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從一種動物轉移到另一種動物十分罕見,但瀕危的袋獾被傳染癌症的機率卻很高: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兩種能影響它們的傳染性癌症。4 月 9 日 發表 在《癌症細胞》雜誌上的對這兩種癌症的比較研究表明,它們的起源很相似。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相信,袋獾可能只是更容易患上這類疾病。研究人員還發現了這些癌症的有效藥物,並有可能用於拯救袋獾免於滅絕。
目前人們已知只有八種具有自然傳染性的癌症:一種發生於狗身上,兩種與袋獾、五種發生與海洋雙殼類動物有關。袋獾在爭奪配偶和食物時,常常互相撕咬對方的面部。而這兩種癌症在轉移之前會引起相似的面部腫瘤,並在袋獾之間傳播。
劍橋大學遺傳學家 Elizabeth Murchison 說:「當第一種傳染性癌症被發現時,我們認為這種癌症非常罕見,而袋獾只是不幸患上了這種癌症。但第二種癌症的出現讓我們懷疑,袋獾患上這種疾病的風險是否特別高。」當然,也有可能是某種環境或人為變化影響了袋獾,使其出現這些癌症。為了評估這些假設,研究人員對這兩種癌症進行了基因和功能比較。
儘管研究人員無法識別出任何病毒或外部致癌物(如紫外線)的基因標記,但他們指出,不排除可能有一些沒有檢測或找到的東西起作用。然而,他們發現,這兩種癌症儘管起源於不同個體,但有相似的突變過程和起源組織,並對類似的藥物作出反應。「這表明袋獾對這種細胞的調控出現了某種問題,這可能讓它們更易感染這類疾病。」Murchison 說。
其源頭或能追溯到撕咬行為。而且,研究顯示創傷修復途徑可能與癌症起源有關。因此,袋獾頻繁的面部損傷可能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疾病從宿主轉移到另一個宿主的途徑。
這些癌症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其在塔斯馬尼亞的部分地區消滅了 90% 的袋獾,並威脅到該物種的生存。作為食腐動物,袋獾是島上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和測試,已經確定的藥物或能提供幫助。
原文檢索:
The Origins and Vulnerabilities of Two Transmissible Cancers in Tasmanian Devils
(來源:科學網 2018-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