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太空180"試驗是什麼意思對載人空間站有什麼作用

2021-01-08 閩南網

­  中新社深圳12月14日電 (記者 張素)14日11時15分許,4名志願者依次走出位於深圳的「太空艙」,與已闊別180天的親友熱情相擁。這意味著,中國綠航星際4人180天受控生態生保系統集成試驗順利完成。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太空180」試驗負責人李瑩輝說,此次試驗順利圓滿達到預定目標,深化了中國對於第三代航天環控生保系統的認識。

­資料圖:志願者在密閉艙內。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  專家稱,第一代環控生保技術是指氧氣、水和食物等生保物資完全依靠地面補給,第二代環控生保技術是指大氣、水實現再生循環,食物仍然需要補給。前者已應用於神舟飛船,後者正應用於國際空間站。

­  第三代環控生保技術適用於未來人類探索地外星體,實現外星體表面駐留的載人航天任務。該技術通過人工建立的封閉受控的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生存所需要的大氣環境和生保物質。

­  據李瑩輝介紹,4名志願者於2016年6月17日進入佔地370平方米、總容積1049立方米的密閉艙。本次試驗艙內物質閉合度較高,氧氣達到100%、水達到99%、食物達到70%,均達到試驗目標,還完成了載人試驗系統內物質流的動態平衡調控,「為未來地外星球基地生命保障技術的預先研究打開了新局面」。

­  李瑩輝稱,試驗開展了面向中長期駐留任務中食品與營養保障、生活保障、衛生制度及作息制度驗證,進一步研究認識了志願者長期處於特定封閉條件下的生理學、心理學、行為學及工效學等方面的特點和規律,完成了中長期飛行條件心理支持、醫監醫保及生活物資管理等空間站項目有關的技術驗證與數據積累,「為我國空間站任務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  4名志願者3男1女,唐永康、仝飛舟為中國航天員中心科研人員,羅傑、吳世云為社會公開招募。他們目前狀態良好,還將接受為期一個月的醫學檢查。

­  本次試驗由太空科技南方研究院組織,中國航天員中心提供技術支撐,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9家國內機構及法國國家空間研究中心等6家國外機構共同參與。

責任編輯:紀瑋維

相關焦點

  •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10月27日宣布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明年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新聞還提到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進行載人空間站建設。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和中國新聞網等官方媒體也進行了報導。沉寂已久的載人航天工程再次發力,航天站的建設正式啟動。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加入,空間站建設有什麼意義?
    這個熱議一出現之後,確實讓我們想起了美國曾經對我國的封鎖,對我國的技術打壓等等,如今的次此舉確實能夠讓美國可能感覺到,中國不需要美國一樣可以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站,有較強的航天實力。在2020年5月的時候,我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之後,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就已經奠定了重要基礎,如今我們只需要全力備戰建設任務即可,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預計是在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所以離建設成功的計劃時間越來越近了
  • 太空上有幾個空間站?中國空間站或將在2024年成為唯一的空間?
    大家經常會聽到太空人在太空空間站上執行任務,那你知道太空空間站是什麼嗎?全世界有幾個太空空間站?先來介紹一下空間站,空間站又被稱為太空站或航天站,它是一種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上,一般是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上長時間運行。能讓太空人巡航,並進行長期工作和生活的載人太空飛行器。
  • 天宮二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航天員起什麼作用?
    「天宮二號發射成功,叩開了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見證並參與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跨越發展歷程的朱樅鵬說。 為航天員提供更宜居的環境 記者: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微博)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的,它有什麼改進嗎?
  • 「太空巴士」變「太空貨車」!央視揭秘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相繼發射成功,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飛天夢」,取得歷史性突破。眼下,科研人員正在執行著一項全球矚目的全新任務——打造中國空間站。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原標題: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印度人卻看不起,哪裡來的底氣?
    隨著這次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升空,為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並且根據規劃,我國將在2022年前後建立空間站,建成後將至少運營10年,在太空給自己安個家的這一點,印度已經做到了嗎?並且印度太空站計劃還有著一個前提,需要完成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請問印度有把人送入過太空嗎?而現在我國現在走的這一步,可不再是天宮一號一般的試運行了,而是正式的進行太空站建設。並且這次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不僅能夠做到一次運送6-7名航天員,而且還可以重複使用,就像為太空開通了一輛公交車一樣。
  • 南陽姑娘太空生活180天:最想念的食物是雞蛋
    12月14日,備受國內外關注的「太空180」大科學試驗圓滿收官。4名志願者在密閉空間裡自給自足地工作生活了180天,南陽姑娘仝飛舟是唯一一名女性。昨天,記者電話聯繫上了還處於試驗收尾處理工作的仝飛舟,讓她給我們講解一下「太空」試驗的秘密吧。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發射成功,將開啟新的太空探索之旅
    稿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五院)自行研製的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
  • 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
    北京時間05月31日22時17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目前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龍飛船均已進入地影。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DM-2任務是SpaceX載人航天系統最後一次重大測試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全面展開,可重複使用,用於空間站
    今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目前,飛船的測試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展開。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飛船研製團隊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確保飛船研製計劃有序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
  • 未來中國的空間站長啥樣?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對中國載人航天意味著什麼?周建平: 這次發射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至關重要。因為任務不僅考驗了火箭的性能,更對中國載人航天未來的技術發展意義深遠。利用這次試驗的機會,火箭還搭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這艘試驗船對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而言具有重大意義——它將承擔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和載人深空探測任務。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簡介1992年9月21日,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第一步,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六問空間站 「流浪地球」要成真?
    2月13日,浙江省嘉興市中山路旭輝廣場,太空彩燈如同科幻片一樣掛在頭頂,演繹真實版《流浪地球》。視覺中國供圖不久前,一則名為「空間站真的要來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告訴公眾一個現實版的空間站。一問:當空間站真的成為現實,它究竟能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呢?
  • 揭秘中國未來太空計劃:2050年將載人登陸火星
    他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太空》雜誌執行主編,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探測專業委員會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他對於太空人的真實生活了如指掌,他了解人類首次太空行走遇險過程,他能為你解析空間站的搭建,他向你講述宇宙飛船發射的奧秘。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美國將在2030年前,要進行載人登火星工程。人類為什麼要耗巨資進行太空探索?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
  • 載人空間站外殼的真實厚度,足夠擊破大多數人的想像
    最近這些年,載人空間站上出現有人偷偷打孔造成漏氣,或者因為不斷的對接撞擊造成金屬疲勞而讓空間站的外殼出現裂紋導致嚴重漏氣的現象經常被報導於是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載人空間站的外殼都是什麼材料製作的?為何如此脆弱,動不動就漏氣?其實載人空間站和水下的潛艇一樣,都是把人放到一個完全封閉的殼子中,然後飛上天和潛下水;而不論到外太空還是到幾百米的水下,人類如果沒有防護都是無法正常生存的。不過太空的環境和水下完全相反。水下的潛艇要抗壓,而太空中的載人空間主要是防止失壓。
  • 追溯中國載人航天史
    「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 1990年夏天,中國第一枚大推力捆綁式火箭——長徵二號E即「長二捆」火箭順利升空。「長二捆」就是承擔載人飛船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F型火箭的前身。1992年9月21日,中國航天史上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這一天,中央正式批覆載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項,代號為「921工程」。
  • 中國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於1992年9月21日由中國政府批准實施,代號「921工程」,並確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是中國空間科學實驗的重大戰略工程。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 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日,草業航天育種專題研討會在蘭州召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代表向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交接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的草類種子及公證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中新網北京9月1日電 題:中國載人航天助力太空育種 創造經濟規模超2000億元作者 郭超凱 王霄搭載太空飛行器進行「太空旅行」後的作物種子,返回地球後會發生哪些神奇變化?這一問題一直以來深受廣大民眾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