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需求理論探討傳統商超的產品邊界

2020-12-01 聯商網linkshop

聯商專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涵蓋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類型,每個需求層次對應的消費行為和市場行為也不相同,零售業的迭代就是在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展開,以現階段社會主流顧客的需求滿足為實施目標。

中國消費者的心理變化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從溫飽消費、個人消費、再到品牌消費的發展變化。 每個階段的消費者心理都具有明顯特徵:

第一階段是功能性:這個階段的商品和模式,必須滿足用戶的功能性需求。是生存或者生活中所必需的用品,比如工具食物等基礎性的商品。這個階段消費者看中的是物體本身。強調的是可用性。數量多、體積大、價格低,這是消費心理的主要驅動力。

第二階段是虛榮心:從消費行為學來看,由於社會階層的不一樣,人們的消費行為也相差很大。人們會自覺不自覺的購買反映其社會階層的物品,從而使物品成為其社會地位的象徵。這種現象尤其是電商品牌戰和廣告戰時表現的特別明顯;面子消費以及需要他人認同的仿成功人士消費成為購買的動力甚至是主要動力之一。這個階段是各種取著洋名、看似國外產品的爆發期。

第三階段是愉悅感:不僅僅是花錢,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從物到人的回歸,是通過消費展示自己的品位和審美。強調品質、服務、互動,回歸到用戶本身,關注人和人性的深層需求。第三階段的消費特徵具有以下2個顯著特點:

1、 今天中國的消費主力是80後、90後。中國自1980年以後出生的人口約為4.2億,佔總人口的31.4%。如今他們已成為各類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的消費主力。

2、 隨著部分高收入或高端消費群體形成與壯大,人們消費理念的變化,越來越多地要求時尚、休閒,注重情感消費;對健康、綠色、快捷、便利的購物方式有更高的期望;同時更希望能產生有情感寄託的體驗式消費。

顧客為王、場景為重

隨著消費升級和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零售不僅是以商家為核心提供商品的輸出,而是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全方位購物體驗,電商在某種意義上提供的都是「量身定製」的信息,讓客戶覺的特別貼心。我們傳統零售商也要提供場景互動式、文化植入的購物環境,來達到顧客心靈上的認可。

每個時代的零售產品滿足不同時代的消費心理。2005年前產品以功能為主,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品牌與電商發展時代,研究顧客的購物時間需求;電商充分發揮零售長尾理論的優勢,涵蓋眾多產品,包括特殊、稀少產品。當下零售業則以滿足顧客需求為基礎,80後90後是從小生活在電子產品中的孩子,被包圍在高科技場景中容易產生親切感,因此對互動式購物場景、體驗式購物場景有極高的要求。零售已然走到以「場景需求」為主的階段。以永輝金標店為代表的各大佬企業,不斷的在裝修、燈光、陳列上加大投入、拉高場景設計的標準,自助設備開始逐漸成為零售賣場的標配。但是,各大佬最為典型的投入則是零售黑科技產品的大手筆投入使用。

每一個零售企業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零售業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探析中國零售業30多年來的變遷與成長曆程,對零售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的規律和有效途徑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零售業的變遷與成長實際是零售業發展演變的軌跡,隨著消費者心理變化,每個階段相應的產品邊界設計都顯得獨一無二。

根據前文分析的消費者心理發展的三個階段,零售業的產品邊界設計也隨之不斷的拉伸擴展:

第一階段:消費者購買以滿足生產生活的剛需商品為主,因此,這個階段的零售業產品邊界是儘可能多的提供豐富的商品組合,力求更完善的組織更多的商品,這是一個商品制勝的時代。

第二階段:當所有的零售企業主都不相上下的提供豐富的商品組合,作為消費者而言去哪兒買都差不多了,這個時候的競爭重點除了組織好更多商品,還需要在門店做場景設計、增加高科技的交互技術。例如:將主題場景設計、黑科技的交互技術與商品組織打包成一個整體的產品端,提高門店的綜合競爭力,吸引消費者青睞。

當下的零售業正處在產品邊界的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的變革期,整體消費者期待變革、期待擁抱創新。主流消費群體是80後、90後,他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社交網絡和物聯網將生活、購物實時連接起來,他們以現代技術為支撐,對於消費擁有一定的主動權。零售業為迎合主流消費者對科技技術的喜愛,能給消費者提供高科技的交互體驗;同時提高門店運營競爭能力,不少零售業的大佬們紛紛使用電子標籤投入日常運營。電子價籤可以更快地提高商超的更新速度,能幫助商家實現線上線下的信息統一,還可以解決門店因促銷活動等頻繁變價的需求,甚至能夠為商家提供大量數據整合市場消費信息,為廣大消費者提供精確營銷手段。

第三階段:當第二階段的產品邊界每個零售企業都做到位的時候,消費者的胃口再一次被養刁了。大家的場景設計都很有主題、充滿個性;每個零售場景都布滿高科技的交互設備,過去的競爭力已然成了標配,誰不做誰被消費者徹底拋棄,誰能更上一步誰就能佔據更多市場。這個階段文化元素的植入、情感品位的共鳴就能贏得更多消費者。消費者選擇在您這裡購物,就是選擇您所傳遞的生活方式。

消費者的認知正在經歷從滿足基本需求到提高決策效率再到追求消費體驗的這樣一個過程,就好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樣,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一次需求升級。當下零售業的主流消費者是80後、90後,他們有著明顯的馬斯洛理論中「社會需求與尊重需求」的特點,他們喜歡電子產品高科技的生活、他們想要工作、生活的氛圍都充滿自己喜歡、滿意的商品與服務。想要順應零售時代的潮流,就必須用科技手段來重新定義我們的零售業。

做足智慧基礎設施、做好智慧交互場景

零售經歷了百貨商店、連鎖商店、超級市場的演變後,正在發生以「零售基礎設施」改變為標誌的最新零售革命。在完成「場景設計」為主的基礎上,每個零售企業針對「高科技的交互技術」還必須做出一定調整。

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先生曾說過:新技術正在給各行各業帶來巨大衝擊,也把零售業推到了風口浪尖。那麼零售業都有哪些新技術會成為商超基礎設施呢?

1、 自助購物

不管是現在已經普及的商超自助收銀機、還是將逐漸增多的自助購物車,都是從消費者的購物角度出發,力求大大縮減排隊買單的時間,增加消費舒適度。

2、 感知系統

感知就是「以人為中心」的智能信息處理和控制技術,是實現未來萬物互聯的基礎。讓人工智慧替代人腦記憶力,在人臉會員+會員數據的精準配對下,清楚知道您面對的ta是誰,有溫度的消費體驗都能觸動顧客興趣的刺激和有效的互動。

3、 物聯網化

新零售最大的特點是線下線上相結合,其本質是進行數位化零售,新零售風潮下引領的新科技之——電子標籤隨之風靡線下市場,重築「人—貨—場」的格局。人貨場的全面信息化帶來人貨場數據的互聯互通。

(作者系聯商專欄作者林傑,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談談馬斯洛需求理論形成過程以及歸類
    我們做產品在分析用戶需求時候,需要將用戶需求分類或分層,在學術上形成依賴關係,確保需求的可靠性和科學性。按照第一性原理,我們在此要確保我們的依賴條件是準確的、真實的,那此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滿足第一性原理的條件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依賴的第一性原理又是什麼?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中興通訊M-ICT戰略
    實際上,以「需求定義」的M-ICT戰略,與經典社會學理論——馬斯洛需求理論是高度契合的。人類的需求一直被認為是科技發展的原動力,而M-ICT戰略關注的正是馬斯洛需求理論所提到的「人的本性需求」,在這一戰略下,用戶需求的清晰脈絡呈現在我們面前。即將邁入而立之年的中興通訊,為何要首創「M-ICT」這個新名詞,是把握時代脈搏和潮流走向,還是僅僅拋出了一個新概念?
  • 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理論
    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兩個雜誌的首任編輯。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 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都有一小段屬於它的回憶——在我們初入職場的時候,總有個人高談闊論;可我們就是記不清這個人叫甚名誰,正如我們只知道有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了一個有關需求的理論,但具體理論是什麼?有什麼用?跟我們有什麼關係?我們卻知之甚少。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曾任美國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主席和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67),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超個人心理學>>兩個雜誌的首任編輯。  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衝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
  •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是錯的?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想要認清自己關於人類自身的需求,很多人都知道,當代的心理學家已經建立了很多不同的模型,來描述人的心理需求。在這眾多的模型中,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了。他把人的心理需求分成5種: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不過,按照馬斯洛的這個理論,我們其實還是很難確認內在動機。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沒錯,這就是鼎鼎大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need - hierarchy theory)。這一理論如今越來越受人關注,在各種講座中我們更多地聽到了金字塔尖上的這一個名詞「自我實現」,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到底是什麼呢?
  •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行為科學認為需求引起動機,動機支配行動,如果行動達到目標,某種需求就得到了滿足。這時,另一種需求又會產生,又會引起動機,促使人們採取新的行為來滿足新的需要。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類,並按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列成一個需要層次。
  •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及理論的應用
    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需求理論」。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一、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是人類最底層,最基本的需求,是個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包含水,食物,睡眠,性等內容,生理需求是推動人類生存的動力,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人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文學品質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受此影響,迎合讀者閱讀趣味的寫作十分流行,網絡作家在這方面表現最為突出,同時也連帶著影響到傳統文學的創作。傳統觀念認為,作家應該自覺肩負心靈構建和道德教化的責任,讓讀者通過閱讀作品受到薰陶和教育,從而引導社會風氣。但是,這種取悅市場的寫作傾向令一些作家降低了文學的理想追求,放棄了獨立品格,在創作內容和主題、表現形式和敘事方式等方面俯就讀者的興趣,導致作品的文學品質下降。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現代項目管理在激勵方面的理論基礎主要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X理論和Y理論、期望理論。
  • 馬斯洛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
  • 完整的馬斯洛需求理論,原來還有第六層?
    15年後,馬斯洛在他去世前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論》(Theory Z),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來發展出來的需求理論,並增加了第六個需求層次,進而歸納為三個次理論,即「X理論」「Y理論」及「Z理論」,構成了下面的體系:
  • 傳統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了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
    v 為什麼傳統的興趣班教育無法引起孩子的興趣呢?我們從傳統的一個興趣班出發,有一些家長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做法就是潛移默化的引導孩子或者讓孩子嘗到學習的甜頭,甚至還會有家長直接逼迫孩子從小就去學習。
  • 馬斯洛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了解人類需求層次: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類的基本需求有哪些?是否有層級排序?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為你解答!馬斯洛需求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需求理論能否讓你深度了解自己?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s)是關於需要結構的理論,傳播較廣。①五種需要是最基本的,與生俱來的,構成不同的等級或水平,並成為激勵和指引個體行為的力量。②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的關係: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 科普 | 馬斯洛需求理論 #2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了解了馬斯洛其人和需求層次理論中包含的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實現。(點擊這裡回顧)在這一篇文章中,小編將著重介紹這五種需求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產生的需求滿足理論(作為層次理論的現實應用部分)。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