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門戶」溫度提升1.5攝氏度!影響歐亞大陸的極端天氣

2020-12-04 環球科學貓

在地球上,冰川的問題直接影響我們全球氣候的變化,而近年來,我們地球的環境在破壞中不斷的加強,導致我們全球變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冰川面臨被消失的局面,根據科學最新研究發現,科學家們已經看到了我們的北冰洋冰川的急劇融化,越來越多的冰川區域開始形成海洋,所以現在科學研究者們稱,大西洋在不斷的擴大了。

近日,科學家們研究了位於納維亞半島之上的巴倫支海,這是被研究人員稱之為「北極變暖熱點」和「北冰洋的門戶」區域,自2000年以來,該區域的溫度就開始不斷上升,提升了大約2.7華氏度(1.5攝氏度),這是因為大西洋的水層侵入導致的,溫暖的海洋水已經開始「翻閱」了這個北極最暖的地區。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由於海洋和氣溫的上升,巴倫支海(以及整個北極地區)的海冰已經減少,整體的水溫也上升了,北極的正常水溫幾乎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也就是說溫度低於冰點以下的北極海冰現在已經沒有了,這個區域正在與大西洋的氣候相結合,可以說非常的快,這項新的研究也表明,浮冰不再像北極高海拔地區那樣,定期向巴倫支海地區供應。

部分科學家認為,這是對氣候影響的直接變化,在北極地區,從冬季海冰消失,到北極的熱浪到巨大的風暴。這都是最為直接的傷害,北極專家珍妮弗弗朗西斯稱,巴倫支海和附近卡拉海的冰川流失可能會破壞大氣急流,從而導致歐亞大陸的極端天氣,特別是冬季,所以說這是全球化的影響,而不是單個區域。

根據科學家專家弗朗西斯說法,無冰的海洋上方出現暖空氣之後,將會帶來一個高壓的作用,這樣問題的延續將會持續到東亞地區,從而表現出持續寒冷的情況,同時我們地球的平流層極地渦旋也會被破壞,有效的延長了冬季冰層融化的過程。科學專家弗朗西斯稱,在過去的冬季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現象。

目前的變化對該區域的海洋生物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海洋生物如果不能適應環境的話,將可能會面臨「淘汰」的局面,北冰洋的迅速減小,也促使了大西洋的變大,從而在氣候的變化上開始影響到全球,未來可能我們的北冰洋再也不會有海冰的存在,氣候的問題也是在地球上不斷的加劇中,颱風,高溫等都是息息相關的。作者:文/羅兆春

相關焦點

  • 歐亞現極寒天氣 「小冰河期」說法飽受爭議
    嚴寒天氣正籠罩著歐亞大陸,拉脫維亞、白俄羅斯、波蘭、烏克蘭等國出現零下30攝氏度的低溫,俄羅斯北部部分地區氣溫一度降至零下37攝氏度。德國東部不少地區氣溫降至零下20攝氏度以下,西歐一些地區則出現零下10至15攝氏度的低溫。此外,東亞北部和中亞大部分地區氣溫也較常年偏低。
  • 氣溫升高1.5攝氏度 到底有多可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如果氣候變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續下去,預計全球氣溫在2030年會比工業化之前水平升高1.5攝氏度。氣溫升高1.5攝氏度聽上去似乎沒什麼,但為何科學界如此緊張呢?
  • 世界多地區現極端嚴寒天氣 各國科學家解讀不一
    第二看臺  最近,極端嚴寒天氣成為了世界性的共同話題。一張張照片令人觸目驚心:義大利威尼斯結冰的河流,瑞士日內瓦湖畔冰凍的汽車,日本滿天的飛雪....。.對於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出現的嚴冬,各國科學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說法。
  • 答案是……|極寒天氣|寒潮|歐亞|...
    全球兩米氣溫距平分布圖顯示最近這次寒潮主要影響了包括我國在內的歐亞部分地區例如,1月7日俄羅斯韋霍揚斯克最低氣溫達到-44.2℃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冷҈但是經常出現極寒天氣的
  • 北冰洋的前世今生
    序言北冰洋(Arctic Ocean)是世界上最小、最淺且最冷的海洋,平均深度約1225m,面積約1.4×107km2,約佔世界總海洋面積的4.1%,位於北極地區,被周圍的水域、島嶼、歐亞大陸和北美所包圍。全年均有海冰覆蓋,冬季幾乎被完全覆蓋,夏季海冰覆蓋面積收縮到50%。
  • 極端天氣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容低估
    當日,紐約迎來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全天最低氣溫降至零下8攝氏度,與剛剛過去的溫暖的聖誕新年假期形成鮮明反差。新華社發  近來,美國遭遇龍捲風和洪災,墨西哥出現異常降雪,南美國家以及英國遭受嚴重洪災襲擊。此間經濟學家表示,極端天氣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巨大,將給一些國家和行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
  • 北冰洋海冰消失?科學家:將開闢出新航道,但對地球氣候影響嚴重
    ,即溫度的上升將導致海冰在每年夏季完全融化。毫無疑問,這一影響是顛覆性的。為此,國際研究小組的Won Chang博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提問:北極海冰在9月份之前完全融化所需的全球溫度變化的最低範圍是多少?這是一個我們必須知道答案的問題。北極地區的夏季非常短暫。從過去幾年來看,9月是北冰洋一年中海冰覆蓋率最低的一個月份。
  • 那一天 北極的溫度高過了北京…
    北極「空調」癱瘓了在北極異常「高溫」的同時,整個北半球大陸地區都在經歷寒潮或極端天氣。中國北京、美國明尼蘇達州、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在今年4月迎來大雪,美國西部地區出現嚴重的乾旱和異常的高溫。老一輩有關天氣的俗語「七九河開,八九燕來」和二十四節氣口訣失效了,作物也因為極端天氣欠收。即使是看似遙遠的亞熱帶沿海城市,也更頻繁地受到颶風威脅。「如果北極繼續變暖,我們將更頻繁地遭遇極端天氣。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沒有任何國家或城市可以倖免。」弗朗西斯說。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溫!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數據上看,在北冰洋內,出現了「黑色海水」——偏暖程度極其嚴重的海水,尤其是俄羅斯沿岸,很多地方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水平偏高超過5度!之所以如此,和最近北極圈內特殊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評估,9月前兩周的大氣環流特徵是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總體高壓、北極地區大西洋一側低壓,這種高低壓模式驅使歐亞大陸上的暖風向北推進到北冰洋
  • 北冰洋出現黑色海溫!科學家警告:新北極正形成,全球氣候或大變
    從美國海洋大氣管理局(NOAA)的分析數據上看,在北冰洋內,出現了「黑色海水」——偏暖程度極其嚴重的海水,尤其是俄羅斯沿岸,很多地方海水溫度比常年平均水平偏高超過5度!之所以如此,和最近北極圈內特殊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根據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評估,9月前兩周的大氣環流特徵是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總體高壓、北極地區大西洋一側低壓,這種高低壓模式驅使歐亞大陸上的暖風向北推進到北冰洋,最終拉動北冰洋很多地方溫度偏高,比如西伯利亞中北部的泰米爾半島附近的空氣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溫度高出6攝氏度,這導致了俄羅斯沿岸的海冰崩潰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極端天氣接連肆虐全球 北極圈氣溫達30攝氏度
    央視網消息:今年7月,全球多地高溫、乾旱、災難性降水等極端天氣頻發。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26日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極端天氣在全球接連發生,無疑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高溫肆虐歐洲 北極圈氣溫達30度世界氣象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歐洲正在經歷一波罕見的高溫天氣侵襲,除了忍受熱浪煎熬的西歐、南歐等地區,北歐地區也正遭遇持續高溫,北極圈內氣溫已達到30攝氏度,挪威和芬蘭也分別出現了33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由於天氣異常乾燥,瑞典在7月中旬已報告大約50起森林火災。
  • 北冰洋融冰加劇極端天氣 中東現罕見暴雪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2月24日報導,中國及美國的科學家近期共同撰寫《北極報告》,認為北冰洋冰川融化造成了2012年全球氣候極端,導致各國氣候異常,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情形,也衍生了無數水災、暴雨、風暴等嚴重災害,大批災民遇難或無家可歸。
  • 東北地理所歐亞大陸湖泊溫度變化遙感研究取得進展
    湖泊溫度是湖泊重要的物理特徵,是具有指示作用的氣候變化參量。開展湖泊溫度的相關研究,對氣候變化背景下湖泊的綜合響應、湖泊演化和格局的驅動機制等具有理論意義。歐亞大陸分布著較多湖泊和水庫,該大陸地形複雜,氣候帶分布廣泛,湖泊存在梯度差異。儘管世界範圍內已開展了不同規模的湖泊溫度研究,但湖泊溫度在歐亞大陸湖泊中的分布模式和湖泊溫度差異驅動因素尚待分析。
  • 英國遭遇「極端」天氣
    據新華社消息在剛剛送走持續數周的寒潮之後,英國將於本周末迎來一股熱浪,預計氣溫將從零下十幾攝氏度飆升至罕見的14攝氏度。英國氣象局說,預計從23日開始,英國大部分地區將迎來明媚陽光以及乾燥和暖的天氣,英格蘭中部和南部、首都倫敦等地氣溫可能升至14攝氏度,相當於往年此時平均氣溫的兩倍。
  • 北極海冰減少後果很嚴重 對全球氣候演變影響大
    誘發冬季極端降雪和嚴寒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武炳義最新研究結果表明,近20年來歐亞大陸北部冬季表面氣溫呈現持續降溫的趨勢,秋季北極海冰的減少以及北冰洋和北大西洋海溫的升高是造成這些地區降溫的主要原因之一。
  • 極端天氣頻現 唯有合力應對
    最近,全球極端天氣頻現,折射出嚴峻的氣候變化形勢,由此引發的自然災害正為人們敲響警鐘。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羅斯北極地區2018年的年平均溫度高出正常溫度2.48攝氏度。全球氣候和生態研究所的資料顯示,近40年來,俄羅斯北極地區變暖的速度比全球變暖的速度快4倍。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英國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稱,自2005年以來,世界各地的洪水次數已經增加15倍,極端氣溫事件增加20倍,野火次數增加7倍。
  • 專家:全球暖化守住2攝氏度關卡 但極端天氣仍將持續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科學家近日表示,儘管人類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北半球夏天還是會出現持續更久的危險熱浪、乾旱與陣雨。
  • 德國新聞| 暴風雪極端天氣周末襲擊德國北部!南北溫差可達20攝氏度
    據德國氣象局(DWD)最新消息,德國北部將在本周末迎來極端暴雪天氣,與南部溫暖天氣形成巨大反差,南北部溫度差可高達20攝氏度。
  • 南極地區溫度首次達到20.75℃,未來將出現更多極端天氣
    當地時間2020年02月13日16:53,英國《太陽報》報導,巴西科學家在南極洲西摩島檢測到該地區的最高溫突破20℃,達到20.75℃,打破了1982年1月在西米島創下的19.8攝氏度的紀錄。南極洲西摩島溫度達到20.75℃,是南極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溫度。阿根廷科學家報告說,埃斯佩蘭薩軍事基地的讀數為18.3℃,這是南極大陸半島上最熱的溫度。儘管西摩島創下了20.75℃的新高度,但該島不是半島的主要部分,它是從南極洲北端彎曲出來的半島上一條鏈的一部分。這意味著短時間內,西摩島比西班牙馬德裡更熱,而世界氣象組織將檢查這兩對記錄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