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冰川前的生命特徵
這群有趴著的、有爬著的海獅,在礁石上那叫一個舒服,那叫一個歡實,讓一船的人不顧還穿著剛剛在冰川前打溼的衣服,還有凍得冰涼的手腳,紛紛衝出屋子跑上甲板,再次揣起相機。 一通「掃射」後,船繼續前行,躺著海獅的礁石慢慢地,慢慢地看不見了。 在智利南極大區,在火地島和麥哲倫島上除了看到大群的企鵝外,海獅是我們此行見到的最多的野生動物。
-
史上極地「十宗最」南極探險之旅,一起見證地球唯一的方外世界!
海浪拍打冰山,冰雪砸入海洋,盡顯狂野模樣……南極冰川屹立萬年不倒,那裡可以照見靈魂深處。我們第三次包下了一整艘遊輪,當今最奢華遊輪再去南極。我們有史上最大規模的南極冰泳,亦有史上最創意無限的極地露營。更有史上「最坦蕩」的冰川徒步……史上「最豪華」的南極遊輪與探險隊,史上最穿越的古今極地俠客論劍。
-
北極賞極光 南極追冰川
春節極地遊你會試試不--大河網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陳朋衝 有人在北極追逐極光,用鏡頭記錄美妙浪漫的光影;有人在南極跟隨冰川,用一趟旅行挑戰著人生的多個之最。近幾年,隨著極地遊熱度上升,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一趟說走就走的極地旅行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那麼去極地旅行,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極地之旅有多燒錢?商報記者今天帶你了解極地旅行的「秘密」。
-
特稿:中國人為何去南極 誰在堅守極地科考
但他最重要的是保障通訊的暢通。 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裡,小李的工作帶有天使般的色彩。早飯時他喊誰的名字,大多是他(她)的電子信箱裡有了新的郵件。看著別人在伺服器上把信打開是小李最大的樂趣。讀完信的人,話音和剛進來時是不一樣的,走路的姿勢也有變化,進來像一陣風,走時飄飄像一片雲。小李最擔心的就是電子信箱出現問題。收信發信也是一種寄託,心靈有了期盼,日子過得才有意義。
-
從智利軍機空難看極地飛行之難:超低溫能把燃油都給凍住
【環球時報報導 駐巴西特派記者 李曉驍 特約記者 章 節 記者 劉揚】近日,一架智利空軍的C-130運輸機在向南極基地運輸人員和物資過程中失聯,據信已經墜毀。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此次事故與極地飛行的特殊性有關,但在極地飛行確實要比常規航線更為複雜。如果在南極洲內運營,就會更麻煩些,通常需要配備專門改裝的飛機。
-
智利38人失聯軍機確認墜毀 這個時候智利軍隊跑去南極幹什麼?
智利軍機前往南極的目的這次智利軍機前往南極的表面目的是為智利在南極喬治國王島上的軍事基地提供後勤補給和技術支持,而根本目的往往被主流媒體所忽略了。我們知道根據南極公約讓南極成為了國際領地,但在這個公約籤訂之前已經有包括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法國、挪威等國在南極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智利宣稱擁有南極洲多達12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主權,並為此不斷投入力量達到實質性控制的目的。
-
去南極旅行—一個美麗而真實的童話
南極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是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最乾燥的地區,其中95%以上的面積常年被冰雪覆蓋,冰蓋平均厚度為2000米。 去風極——南極,是需要毅力的。南極荒涼孤寂,氣候惡劣、寒冷,除了白色外什麼都沒有。在南極的山區平均10天就有6天大風,風速有時超過每秒20米。在夏季大部分氣溫也在-20℃以下,是真正的生命禁區。
-
3種能適應極地氣候的昆蟲,一種比一種強,它甚至能去太空
但對於極地地區的動物來說,它們的選擇往往只有主動做出改變,因為它們沒有通道可以離開那片地區。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極地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擁有獨特的抗嚴寒機制。北極熊、北極狐、北極狼、企鵝等極地生物通過身體的毛髮和脂肪來禦寒,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昆蟲也能夠在極地地區生存,下面就針對三種特殊的昆蟲進行介紹,看看它們到底有哪些不可思議的生存能力。
-
科學家觀測到速度最快的南極冰川融化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來自日本北海道大學北極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日前在南極地區觀測到比預期速度快得多的冰川融化。此次發現的冰川位於南極東部呂佐夫-霍爾姆灣(Lützow-Holm Bay) 的白瀨冰川(Shirase Glacier)。
-
想看企鵝又去不了南極怎麼辦?這裡不僅可以看還能和企鵝一起吃飯
在南極大陸上,生活著一群身穿燕尾服的「紳士」,它們就是可愛的企鵝。企鵝是一種很特別的生物,可以在零下六十度的嚴寒中生活、繁殖。全世界的企鵝共有18種,但大多數都分布在南半球,基本都生活在南極。雖然現在去南極並沒有那麼難了,可以說有錢、有時間,便能實現。
-
誰說土豪才能去南極,你也可以
有人說,這輩子一定要去一次南極,去看看世界最頂端的模樣。 南極是不需要籤證滴。但是目前要去南極,基本上都要從南極的門戶,阿根廷的烏斯懷亞港口出發,或者從智利等其他國家出發。所以,我們還是需要辦理這些出發地國家的籤證。
-
隨著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南極發現神秘病毒(圖)
——警報:南極發現神秘病毒 在七大洲中,南極大陸是最冷酷、最純潔、最美麗、最神秘莫測、最桀驁不馴的。南極冰蓋也是地球奇觀之一,這幾千萬年前形成的大陸,不僅儲存了全球95%以上的永久性冰川、72%以上的淡水資源,而且還像一部無字天書,深藏著許多極其寶貴的自然科學信息,令人難解。
-
瀋陽61歲女醫生 赴南極探險 實現「極地重生」!
陳麗坤和她拍攝的南極照片「閃爍的雪白,耀眼的冰藍,如墨的漆黑,這片陽光下的大地猶如仙境一般,山外有山,千峰萬壑,冰裂錯綜,這是地球上最荒野的地方。它在這裡,無人見過,無人踏過。」這是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挪威極地探險家羅納德·阿蒙森的話。
-
智利科學家在南極發現大量「強悍」微生物
據《自然》網站4月4日報導,智利南極科考隊近日在蓬塔阿雷納斯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他們發現了一批生存在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
-
海之豪 | 王自磐:中國唯一在南極冰海潛水科考的極地專家
無垠的茫茫白色,更是為南極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正因如此,南極大陸吸引著全世界最勇敢的一批人,他們不甘於透過別人的眼睛看南極,想要親自感受這塊土地的震撼和美好。於是,世界上出現了極地專家。在中國有一位了不起的極地專家,名叫王自磐,1945年出生於浙江紹興諸暨。
-
南極冰架或將坍塌——你所不知道的南極之美就要「毀」於《後天》
其背景正是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北半球冰川融化,整個世界進入第二次冰河紀。正如《後天》中的那句臺詞:我們終於知道人類有多渺小,大自然反撲的力量有多大。你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欣賞大自然溫情的一面,就被它的兇狠吞噬了。
-
去南極科考看企鵝
科考隊員和南極生物親密接觸羊城晚報記者 林世寧 實習生 雷葉婷 通訊員 餘珊燕春遊去哪兒?在李嘉誠基金會的支持下,參加科考的師生2月14日出發,從香港飛至阿根廷烏斯懷亞,乘坐極地考察船橫穿德雷克海峽到達南極圈,並沿南極半島航行,共在南極大陸登陸8次。3月6日返回汕頭。造訪中國南極長城站南極科考隊領隊、汕頭大學副校長李丹介紹,按照18名學生的興趣特長,科考隊分成環保科學、人文探險、商業旅遊、藝術攝影等4個小組開展科考活動。
-
同樣是極地,為什麼南極的冰比北極多?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皚皚冰雪王國,童話中那夢幻的雪中世界,在現實中的高海拔雪山以及極地可以見到,與雪山相比南北極十分神奇常伴有極晝或極夜現象,這兩個地方常年都覆蓋著大量的冰雪,南北極雖然溫度都比較低,但是南極比北極的冰雪要多,同樣是極地,為什麼南極的冰比北極多?其中的原因很簡單!
-
南極冰川驚現巨大空洞
「冰橋行動」始於2009年,致力於研究觀測極地冰川的變化情況,收集有關極地和海冰變化的數據。 科研人員指出,思韋茨冰川是地球上最難到達的地方之一,無法從地面長期監測南極冰川。因此,他們使用飛行或衛星探冰雷達來觀察冰川的變化特徵,例如流速和表面高度。科研人員還借用義大利和德國的星載合成孔徑雷達數據,採用高解析度的雷達幹涉測量技術進行處理,進一步揭示冰川之下的變化。
-
在南極冰川世界遨遊的中國科考者
在南極冰川世界遨遊的中國科考者 2019-03-17 15:52:相較於幾年前第一次對南極的外圍「探險」,此次是他第一次深入南極內陸,並在當地度過了其50歲的生日,他認為「意義重大」。資料圖: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船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