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統籌 信息時報記者 孫小鵬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孫小鵬 李丹 何小敏 王智汛
本版攝影 信息時報記者 陸明傑
昨日,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廣州團舉行團組開放活動,代表審議省政府工作報告,並就相關問題接受記者採訪,建言獻策。省人大代表在文化產業、垃圾分類、夜間經濟和志願服務等方面,均提出相關建議。其中有代表建議,加大對遊戲產業的引導和支持;通過「文化+科技」打造文化核心競爭力,建設高水平文化產業基地,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廣州、廣東好故事。
關注文化產業
建議加大對遊戲產業的引導和支持
省人大代表、廣州市動漫藝術家協會主席金城,對廣東的文化產業發展比較關注。他認為廣東在發展4K/8K影視、數字出版、動漫網遊、網絡視聽新媒體等文化新業態方面在全國是領先的,這些產業在廣東具有相當的聚集度,產業配套和上下遊產業鏈銜接也比較好。
不過,金城通過對遊戲行業情況的調查發現,目前遊戲行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尷尬。「遊戲在內容方面有很多限制,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隨著手機的普及,上網變得隨時隨地,其中發展最快的就是網路遊戲。目前廣州的網路遊戲產業大多聚集在天河軟體園,動漫產業主要在越秀區黃花崗科技園。廣州網遊行業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有近千家,其中有四五百家在全國做得比較好。」金城介紹道。
金城認為,以海南省大力支持新業態產業為例,通過政府的協調支持和指導企業開展內容方面的研發,廣州在這方面值得借鑑。「我們要藉助良好的產業基礎、市場和消費環境,引導網遊產業在本地的發展能有更好的健康發展空間。網易、騰訊這些中國網遊的標誌性企業都在廣東,廣東絕對是全國遊戲行業的龍頭,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鞏固。」
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廣東好故事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和5G時代的來臨,現代傳播更高效,覆蓋面廣;80、90、00後已然成為當今社會網際網路應用的主要群體,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更注重精神文化的交流;如今網際網路傳播誕生了多種創新模式,包括數位音樂傳播、短視頻傳播、在線直播、網絡動漫遊戲等。來自廣州酷狗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的省人大代表江明秦認為,網際網路時代需要藉助科技手段傳播文化,講好廣東故事。
江明秦提到了李子柒用短視頻的方式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引發國內外關注的現象,闡明中華傳統文化可利用網際網路的傳播渠道,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打造成文化傳播精品,即「文化+科技」引發新國潮。為此,她建議:一方面,廣東網際網路龍頭企業聚集,騰訊、酷狗、UC等都是廣東土生土長的網際網路企業,擁有數十億的用戶流量,這些企業可以合作推薦傳播廣東好故事、好音樂;另一方面成立「廣東好故事」專項小組,打造年輕創意團隊的建設,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來傳播廣東好故事,擁抱創新,高效傳播。
對於廣州如何用好網際網路等新技術、新手段,助力綜合文化實力出新出彩,江明秦認為,廣州在文化發展上具有優勢,尤其是有豐饒的音樂文化土壤。隨著網際網路+音樂多種創新渠道的出現和國家對音樂版權的保護,數位音樂產業的春天已來臨。文化的線下繁榮離不開線上的反哺,科技+文化才能打造廣州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江明秦提議,政府相關部門應配套出臺相關對音樂人、音樂作品、場地設施等配套支持政策,讓音樂人和文化企業有歸屬感,形成音樂產業鏈的生態聚集,建設高水平文化產業基地。從而助推嶺南音樂、傳統音樂產業完成轉型升級,助力廣州打造成為全球音樂中心。
關注垃圾分類
廣州新一輪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已全面鋪開
對於目前垃圾分類的實施問題,省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表示,2012年廣州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困局,當時廣州對此有過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三化四分類」(即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等;經過了多年時間的努力,基本破解了垃圾圍城的難題。如今,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新時尚,這對於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一個基礎性的作用。
據透露,廣州新一輪的垃圾分類設施建設已經全面鋪開。這一輪設施建設完成之後,「將可以解決未來2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廣州垃圾分類的處理需求」,這對於廣州的生態文明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們的方向是對的,路子是對的,尤其是喚醒全民的環保意識,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陳建華表示,廣州目前基本上做到樓道撤桶和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分類工作已經走在全國前列。
關注夜間經濟
博物館文創開發,讓夜間經濟與文化發生互動
對於記者提到的如何將夜間經濟與城市歷史、文化融合的問題,省人大代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副館長謝瑩說道:「博物館夜間開放,通過文化活動吸引市民走出家門,只要走出家門就會產生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在謝瑩看來,從博物館本身來說,文創開發是行業發展大趨勢,雖然博物館現在是免費參觀,但其推出的文創產品具有創意設計,參觀的市民就會把「文物」帶回家,促進夜間經濟發展,使得夜間經濟不局限於餐飲行業,而是與文化發生了互動。
謝瑩表示,陳家祠也是公益一類的事業單位,不能從事經營性活動,國家出臺了文化文物IP授權的政策後,陳家祠與公司合作進行文物的創意設計,2019年文創產業營業額達到600多萬元,還有進一步開發的空間。
「老百姓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到博物館不僅要看展覽,還需要休閒場所、文創產品等,這也是博物館文化功能傳播的途徑。」謝瑩建議,出臺激發文化創新的政策,允許公益文化事業單位開展相應的經營性活動,為群眾提供更多樣的公共服務,長遠考慮可以對文創開發進行適當激勵。目前廣東省也設立了文創開發的試點單位,希望有更多的廣州文博領域的文創產品推出,傳播歷史文化,樹立文化自信,促進消費增長。
關注志願服務
在不斷升級的志願服務中享受快樂
在回答記者提問環節,信息時報記者針對廣東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加強志願服務相關問題,提問省人大代表、廣州市海珠區江南中街道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副主任趙廣軍。
趙廣軍告訴記者,廣東現在有一個很好的系統平臺叫做「i志願」,它可以讓學生、社會青年還有老人等一起參與到志願服務當中,而參與者不僅可以為社會做貢獻,還可以在「i志願」平臺上得到時間累計。「不但可以幫助他人,將來需要幫助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幫助。」
據透露,針對當前垃圾分類工作如火如荼開展的情況,將嘗試志願服務與垃圾分類以及創文工作等結合起來,今年會設置現實生活志願服務的遊戲。「我們玩的不是網路遊戲,而是現實遊戲。現在的孩子需要給他們遊戲的趣味性和獎勵性,不如在遊戲裡面讓孩子繼續學習。」對此,趙廣軍表示,將在這個遊戲中,讓每個志願者,特別是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感受到「自己不僅可以成為網紅,還可以在不斷升級的志願服務過程中享受到快樂」。
對於趙廣軍提到的遊戲方式,陳建華表示,看能否嘗試將這種形式,延伸至教學當中。例如,將網路遊戲與教學大綱相結合,教學大綱的內容變成遊戲的內容,讓孩子在玩遊戲過程中掌握一個又一個知識。「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包括動漫等都可以和教學大綱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