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料理一直廣受各地朋友的喜愛,尤其是在南方的沿海地區,更有頓頓離不開。對於他們來說,可以三天不吃肉,但不能一天不吃魚,一頓不吃就會手腳無力,這說法聽著有些誇張,其實只是想說明魚在南方人心中的地位,尤其是海邊人家。
要說哪種魚最值得一嘗,從小生在海邊的百姓最有發言權。根據調查,黃花魚是銷量最高的魚品種,這種魚的肉質緊實,一口咬下去又嫩又有嚼勁,而且魚刺又少,深得男女老少喜愛。而且在南方黃花魚是很常見的家常菜。
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用來燉,這樣既方便又能保持魚本來就有的美味。很多人對燉魚嗤之以鼻,說燉出來的魚肉幾乎都失去了彈性,放上各種佐料一起吃,感覺就和吃普通的肉沒有什麼區別,一涼還有一股腥味。
其實這是因為沒有掌握真正燉魚的方法。不少人在生活中做飯時喜歡用料酒、生薑、白酒之類帶有辛辣刺激特點的佐料來去除食物的腥味,尤其當肉經過這樣一折騰,吃起來會特別香,很多人也因此養成了習慣,只要是聞到了腥味,就會條件反射地去倒酒撒胡椒,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樣不僅很難完全去除魚腥味,還可能會讓魚的口感變壞,使魚的腥味反而更加嚴重。
今天教給大家一個海邊人家常用的魚類去腥大法,在做魚的時候只要用了這個方法,保證你再也不會說有腥味了!
就以燉黃花魚來舉例。從黃花魚的選材開始,黃花魚也分成了大小兩個型號,大號主要用來做燉魚,或者是包餃子小號的,通常是炸來吃,因為我們今天要做燉魚,所以要選一條成色還不錯的大黃花魚。
第一步,去除鱗片和內臟。將鱗片和內臟都去除乾淨,然後就是給魚洗個澡,洗得乾乾淨淨之後,用廚房紙巾把它身上多餘的水分完全擦拭掉。
第二步,燒鍋。在鍋內加入適量的油,等油熱到五分時,就將魚放進去煎一煎,這裡特別注意,我們必須要保證下鍋的魚的表面是沒有水分的,然後油一定要夠熱,這樣煎出來的魚才能夠保持完璧之身,它的身體會更加堅固,並且魚皮不會破,燉後依舊好看。等到魚煎得兩面都呈金黃色的時候就可以出鍋了,準備好一個盤子,讓它在裡面歇會兒。
第三步,整理佐料。把剛煎魚的鍋洗乾淨,或者另起一個鍋倒進,比平時炒菜時要多一些的油量,油熱到冒泡之後將,我們準備用來調味的蔥姜蒜,一口氣倒進去,盡情地翻炒爆香,等到香味飄滿了客廳之後,就是我們的重頭戲來了!
第四步,倒入面醬。這就是給黃花魚去除腥味的最強秘方。面醬與蔥姜蒜融合的醬香味,能夠完全將黃花魚的魚腥味覆蓋,注意面醬不是倒進去拌一拌就完事了,我們要先在裡面翻炒,等到它們完全融合在一起之後,才算完美的醬料。
最後,往鍋內加入適量的熱水,再把魚倒進去,注水線的標準就是蓋過整條魚,緊接著,往裡頭撒下一把鹽,蓋上蓋子,大火煮開轉小火再燉個十分鐘,最後小火再轉大火收下汁,關火就完事了。
這樣做出來的魚不僅完整好看,還入味,一口下去滿心沉醉,掃光它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如果各位小夥伴平時自己做出來的魚不是想要的那個味道,不妨來試試這個做法,也許這就是你在尋找的新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