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網友掛在嘴邊的恐懼症,治療方法可能更令人害怕

2020-11-22 搜狐網

原標題:常被網友掛在嘴邊的恐懼症,治療方法可能更令人害怕

時尚圈每年有流行色,網友圈每年有流行病。

前幾年蓮蓬乳、空手指等噁心圖片像地雷一樣隱藏在網際網路各個角落的時候,不少人發現自己患上了密集恐懼症。等最近幾年大家開始熱衷和「沙雕網友」抱團取暖,對於公司團建、春節串親戚這種社交場合極度厭惡時,大家又患上了社交恐懼症。

除了調侃今天沒有XX恐懼症不能出門,或許我們可以拋開戲精和玩笑,看看那些真正患有恐懼症的人遭受著怎樣的痛苦,而這些年來我們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是否也有了進步。

恐懼症是返祖現象?總之要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我們都知道恐懼症有很多種類,常見的有幽閉恐懼症、深海恐懼症;還有恐懼特定物品的,像是蜘蛛恐懼症、小丑恐懼症、尖銳物體恐懼症;還有一些非常奇葩的種類,比如對視恐懼症和餘光恐懼症,一個害怕直視他人的目光,另一個害怕出現在自己餘光裡的東西;甚至還有一些另大家喜大普奔的症狀,Ergophobia——工作恐懼症,在1905年由英國醫生威廉斯潘頓博士確診……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把XX恐懼症掛在嘴邊,更多的是表達對某種場合或物品的一種嫌棄、厭惡和抗拒。可對於真正的患者來說,經歷病症時他們大腦皮層中負責恐懼調節的額葉皮層和尾狀核會高度活躍,很多人會遭遇出虛汗、手腳冰涼這些不可避免的生理反應,甚至嚴重的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而形成恐懼症的因素也絕不僅僅是老闆太討厭、親戚愛催婚或者某一張惡意滿滿的噁心圖。

從生物學上來講,很多恐懼症具有家族遺傳性,尤其是來自同級親屬。如果你的哥哥患有尖銳物體恐懼症,那麼你患有同樣症狀的機率是其他人的三倍。同時也有研究表明,人類對蜘蛛和蛇的恐懼從遠古時代開始就埋入基因,讓我們遠離這種有毒的動物並且長久地繁衍下去,今天那些外化表現成蜘蛛恐懼症的人,其實是一種返祖現象。

行為學理論看來,恐懼症也可以來自創傷。比如一個人小時候有過誤入老舊房子,被蛛網纏身沒有成人幫忙的經歷,長大後很可能就會對蜘蛛產生恐懼。

而心理動力理論中,則把恐懼症當成個體內在壓抑的外在表現。比如有人患上了馬路恐懼症,其實他害怕的並不是馬路本身,而是他曾經有過突發搶劫、事故等突然遭受災難的經歷,對於突發喪失感的恐懼映射成了馬路上飛速來往的車流。

如果知道恐懼症如何治療,你肯定不會把它掛在嘴邊

在此前關於失眠、網癮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過,越是像失眠或「網癮」這樣普遍、似乎人人都有但公眾又不熟知確診標準的心理、精神疾病,越容易成為智商稅和江湖騙子的重災區。

在恐懼症領域中,雖然不像網癮或失眠那樣,被商人藉機利用售賣大量垃圾產品,但很多治療手段也依然有不少被提升的空間。

在治療恐懼症時,少部分人會選擇阿普唑侖、艾司唑侖這樣的抗焦慮藥物或抑制劑類的抗抑鬱藥物。除了使用藥物抑制狀況以外,更多人會選擇去進行心理諮詢和幹預。而這個過程往往是很痛苦的。

(笑眯眯的森田老師)

舉例來講,有一種名為「森田療法」的治療方法,過程中要先將患者隔離起來,禁止一切社交、娛樂、工作和學習,除了吃飯和上廁所之外只能躺在床上。森田療法還有一個別名叫「禪療法」,看來是要依靠患者自己的悟性來治癒自己了……這種擁有強烈剝奪感的治療方式,除了用於治療恐懼症以外,還常常被所謂的「弟子規學校」用來管理不聽話的學生。

當然,帶有一些玄學意味的森田療法只是個例,被應用得更為廣泛的還是系統脫敏法。用最簡單的話解釋,脫敏法就是讓患者去直面自己的恐懼,怕啥來啥。害怕社交,就偏偏要想像置身於年夜飯的飯桌上,害怕蜘蛛,就偏偏要看蜘蛛的照片甚至活生生的蜘蛛。所以,戲精們還是少盼著自己得什麼恐懼症吧。

在人們的調侃之外,科技正在推動更高效的恐懼症治療

以上提到的這些幹預方法都是由正統醫療工作者研發,沿用至今自然也是因為切實有效。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森田療法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創立,系統脫敏法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創立。在這些治療方法研發之初,人們可能都還沒見過一張清晰的大腦CT圖,更別提將大腦不同部位的活動與恐懼聯繫在一起了。

今天拿出這個話題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於大腦本身的了解和可控性越來越高,對於心理、精神方面疾病的治療方法也在進步。就像在治療恐懼症上,機器學習、AR、VR等等新技術都在發揮著作用。

(與恐懼息息相關的杏仁體)

既然治療恐懼症不可避免的是和恐懼對象以各種形式接觸,那麼可不可以提升治療的效率,達到「別人和七大姑八大姨打三十多圈麻將依然社恐,我和親戚坐下吃一頓飯就痊癒」的效果?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像蘇賽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進行這樣一種嘗試,在脫敏療法中對治療對象的心跳進行監測和學習,從而控制道具圖片出現的頻率來提高治療效果。在他們的實驗中,同樣是用脫敏法對蜘蛛恐懼症患者進行治療,一位患者只在心跳時看到蜘蛛圖片,另一位只在心跳間隔時看到蜘蛛圖片,最後一位則隨機看到蜘蛛圖片,前兩者的治療效果明顯比最後一位好很多。

還有一個案例是,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同樣是脫敏療法,通過對大腦杏仁核活躍情況的長期監測,他們發現可以通過對記憶的激活來提升脫敏療法的效率。實行的方式很簡單,大概是當患者第一天看過蜘蛛圖片後,第二天在向患者展示蜘蛛圖片前,要求患者反覆回憶昨天見到的蜘蛛的模樣。研究者發現,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改變,可以對治療的成功率有顯著的提升。

那麼可以不可以乾脆避免脫敏療法這個痛苦的過程呢?當然也是可以的。

劍橋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們就進行了這樣的實驗,通過神經網絡對大腦掃描影像進行學習,捕捉到喚起恐懼記憶時大腦的活動狀態。他們發現即使實驗對象自己沒有主動對恐懼的事物進行想像時,大腦中與其相關的部位仍然會有微妙的活動狀態,於是他們每當捕捉到大腦無意識的活動時,就給實驗對象一些錢作為獎勵。

持續了三天後,大腦這些無意識的活動和得到獎勵的興奮感聯繫在一起,之前關於恐懼的記憶就被重新編程,反而去預測一些積極的事情。而這些實驗對象在再次看到恐懼事物的圖片時,皮膚出汗和杏仁核活躍的狀況都有所緩解,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再需要承受脫敏療法所帶來的壓力。

科技進步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既可以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推動翻天覆地的改變,讓無人車走上馬路、讓生產線完全自動化……又可以在那些我們平時不會關注的細節推動變革,就好像讓恐懼症患者在進行治療時少承受一點壓力、多節約一點時間。

這些繁星一樣的美好細節,閃爍著科技在大眾認知之外,另一面的光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抑鬱傾向的人,4句話常掛嘴邊,不要認為很正常
    因為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可能走在過去人們對於這種症狀並不是特別的關注,可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抑鬱症患者選擇輕生的新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讓人不得不重視。前段時間有一組數據的公布令人難以置信,我國抑鬱症患者高達9,500萬。
  • 密集恐懼症如何克服 克服恐懼症的方法有哪些
    強迫自己面對我們都聽過以牙還牙、以毒攻毒的成語,對付密集恐懼症,其實也是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的!當我們看到密集的物體時候,不要不看,反而應該強迫自己去面對,只要多看,甚至看到麻木的狀態,那麼自然就克服了密集恐懼症!
  • 你有密集物體恐懼症嗎?
    那麼你一定對這個名稱並不陌生,甚至會被時常掛在嘴邊,那就是「密集恐懼症」,也稱「密集物體恐懼症」。 1 對某種未知的焦慮 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很多人被「密恐」所困擾,不過一般人多數都能控制住情緒,不一定會被生活中偶爾遇見的「密恐」影響到正常生活,有些人的反應則可能相對激烈,當看到甚或聽到某些密集物體都可能渾身起雞皮。
  • 密集恐懼症究竟怎麼回事?
    這種植物的照片常在有密集恐懼症的人群間傳播。攝影:George Grall, National Geographic Creative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大概屬於那些你未聞其名、但在網上最受關注的恐懼症之一。
  • 社交恐懼症測試
    記分方法:   每個問題有四個答案可以選擇,他們分別代表:1、從不或很少如此;  2、有時如此;  3、經常如此;  4、總是如此。  根據你的情況在下表中圈出相應的答案,此數字也是你每題所得的分數。將分數累加,便是你的最後得分了。
  • 面對電梯幽閉恐懼症我們應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一些害怕的東西,有些害怕是不理性的、誇大的,就形成各種恐懼症。幽閉恐懼症就是常見的一種,患者害怕身處較小的密閉空間,包括電梯、飛機、汽車、沒有窗戶的房間、地下室、核磁共振等,這些地方明明沒有真正的危險,人們卻突然焦慮起來,害怕自己突然發瘋失控、喪失方向感、失去平衡,這時他們的身體可能出現胸悶、冒汗等症狀,嚴重者可出現快要死的感覺。
  • 英國人常掛在嘴邊的「chill」,是什麼意思?
    學過之後,現在你知道英國人常掛在嘴邊的「chill」,是什麼意思了吧!要淡定!卡片收一收本文英文卡片由卡片山谷英語原創製作,如果喜歡,點個讚。
  • 密集恐懼症的成因之謎
    密集恐懼症(Trypophobia)是一種對密集孔洞或裂縫的厭惡,常伴以害怕和噁心的感受。你也許沒有聽說過這種病。但不用擔心:你現在再也不會忘記它了。 * * *心理學家發現,許多恐懼症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消極影響。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2005年一些社交媒體上,大量網友扎堆討論自己對蓮蓬的恐懼,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彙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症。但事實上Trypophobia的直譯應該是hole fear——孔洞的恐懼,所以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為「孔洞恐懼症」。
  • 芙蓉姐姐寫高考作文:《有句話常在嘴邊》
    其實藕不僅有著芙蓉花般冰清玉潔的氣質和性感妖嬈的身材,更有一顆卓爾不群勇敢執著的心。正是藕這顆堅韌勇猛的心讓藕時刻敢於把「芙蓉姐姐無敵!」掛在嘴邊。芙蓉姐姐的確無敵,僅用幾張樸素的照片、幾篇憤青的文字和幾曲瘋狂的舞蹈就打下了今天的盛名,造就了網際網路和營銷界的奇蹟。但是這真的是芙蓉姐姐可以稱耀的全部資本嗎?
  • 科普丨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
    2005年一些社交媒體上,大量網友扎堆討論自己對蓮蓬的恐懼,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彙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症。但事實上Trypophobia的直譯應該是hole fear——孔洞的恐懼,所以最標準的稱呼應該為「孔洞恐懼症」。給你一把密集的瓜子你會恐嗎?當然不會!
  • 關於密集恐懼症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樣…密恐慎入
    ,這些網友一邊恐懼一邊不停的互相安利,從而產生了一個由希臘文構成的新詞彙Trypophobia,即中文的密集恐懼症。「特殊恐懼症specific phobia」的一種,特殊恐懼症包括蜘蛛恐懼症、恐高症等等,但後來發現這兩種明顯的區別,因為密集恐懼症首先引起的是噁心、起雞皮疙瘩等,這個和一般的恐懼有相似性但並不相同,所以比「孔洞恐懼症」更標準的翻譯是「孔洞噁心症」。
  • 昆蟲恐懼症:對昆蟲的恐懼
    昆蟲恐懼症的症狀是什麼?與對昆蟲的恐懼或厭惡不同,昆蟲恐懼症患者對昆蟲有一種非理性的恐懼。患有恐懼症的成年人通常理解害怕沒有實際危險的東西是不合理的。昆蟲恐懼症如何治療?治療的目的是通過教你控制對昆蟲的反應來阻止你的恐懼症影響你的生活質量。昆蟲恐懼症和其他恐懼症都是通過心理治療來治療的。你的醫生可能會推薦一種以上的治療方法。
  • 你為什麼會害怕蟲子?
    昆蟲恐懼症,是一種對昆蟲過度的、非理性的恐懼。這種恐懼源於對昆蟲的外表、活動或數量的厭惡或反感。同樣的,人們對一些令人恐懼的昆蟲的反應可能從輕微的煩惱到極端的恐懼不等。對此,你千萬不要脫口而出:這東西有什麼好怕的?
  • 有恐高症,有密集恐懼症,但你聽說過食物恐懼症嗎?
    恐懼症是難以忍受的,患有恐高症的人往往對高度有著強烈的恐懼,而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則非常害怕蜘蛛,這些看起來不可思議的症狀其實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起源,比如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被蜘蛛咬過,又或者其它不為人知的原因,這些症狀的治療方式差不多,都是先直面恐懼再然後強化心理。
  • 被罵矯情和過激的密集恐懼症,可能讓我們更好地活到了今天
    咖啡泡沫是更為常見的密集恐懼症觸發因子這其實不難理解,很多恐懼症實際上都是由他人的反應引起的。比如人們並不是天生就害怕老鼠、蜘蛛以及蟑螂,但當我們還是個發育中的孩子時,可能會看到父母對此恐懼,從而「習得」這種恐懼症。許多害怕蟑螂的人並沒有過相關的糟糕經歷。從這一角度來說,人類對蟑螂的恐懼可以算是一種很好的社會迷因。
  • 淺談巨物恐懼症
    小夥伴們大家好呀,今天想和大家談談關於巨物恐懼症的相關資訊,巨物恐懼症(megalophobia),也就是非常害怕巨大的東西,看見輪船、飛機甚至是大雲團都會暈倒。巨物恐懼症常見特徵是,一些平常的物體會變成大怪獸,如果盯著它們看太久,就會在它們身上看出臉來。另外,雖然知道巨大物體會讓自己害怕,但卻忍不住看各種照片來折磨自己,這也是該病的一個常見特徵。
  • 害怕坐飛機該怎麼辦?
    另外一部分飛行恐懼症群體的原因是這些人在其他方面存在著焦慮症狀。皇家空軍(the Royal Air Force)的飛行員和精神病學顧問羅伯特·博爾(Robert Bor)心理學家說,這些焦慮有可能是懼怕失去控制、害怕封閉空間,甚至懼怕恐懼本身。對飛行恐懼的加劇可能與飛行本身並無直接的關聯,比如有可能是工作壓力,婚姻問題,家裡有生病的孩子等。
  • 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原標題:怎樣看待密集恐懼症 消除密集恐懼症的3個方法   密集恐懼症就是人們看到非常密集的事物首先在視覺上感到疲勞,從而導致心理煩躁甚至惡習的現象,其實本身圖片是毫無問題的,只是看見他的人在心理上有一些不舒服的反應,覺得他揪心。輕度的密集恐懼症患者在生活中還可以自我克服,但是嚴重的患者這種極度敏感的心理反應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
  • 社交恐懼症‖說的是你嗎?
    朋友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在侃侃而談,而你總在埋頭苦吃; 一看到電話和微信來了,第一反應就是煩躁和焦慮; 走在路上生怕遇見認識的人,遇到了也想假裝沒看見,不想打招呼; 害怕麻煩別人,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事情總是開不了口; 跟一群不熟悉的人待在一起比打一架更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