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論劍|決戰成渝城市群,東原等渝派房企近身「格鬥」難出山城

2021-01-09 藍鯨財經

編者按:在中國房地產繁榮發展的30年裡,中國五大派系房企大都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閩系激進、粵系低調、浙系重品質、京派穩重、渝派穩健……曾幾何時,各派系房企都擁有著自身鮮明的標籤。而如今,在瞬息萬變的房地產市場之中,房企「江湖」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藍鯨房產特別策劃《藍鯨論劍》,從派系房企發展現狀,梳理房地產行業的蝶變歷程。

近日,據第一財經報導,自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川渝兩地的政府部門和學術界正在積極推動成渝城市群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規劃中上升為國家戰略。

一時間,渝派房企的發展現狀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藍鯨房產梳理發現,自2016年開始,以金科股份(SZ:000656,下簡稱「金科」)、東原地產(SH:600565,下簡稱「東原」,上市公司名稱為迪馬股份)為代表的渝派房企業績出現了高速增長,從財報來看,這與其重慶大本營樓市行情轉好不無關係。

伴隨著成渝城市群規劃落地,渝派房企的地緣性優勢,確實幫助企業收穫了一波市場「紅利」。然而,重回業界焦點的渝派房企,在過去十年裡,除了龍湖集團主席吳亞軍帶領的龍湖集團(HK:00960,下簡稱「龍湖」)在2009年奔赴港股,成為行業佼佼者之外,直到2018年才迎來金科,這位第二個邁入千億陣營的房企。包括龍湖曾經的同行者,亦多數選擇偏安一隅。

而今,在2018年收穫滿滿的「動力」下,渝派房企又能否打破這種格局?

渝派房企成長路徑:2016年起勢、2018年爆發

從房企陸續披露的年報數據來看,儘管2018年房地產市場調控加碼,但渝派房企依舊實現了「大豐收」。

這一年,渝派房企的業績集體出現了大幅增長。其中,龍湖依舊穩坐頭把交椅,金科全年銷售額為1188億元,同比增長81%,位列第二。

在全國房企的排位賽中,他們的排名也不斷提升。根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8年,金科的排名從2017年的32名升至第22名,東原地產從2017年的72名提升至第50名,華宇集團更是一躍至百強房企第69位。

事實上,渝派房企崛起早已從2016年開始就有了跡象。以金科為例,2014-2018年,金科銷售額分別為230億元、238億元、341億元、658億元、1188億元,而在2014年剛實現上市的東原地產(迪馬股份),其2015-2018年的銷售額分別為128億元、231億元、298億元及548.7億元。由這組數據來看,兩家企業的銷售額均在2016年出現了大幅增長。

東原地產(迪馬股份)各區域業務收入佔比情況

而在渝派房企的業績中,大本營重慶貢獻了很大的比例。藍鯨房產梳理財報發現,2018年,東原地產重慶地區的營業收入為52.5億元,佔到了總營業收入的40.37%;金科重慶區域籤約金額為464億元,佔比達到39%,其中,重慶地區營業收入更是達到257.99億元,為金科貢獻了近62.57%的營業收入;龍湖重慶銷售金額 263.4億元,在37個城市中,重慶區域銷售額位列集團排名第一名。

「前些年,重慶樓市比較平穩,房價波動較小,所以對於以重慶為大本營的房企來講,增速比較緩慢。近兩年,隨著重慶樓市量價的上漲,這些企業也開始露出鋒芒。」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向藍鯨房產表示。而這一觀點也得到了業內諸多專家的認同。

由此來看,此番渝派房企的崛起離不開重慶樓市的上漲,而重慶樓市開始上漲的節點恰巧出現在2016年。從時間來看,這與成渝城市群規劃實施節奏不謀而合。2011年,國務院正式批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明確成渝經濟區到2015年,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到2020年,成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據《中國商報》報導,在2011年-2016年的五年間,重慶GDP增長了98%,居民人均收入增長了55%,但重慶的房價只增長了12%。直到2016年年底,隨著成渝城市群的落實,重慶的城鎮化發展得到迅速提升,這也為房地產市場的升溫做下鋪墊。

2016年12月,全國樓市在不斷加碼的調控中漸漸冷卻,但此前一直不溫不火的重慶樓市卻出現了一波逆勢上揚。克而瑞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商品房供應2018.73萬方,成交3117.26萬方,成交均價9079元/平米,同比上漲24.76%。到了2018年,重慶商品房成交均價已達到11444元/平米,同比上漲26%。

這一次,憑藉重慶樓市的火熱,渝派房企終於走到了聚光燈下。

華宇、東原等多數渝派房企難出「山城」

這是渝派房企第一次崛起嗎?如上所述,要弄清這個話題,同樣離不開對重慶房地產市場的梳理。

1997年,重慶成為我國第四個直轄,之後10年,重慶經歷了「直轄」、「西部大開發」、「三峽大移民」、「亞太峰會」、新「特區」等重大歷史事件,每一次變遷都給重慶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使重慶社會經濟呈現出周期性的增長與發展。

受此影響,重慶房地產業在持續穩健增長中表現出了周期性的發展,從歷史縱向看,1998年受直轄和全國性房改影響,出現過一個投機和交易的高位增長;2001年受「西部大開發」及」三峽大移民」的影響,出現了第二次高位增長,2003年受「二次置業」高潮的影響,又出現小幅度增長,2007年新「特區」的成立,再次拉開一輪增長的序幕,縱觀重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大致3至5年一個小的周期。

可以想像,在頻出不斷的政策利好下,渝派房企也曾迎來高光時刻,只是它們鮮少動過「走出來「的念頭,抓住機會的僅有龍湖、金科及東原地產3家房企,其餘渝派房企大都繼續固守在重慶。

如今,龍湖是重慶的驕傲,但曾經,華宇集團才是重慶最大的房企。2000年,華宇以8000萬元代價,獲得重慶市廣電局在沙坪垻核心地段一幅地塊,開發建成40萬平方米的華宇廣場,熱銷一空,由此積累下第一桶金。2001年,華宇重金邀請到原重慶市建委副主任張為耕出任公司總裁,公司規模迅速擴張。高峰時,華宇一年的放盤量就達50萬平方米,開發規模一度超過龍湖地產,成為當地最大的開發企業。

2009年,吳亞軍帶領龍湖奔赴港股,而與其同一年成立的華宇集團卻一直未將上市提至日程,甚至沒有走出重慶,直到2006年,這種局面才有所打破。

2006年,華宇首次走出重慶,布局成都,但其全國化布局並未就此展開,一直到2013年,華宇才開始重啟全國化戰略,進入蘇州,布局長三角,截止2018年年底,華宇集團共進入全國21個城市。

華宇集團的發展軌跡,是多數渝派房企的一個縮影,財信地產(SZ:000838)、協信地產、新鷗鵬地產、鵬潤地產等更多的渝派房企如同華宇集團一樣,並未被全國購房者所認知。

為何多數渝派房企選擇偏居一隅?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專家對藍鯨房產表示,一方面,這與當地的思想觀念有關,川渝地區整體開放度雖然要高於西部其他城市,但畢竟還是屬於西部,在思想觀念上也要落後於沿海地區。另一方面,龍湖走出來是一個契機,在很早之前,它的商業為其提升了不少影響力,龍湖藉此得以走出來。

如今,華宇集團高調宣布3年內衝擊千億目標;協信地產2018年600億元目標雖落空,但也展現出一派走出重慶的雄心壯志;金科在2018年成為新晉千億房企。渝派房企開始走出來,布局全國固然可以對衝重倉大本營的風險,但即便走出來如華宇,其在外地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在談及對華宇的評價時,一位不願具名的成都地產圈資深人士曾對界面樓市重慶記者表示,華宇在成都的市場規模、項目去化、拿地的質量和數量、品牌影響力等都不怎麼樣,而且華宇成都公司的人事變動很頻繁,這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在成都的表現。

渝派分野:穩健派與激進派

渝派房企沒有閩系激進,亦沒有粵系的敢為人先,穩健曾是他們身上獨有的標籤。中指研究院西南分院總經理汪勇對藍鯨房產表示,如果用一個標籤來形容的話,我們認為是穩健實幹。相對全國而言,重慶的房價一直處於價值窪地,同樣面積的地塊,在重慶的貨值遠低於一線城市,如果要擴大規模,就必須腳踏實地、精耕細作,用品質贏得客戶,因此渝派房企骨子裡就是實幹派,穩紮穩打,不斷提升產品力,提升服務品質。

龍湖是典型代表。2006-2010年,龍湖銷售金額從30億上升至300億,四年的時間業績翻十倍。但從2011年開始,龍湖銷售額增速緩慢,行業排名從2010年的第8名滑落至2015年的第15名。而2010年排在龍湖後一位的碧桂園(HK:02007),在2015年百強房企的排名位於第7名,2016年,碧桂園一舉進入行業前三,而龍湖在這幾年長期處於10名之外,直到2017年才重回行業第8位。

彼時,大多數觀點認為龍湖的戰略略顯保守,但龍湖對外的說法是,在吳亞軍的邏輯裡,「不用貴錢、不買貴地、不追求高槓桿」始終是底線。體現在財務上,則是其持續低於行業的淨負債率。億翰智庫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2018年,龍湖集團淨負債率為53.9%,在行業內處於相對較低水平,可以說提槓桿的空間足夠,但龍湖似乎無意以高槓桿撬動規模,嚴格遵守著「半年60%-70%,全年50%-60%」的淨負債率紅線,融資端,堅持拿期限較長且便宜的錢,不做非標,不做兜底。

另一家渝派房企——華宇集團也極為重視財務指標的穩健。華宇集團執行總裁胡端曾公開表示:「華宇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穩健。比如華宇財務穩健,負債率要求控制在70%以下,且堅持日均存貸比(銀行存款與貸款總額的比例)大於30%,融資成本控制在6%,這都是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的硬性指標。」

金科股份2014-2018年負債情況

然而,隨著金科、東原等後起之秀的崛起,渝派房企也漸漸「染」上了高槓桿的色彩。據藍鯨房產梳理發現,隨著規模擴張的加速,較多渝派房企的後起之秀淨負債率也隨之攀升。如2014年-2018年,金科的銷售額由230億元增長至1188億元,其淨負債率也一直處於高位,2017年時一度高達218%。

東原地產2014-2018年淨負債率情況

東原地產的負債率也一直處於高位,直至2018年才大幅下降。不過,從其2018年財報來看,東原除銷售兌現在手的貨幣資金增加64.9%之外,公司報告期末少數股東權益有所增加,淨資產隨之增加至115.1億元,同比增加48.2%,才使淨負債率下降。

規模與負債率齊漲,這僅是渝派房企「走出來」的代價之一。在品牌房企的全面碾壓之下,他們要想突圍並不容易,如協信地產給2018年制定了600億元的銷售目標,但最終其只完成了273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協信地產業務負責人兼協信遠創集團常務副總裁張澤林離職。

以穩健聞名遐邇的渝派房企,曾將產品品質視為發展的「殺手鐧」,不過,隨著全國化房企產品力的不斷提升,各派系房企之間產品差距不斷被縮小。此後,外界該給渝派房企添加一個怎樣的標籤?值得研究。隨後,藍鯨房產還將對其他派系房企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解讀,敬請關注。(shiqingling@lanjinger.com)

相關焦點

  • 成渝貴高鐵8小時環線圈跑出西部經濟增長新動力
    來源:成都商報   4月10日早晨8時10分,從成都東開往成都東的C6017次列車緩緩從成都東站駛出,該列車的開行,標誌著連通四川、
  • 成渝雙城志:山水相依④|沃野天府與雄渾山城 萬餘高等植物滋養巴蜀...
    百川向東,匯於四川盆地東部平行嶺谷,一座半島繞水而生,因江而興。名城危踞山嶺重丘,錯落有致,是謂山城。經歷歲月變遷的滄海桑田,巍峨雄踞的山嶺為四川盆地內的古老動植物提供了護佑,長時間的孕育、保護,使得12000種高等植物成為四川盆地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也讓珙桐、大熊貓等古老珍稀的動植物,得以穿越千萬年時光與現代人類相見,也讓成渝兩地的美名傳遍世界。
  • 《動物派對》近身格鬥攻略大全 格鬥玩法分享
    那麼在《動物派對》這款遊戲中近身格鬥都要怎麼玩呢?都有什麼格鬥技巧呢?下面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一... 在《動物派對》這款遊戲中,玩家是可以操縱角色來互相打架的, 雖然打架也是非常的可愛,看上去很像是在玩耍。那麼在《動物派對》這款遊戲中近身格鬥都要怎麼玩呢?都有什麼格鬥技巧呢?
  • 讓「成渝號」跑出成渝經濟圈「加速度」
    短短一年間,川渝兩地以成渝為龍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合作熱情,在制度創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民生合作領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如同滿載的「成渝號」一樣跑出了「加速度」。一年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釋放出區域經濟發展強大活力,克服了不利因素影響,兩省市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正如數據顯示,2019年,成渝地區實現GDP近7萬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 立足資源稟賦 共享發展紅利——遵義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見聞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遵義積極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承接四川、重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分享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紅利,推動該市經濟發展。  據婁山關高新區投資商貿處副處長楊玉梅介紹,桐梓縣對入駐園區的企業,實行土地「一事一議」減免政策、廠房「三免兩減半」政策,企業生產出的產品實行地方級稅收獎補等;對企業員工,實行免費午餐、免費公交的「兩免」政策。既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又讓員工能穩定、安心工作。  依託政策紅利建設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少成渝企業選擇落戶桐梓。
  • 大咖論成渝丨李曉江:國之重器——成渝「雙城經濟圈」再認識
    作者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國家區域戰略,使成渝地區成為全國首個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核心地區,以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和成渝雙城構成的國家戰略核心地區的「鑽石結構」由此形成。
  • 敞開「雙門戶」 資陽市主動「西迎東接」全面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7月25日,資陽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提出圍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堅持成資同城化戰略支撐,建設「以門戶樞紐為核心,以臨空經濟、公園城市為特色,引領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區」,構建「聯動成渝、全面開放,市域一體、共建共興」發展格局,加快建設成渝門戶樞紐、臨空新興城市。
  • 巴中市人大代表劉小林:爭當巴中「火車頭」 主動融入成渝地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力爭取國、省將我市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特別是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規劃建設範圍。」巴中市人大代表、巴中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小林敏銳意識到,巴中經開區即將迎來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怎樣邁向廣闊天地
    2016年4月,國家批覆發布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渝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要求加強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化創意中心等功能,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國家戰略的出臺,成渝地區已成為繼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四極,並與其他三極一起打造了中國區域經濟的核心,其他三級主要位於中國政治中心和沿海地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無疑是"第一內陸增長極"。
  • 李後強:成渝軸心論 - 中國企業家日報
    成渝經濟區是中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2011年5月被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區域。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慶為中心,是世界為數不多的「雙核型橢圓城市群」,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成渝經濟區建設,要求加快推進成渝城市群一體化發展。
  • 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
    城市層級結構方面,長三角城市群呈現出「一超二特三大」的格局,是中國城市層級結構最為合理的城市群,體現了「龍頭城市-中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這一層次合理、結構清晰的城市體系。上海城區人口超過了2000萬,是長三角唯一的超大城市(1000萬以上)。
  • 推動成渝雙城經濟圈,重慶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行動方案出臺
    《方案》旨在加速構建軌道多層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噸級、機場雙樞紐、管道一張網、寄遞村村通、運輸一體化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網絡,推動重慶、成都加快形成「高鐵雙通道「1小時交通圈」,有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高鐵雙通道、高速八車道」的複合快速通道,即成渝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兩條高鐵通道;通過拓寬改造成渝高速、渝遂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雙向八車道的高速通道。
  • 西安「十問」不解,關中平原城市群氣候難成
    在陝西省發展改革委印發的《2020年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和新型城鎮化發展重點工作任務》中,上述幾項工程是被點名強調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西安作為關中平原「最靚的仔」,自然是通衢樞紐和核心城市。從2009年的「關中—天水經濟區」(關天經濟區)到2018年的「關中平原城市群」,作為僅次於成渝城市群的西部第二大城市群,經濟區規劃及調整促進關中區域經濟增長嗎?
  • 做城市藝術商業 東原The Oval與重慶的協同進化
    作為重慶市第一家民營上市企業——迪馬股份旗下東原集團的核心業務板塊東原商業,實力已躋身「中國房地產商業地產品牌價值TOP10」。其立足於資產管理及城市更新的原動力,目前在全國開業及籌建中的商業項目已近20個,正好兼備重慶基因與開闊視野。   目前,東原商業在重慶的代表作有重慶城市級地標商業「東原·1891」,還有即將亮相的重慶東原The Oval項目。
  • 中梁地產首席戰略官曹俊浩:未來是全方位競爭的時代房企要把安全墊...
    「中心城市與都市圈的布局路徑能走多長時間,這點需要房企去考慮。」11月25日,在《中國經營報》和中經未來主辦的2020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周·中國城市運營與發展論壇峰會現場,中梁地產首席戰略官曹俊浩如此表示。曹俊浩同時認為,在政策要求、市場變化等因素之下,未來房地產行業將進入低容錯時代,產品力將成為房企競爭的重點所在。
  • 就在成渝發展主軸!成都高新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
    立足當下,放眼未來,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機遇,成都高新區正在成渝發展主軸全力打造未來科技城。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是成渝雙城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代表作之一,是成都高新區全力打造的重點項目,是成都高質量發展邁向新徵程的標杆。未來科技城還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努力成為具有成都特色的「未來表達」。
  • 動物派對格鬥有什麼技巧 動物派對格鬥玩法攻略
    動物派對格鬥有什麼技巧?動物派對這款遊戲是有很多玩法的,在遊戲裡玩家可以選擇用武器來進行戰鬥,那麼自然也是可以近戰肉搏了。近戰是比較難的部分,但是如果數量掌握也能在遊戲裡獲得比較大的領先。很多玩家可能還不清楚近身格鬥有什麼技巧,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如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看看今天這場論壇的大咖怎麼說
    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洪銀興:建議成渝之間建立科創走廊以長三角創新一體化實踐經驗為基礎,提出成都和重慶必須要發揮中心的作用,向外圍提供金融、國際化、創新等發展要素。「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最重要的問題,不僅是長三角區域的擴容,更是上海這個中心的擴容和壯大。」洪銀興認為,成都和重慶之間也可以建立科創走廊,實現科技創新在更大範圍推廣。
  • 李白絕句藏地質玄機 成渝「好盆友」 相交億萬年
    出川途中,船行半夜,「謫仙人」寫下了這首28字帶了川渝5個地名的千古絕句: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1300年前李白走出盆地的經歷,用詩歌形象描繪了成都、重慶兩大都會「山水相依」的天然聯繫。那麼問題來了,李白出川,為什麼不往北,偏偏往南然後往東走重慶?為什麼去重慶就能順流而下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