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科學你就違法了,中國是唯一一個通過立法來普及科學的國家

2020-09-17 劉百長

以人文的眼光理解科學
中國是全世界最熱愛科學的國家,甚至是唯一一個立法來維護科學普及的國家,反科學,你就違法了。近代中國人對科學有一種迷思般的推崇。那麼問題來了,如此推崇科學的我們,且傾國之力,為什麼始終達不到國際引領的水平呢?


吳國盛提出了中國人對科學的三大誤解。
1.科技不分,以技代分。我們在提到科學的時候,往往是帶上技。
2.總是用實用的態度看待科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科技扶貧。而科學實際上是西方哲學的產物及延伸,屬於無用之學。當初我們向西方學習的時候,喊的那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還真是驗證了。我們只重視有用的技,而沒有摸到無用之學的門。
3.強調分科。分科之學對中華民族對科學的潛意識理解產生影響。實際上,science這個詞,並沒有分科的含義。所以中國從高中就開始分科,培養出來的都是專家,而非擁有跨學科宏大視野的科學家。


要突破對待科學的傳統視角——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不是搞糧食的,不是造武器的,不是為國爭光的。
那怎麼辦呢?從人文的視角透視科學的起源。
人所以成為人,是因為文——修飾、教養。
人的獨特性:· 先天缺失 · 向死而生
所以人活著就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

(評論區見)

相關焦點

  • 反科學你就OUT了,中國是為數不多的通過立法來普及科學的國家
    以人文的眼光理解科學中國是全世界最熱愛科學的國家,甚至是唯一一個立法來維護科學普及的國家,反科學,你就違法了。近代中國人對科學有一種迷思般的推崇。那麼問題來了,如此推崇科學的我們,且傾國之力,為什麼始終達不到國際引領的水平呢?
  • 「反科學主義」是反科學口號
    [1]《科學對社會的影響》雜誌2003年第2期發表了署名科文慧的《對科學文化的若干認識》以及徐道一、劉華傑、江曉原等人的文章,反映了西方反科學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在中國傳播反科學思潮會給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帶來嚴重危害。
  • 黃雲志:立法明確社會科學普及的重要意義和地位
    四是注重探索社科普及新路子。社科普及是一項惠及全社會的工作,面廣量大,必須通過創新,整合各種資源才能持續有效推進。第一,探索進行跨行業跨部門合作。    黃雲志:近些年來,我省社科普及宣傳活動蓬勃開展並取得明顯成效,影響力日益擴大。但社科普及的聲勢、規模和普及面還不夠,經常性、針對性、深入性和創新性還不夠,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的要求還不適應的地方。
  • 對話鄭軍:國內外的科幻作家為什麼總愛反科學?
    這些年來,我觀看了上千部西方幻想電影,還有不少科幻小說,竟沒有一部是有著光明未來的。結尾處,當然會伸張正義,懲罰邪惡,但編劇和導演從來不向觀眾許諾一個光明的未來。這麼多的編劇和導演,來自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長,卻在這個問題上如此的高度一致,這對於崇尚多元化的西方文化來說,確實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奇怪現象。
  • 國家立法了,油炸蝗蟲、知了、蜂蛹還能吃嗎?
    2月24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關於全面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並於當日公布施行。據報導,近些年來,世界多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大多與售賣、食用野生動物有關。大量案例也顯示,野生動物在商業養殖、運輸、售賣、食用過程中,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人類。
  • 「人民食物主權運動」是怎樣反科學的
    但是我漸漸發現,科普的難度在於,很多人不僅僅是缺乏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很多反科學思想。因此,他們在這些反科學思想的基礎上,開始主動抵制科學,拒絕科學,批判科學。 如果不剖析這些反科學思潮,不從源頭上,價值觀上批判它們,一味宣傳具體知識,這和向巖石澆水,期待上面長出花草一樣愚蠢。
  • 反科學獲得的特異功能
    反過來,要想一輩子,或者在某一段較長時期內把所有事情都做錯也不容易,哪怕你是故意要把所有事情都做錯也有碰巧做對的時候,就像沈騰在《西紅柿首富》裡的那個角色一樣,故意敗錢錢反而越來越多。但是有一件事,如果一個人堅持去做,那就得到了能把所有事情都做錯,甚至是只做壞事不做好事的特異功能,這件事就是反科學。
  • 我反對為貓狗立法,為動物立法從來不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比如,網民「一層秋雨一層涼」留言說:聖雄甘地說,「一個國家對待動物的態度決定著這個國家的道德高度」。每一個生命都值得敬畏,建立伴侶動物保護法是文明進步的體現。對這位網民的留言,我就予以堅決反對。所謂的聖雄甘地,只適合生存在南亞次大陸那樣奇葩的土壤,歷史上的他反對科學,反對一切工業化,反對國防現代化,反對學習外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思想保守主義者。
  • 科學普及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    此外,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    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 「綠巨人」浩克發推批評川普說「中國病毒」:反科學政治言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朱夢穎】「當你把病毒歸咎於一整個種族時,你就是在煽動人們敵視他們。」美國演員、「綠巨人」浩克 馬克·魯弗洛20日發推批評川普。此前,川普曾多次把新冠病毒叫作「中國病毒」。
  • 信仰科學,是最大的反科學
    ,是最大的反科學文:Edwardyk 編:愈嘉蘇聯流傳過這樣一個冷幽默:在某次會議上同樣,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作為左傾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呼籲美國建立一個「進步」、「科學 科學主義認為每一件事都應該用科學理論來解釋。
  • 用制度遏制「偽科學」「反科學」信息的傳播(民生·民聲)
    要完善科學類信息生產、傳播等機制,去除影視文學作品和雜誌中那些打著科學幌子的「偽科學」    中國科協不久前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眾比例超過8%,較3年前有明顯提升。
  • 英國中醫行業魚龍混雜 「立法」規範乃當務之急
    他預測「中西結合」的「結合醫學」和「全球醫學」會是中醫發展的一個方向:「我們中醫行業可以與中國大學和西方大學開展廣泛的合作,培養中醫人才,從長遠來說,有了教育的保證,才能真正為主流接受。」  梅教授還指出,其實要想改變西方科學觀本身雖然很困難,但也未必沒有一些新的跡象出現,他舉例說:「目前西方科學研究的新發現,例如物理學等等,都在證明著中醫的觀點,有一些新的發現和中醫的思維如"陰陽觀"是一致的。還有西方一些"綠色"、"回歸自然"的思潮也與中醫的治療和養生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可以引用這些新的科學,來證明,來取證,把中西醫結合起來。」
  • 人工智慧時代的刑事立法規劃
    應當看到刑法解釋的盡頭即是刑事立法"凡是可以通過解釋使刑法條文適應社會生活事實的就不應當主張修改刑法"③但如果解決新問題早已超出了刑法解釋的能力所及就必須啟動刑事立法 面對紛繁複雜且不斷凸顯的涉人工智慧犯罪問題現行刑法及對其的解釋已經鞭長莫及、捉襟見肘為保障人工智慧健康、有序發展並有效防控相關風險亟需進行前瞻性的人工智慧刑事立法 人工智慧刑事立法乃至於人工智慧法律框架構建必然是一個社會科學領域的重要新課題就人工智慧可能帶來的風險
  • 涉港國家安全立法具有不可挑戰的地位和權威
    「在當年制定基本法的時候,如何維護國家安全也是各方高度關注的立法內容。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和中央對未來特別行政區的充分信任,中央通過基本法第23條將國家安全立法的部分責任交給香港特別行政區。」鄧中華說,回歸23年來,這份憲制責任長期沒有得到落實,由此導致國家安全風險在去年「修例風波」期間集中凸顯。
  • 我國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編者按:5月30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了大會並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如何才能做好新時期的科學普及工作?
  • 美國人: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的工匠,簡直「反科學」操作
    現在的飛機都是需要強大工業體系支撐,只有擁有先進頂尖技術的國家才能製造出來。尤其是飛機的發動機,這對一個國家來說想要獨立研發,其中技術難度超過人們想像,畢竟發動機是飛機「心臟」,如果發動機不行,那麼飛機就是一堆廢銅爛鐵,根本飛不上天。
  • 普及一下!抓只麻雀、養只鸚鵡都是違法行為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齡松你知道哪些動物是瀕危野生動物嗎?你知道什麼是「三有動物」嗎?如果你抓只麻雀或養只鸚鵡,警方會告訴你違法了。20日上午,江北分局組織開展「環保民警帶你守護『綠色星球』」法制宣傳活動,2019年「渝警楷模·最美基層民警」獲得者、江北區公安分局治安支隊環保民警王繼超向大家普及「三有動物」的相關知識。
  • 江曉原:反科學的科幻才是國際潮流?丨預告
    高小山說「科學公益直播」從1月29日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6位導師為大家進行了公益科普,在線學習量達1795萬人次。2020年7月11日20:00,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長江曉原將帶來主題為《反科學的科幻才是國際潮流?》的公益課程。
  • 論尼採的反科學主義思想資源
    尼採 以視角主義為槓桿,以人類生命為目的,以不貶損正當的科學理性為前提,對實證主義 科學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批判,從而開啟了現代西方哲學史上反科學主義的思潮。尼採 的反科學主義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但自身也存在偏頗之處。構建歷史理性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