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書法的腕法、身法、筆法(值得收藏)

2021-01-18 騰訊網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藝術——

提 筆

筆鋒在書寫點畫時不可能一樣粗細,當點畫要求變細時毛筆就要提起。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為依存的。提筆大多用於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

頓 筆

線條點畫要求變粗變特出時,用力下按,所謂「力透紙背者為頓」。字的收筆處或轉折處常用頓筆,其頓的力度大於「蹲筆」與「駐筆」。在書寫過程中提與頓時常交錯使用,有時提在前、頓在後,有時是先頓後提,所以要注意協調性,提按頓筆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於提與頓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點畫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而在楷書中,提頓表現是很明顯的,如一橫與一豎就是兩頭都用提頓法。頓筆用的好,可使點畫堅實有力,筆力充盈,但不要頓的太重,形成墨團。

蹲 筆

運筆方法象頓筆,但按下力度可輕些。在點畫的輕重粗細之間有一個過渡性的動作,即是用蹲筆法,所以唐·張懷灌在用筆中說蹲筆是:「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駐 筆

用筆力量小於「頓」與「蹲」。是用於上一個運筆動作結束,下一個運筆動作開始,為時很短的轉換間隙,即「稍停」,力到紙面即可。這樣駐筆一下,是為了準備下個筆勢的開展。如橫劃的起筆、收筆之前都要頓,在頓之前先要稍停駐一下筆,然後再鋪毫按頓。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為頓筆作先導。清·蔣和曾說:「駐,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為駐」。

衄 筆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為衄筆。由於衄筆取逆勢,增加了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充實加強了筆力,使點畫線條更加蒼勁。如顏真卿的楷書多「鵝頭鉤」,就是把鉤衄回到一個鵝頭形的勢態後,再出鉤。

挫 筆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的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作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注意挫鋒要有分寸,過分則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現筆姿和轉換運筆。

搶 筆

是指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搶筆與折筆有相似之處,但折筆速度慢,而搶筆是快速的瞬間動作。如寫橫時,一般在起筆處先豎下再折筆向上,即橫畫直落筆,向右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內折線,而採用搶筆時,即可臨空作成這一折筆動作,而後迅速落紙,即「虛搶」。寫行草時,行筆較快,運轉幅度增大,就可用搶筆起筆或收筆。

轉 筆

有二層含義,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連斷之間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漢蔡邕在《九勢》中說:「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這樣運筆寫出的線條點畫渾而厚實。二是指字中轉角屈折之處,用圓轉法寫之成圓勢。注意圓轉的時候,運筆不要太慢,形成臃腫之病。

折 筆

是對「轉筆」而言,方筆多用此法。折筆時筆鋒從陽面翻向陰面,即「方筆用翻」,從而顯出稜角方正,以折筆這一動作來帶出方勢。折筆的速度要比轉筆快些,這樣才形成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

-E N D-

溫馨提示:《大美書畫》刊登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來源:大美書畫 微信:zgdmsh)。

編輯不易,順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文/一者書法的表現對象是漢字,經過一點一畫的書寫構成一個漢字,書寫這個過程由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有了筆法一說。書寫每一個點畫皆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過程,期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筆法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楷書產生,由使轉開始有了提按,最能說明筆法問題的是楷書。
  • 書法的筆法——運筆
    書法的筆法——運筆張維民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用筆毫在紙上運行。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書法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據傳早在東漢時期,蔡邕(yong)就著有《筆訣》傳世,並一直被書家視為至寶引用至今。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書法口訣全集一、贊書法藝術好書法歷史很悠久  條件充足多遊覽傳統藝術不可丟  觀古蹟來看大川書法藝術魅力大  多看匾額和招牌美化環境全靠它  欣賞碑帖和書箋又養心來又養身  勤訪書家多切磋陶冶情操能延壽  交流學習和心得
  • 圓桌|關於清代學人書法:從金石審鑑到筆法概念
    「清代學人書法研討會」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研討會邀請近20位學者參與研討,與會學者就清代學者書法的宏觀考察和個案研究兩大主題開展深入探討,如清代書家對筆法概念的「誤讀」、小莽蒼蒼齋收藏清代學人書法、《清代學者象傳》與學人書法、翁方綱的金石審鑑與書法成就、張裕釗與鄧石如之比較等。
  • 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誰更重要?過度運用墨法是今人之病
    比如國畫側重的是墨法,墨分五色其實其實就是墨法在國畫中的應用;而書法側重的是筆法。我沒有說國畫不需要筆法,書法不需要墨法,我只是說側重點不同。如果反過來就不行了,比如書法側重墨法,國畫側重筆法,這就本末倒置了。什麼是書法中的墨法?它和筆法比誰更重要?
  • 胡秋萍的草書師法王鐸,重點學筆法,淡化用墨之法
    胡秋萍的草書師法王鐸,重點學筆法,淡化用墨之法。胡秋萍在當代書法家隊伍序列當中是一位比較出名的書法實力派,她有諸書皆成的書法修養成果,小楷寫得非常自然得體。但是後來她的書法風格轉換成了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的草書創作路徑。
  • 古典筆法失傳久矣!
    古人對於書法的用筆之「法」是尤為注意的。蔡邕傳筆法似乎是唐以前就有的說法。北魏江式《論書表》言: 「左中郎將陳留蔡邕採李斯、曹喜之法為古今雜形,詔於太學立石碑,刊載五經>,題書楷法,多是邕書也。」
  • 書法中的著名筆法「折釵股」及「屋漏痕」,是什麼意思?
    這次見面猶如太陽與月亮的相逢,它的輝煌照亮了唐代書法界的天空。兩位書法大師,各以自己所領悟到的書法之道進行交流。顏真卿將從張旭那裡得來的「十二筆意」等技法相贈,懷素也將自己從「夏雲」中所悟的筆法對顏真卿詳談。待得知懷素的啟蒙老師是張旭的弟子——「金吾兵曹錢塘鄔彤」時,顏真卿一時激動,想知道自己這位同門師兄在書法上有沒有什麼獨特的領悟。
  • 顏真卿的學生時代,吾將上下而求索(書法筆法珍貴資料)
    本篇文章為無真書法大觀原創翻譯自顏真卿的學書筆記《顏真卿述張旭筆法》,並添加部分註解(括號內文字為翻譯者註解)歡迎大家分享和轉載,請註明出處。當時有許多民眾和喜歡書法的文人都來向長史求教筆法,只有很少數的人得到了筆法的精髓,都稱讚長史筆法的神妙。我來這裡向長史請教筆法,長史並未向我傳授(猜測應該是張旭故意考驗顏真卿的決心吧。
  • 姜昆書法:筆法尚可,墨色不佳 網友:這是不會用墨,一路寫到黑
    姜昆書法:筆法尚可,墨色不佳。網友:這是不會用墨,一路寫到黑。姜昆相聲嘻嘻哈哈,語速過快,是「嘻哈派」,筆者不太喜歡他說的相聲,主要問題是語言過於輕飄,不扎穩,有咋呼感覺,讓人聽著透不過氣來。但是姜昆在相聲界,很有名望,可能各有各愛的原因吧。咱不喜歡他的相聲,想必就會有喜歡他相聲的人。
  • 墨法關乎筆法、章法與結字,如何用墨才有意境?歐陽詢早就有言
    墨法乃書法技法中的重要組成,亦稱「血法」,前人謂墨為字之血,所以有此一說。包世臣《藝舟雙輯》中認為:「畫法、字法,本於筆,成於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董其昌《畫禪室隨筆》則強調:「字之巧處在用筆,尤在用墨。」
  • 劉健:手、眼、身、法、步—葫蘆絲舞臺表演「五法」初探
    本文就葫蘆絲舞臺表演相關問題談談筆者的認識和看法。一、何謂「手、眼、身、法、步」愛好戲曲藝術的人士對「手、眼、身、法、步」這五個字並不陌生,指的是戲曲表演藝術的五種技法(不同戲曲藝術家各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手、眼、身、發、步」一說;程硯秋先生則理解為「口、手、眼、身、步」),與唱、念、做、打並稱「四功五法」。
  • 柯九思行楷書《老人星賦》,有歐陽詢筆法之味,更有魏晉人書法之韻
    柯九思博學能詩文;善書,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並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曾自云:「寫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 筆法和結字是什麼關係?總結:四度三原則
    明白清楚的看透筆法到底是什麼,對書法的臨學和創作,無疑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自古至今,尤其是唐以後,對書法技法的認識上,有一味的講求筆法,過分強調筆法,拔高筆法的傾向。 一些書論甚至強調字法(結構及造型)和章法由筆法生發。
  • 楷書基本筆法、偏旁部首的寫法與應用、值得收藏
    《田英章最新書法專業教程:歐體毛筆楷書字帖》 第一部分:基本筆法的掌握與應用,第二部分:偏旁部首的寫法與應用。
  • 書法攻略之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紙法,墨法篇
    第三章紙法、墨法、章法第一節 紙法、墨法本章內容不多,但同樣也很重要。很多人以為,拿起毛筆寫字,就得用宣紙。然而,宣紙在唐朝時才出現。反正有一點是肯定的:書寫時根據字體以及字型大小不同而用不同的筆法和材質不同的紙張,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草書:小一點草書也得考慮用較熟的宣紙。這是因為,小草不光要表現出筆觸,斷連,引帶關係,還要表達出翻切,使轉,提按等用筆特徵。這種情況下,較熟的宣紙效果會好一些。
  • 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在中國書法理論史上,強調書法用筆重要性非趙孟莫屬,原話是:「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他強調的是「用筆千古不易」,成為後世書法研究者研究筆法的重要理論參考。構成書法藝術最基本的元素是漢字,漢字是由一點一畫按一定結構組合在一起。相對點畫而言,結體是一種組合,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種元素,一個局部。當它作為整體時,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當它作為局部時,要求不同、不平衡和不完整。書法藝術是綜合藝術,最基本的還是漢字的書寫,筆法屬於書寫,而結體屬於結構,沒有結體就沒有漢字,因此筆法重要,結體同樣重要。
  • 國人學習書法已蔚然成風,書法速成班,是騙局還是真有秘籍
    隨著高考、中考、國考中書法知識題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考試對漢字書寫規範性的要求,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書法」,也越來越受到國民的重視,尤其是學生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在考試中因為字寫得不規範,書法知識欠缺而丟分,學生學習書法熱潮已蔚然成風。
  • 入古者,筆法要豐富,青史留名就一個字「變」
    答案大家都懂,那就是:筆法。元 趙孟《王羲之<蘭亭序>十三跋》云:「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普通人也好,書法老師也好,都在給大家強調,書法筆法的重要性,甚至把筆法神化了。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錄》記載:蔡邕受於神人。
  • 只要有書法線條就不能不算
    中國畫的線條方法涵蓋了所有的書法用筆,除此之外還有書法中沒有的一些筆法組合。比如繪畫中可以有多次鈍筆轉折,可以有楷法、隸法、篆法、草法的同時出現等等。當年吳冠中先生提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我不反對這種觀點,筆墨當然不能脫離畫面,筆墨線條是畫面的一部分。但說到「筆墨只是奴才」,有點不敢苟同。筆墨線條是意的載體,是形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