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的詞語集合表達

2020-12-04 姜偉延生護寶

一位中國頂級大學的哲學學者,在談及西方哲學絕對優勢時,提出西方哲學核心哲學概念物自體,此在,存在,都不能再進一步進行哲學的解釋。就這三個漢字及漢語符號而言,物自體,此在,存在,不能進一步解釋的學術論述,本身已經違背了西方語言哲學大家索緒爾,關於符號整體中符號的能指與所指本能的理論。物自體是一個符號,此在是一個符號,存在是一個符號,放在哲學整體中就必須具備符號自身的能指和所指本能。

首先必須再作說明,學者質疑,中國化的唯物哲學一些表述,將哲學的存在,定義為物質存在的非議是合理的。哲學的存在,是物質存在之後,或者同時的存在,是感知物質存在的存在,可能的先有或者同時物質存在後有哲學的存在作為存在。

哲學的物質和感知的物質,可能是一個物質,也可能不是一個物質。這就要從哲學是什麼談起。

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表達。當哲學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時,只使用了基本元素而沒有使用感知物質時,就成為了符號結構體系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人類思維方式集合的符號結構體系純粹哲學表達,就是西方哲學的物自體。可以說,物自體,思想體就是人類純粹的本體哲學體系。

西方哲學的此在概念,要比物自體的哲學概念複雜許多。只要堅持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哲學定義,此在的西方哲學概念,也是可以進一步解釋的。

哲學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表達,此在概念當然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重要部分。此在概念是共時性的瞬間存在。當只有一個被感知的物質時,就沒有什麼共時性的同時與歷時性的區別了。只有兩個,兩個以上的被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才會有共時性的同時瞬間存在的此在。就是說,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之中,加入了兩個和兩個以上的感知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以後,才會擁有了哲學的此在概念。

哲學的此在,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達的此在概念,是人類思維方式對於兩個和兩個以上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集合以後的複合表達的此在。也是物自體再添加上了兩個和兩個以上被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新符號結構體系的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迏的此在。

可以說,當一位哲學的學者,作出了西方哲學的物自體,此在,存在的核心哲學概念,再無法進一步解釋的哲學論斷,哲學水準判定是零分,可以認為這位學者仍然是一位西方哲學,或者哲學的門外漢。

哲學的存在概念,是哲學的入門概念。如同小學教育的算法概念一樣的哲學入門概念。存在概念,是人類言語所表達的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人類用言語表達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必然有人類所感知的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人類思維方式的綜合表述。只是人類思維方式集合表述沉澱於人類思維方式的感知物質,物體,事物,事件,實事,事實,實在的相互關係之中而已,難以分辨。

相關焦點

  • 瞬間共時性思維方式的時間性哲學問題
    時間性將被展示出來,作為我們稱為瞬間共時性思維方式的這種人的思維的存在之意義。時間性之為瞬間共時性思維方式存在的意義這一證明也由這一解釋得到檢驗。我們曾提示,瞬間共時性思維方式包含有一種先於人類思維方式集合的符號語言表達的存在,作為人的思維層次上的建構。
  •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的哲學根據是,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哲學的本體決定哲學的主體。中國哲學是一切哲學的本體,則中國哲學就是人類的源始哲學。源始哲學對於哲學自身的自性本然的規定性是:哲學研究同在存在的時顯和哲學研究同在時在的實在存在的時顯。
  • 宋詞復興意在衝破西方科學小理性主義陷阱
    宋詞復興創作新詞,意在大眾化新的思維方式的構成與反覆的哲學實踐,以克服人們習慣的思維方式的固化與僵硬,提倡以自己思維方式為對象的認知與統攝及調整。歐洲文藝復興以哲學啟蒙為先導,其目的在於衝破近千年以來,宗教所產生的思維模式固化。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立足於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從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哲學所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出發,集中論述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一致性。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科學的本質是共時性思維方式的存在形式
    ,在這些存在方式中,共時性思維方式也對那些本身無須乎是共時性思維方式的思維有所交涉。共時性思維方式本質上包括:言語所表達人類思維方式的集合在世界之中。因而這種屬於共時性思維方式的對於言語所表達人類思維方式集合的領會,就同樣源始地關涉到對諸如世界這樣的東西的領會,以及對在世界之內可通達的思維方式的領會了。
  • 近現代西方哲學先驗和超驗的對象性就是中國古代性哲學而沒有其它
    現代科學和現代性科學主義,是從近現代西方哲學體系中脫離出來的。笛卡爾和萊布尼茨是近代哲學家,又同時是西方數學家。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在於人類思維方式的先驗與超驗。包括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即中國古代性符號結構哲學體系,康德自已將其來源均定義為,早期人類思維活動的先驗的超驗思維和生產勞動結果。
  • 哲學思維的三大特點
    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學的抽象性是一種「形而上」的,將人類的抽象能力發揮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無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學思維對命題和對象進行帶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學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頭不僅僅是「對外」的,即針對一切外部對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時也是「對內」的,即針對批判著的思想自身。
  • 《哲學思維方式與領導工作方法》出版
    2004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8年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2014年入選「萬人計劃」第一批哲學社會學領軍人才。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專家,國務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中國人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副會長。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因此,人們對時代的看法,總是以人類歷史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客觀狀況為依據,是對社會特定發展階段客觀存在的主觀表達,是對社會發展狀況及特徵的概括性觀點,是人類自身在面對客觀現實時所作出的主觀反映。  通過哲學思維認識社會實踐而建構的時代觀,是對時代的最科學的理解和把握  當前,我們要讀懂新時代。
  • 縱觀中西方人類思維方式,及其在營銷,管理的應用
    而這些差異,可以說都是人類思維和行為的結果,並且很明顯,人的行為都會受到思維的支配,行為是可以觀察和量化的,而思維卻是不可觀察和量化的。在整個人類文化現象中,思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上眾多民族與文化之間,有很多思維方式是存在普遍共性的。
  • 詞語||119個哲學術語 ,了解西方哲學精華
    原標題:詞語||119個哲學術語 ,了解西方哲學精華 在宗教哲學中,超驗的上帝與他所創造的宇宙是相分離的和迥然不同的。這與內在的上帝概念相反,比如在泛神論中,上帝是等同於他的造物的,或可舉一個不同的例子,在某種形式的人本主義那裡,上帝是與人類相等同的(黑格爾主張這種觀點)。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它以一種獨特而簡單的方式向我們表明,真理並不立即意味著可證明。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種數學的結果對哲學家比數學家更重要。因此,包括哥德爾和圖靈在內的哲學家,開始反思這個驚人定理的哲學意義。也許我們可以用哥德爾的一句話:誰能證明人類思維的一致性?即使大腦超越了機器,也許它還有一些未知的東西。
  • 科學思維方式與中華哲學思維方式互相不理解的原因
    絕對個體思維方式的一種有利和兩種缺陷。第一,什麼是個體思維方式?絕對個體思維方式同時也是絕對整體思維方式,因為絕對個體認知的東西也會被認知為絕對整體。比如人是絕對個體,但是西醫科學用解刨學把人解刨成絕對個體組成的絕對整體。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一些思想家,如約翰·盧卡斯和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他是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相信哥德爾和圖靈的工作以數學精度證明了人類的思維「無限超越機器」。儘管盧卡斯和彭羅斯的觀點不同,他們的推理的要點是:考慮一個具有遞歸公理和足夠表達能力來表述算術真理的正式系統S,它在圖靈機M中有一個對等物。
  •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思維和什麼存在?
    哲學研究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存在?哲學研究思維的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思維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包括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物質和思維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家拿什麼作為對象來研究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即哲學家看著什麼東西為對象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的特殊對象是共時體系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的任務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維和存在是如何存在。什麼思維?什麼存在?什麼樣的思維與什麼樣的存在?什麼存在是固有的存在,包括哲學的本體的存在,哲學的本體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的存在。
  • 從哲學思維方式看中國歐洲籃球的特點和風格以及對中國籃球的啟示
    從哲學思維方式看中國歐洲籃球的特點和風格以及對中國籃球的啟示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摘要:科學也靠思維,科學思維具有直接對象性的實證化的特點,是一種求真的思維;而哲學世界觀的思維則是一種理性的反思,是基於實踐活動和人類思想文化水平總體制約下的對於人和世界的總體關注和思索,是通過對人類活動和思想的反思來更準確地把握自身和客觀物質世界。
  • 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意識的當代表達
    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意識的當代表達 2020年05月28日 08: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曠三平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國的「道」和西方的「物自體」:中西方哲學思維方式的差異
    哲學產生於西方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文化有哲學嗎?答案是肯定的:中國文化有哲學。兩者的區別在於,西方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和中國哲學思考問題的方式存在差異。這其中的最大差異在於,西方哲學探討世界的本質始終離不開感性、理性的對立(二元對立);中國哲學探求宇宙的本源和生態論以及「體認」論有關。比如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和中國文化的「道」範疇可以說明問題。
  • 哲學由概念體系和範疇體系構成,是以概念為主的一門學說
    哲學的本體是中國哲學的哲學的主體,對於哲學的本體的熟悉、認識、把握、駕馭、分析、應用、中國哲學要比西方哲學更勝一籌,畢竟是中國哲學的自己的祖先傳承的哲學的本體的東西。西方哲學以中國哲學的本體作為西方哲學的哲學的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