(上雨下慧字頭)。如今用簡體雪。

【本義】《說文雨部》:「雪,凝雨說(悅)物者。」意即可喜的瑞雪。本義為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體。

【演變】雪,本義指空氣中降落的白色結晶體: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雪中送炭。用作動詞,指②下雪:於時始雪,五處俱賀。引申指③像雪的顏色或白色的東西:梅花白雪柳葉黃,雲霧四起月蒼蒼;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雪亮。又引申比喻④高潔: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由雪的潔淨,引申又指⑤洗去蒙受的恥辱: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昭雪。

【組字】雪,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雨部。凡從雪取義的字皆與雪白等義有關。以雪作聲符的字有:鱈。

逆nip(逆、迎)

【字形】見上圖

【構造】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個倒著的人形。金文將人填實。篆文文字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屰。

【本義】《說文幹部》:「屰,不順也。從幹,下屮,屰之也。」析形不確,誤理解為倒「幹」了。本義為不順。是「逆」的本字。又《辵部》:「逆,迎也。從辵,逆聲。」「逆」當也兼表義。本義為迎接。因為迎接要逆行才行。

【演變】逆,本義指倒逆不順。由於「逆」作了偏旁,便又另加義符「辶」(行路)寫作「逆」,表示①迎接:呂甥逆君於秦逆旅。又指②迎擊:將兵與備併力逆操。引申為③方向相反,不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行逆光。再引申為④牴觸,違背: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忤逆。倒行逆施。進而引申為⑤反叛: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事逆子逆賊。由迎接又引申指⑥事情到來之前進行推測:凡事如此,難可逆見,逆料。「逆」為引申義所專用,迎接之義便由「迎」來表示。

【現代】迎,從辶從(仰望),會對著走來之意。卬也兼表聲。與「逆」是同源字。讀ying,本義指①對著向著:楚人順流而進,迎流而退。迎面過來ー人。迎風戶半開。逆頭痛擊。引申指②迎接:哀公逆孔子;飛雪迎春到;迎親;新迎賓;歡迎。又引申指⊙迎合,奉承;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

【組字】屰,如今不單用,只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歸人屮部。凡從逆取義的字皆與不順等義有關。以逆作聲兼義符的字有:逆、朔。

春chun

【字形】甲金篆

【構造】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從日,從(草),從屯(草木萌發),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花草繁茂的春天之意。屯也兼表聲。金文大同,結構稍變。篆文承接金文並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春。【本義】《說文日部》:「春,推也。從艸,從日,,春時生也。屯聲。」用聲訓解說,不明確。本義為春季,春天。【演變】春,本義指①春季,春天:~者何?歲之始也~華秋實。由一年有一個春天,引申泛指②一年: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故又引申為③生長,生機:陽和啟蟄,品物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牽頭萬木~妙手回~。也指④春色,喜色: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滿面~風。借喻⑤男女情慾:有女懷~,吉士誘之。又指代⑥東方:飛雲龍於~路,屯神虎於秋方。唐人用「春」稱呼⑦酒:玉壺買~紀叟黃泉裡,還應釀老~。

【組字】春,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不是《說文》部首。現今仍歸入日部。凡從春取義的字皆與春天萬物萌動等義有關。以春作聲兼義符的字有:。以春作聲符的字有:堾、蝽、鰆。

相關焦點

  • 漢字與漢字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漯河召開
    7月7日,以弘揚和傳播漢字文化為主旨的漢字與漢字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漯河市開幕,來自美、英、法、韓等10多個國家的120餘名專家學者聚集一堂,交流漢字研究成果,共商漢字教學問題。漢字作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獨特的影響力。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故事
    、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非常有意思的是,金、木、水、火、土的品字結構都是存在的。   鑫(xīn),財富興盛。多用於商店牌號或人名。「金」本來就是財富,三個「金」字磊成金字塔形狀,當然是財富興盛了。「鑫」字大家一定是再熟悉不過了,現在還有很多商店、公司的名號中有這個字的。
  • 「人文清華」講壇 | 黃德寬:了不起的漢字
    我們每天都在用的漢字,你真地認識它嗎?當同齡或者更年長的古文字一個個消亡,漢字為什麼獨活到今天?從甲骨文迄今3300年的歷史,漢字經歷過多少生死劫難?今天漢字是否依然存在危機,未來如何破局?
  • 漢字「簡繁之爭」起波瀾 專家:須尊重字理與規律
    誠然,漢字有工具的屬性,但它更是文化,其特有的表意性使它具有了超越符號化工具的意義。每一個字的構形,都是造字者看待事象的一種樣式,或者說是造字者對事象內在邏輯的一種理解。」  漢字奧妙,一字表一意  何謂漢字獨特的表意?據相關專家介紹,在解釋這個問題前,先要說明,漢字不僅表意,還有象形與表音等特質。
  • 漢字為何能令外國人痴迷?與英語相比漢字有什麼魔力?
    學習中文的外國人雖然少,但痴迷漢字的外國人可不少。有一個理察.希爾斯的美國人痴迷漢字20年,創建了字源網,專門研究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其對漢字的痴迷令人動容。世界上有很多熱愛漢字的外國人,他們通過自學掌握了不少漢字,每天在網上討論漢字的構造和寓意,樂此不疲。還有很多外國人把漢字刺在身上,認為漢字很神秘,像神秘學中的符號。
  • 簡體漢字常見偏旁
    絕大多數漢字是「合體字」,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單位構成。這些基本單位稱「偏旁」,包括上下左右各部件。比如「明」是由「日」和「月」合成的,「字」是由「宀」和「子」合成的。這裡的「日」月「宀」「子」都是偏旁。
  • 漢字的起源和演變: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
  • 美國大叔潛心研究漢字45年,說到「漢字是全世界的漢字」
    在近期董卿和撒貝寧主持的一檔節目《開學第一課》中,邀請了一位特別的嘉賓,來自美國、潛心研究中華漢字45年之久的理察 希爾斯先生,人們熱情地稱他為「漢字叔叔」。從小喜愛漢字的理察對漢字情有獨鍾,他蛢命工作,努力賺錢,在22歲那年,買了單程飛機票飛到香港,又買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課本,用來學習漢字。甚至,他做了一萬五千張卡片來幫助記憶單詞——正面寫有漢字和拼音,反面寫上英文,這樣如痴如醉的狀態持續了好幾年。在他44歲時,有建立資料庫、通過網站的形式來展現的想法。
  • 「情」融在其中,漢字:我不嚴肅!
    下面進入正題,我們的漢字。嚴肅臉(我不嚴肅)漢字中想問個問題:問詢,詢問,問訊,訊問表面看起來這些詞都在問問題,但細化中含義卻大相逕行:「問詢」關切地探問,有些許關心的意思,摻雜感情;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歷史,幾千年來漢字與中國文化攜手同行!其實...網友甲:拼多多才是漢字典範!
  •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漢字的來歷:漢字妻的歷史故事 2012-11-26 16:53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有關漢字的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的小故事 2012-11-26 16: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外國人眼中的漢字長什麼樣?另類視角看漢字
    大部分留學生都表示:【漢字很複雜難寫】來自波赫的威力表示:「漢字超難寫」;來自匈牙利的李可認為:「漢字像『憤怒的貓抓』,感覺漢字很複雜,字字不能區別」;而越南的段維孟覺得:「漢字看起來像ロロ看了他們的畫,我也腦洞大開,感覺很多漢字的字形都是寫了這麼多年漢字的我們沒想過的。我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古漢字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也是象形文字,如今的漢字還保留著象形文字的特徵。甲骨文中的「國」(國)字由「戈+口」組成,其含義是「軍隊、人口」。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漢字被用於記錄日語,在日本人的手中,逐漸發展出不同於中文漢字的特點。有些漢字按照古漢語發音,有些按照日語發音;有些字寫法與漢語相同,意義卻不同;日本人為了方便書寫、表義,甚至創造出新的漢字,稱為「國字」。日本漢字的源頭雖然在中國,但漢字漂洋過海千年後,從模仿到取捨再到創造,本土與舶來之間互相碰撞,不斷拓展著文字的體系。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著名語言學家郭錫良,在《漢字知識》中就漢字發展的歷史說明了這點,他指出「簡化字體」是從古至今都在做的事,尤其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簡體字的「易讀、易寫、易懂」有助於交流、傳播和學習,也更符合更方便我們使用。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下)
    在上一個故事中,我們了解了漢字結構的六種條例(六書),分別是: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大家是否還有印象呢?沒有印象的小可愛,可以再回顧一下哦。這一期的故事,我們將繼續漢字之旅,了解漢字形體演變的三千多年歷史,了解它們成體系後,從一個個像畫一樣的甲骨文,演變到現在各類書寫的七個階段。現在一起來聽它們的故事吧。
  • 漢字的發展史
    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文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書體演變。
  • 漢字的故事:漢字結構與演變草述(上)
    漢字也是一樣,有其構成的規律,也隨著歷史的迭代,不斷演化成新的形式。在系統了解漢字之前,我們先一起了解漢字的結構與演變,了解那些關於漢字趣事。漢字結構「六書」是前人分析漢字結構所歸納出來的六種條例。綜合百家,現在名稱取自許慎《說文解字》,次序源於班固《漢書》,根據漢字起源於圖畫,象形、指事、會意與圖畫關係密切,所以圖畫在前;在象形(表意)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聲(標音)在後;假借只在讀音上有聯繫,與字義無關,所以在最後。自然形成了大家公認的六書名稱次序: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前四為造字之法,後二為用字之法。
  • 文字源流開篇(說文解字)
    那麼漢字是象形文字嗎?有一部分是,可能造字之初象形佔的比例更高。一般說來,對於漢字的結構有一套分類方法,叫做六書,最早見到的關於六書的記載在《周禮》中,在講到保氏這個官職時,說到:「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 日本人怎樣取名字:戰敗後對漢字的使用大加限制
    看過一部日本動畫片,叫《狼孩雨和雪》(細田守導演,2012年上映)。生女兒時下雪,就叫她「雪」;生兒子時下雨,起名雨。狼男死了,花從城市搬到山村,避人而居,撫養姐弟。雪喜歡做人,生來孤獨的雨在風雨之夜恢復了狼形,回歸山林。姐弟在大自然中嬉戲,人漸漸奔跑為狼,畫面很感人,過後想的是他們的名字。「花」出生時屋後的秋櫻開了,父親給女兒起了這個名,希望她像花一樣笑口常開。單名一個「花」字,近年頗流行,若是在過去,男「太郎」、女「花子」是典型的日本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