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小人物的悲哀,以為是天道、命運、文化、等外在因素造就自己的人生,認為冥冥註定,其實這是一種假象,是對自我的一種誤讀,從來沒有人騙你,一直都是自己騙自己,自欺欺人而已。
這個世界的美好和多樣,就是無數小人物架構的時空,這裡不僅有人和人的關係,還是事物和事物之間的關係。限制我們的除了人性的弱點之外,還有文化的缺失和教育的落後,我們沒有自信和強者競爭,最後被潛移默化改變成為弱勢文化的擁躉者,因為弱勢文化更普惠、普世,甚至是普遍,人很容易被市儈氣、市井氣、以及家長裡短的蜚短流長吸引,因為改變自己不僅是身體力行的難,更多的是一如既往的堅持。
囚徒困境一般比喻在賭場的賭客,一般再連續輸了好幾把之後,讓他離開賭場,他反而反彈更嚴重,越損失越多,就越不容易止損,希望通過一勞永逸的方式解決之前所有負債,頗有背水一戰的感覺。
正如賭王何鴻燊所言,賭場的盈利在於抽水,所以十賭九輸,不賭為贏,輸得越多,越要離開案發現場,而不是心存僥倖,以為是運氣而已,相信運氣會逆轉就像天上掉餡餅一樣實惠。這就陷入一個死循環,一個無法阻擋的勢就產生出來了。
相比較葉曉明和劉冰,葉曉明知道自己在漩渦之中,他不願意和行業龍頭交惡情有可原,但是他就是太聰明了,很多東西看清楚了,不想著解決,而是逃離,逃避,甚至保證自己既得利益,這是客觀實際,也是人性本能。但劉冰的可憐之處,不僅是願賭不服輸,還把所有歸結於前者的欺騙,以及信息不對稱造成自己戰略決策失誤,他要清楚,所有決定都是他自己做的,而不是丁元英這個大哥讓他做的。
劉冰從來不是一開始就是惡龍,他曾也是屠龍少年,孤島唱片就是他創業心境的真實寫照(他就像一個孤島一樣,誰伴我闖蕩)他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也知道非要抱大腿才能贏,他太自卑了,自卑到完全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事實上人性最大的挑戰不是欲望和貪婪,而是對於資源的佔有和權力的支配,當劉冰所有特權被剝奪的時候,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空的,誰都可以踩死它,所以沒有立錐之地,事實上路是他選的,一步一步走到那個份上,一個人能窮到什麼程度,劉冰告訴了我們答案,窮到患上窮病,一種精神絕症,類似嶽不群想要天下第一揮刀自宮,不是武功有多強,而是心態爆炸,他沒有時間了,江湖已經不是曾經的江湖,他原因為了所謂的天下第一犧牲一點東西,(道德上不能失去的失去)。
任何情緒化的行為都是欠考慮的,無論劉冰選擇背叛自己的靈魂,做人的原則和底線,他把所有人賣掉換錢的那一刻,他的靈魂已經無可救藥了,因為沒有人願意把麵包分給一個只看利益,不看別人死活的人,不,不是人,化身魔鬼,蠱惑人心的力量讓所有人猝不及防。
囚徒困境只是一個表現狀態的詞,很多人局限不是局限本身,而是自我設限,自己畫地為牢,囚禁自己的夢想、理想和愛,以及不起心動念就不苦了,以為只要不經歷就不苦了,苦是客觀實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所以苦不苦看心態,疼不疼看經歷。
事實上豆豆想要告訴我們,我們不用期望黃天后主為我們做主,也不用祈求上天賜予我們幸福,幸福一直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離開,只是我們被欲望、貪婪遮住眼睛,看不到一切除了利益之外的東西,豬油蒙心是人之常情,但是能堅持自己原則的人才是高人。
我們需要剝離的是我們自己知見上的有色眼鏡,我們需要剝離對事物判斷知見的執著。
實事求是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只要你推倒了第1張牌,後面一切都順理成章了。
要的結果,你所期望的一切,都會如你所期望的發生和呈現。
所謂,見路不走,即見因果,見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一定是實踐和理論相互映證,光理論是空中樓閣,僅僅是實踐容易閉門造車,我們要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30而立不是一定要讓你立住,你要知道你存在的價值和變現的方式在哪裡,這個社會現實的是從來不會在乎誰是弱者,弱者是天生的韭菜,想要改變命運,從學會收割開始。
世界的模樣,取決於你凝視它的目光,不管事情變得多壞,在不遠的地方,相信總會有一些美好即將來臨。自己的價值取決於你的追求與心態,願我們都不會把所有別人對我們的好,視為理所當然。
學會替別人負重前行,而不是一味的寄生,我們不僅要學會生存,還要學會負責任,市場生存觀念在於經營風險,而責任和義務的底層邏輯就是知行合一,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為更多人創造更好的生活。
雞有雞的局限,鶴有鶴的局限,雞變成了鶴打破的是雞的局限,但不會打破鶴的局限,如若以財富衡量人,本身的標準就是局限,都是局中人,局限不可破,猶如生死不可破。學會特立獨行一點,不是為了刷存在感,而是我們本來就是別人不一樣。
尋常自我缺失的部分,並為之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生活其實很簡單,過了今天就是明天,問題是我們願意過一輩子還是一天,天天一樣,人生過一天,天天不一樣,人生的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天有天命,人有人命!道在心中求,路在腳下走。道在心中,智慧在實踐中閃著光,生活不缺少智慧,缺少發現智慧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