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基於第一性原理的電化學模擬,找出15種有前途的催化劑!

2020-12-05 孜然學術

將H+電催化還原成H2是基於氫燃料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關鍵過程。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催化劑的效率對於降低整體反應過電位和提高反應產率至關重要,Pt系金屬是性能最好的催化劑,然而價格昂貴,難以作為大規模生產H2的催化劑。因此,在過去幾年中,尋找可替代且含量豐富的催化劑引起了研究者巨大的研究興趣。

近日,美國北德克薩斯大學Oliviero Andreussi教授在第一性原理模擬的基礎上,採用精確的熱力學計算方法研究了二維材料表面的催化性能。同時利用多方位連續嵌入式模型獲取電化學環境對材料催化活性和穩定性的影響。相關論文以題為「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of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for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發表在ACS Energy Lett.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energylett.9b02689

實際上,受石墨烯和層狀過渡金屬滷化物的特殊化學和物理性質的影響,近年來研究者們投入了大量的努力來探索可替代的2D材料,並確定它們的催化性能。尤其是2D材料擁有更大的比表面積,能夠進一步提升催化活性。已報導2D材料結構主要通過剝離層狀3D固體材料,或者通過組合取代已知的二維晶體結構,雖然已經詳細地了解它們的電子結構和物理特性,但它們在電催化中的應用仍然較少被報導。

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電化學裝置的建模所面臨的挑戰,電化學裝置的多尺度性質使得完全原子化的第一性原理模擬對於系統研究是不切實際的。然而,隨著連續溶劑化模型的最新發展,基於第一性原理的電化學模擬的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最近提出的溶劑和電化學擴散層的連續模型,能夠利用一種有潛力的熱力學方法去表徵電化學界面的穩定性。採用的方法在計算上便宜,能夠對大量候選材料進行催化效率的系統分析。

在本文中展示了一種基於第一性原理的電化學界面多尺度方法,用於計算篩選的二維(2D)材料析氫反應(HER)的催化效率。從計算生成的258種候選2D化合物的資料庫開始,然後確定了15種有前途的HER催化劑,其中CoO2和FeS表現出最佳的性能和最高的穩定性。

圖1. 材料催化效率的篩選過程

圖2. 通過完整的篩選程序確定有前途的HER催化劑(綠色圓圈)

圖3. 通過所有篩選步驟的15種化合物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的關係

圖4. CoO2和FeS側面(A和C)和頂部(B和D)表面的H+吸附的最優位置(分別在O原子和S原子的頂部)

通過本文的研究發現,雖然大部分2D材料都顯示出不錯的催化效率,但CoO2和FeS被認為是最有希望代替Pt的HER催化劑,這兩個單層材料都是由地球上豐富的元素組成的,同時在還原電位上表現出寬的穩定範圍。此外,通過調節pH值,H+的過電位可以降低到接近於零。(文:Caspar)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公眾號合作轉載,未經許可謝絕轉發至其他平臺。

相關焦點

  • 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實驗技術的結合表徵催化劑材料性能
    報告題目: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實驗技術的結合表徵催化劑材料性能報告人:張仁勤 博士Research Scientist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McKetta化學工程學院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Voiland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時間:2018年8月7日10:00-11:00
  • 科研人員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單原子催化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質,因此在電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精準控制原子級活性位點以滿足特定反應仍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瓶頸。該研究提出一種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即利用石墨化氮化碳具有的獨特微環境的規則表面空穴,精確限域Fe-Cu單原子並調控其幾何構型,構建「亞納米反應器」。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然而由於氮氮三鍵的惰性和競爭性HER的存在,導致了目前多數催化劑的選擇性和產率依然很低。
  • 趙川教授團隊有機修飾的釕納米晶體催化劑實現高效氮氣電解合成氨
    與傳統工業哈珀法相比,電化學合成氨的原料氮氣和水來源廣泛,同時能量可來自於再生能源,被認為是一種綠色環保研究方法。然而由於氮氮三鍵的惰性和競爭性HER的存在,導致了目前多數催化劑的選擇性和產率依然很低。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等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單原子催化劑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質,因此在電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精準控制原子級活性位點以滿足特定反應仍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瓶頸。該研究提出一種亞納米空間限域策略,即利用石墨化氮化碳具有的獨特微環境的規則表面空穴,精確限域Fe-Cu單原子並調控其幾何構型,構建「亞納米反應器」。
  • 電化學冶金與電池電化學分會場---「中國有色金屬2018青年科技論壇」
    報告題目: 有色金屬電積用新型節能陽極的數值模擬研究(5) 劉芳洋 中南大學 教授報告題目: 光電化學池中高效電解二氧化錳(6) 陳步明 昆明理工大學 副教授報告題目: 鈦基氧化物塗層電極材料的製備及其應用(7) 蔣良興 中南大學 副教授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近年來,光催化氮還原反應(NRR)被認為是在常溫常壓條件下可持續合成氨的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此工作通過非金屬原子摻雜策略調控半導體的能帶結構及光/電化學性質,顯著提升了光催化固氮合成氨的活性,為未來常溫常壓下開發新的合成氨催化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千萬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新聞—科學網
  • 餘桂華團隊《AM》:基於新型凝膠電催化劑的電化學能源轉換技術
    基於可控組成和功能的凝膠材料的研究進展使凝膠電催化劑有可能突破現有材料的限制,以提高電化學儲能器件的性能。」的研究進展報告,總結了近年來凝膠類納米材料及其衍生物的可控合成手段,並對凝膠類材料體系,包括凝膠、凝膠衍生物和複合材料,在電化學能源轉化方面的優勢與特性做出總結,最後指出當前凝膠類電催化劑在能源轉化研究的主要挑戰和發展方向。
  • 「神威·太湖之光」首次實現千萬核心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金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緊密合作,針對大尺度數萬原子分子固體體系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在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上實現了千萬核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科學通報》上。
  • 第一性原理在材料科學中有什麼用?一看便知!
    如果有人問「什麼是第一性原理」,你會怎麼回答?似乎字面上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有玄機,很有哲理的名詞。
  • 為什麼很多大佬都在講「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英文First Principle,是一個計算物理或計算化學專業名詞,廣義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指的是一切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計算。第一性原理是某些硬性規定或推演得出的結論,而經驗參數則是通過大量實例得出的規律性的數據,這些數據可以來自第一性原理(稱為理論統計數據),也可以來自實驗(稱為實驗統計數據)。但是就某個特定的問題,第一性原理和經驗參數沒有明顯的界限,必須特別界定。
  • npj: 缺陷MoS2的拉曼光譜—第一性原理-經驗勢模擬
    來自芬蘭阿爾託大學應用物理系的Hannu-Pekka Komsa領導的團隊,構建了基於經驗勢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的組合方法,可用於模擬缺陷材料的拉曼光譜,其中經驗勢用於評估缺陷系統的振動模式,然後與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到的拉曼張量進行結合。他們研究了在何種程度上可以區分空穴類型,並提供隨缺陷濃度變化時拉曼光譜演化的起源分析。
  • 「獨當一面」——單一晶面碳化鉬的高效電化學固氮
    因此,迫切需要開發一種更加高效的常溫常壓下固氮技術。其中,電催化NRR因其利用水作為氫源,因而具有重要的優勢。但是,電化學催化氮氣還原仍然面臨許多棘手的挑戰:例如電催化劑不穩定性,較低的NH3產率和FE,以及來自放氫反應(HER)的競爭。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貴金屬催化劑(例如Au,Pd,Ru,Rh)實現NRR的有效催化劑。
  • 科學研究中的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對於第一性原理是這樣表述的: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https://v.qq.com/x/page/a0548dg8m02.html埃隆·馬斯克曾經說過:「我相信有一種很好的思考架構,就是第一性原理,我們能夠真正地去思考一些基礎的真理,並且從中去論證
  • 中科院金屬所李波課題組:微觀反應動力學模擬釐清乙苯氧化脫氫複雜反應機理
    然而,烷烴催化脫氫(直接和氧化)反應仍面臨著選擇性低、積碳以及高能耗等挑戰,設計和開發新型高效催化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催化劑性質和反應機理是進行有的放矢篩選高效催化劑的前提條件。2014年以來,中科院金屬所李波研究小組一直從事低碳烷烴催化脫氫反應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研究工作。
  • 投行大佬常用思維方式:第一性原理
    ;……總結一下,這種人通常都有按「第一性原理」思考的習慣。在一次回答媒體提問為什麼他能夠在多個不同領域實現創新時,他極其坦誠地公布了自己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思考法:「通過第一性原理,我把事情升華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後從最核心處開始推理……」大佬們是怎樣應用第一性原理的?
  • 材料原子表面結構可提高電化學催化劑的穩定性
    現在維也納理工大學(TU Wien)和位於維納新州的彗星電化學和表面技術中心CEST的研究人員研究發現,通過研究催化劑晶體表面在原子尺度上的結構,可以顯著提高此類催化劑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晶體可以有不同的表面。Markus Valtiner解釋說:"一個立方體晶體,我們可以將其直接從中間切開,形成兩個立方體。或者可以進行精確地斜切,如45度角。
  • 一文即知,常見過渡金屬(Fe、Ru等)OER催化劑的發展和機制
    然而,OER在化學動力學上較為緩慢,需要高效的OER電催化劑來降低反應能壘。因此,本文選取了最近一周關於OER的部分優質成果,供大家學習和了解。Nano Energy綜述:「Fe效應」:總結Fe在增強Ni和Co基催化劑的OER活性中的關鍵作用在鹼性介質中,非貴金屬及其化合物的電催化OER是分解水制氫的一個熱點。
  • 通過雙單原子亞納米反應器實現高效電化學固氮
    單原子催化劑由於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活性物質,在電催化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精準控制原子級活性位點以滿足特定反應仍然是單原子催化劑的瓶頸。研究人員利用石墨化氮化碳具有的獨特微環境的規則表面空穴,精確限域Fe-Cu單原子並調控其幾何構型,構建「亞納米反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