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文字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華夏五千年多年流傳下來的漢文字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文字,它變化多端、奧妙無窮,也承載著華夏文明的延續,但其影響卻不僅僅局限於中國本身。對周邊其他國家來說,漢字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古代的朝鮮。
在古代,韓國和朝鮮還沒有分裂的時候,就叫做朝鮮,只不過那時的朝鮮是一個封建主義國家,它屬於中國的一個附屬國,處處都受到華夏文化的制約。其中,他們文字就是用的漢字,這也是為何現在我們把韓國人的名字和中國人的名字混在一起時,沒人會分辨的出的原因。
可是,到了近代後,西方一些國家迅速崛起,而中國卻由於封閉、不開放逐漸落後,曾經的「學生」朝鮮開始轉向西方國家靠攏。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韓戰爆發,美國支持的韓國和蘇聯支持的朝鮮開始了激烈的戰爭,戰爭結果是以三八線為界,將朝鮮劃分為兩個國家,北邊是朝鮮共和國,南邊是大韓民國。
今天我們不講現在的朝鮮,就講講這個大韓民國,在韓國建國不久,為了徹底脫離中華文化的影響,他們宣布要從廢除漢字開始,並且發起了一系列廢除漢字的運動。可惜的是,這反倒讓他們成為了一個「四不像」。
由於韓文是表音文字,一些法律文書邏輯性較強,用韓文難以表達,最後沒辦法時還是得用漢字去書寫,不得不令人感嘆,他們當初為什麼要廢除漢字呢?
韓文有個致命的缺陷,就是一旦語言組織較為複雜就容易出現歧義,文章的深度不夠,就很難得到世界級文學大獎,也就是說他們用韓文所寫出來的文章,是很難達到一定高度的。
而日本就不一樣了,至今還在沿用漢字,韓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相比可以說就不在一個次元,這也是日本一直用來嘲笑韓國的緣由之一。
除開文學方面,韓國廢除漢字的後遺症還有一點,就是新一代出生的孩子很少有真正明白本國歷史的,不難想像,那些韓國古籍大部分是用漢字去書寫的,可如今的韓國人不學漢字,那些古籍對他們來說就如同天書一般,連看都看不懂,還有心思去研究本國的歷史嗎?
所以才會鬧出一些笑話來,比如,有的韓國人認為孔子不是中國的,是韓國的,中國中原大部分地區,在古代也是韓國的。這樣的言論在任何中國人聽起來都是啼笑皆非的,而有些韓國民眾卻自信滿滿的,大概是廢除漢字後國家給他們的勇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