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愛情故事……

2020-12-06 粵難粵愛

1995年的中秋,張愛玲被發現死於美國的公寓。。。

這個才女,恃才傲物,仿佛塵世已沒有任何一個男人能令她看得上眼。

但女人終究是女人,總會有一個男人能令她心動,只是那個男人也必須是非常之有才華的。

胡蘭成,就正正是這樣的一個才子!

他對張愛玲的讚美多不勝數。如痴如醉地愛著張愛玲。

哎,張愛玲啊!這個在她的作品中對愛情充滿悲觀情緒的女人,在她的文字間,把愛情形容的透透徹徹,明明白白,但,這一次,她也傻了一回!

女人在第三者的角度總是可以把愛情分析透徹,但倘若自己之身其中,卻又總是犯迷糊!

1944年,胡蘭成與張愛玲新婚不夠3個月,他告別她,去到武漢接手《大楚報》,住在漢陽醫院,並認識了一名護士,他親切地叫她小周。

哎,男人啊,在得到一個女人之前痴情得要死,得到以後卻如此容易見異思遷。正如張愛玲的名言:男人憧憬著一個女人的身體的時候,就關心到她的靈魂,自己騙自己是愛上她的靈魂。唯有佔領了她的身體之後,他才能夠忘記她的靈魂。(這是看得多麼的明白,多麼的透徹啊。)

張愛玲來到武漢看他,胡蘭成只有驚,沒有喜,也算他夠坦白,他向張愛玲坦白他與小周之事。

他對張說:「我若選擇你。不但委屈了你,亦對不起小周。。。」

張愛玲:「你與我成婚時,婚貼上寫現世安穩,你怎不給我安穩!?」

「世景荒蕪,已沒有安穩。」

他簡直就是一個風度翩翩的衣冠禽獸,多麼冠冕堂皇的藉口。

「哎,你到底是不肯,罷了,我離開你,雖不會尋短,但亦不會再愛別人,我將獨自萎謝了。」

第二天,她走了,這是她們的最後一次見面。張愛玲一生甚少流淚,可能只哭過三次,第一次與父親反目,第二次她的好友放假沒有等她,第三次就是這次了。。。

很久之後,張愛玲寫了一封信給胡蘭成: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就不喜歡我了,這次的決心,我經過了一年半的考慮。。。。。。。」

不知你們能都理解,這樣絕望的愛情,為什麼拖一年半才決定放棄?

或者,只有曾經愛得要死的人才會明白,放棄一個自己鍾愛的人,是何等不容易。。。。

這是張愛玲唯一的一次愛情。。再。。也沒有。。第二次。。。是吧,當真真正正愛過一個人以後,真的會無力再愛了。。。這種情操,在現代人當中,已是鮮見了。。。

她就真的如一朵玫瑰一樣,慢慢地凋零,萎謝了。。。

之後她一個人,顛沛流離,離群落索。。。

。。。

真的讓人嘆息,一個以為可以看透男女之愛的女人,其實,終究看不懂男人的心。。。

聰慧如張愛玲也如此悲涼,反觀現代某些女子,總在無病呻吟,哎。。。。

張愛玲就這樣一直孤單著,直至1995年,死在了美國的公寓。。。。。

此文改寫自《遇見一些人,流淚》…………

————完————

相關焦點

  •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紀念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的故事在電影裡永恆 時間:2015.09.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liza 分享到:
  • 張愛玲的愛情哲學,飛蛾撲火的愛情,到頭來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如果說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表達的是一個女子通過徵服男子的精神世界,獲得物質滿足的話,那麼,她的《第一爐香》,表達的就是一種幻滅,一種單純美好的幻滅,一種利益享受至上的幻滅。愛情,親情,尊嚴,人性,在物質利益面前通通不堪一擊的幻滅。就像聖經上說的那樣愛如撲風,一切都是空。
  • 「愛情中,誰先動心誰痛苦」張愛玲這本小說,刻畫的淋漓盡致
    文/情感解語先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一語成讖 張愛玲在《傾城之戀》開篇介紹範柳原的身世的時候,最後一句寫得相當毒辣,說他年紀輕輕受了挫折,就往放浪的一條路上走,嫖賭吃著,樣樣都來,獨獨無意於家庭幸福。
  • 深度解讀《紅玫瑰與白玫瑰》:時代女性的不幸與悲哀,包括張愛玲
    張愛玲通過小說裡的人物給世人講述愛情與生活,讓當時上海灘的每一個角落,所有高樓裡的女子都在談論著她,通過她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的作品,字裡行間沒有虛假的華麗,沒有值得吶喊的愛情,什麼海誓山盟、什麼兩情相悅,通通沒有,她的筆下是一種蒼涼甚至是近乎殘酷的美。
  • 經濟學是張愛玲小說的致命誘惑?
    「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臺詞就像在說張愛玲。去世時,張愛玲躺在房間裡唯一的一張行軍床上,家徒四壁。誰曾想,「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張愛玲崛起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少女得志,大紅大紫,風頭一時無兩。此後,城頭變幻大王旗,謳歌者前僕後繼。而張愛玲不講政治,只談風月,反而奠定了「獨孤求敗」的江湖地位,經世不倒。
  • 張愛玲不相信眼藥水
    正如48集電視劇《情深緣起》的導演此生無法懂得1942年的張愛玲。 張迷——不是張一山的張迷——也萬萬沒想到,有一天要看到這樣的張愛玲。 張一山,劉嘉玲。相差27歲,並未交集的兩個演員,在2020年底的爛劇歡樂匯,跨越南北,意外聚首。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何止顧曼楨和張愛玲
    她們的故事,讓多少人直呼「又相信了愛情」。01生活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蝨子。與姑姑純潔的愛情相比,張愛玲的愛情轟轟烈烈,卻不被人祝福。恰是這段愛情,為張愛玲接下來的生活蒙上了政治的色彩。因為她愛戀的對象不是別人,恰是「漢奸」胡蘭成。 一見鍾情的勝利總會讓人產生短暫的幸福。胡蘭成是多麼世故的一個人,卻偏偏被張愛玲的純粹所吸引,張愛玲是多麼驕傲的一個人,卻偏偏被胡蘭成的成熟所打動。本來這該是一段佳話,現實中,胡蘭成卻是有家有室而且招蜂引蝶渣男。
  • 孔雀藍 紅玫瑰 白玫瑰:張愛玲如何以色傳情?
    張愛玲作品中的人物相貌、自然景觀、家居陳設、器皿行頭、服飾妝容常被施以迷人的色彩。她傾心於色彩語言,將色彩意識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文字裡,令人驚豔難忘。尤其是在小說中,經她大肆鋪陳、匠心點染的色彩與故事的跌宕離情、人世間的蒼涼、人性殘缺極具反差,盡顯神韻。每筆落色,畫龍點睛,又眉目傳情。
  • 《金鎖記》|張愛玲的奇特女性文學體驗,母性的消解,人性的顫慄
    曹七巧對女兒的折磨是一種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這使得長安在遇到愛情時,懼怕自己的情人見到母親。長安是如此的絕望恐慌,是如此的焦慮不安,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家庭環境,「她知道她母親,會放出什麼手段來?遲早要出亂子,遲早要決裂。」最後,還真是一語成讖。長安和世舫分手了,長安又回到了以前憂鬱的模樣。
  • 張愛玲著作《紅玫瑰與白玫瑰》
    這段膾炙人口的開場白,出自張愛玲的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這是讀書貓推薦的第226本書《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 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主人公振保與兩個女人之間的故事,細膩又僥倖,充滿了無辜的人情。而讀懂了張愛玲的生平,就更能讀懂那份薄涼。1920年,張愛玲出生於上海,家世顯赫。
  • 頂級女導演與女作家的「對話」:張愛玲的荒涼,許鞍華的迷惘
    電影本身,即可以看成是導演與小說作者的一種「對話」,作家的作品提供故事和人文內涵,導演用影像手段做出再詮釋並做出符合當下審美的個人表達。電影《傾城之戀》作為許鞍華第一次拍的張愛玲作品,並非是其最成熟的水平。但在某種程度上看,張愛玲筆下的荒涼,與許鞍華鏡頭下的迷惘,形成了一種微妙的融合。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一、「張愛玲體」語言風格形成的背後成因「張愛玲體」作品之所以經久不衰、讓世人膜拜的原因,除了她塑造的一個個鮮活靈動的人物形象,一篇篇千瘡百孔的愛情故事,一幕幕近乎殘酷的人性剖析外,還有她打動人心的語言藝術風格。在她蒼涼人生的背後,蘊藏著悲美的文學情結。
  • 在德國譯介《色戒》,張愛玲真的「幾乎不能被翻譯」嗎?
    據張愛玲的前言所云,此文在1950年代寫成,發表後二三十年間多次徹底改寫。可見作者對它的重視。她也說,書裡包括《色·戒》在內的小故事,「都曾經使我震動, 因而甘心一遍遍改寫……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也就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了。」《色·戒》篇幅短(原文只有26頁)而言外之意多。故事的時代背景不尋常,人物心理的變化繁複。
  • 《沉香屑:第一爐香》,一段飛蛾撲火似的愛情,註定沒有好結局
    張愛玲的小說處女作,竟以《沉香屑》為題,自有其深意。開篇,張愛玲直接點出沉香屑。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葛薇龍的故事。所以,我們所點的沉香屑,就是葛薇龍這塊「沉香屑」了。
  • 張愛玲《半生緣》:相戀14年,為何只換來一句「我們回不去了」
    這便是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中男女主人公的結局。沈世鈞本與顧曼楨相愛,卻娶了嫂嫂的表妹石翠芝,顧曼幀也被迫嫁給了姐夫祝鴻才。最終導致沈顧兩人的感情無疾而終。十幾年的光陰在張愛玲的筆下一晃就過去了,悲歡離合情未了,回首已是半生緣。
  • 張愛玲與李鴻章到底是什麼樣的血緣關係
    【東音社按】關於張愛玲與李鴻章的血緣關係,坊間傳說很多。傳記作家王臣在其著作《願此生歲月靜好:張愛玲傳》中做了考證性描述。本文整理自該書,經東方出版社授權發布。胡蘭成說:「張愛玲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看她的文章,只覺她什麼都曉得,其實她卻世事經歷得很少,但是這個時代的一切自會來與她有交涉,好像『花來衫裡,影落池中』。」其實,張愛玲的故事遠比她的小說瑣細、繁麗、複雜得多。
  • 張愛玲《紅玫瑰與才白玫瑰》
    抄寫完後,我的感覺就是我對這個故事不知道,想深入的看看這個故事究竟講的是什麼,人物關係。還有從整篇對振保的描述上,看到他侍奉母親,提拔兄弟,對待 朋友義氣克己,覺得挺不錯一人啊,而且還出了洋 ,赤手空拳打下天下,怎麼一般富貴閒人與文藝青年雖然笑他俗卻不嫌棄他?真是搞不懂,這還要嫌棄?
  • 詩詞丨當李清照遇見張愛玲,一個驚豔了時光,一個溫柔了歲月
    李清照與張愛玲便是如此,即使相隔千年,彼此間相同的才情,相同的薄涼,甚至連情感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讓無數人為之驚嘆。李清照,一位「千古第一才女」。關於遺憾 張愛玲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
  •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張愛玲,出名很趁早,可遠觀卻不可近交
    她給孩子帶來漂亮的洋娃娃,還不再讓張愛玲纏腳。閒暇時,母女三人一起讀書。正因為母親讀過《二馬》,這便成了張愛玲最愛的老舍的作品。母親給張愛玲訂購了大量的書刊,教她學英語和彈鋼琴,這些都讓張愛玲受到了極好的文學薰陶,品味也不同凡響。然而好日子總是短暫的,母親和父親最終還是離婚了。離婚後的母親再次出國,只留下姐弟倆和父親生活。
  • 張愛玲晚年的經濟狀況:並不窘迫,可以說是百萬富翁
    張愛玲去世後,她的遺產由好友宋淇夫婦保管,宋氏夫婦去世後,他們的兒子宋以朗成為張愛玲的遺產繼承人。過去幾年,在宋以朗的幫助下,張愛玲的遺稿逐漸出版,《小團圓》、《雷鋒塔》、《易經》……而在張愛玲與宋淇夫婦的書信中,我們慢慢了解了晚年張愛玲的美國生活。       最近,宋以朗整理出版了《宋家客廳》一書,細說父母與文壇好友的交往,其中自不會少了張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