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

2021-01-16 四川中公教師考試

與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納同屬於行為主義的班杜拉,他的理論是「社會學習理論」。關於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育心理學知識中,一直是大家在考試時的難點,以客觀題考察為主,具體有單選、多選,需理解記憶,主要考察觀察學習和替代性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不滿於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後,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具體有:交互決定論、觀察學習、強化理論。

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將36個3-6歲的兒童隨機分為3組,觀看結尾不同的電影,具體有:

1.成年人毆打布娃娃,獲得了糖果獎勵並表揚。

2.成年人毆打布娃娃,即無獎勵也無懲罰。

3.成年人毆打布娃娃,被批評懲罰。

電影看完後,將三組兒童帶到與電影場景一致的屋子中,三組具體表現如下:1組和2組的兒童表現出更多的攻擊行為。

結論:兒童在觀察中學習,看到榜樣行為被獎勵時,這樣的榜樣行為更易被模仿。

1.交互決定論

班杜拉反對環境決定論和個人決定論的觀點,他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三者都是作為相互決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它們彼此之間的影響都是相互的。強調在社會學習過程中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的交互作用。

針對交互決定論,在備考中了解為主,考試過程中偶爾以概念反選的形式考查單選題。

2.觀察學習

針對觀察學習的概念,是備考重點備考需理解記憶,考試過程中常以例子反選的形式考查單選題。

他認為由直接導致的所有學習現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礎上發生,即都可以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及其結果而實現。所謂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並沒有外顯的操作。觀察學習是人類學習的另一重要來源。

在觀察學習中,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範者。觀察學習可分為三類:

針對觀察學習分類,考試過程中主要為以下類型,(1)單選題,需要大家在學習時理解,常以例子反選形式出現。(2)多選題,簡單考察觀察學習具體可分為哪些。

(1)直接的觀察學習:它是對示範行為的簡單模仿,如幼兒的大部分模仿行為;

(2)抽象性觀察學習:它是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這些規則或原理表現出某種類似的行為。

如青少年看了槍戰暴力片,他以後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出類似的攻擊行為。

(3)創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裡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除此之外,關於觀察學習理論還會考察以下知識:

觀察學習的過程:觀察學習包括注意、保持、複製和動機四個子過程。

針對觀察學習分類,考試過程中主要為以下類型,(1)單選題,需要大家在學習時理解,常以例子反選形式出現。(2)多選題,簡單考察觀察學習的過程包括哪些。

注意過程:即觀察者注意並知覺榜樣情景的過程。比如小明看到爸爸在掃地。

保持過程:即觀察者記住從榜樣情景了解的行為,以表象和言語形式將他們在記憶中進行表徵、編碼以及存儲。比如小明將爸爸掃地的行為記在腦海裡。

複製過程:即觀察者將頭腦中有關榜樣情景的表象和符號概念轉為外顯的行為。比如小明將記在腦海中的掃地行為做了出來,也在掃地。

動機過程:即觀察者因表現所觀察到的行為而受到獎勵。比如小明因掃地而被表揚。

3.強化的分類

班杜拉將強化分為3種,其中替代性強化是考察重點知識,常以例子反選的形式出現。

(1)直接強化

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

(2)替代性強化

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3)自我強化

人能觀察自己的行為,並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強化或處罰自己。



【歷年考題】陳老師常在考試結束後對一些表現優秀的學生給與表揚,這樣不僅激勵了優秀的學生繼續努力,也激勵了其他學生向優秀學生學習,因為其他學生受到了( )。

A.外部強化 

B.直接強化

C.替代性強化 

D.自我強化

【中公解析】C。解析:題幹中強調其他學生看到表現優秀被表揚,而被激勵好好學習,強調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故選C。

電子作業+6節直播課+30小時學科視頻
僅限800名購買 0.99元一份

相關焦點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上)考情分析: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考查形式以客觀為主,例如單選、多選、判斷等。部分地區考查過材料分析題。考查難度為中等難度,多以理解性的題目呈現。考查學員對相關實驗尤其是實驗結果的理解。本篇採用上下兩篇的形式來講解,既涉及課本常考查的知識點,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儘量通過生活事例幫助大家深入理解這一知識點。
  •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考前你得抓緊看!
    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理論包括四大部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這一部分在教師資格的考試中經常以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是考察人物與思想觀點的對應,以及例子型的選擇題。因此,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識記。今天就為大家講解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 班杜拉之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招考試中作為一個常考點,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來考,但因考試頻率較高,需要大家重點來看。(1)需要大家能夠知道班杜拉本人反對極端行為主義,在其理論中吸收了認知主義的觀點,因此其理論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同時在考試中作為選項也出現過班杜拉的理論拼湊痕跡的說法,此類描述需要大家能夠理解性掌握;(2)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就是班杜拉的觀察學習,也叫替代性學習,需要理解其內涵——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及其行為後果,獲得自己的行為方式,考試中常以例子型單選題為主。
  • 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
    班杜拉作為新行為主義理論流派的代表人物,一方面吸收了前者行為主義的理論,另一方面也不滿於行為主義把人和動物的所有行為歸結為「行為-刺激」的關係,因此在外界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映)之間加了一個個體(認知),所以形成了他的新行為主義。在往年的考題中,班杜拉作為行為主義這一理論流派,在心理學裡面學習理論這一章節是每年的必考點,但是難度並不高,所以是一個大家無比掌握的分值。
  • 班杜拉觀察學習的經典實驗
    行為主義代表人物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又稱為社會學習理論。該理論強調成人榜樣對兒童有明顯影響,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成人榜樣的行為而習得新的行為,而非通過條件刺激與條件反射的聯結或者對於行為的強化來習得新的行為。而有關班杜拉的觀察學習試驗是同學們需要掌握的,下面我來簡單介紹兩個試驗。
  • 如何快速區分班杜拉的強化類型?
    班杜拉是行為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我們教師招聘考試過程當中客觀題的,經常以單選題的出現,尤其是他提出的三種強化類型,更是比較容易混淆,成為廣大考生的做題困擾,本文就針對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中提出的三種強化類型做出區分,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班杜拉在社會學習理論中把強化的類型分為了三類,分別是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
  •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教育心理學:四大學習理論的區別 http://zhejiang.hteacher.net 2019-03-21 10:37 浙江教師招聘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如何區分班杜拉的三種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不滿於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後,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他把強化分為三類: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接下來對這三個強化進行區分。直接強化指的是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它強調的強化是觀察者已經做出它所觀察到的動作或者觀念。
  • 教師招聘備考之社會學習理論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是一個考察的重點,主要以客觀題形式考察居多,需要大家對其中的知識做詳細的理解和掌握。班杜拉的理論中首先需要大家能夠知道其不滿於極端的行為主義理論,積極吸納了認知的觀點在其理論中,因此其理論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主義,考試中會以單選形式出現。
  • 班杜拉觀察學習的五種效應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社會認知論認為,觀察學習是人們形成思想和行動的一種途徑,但也沒有否認通過直接經驗得到的學習。班杜拉將通過反應結果獲得的學習稱為親歷學習。與傳統行為主義根本不同的是,社會認知論強調認知等主體因素在親歷學習過程中的作用,而前者則否認認知因素的存在,認為反應結果對行為的塑造是一個自動作用的過程。班杜拉認為,反應結果之所以能夠引起學習,取決於人們對反應結果的功能性價值的認識。(教綜19天速學班1.1元於10月20日開課)首先,反應結果對反應主體具有信息價值。
  • 教育心理學中四種行為主義理論匯總
    行為主義理論是教育心理學中比較難理解的一部分。本文將做一定總結,幫助大家更好理解。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一.桑代克的嘗試錯誤說1.提出者:桑代克2.具體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認為學習的過程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觀點稱為試誤說。3.理論要點:準備率、練習率、效果律(1)準備律。
  •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代表人物?
    心理學中關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納、班杜,那他們有對於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闡述是怎樣的呢?他們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哪些獨到的見解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吧!華生:刺激——反應學說華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建人,他認為心理學應該只研究行為,不應該研究意識。這一理論的核心觀點是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華生認為兒童是被動的個體,其成長決定於所處的環境。兒童成長為什麼樣的人,教育者負有很大的責任。
  • 教育心理學之學習理論重要人物考點總結
    在整個教師招聘的考試工程中,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心理部分佔據了試卷很多的版塊,而考生往往會由於人物多理論多,很多知識點容易搞錯。現在可以將教育心理學裡學習理論中相對重要的人物與理論進行總結,這樣可以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思路。
  • 《人類發展心理學》課程回顧|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人類發展軌跡!
    主要研究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數學問題解決、學習動機與自我調控學習、學習質量評估與促進、有效教學等。課程開始,李曉東教授先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人類心理學是研究人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個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科。發展心理學幫助自我認識(過去、現在、未來),促進個體健康發展。
  • 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內容主要是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強化在這一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桑代克的聯結主義學習理論他的基本觀點是嘗試-錯誤說。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他的理論是教育心理學史上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學習理論。桑代克也是第一個用動物作實驗的心理學家。嘗試-錯誤說學習規律有: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2.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學習理論無條件刺激對應無條件作用,條件刺激對應條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作用;狗聽到搖鈴引起唾液分泌是條件作用。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發展,學習,行為主義重點人物總結
    整篇文章的主線跟隨教育心理學和聯結派學習理論的人物來寫,內容難度適中,眼看著教招的日子就要到了,跟我一起查漏補缺吧。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成熟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布魯納總結教育心理學有四個特徵:合作性研究,反思性研究,社會文化研究,主動性研究。
  •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學習及行為主義思維導圖及其重點內容
    奧蘇貝爾從兩個維度劃分學習:① 學習方式:接受學習、發現學習;② 學習內容和學習者認知結構:有意義學習、機械學習。7. 按學習內容,我國學者馮忠良把學習分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社會規範的學習(行為規範的學習)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有四個重要的人物:巴浦洛夫,桑代克,斯金納和班杜拉。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學習動機理論的辨析,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一、成就動機理論成就動機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在學習活動中,成就動機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成就動機最初由麥克裡蘭和阿特金森提出,後來由阿特金森加以發展。
  • 學習理論中四大主義易混淆知識點辨析
    大部分考生對學習理論中四大主義的觀點容易出現知識點混淆。現在針對大家經常出錯的點進行一下辨析:1.行為主義與認知主義的核心觀點行為主義理論的核心觀點認為,學習過程是有機體在一定條件下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繫從而獲得新經驗的過程。
  • 幼兒心理發展理論流派——行為主義學派
    A.班杜拉 B。桑代克 C.華生 D.斯金納簡答題:請你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答本題時,只是知道關鍵人物以及關鍵詞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把班杜拉的理論系統的回答出來。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交互決定論2.觀察學習及其過程3.強化的種類。同時還要每個小點下面,進行適當的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