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2月24日電(逄鑫珊)24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十年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有關情況。記者獲悉,2011年至2020年,山東省累計投入地質勘查資金81.22億元,在重要礦產勘查、老礦山找礦、基礎地質調查、找礦關鍵理論與技術攻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礦產勘查、老礦山找礦重大突破
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膠東地區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具有世界級影響的深部找金重大突破,探明資源儲量保持高位增長。
新發現4個儲量在100噸以上的超大型金礦床,8個大型金礦床,121個中小型金礦床,新增金資源儲量2957.62噸,超過山東省1949年至2010年建國61年累計查明金資源儲量的總和(1932噸),膠東地區一躍成為世界第三大金礦區,穩固了山東省全國最大黃金生產基地的地位。
新發現大型鐵礦產地4處、中小型鐵礦產地35處,新增鐵礦石資源量28.17億噸,在齊河-禹城整裝勘查區新發現了最厚達97.45米、平均品位55.95%的富鐵礦體。
新發現大型及以上煤礦產地4處、中小型7處,新增煤炭資源量17.76億噸。曹縣煤田的張灣和青崗集勘查區發現大型優質焦煤田,新增資源量近10億噸,潛在經濟價值達5000億元,實現了魯西南找煤重大突破。
老礦山找礦成績斐然。推動礦產勘查開發向深部、邊部拓展,擴充了找礦空間,新增金資源儲量13.54噸、鐵礦石資源量0.46億噸、銅金屬量10.98萬噸,老礦山服務年限平均延長10年,有效提高了山東省重要礦產資源接續能力。
基礎地質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進展
十年來,山東省完成1:5萬區域地質調查2.04萬平方千米、礦產地質調查1.62萬平方千米、地球化學調查評價2.66萬平方千米、區域重力調查2.35萬平方千米、高精度磁測2.23萬平方千米,實現了基巖區和重要成礦區帶全覆蓋。
更新了系列地質圖件,基本查明了重要成礦區帶的區域地質特徵、成礦地質背景和成礦地質條件,並對優勢礦種進行成礦預測,新提交找礦靶區和成礦預測區238個,為下步地質找礦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數據支撐。
優選頁巖氣有利區13個,潛在原地資源量1.42萬億立方米,實現了頁巖氣評價方法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了山東省獨有的調查評價技術方法體系。
在山東省15個地市的35個縣(市、區)的城市規劃區,完成淺層地溫能調查評價0.85萬平方千米,評價潛在可供暖面積16.8億平方米,年可節約標準煤4700萬噸﹔探明中深層地熱能資源量(1.21×1021焦耳)折合標準煤413億噸。
總結推廣了地熱清潔能源供暖開發利用的「鄆城模式」「德州模式」,在東營市牛莊鎮打造了山東省第一個「地熱清潔供暖無煙小鎮」,為開發利用清潔能源樹立了典型,指出了發展方向。
地質科技不斷創新
十年來,山東自主設計研發了淺海固體礦產勘查鑽井平臺,使勘查工作由陸地向海洋拓展,我國首個海上黃金勘探項目在萊州三山島海域17平方千米布置44個鑽孔,孔孔見礦,最深孔深2000多米,實現了海上找礦重大突破。
敢於向「超深、超斜、超大、超難」挑戰,實施的「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鑽」,成功控制了焦家金礦帶,成為國內見到金礦體最深的鑽孔﹔完成「中國巖金勘查第一深鑽」,終孔深度4006.17米,創造了我國小口徑巖芯鑽探最深記錄,開創了我國金屬礦產深部探礦工作的先河,填補了我國深部黃金勘查和成礦規律研究的空白,推動了相關理論和技術的快速發展。
據了解,山東省作為礦業大省,已發現礦產148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90種,其中金、石油、金剛石、石膏、晶質石墨、鉀鹽等礦產儲量豐富,位居全國前列,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重要礦產均有探明儲量。
下一步,山東省將加大戰略性礦產勘查力度,向地球深部要資源,保障山東省能源資源安全。
(責編:公雪、邢曼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