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新型RING類別E3泛素連接酶

2020-11-24 科學網

 

繼今年年初華中農業大學張忠明教授研究組在Plant Cell雜誌上發表了關於克隆豆科植物固氮調控基因的研究成果之後,近期又再次發表文章,發現了新型的RING類別的E3泛素連接酶,正調控結瘤的一個關鍵基因SIE3,這將有助於揭示泛素化修飾在豆科植物共生信號轉導及根瘤發育中作用和功能。相關成果公布在Plant Physiology雜誌上。 

 

自2008年以來,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忠明研究組在The 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獲得了豆科植物共生信號轉導途經及調控機制研究方面的不少重要成果。

 

空氣成分中約有80%的氮,但一般植物無法直接利用,只能通過外加氮肥來供應農作物的生長,作物成本以及環境壓力成為廣受關注的問題。而花生、大豆、苜蓿等豆科植物,與根瘤菌有著獨特的共生固氮「合作關係」,形成固氮根瘤,把空氣中的分子態氮轉變為植物可利用的氨態氮,植物就能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氮素來供給自身的生長。因此,每個根瘤相當於一座供給植物養料的「微型氮肥廠」。  

 

豆科植物共生受體激酶SYMRK是一個含有LRR和蛋白激酶結構域的跨膜受體,位於共同共生信號途徑的起始點,是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和菌根真菌建立內共生關係的關鍵信號元件,同時也是非豆科植物與放線菌(Frankia)共生所必需的。圍繞該共生受體激酶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張忠明課題組相繼發現與其相互作用的ARID轉錄因子SIP1(Zhu et al., Plant physiology,2008)和有絲原蛋白激酶MAPKK(Chen et al., The Plant cell,2012)。 

 

但是SYMRK如何被調控,以及結瘤因子信號如何被轉導到下遊的,科學家們還並不清楚,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模式豆科植物百脈根中發現一個新型的RING類別的E3泛素連接酶:SIE3,具有泛素化修飾共生受體激酶的功能,超表達引起根瘤數增加,RNAi幹擾則抑制根瘤的形成,其研究揭示泛素化修飾在豆科植物共生信號轉導及根瘤發育中作用和功能。

 

文章的第一作者袁松麗博士表示,SIE3基因在共生固氮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過量表達該基因能引起根瘤數增加,沉默該基因則抑制根瘤的形成。倘若有效利用固氮細菌與植物、農作物相互作用,來自自身產生固氮,可大量減少化肥在農業中的使用。(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Cell Reports | 孫毅組揭示兩種RING泛素E3連接酶相互間負向調控的...
    責編 | 兮  RING結構域泛素化連接酶E3是泛素化連接酶中的最大家族,主要成員包括CRL(Cullin-RING連接酶)和APC/C(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兩大類。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研究揭示E3泛素連接酶CUL7促進腫瘤細胞生存新機制
    人們在對其擔憂的同時,更多的是展開思考和研究,探索為什麼腫瘤會發生和進展。其實,機體組織器官的發育以及正常生理活動的維持不但依賴於細胞的增殖和分化,也依賴於細胞的凋亡。研究證明,腫瘤的無限增殖是腫瘤細胞凋亡受到抑制的結果,因而細胞凋亡受到抑制與腫瘤的發生、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腫瘤的抗凋亡是目前臨床治療的主要障礙之一。
  • Mol Cell:科學家發現不需要E3連接酶的泛素化過程
    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為研究人員提供導致癌症發生的基因突變或細胞變化信息之外,也提供了一些信息可以用於癌症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法的開發。來自美國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調節蛋白活性的新機制,這種叫做SETDB1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能夠受到該機制調控,該蛋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都存在表達上調的情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
  • Nature: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泛素連接酶的工作細節
    Kleiger和他的合作者Brenda Schulman博士(德國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正在幫助一個由學術界和工業界研究人員組成的聯合體開發一個新方法。一個「難以置信的新戰場」新方法使用了泛素連接酶。
  • 研究人員發現泛素連接酶Cdh1通過促進Gsc泛素化調節顱面部發育
    研究人員發現泛素連接酶Cdh1通過促進Gsc泛素化調節顱面部發育 來源: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16   今日/
  • 鄧興旺/陳浩東團隊發現植物光信號轉導及泛素連接酶激活新機制
    ,鑑定了調控植物光信號核心轉錄因子PIF3穩定性的E3泛素連接酶,並發現了SCF這一類泛素連接酶激活的新機制。鄧興旺/陳浩東團隊近期的研究鑑定到促進PIF3降解的一組新的E3泛素連接酶SCFEBF1/2,與此前報導的CRL3LRBs不同,SCFEBF1/2正調控光形態建成。該研究發現,暗中生長的植物見光過程中,SCFEBF1/2可以通過泛素化PIF3促進其快速降解,該調控過程依賴於被光激活的光敏色素誘導的PIF3的磷酸化。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研究綜述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並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在惡性腫瘤發生
  • Cell Res:楊茂君等闡明TRIM家族泛素連接酶的作用機制
    2014年4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楊茂君教授研究組在《自然》系列雜誌《Cell Research》上在線發表了學術論文「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TRIM family of ubiquitin E3 ligases」(TRIM泛素連接酶家族蛋白質的結構生物學研究)。
  • 我國科學家揭示HECT型E3連接酶的一種多鎖酶活調控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Nedd4家族E3普遍採用一種可變的多鎖抑酶活性調控機制,拓展了對HECT類泛素連接酶活性調控的認識。  該研究解析了WWP1在完全抑制狀態(2L34HECT)和部分激活狀態(L34HECT)的晶體結構。結構分析表明,WW2,L和WW4形成類似頭戴式耳機的結構,其中WW2和WW4結合在HECT N-Lobe的兩側,而L形成α-螺旋結合在HECT的N-和C-lobe之間。WWP1的WW2L結合HECT的模式與WWP2/Itch非常相似。
  • 揭示ZSWIM8泛素連接酶介導靶標指導的microRNA降解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mRNA和其他RNA經常逆向作用於它們的miRNA調控因子,並證實miRNA降解路徑並不是科學家們所期望的那樣。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已有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是調節蛋白質泛素化和降解的關鍵因子,種類最多、結構最為複雜,但由於對E3泛素連接酶組分的鑑定仍較為困難,因此對它在類黃酮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 :水稻泛素連接酶調控乾旱脅迫信號轉導研究獲進展
    乾旱脅迫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當前人口日益增長和糧食缺乏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進行研究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途徑是植物體內蛋白質修飾最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其功能涉及植物細胞周期和光周期調控、激素信號轉導、新陳代謝調控和DNA修復等多個過程。
  • 饒楓/汪濤組揭示代謝小分子調控CRL泛素連接酶擬素化修飾的功能與機制 ​
    其中最大類的E3是CRL泛素連接酶(CullinRING E3 Ligases), 佔哺乳動物體內所有E3的近50%。此外,CRL 還是最近興起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小分子藥物所倚仗的泛素連接酶(特別推薦 | PROTAC技術的機遇及挑戰   )。 為防止底物的組成性降解,E3泛素連接酶的活性通常需要被緊密調控。
  • Nature communication:E3連接酶抑制ERK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乾性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E3泛素連接酶在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泛素連接酶COP1通過降解小膠質細胞c/EBPβ來抑制神經炎症
    泛素連接酶COP1通過降解小膠質細胞c/EBPβ來抑制神經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4 18:55:3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Vishva M.
  • Mol Cellu Biol:李林等揭示泛素連接酶ITCH負調控Wnt途徑的分子機制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李林研究組的研究論文「The E3 Ubiquitin Ligase ITCH Negatively Regulates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by Targeting Dishevelled
  • 張令強: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研究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做了題為"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的精彩報告。蛋白質泛素化華修飾講解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異常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骨質疏鬆症等關係密切。泛素連接酶在這一修飾體系中負責底物識別功能,其底物鑑定、活性調控及靶向性藥物篩選均受到關注。
  • Cell death& differ:類泛素化E3連接酶調節小鼠造血功能
    2015年5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ufm1
  • 泛素蛋白酶體相關研究
    第一階段為泛素與蛋白底物的相互作用:①高能硫酯鍵E1(泛素活化酶)-泛素複合物的形成,消耗一分子ATP,並釋放一分子單磷酸腺苷(AMP)和一分子焦磷酸;②活化泛素(E1-泛素複合物)轉移到E2(泛素結合酶)上,釋放出E1,形成高能鍵E2-泛素複合物;③底物被E3(泛素連接酶)識別並與之結合;④E2-泛素複合物上的泛素轉移到E3上,形成高能鍵複合物,繼而底物通過賴氨酸的ε-氨基形成醯胺鍵與泛素連接,泛素分子逐個相加形成鏈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