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國頂級大學的哲學學者,在談及西方哲學絕對優勢時,提出西方哲學核心哲學概念物自體,此在,存在,都不能再進一步進行哲學的解釋。就這三個漢字及漢語符號而言,物自體,此在,存在,不能進一步解釋的學術論述,本身已經違背了西方語言哲學大家索緒爾,關於符號整體中符號的能指與所指本能的理論。物自體是一個符號,此在是一個符號,存在是一個符號,放在哲學整體中就必須具備符號自身的能指和所指本能。
首先必須再作說明,學者質疑,中國化的唯物哲學一些表述,將哲學的存在,定義為物質存在的非議是合理的。哲學的存在,是物質存在之後,或者同時的存在,是感知物質存在的存在,可能的先有或者同時物質存在後有哲學的存在作為存在。
哲學的物質和感知的物質,可能是一個物質,也可能不是一個物質。這就要從哲學是什麼談起。
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表達。當哲學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時,只使用了基本元素而沒有使用感知物質時,就成為了符號結構體系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人類思維方式集合的符號結構體系純粹哲學表達,就是西方哲學的物自體。可以說,物自體,思想體就是人類純粹的本體哲學體系。
西方哲學的此在概念,要比物自體的哲學概念複雜許多。只要堅持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哲學定義,此在的西方哲學概念,也是可以進一步解釋的。
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表達,此在概念當然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重要部分。此在概念是共時性的瞬間存在。當只有一個被感知的物質時,就沒有什麼共時性的同時與歷時性的區別了。只有兩個,兩個以上的被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才會有共時性的同時瞬間存在的此在。就是說,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之中,加入了兩個和兩個以上的感知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以後,才會擁有了哲學的此在概念。
哲學的此在,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此在概念,是人類思維方式對於兩個和兩個以上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集合以後的複合表達的此在。也是物自體再添加上了兩個和兩個以上被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新符號結構體系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迏的此在。
可以說,當一位哲學的學者,作出了西方哲學的物自體,此在,存在的核心哲學概念,再無法進一步解釋的哲學論斷,哲學水準判定是零分,可以認為這位學者仍然是一位西方哲學,或者哲學的門外漢。
哲學的存在概念,是哲學的入門概念。如同小學教育的算法概念一樣的哲學入門概念。存在概念,是人類言語所表達的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人類用言語表達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必然有人類所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人類思維方式的綜合表述。只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述沉澱於人類思維方式的感知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相互關係之中而已,難以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