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death& differ:類泛素化E3連接酶調節小鼠造血功能

2020-11-25 生物谷

                                                              

2015年5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ufm1連接系統的E3連接酶RCAD/Ufl1對於調節造血幹細胞功能及小鼠造血發育具有重要調控作用。

 

Ufm1(ubiquitin-fold modifier1)連接系統是一種新的類泛素修飾系統,與其他的一些類泛素修飾系統具有類似的生化特徵。Ufm1途徑通過特異性的E1(uba5),E2(ufc1),E3三種酶催化介導對靶蛋白對修飾,但關於E3連接酶的研究一直較少。

 

之前有研究報導稱RCAD/Ufl1具有ufm1 E3連接酶功能,能夠介導對DDRGK1和ASC1的類泛素化修飾(ufmylation),並且RCAD/Ufl1在雌激素受體途徑,未摺疊蛋白應答(UPR)以及神經退行性病變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RCAD/Ufl1除具有上述功能外,其對於胚胎發育,造血幹細胞存活以及紅細胞分化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在生殖細胞和體細胞中刪除RCAD/Ufl1都會損傷造血發育過程,導致嚴重的貧血,血細胞減少,最終可導致動物死亡。同時,刪除RCAD/Ufl1還會引起內質網應激,誘發骨髓細胞未摺疊蛋白應答反應(UPR)。除此之外,RCAD/Ufl1缺失會阻斷自噬介導的降解過程,增加線粒體含量和ROS積累,導致DNA損傷,激活p53並促進造血幹細胞死亡。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首次為 RCAD/Ufl1在小鼠造血發育方面發揮的重要功能提供了基因證據,表明RCAD/Ufl1是細胞應激反應過程中的關鍵調控因子,對於調節細胞內穩態平衡,形成新的蛋白調控網絡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RCAD/Ufl1, a Ufm1 E3 ligase, is essential for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function and murine hematopoiesis

 

M Zhang, X Zhu, Y Zhang, Y Cai, J Chen, S Sivaprakasam, A Gurav, W Pi, L Makala, J Wu, B Pace, D Tuan-Lo, V Ganapathy, N Singh and H Li

 

The Ufm1 conjugation system is a novel ubiquitin-like modific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Ufm1, Uba5 (E1), Ufc1 (E2) and poorly characterized E3 ligase(s). RCAD/Ufl1 (also known as KIAA0776, NLBP and Maxer) was reported to function as a Ufm1 E3 ligase in ufmylation (Ufm1-mediated conjugation) of DDRGK1 and ASC1 proteins. It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in estrogen receptor signaling,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and neurodegeneration, yet it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remains complete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at RCAD/Ufl1 is essential for embryonic developm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 survival and erythroid differentiation. Both germ-line and somatic deletion of RCAD/Ufl1 impaired hematopoietic development, resulting in severe anemia, cytopenia and ultimately animal death. Depletion of RCAD/Ufl1 caused elev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nd evoked UPR in bone marrow cells. In addition, loss of RCAD/Ufl1 blocked autophagic degradation, increased mitochondrial mass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led to DNA damage response, p53 activation and enhanced cell death of HSCs. Collectively, our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genetic evidence for the indispensable role of RCAD/Ufl1 in murine hematopoiesis and development. The finding of RCAD/Ufl1 as a key regulator of cellular stress response sheds a light into the role of a novel protein network including RCAD/Ufl1 and its associated proteins in regulating cellular homeostasis.

 

相關焦點

  • cell death&differ:詳解肺癌重要負向調節分子—caspase-2
    在DNA發生損傷的時候,p53能夠激活一種叫做PIDD1的蛋白(p53 induced protein with a death domain 1),這個蛋白質能夠進一步與caspase-2結合形成複合體,從而激活caspase-2。之前的研究發現,一類叫做Mdm2的蛋白質(一類p53的調節蛋白)是caspase-2的切割底物。
  • 饒楓/汪濤組揭示代謝小分子調控CRL泛素連接酶擬素化修飾的功能與機制 ​
    CRL泛素連接酶受擬素化修飾(Neddylation,一種基於類泛素分子Nedd8的共價修飾【3】)動態調控。擬素化E1酶的抑制劑MLN4924是治療癌症的三期臨床藥物。COP9 Signalosome(CSN)特異催化CRL的去擬素化(deneddylation)。
  • 張令強: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
    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研究員參加了此次大會,並做了題為"HECT類泛素連接酶Smurf1的激活、滅活機制及其疾病相關性研究"的精彩報告。蛋白質泛素化華修飾講解在體內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異常與腫瘤、神經退行性疾病、骨質疏鬆症等關係密切。泛素連接酶在這一修飾體系中負責底物識別功能,其底物鑑定、活性調控及靶向性藥物篩選均受到關注。
  • Nature communication:E3連接酶抑制ERK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乾性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緬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一種E3泛素連接酶在維持小鼠胚胎幹細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研究組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
    proliferation」和「RNF168-mediated H2A neddylation antagonizes its ubiquitination and regulates DNA damage repair」的論文,揭示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 我國科學家揭示HECT型E3連接酶的一種多鎖酶活調控機制
    2019年7月18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溫文玉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it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multi-lock inhibitory mechanism for fine-tuning enzymeactivities of the HECT family E3 ligases」的研究工作,該研究揭示了Nedd4家族E3普遍採用一種可變的多鎖抑酶活性調控機制
  • AKT的功能及其對造血系統和白血病的調節
    除了影響轉錄因子(CREB,E2F)外,AKT還能調節一系列其他分子,這些分子包括:Iκ-Kα、促凋亡分子Bad、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這些分子被磷酸化以後,有些會被激活(如Iκ-Kα),有些會失活(如Bad、GSK-3β),最終調節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凋亡等過程。
  • Cell Research:精準解析造血幹細胞的內皮起源及特化路徑
    相較於人類胚胎的研究,小鼠作為重要的實驗模型,具有樣品來源的可控性、體內功能評價及遺傳操作的可行性等諸多優勢,從而使得基於重要群體捕獲分離的精細體內外功能評價成為可能,這對於HSC-primed生血內皮細胞來講尤為重要。
  • Molecular Cell:小G蛋白RhoA調節和功能研究
    該文章報導了一個特異性調節小G蛋白RhoA降解和細胞骨架及運動能力的新的泛素連接酶複合物。泛素化修飾介導的蛋白酶體降解途徑是真核生物中非常重要的蛋白質調節系統,能夠維持真核細胞內的蛋白質水平的平衡,同時參與調節細胞周期進程,細胞的增值和分化,以及細胞內信號傳導等多種細胞生理過程。在蛋白質泛素化修飾過程中,泛素連接酶負責特異性識別和招募底物蛋白分子。
  • Cell Death Dis:TLR4調節聽覺損傷炎症反應機制
    動物實驗表明一些免疫調節因子參與了耳蝸組織的免疫反應,其中包括促炎性因子TNFa、IL-6以及IL-1b,它們能夠促進炎症反應;另外,一些流動性的單核細胞能夠進入耳蝸分化為巨噬細胞發揮功能。耳蝸巨噬細胞參與了耳蝸的炎症反應,死亡細胞的清除以及抗原呈遞過程。儘管我們知道在耳蝸疾病發生過程中不免有免疫系統的介入,但其中的分子機制並不清楚。
  • 造血發育中一個全新泛素化酶FBXO11——調節紅細胞基因轉錄
    責編 | 酶美泛素化蛋白酶體系統是哺乳動物細胞中最主要的蛋白降解機器。泛素連接酶E3決定了識別底物的特異性。底物泛素化修飾引起其或被經典的蛋白酶體系統降解或影響其生物學功能。造血幹祖細胞分化成熟至高度特化的紅細胞經歷了多個層面的分子調節,其中包括基因轉錄和蛋白質重塑。紅細胞作為人體血液最為豐富的細胞,每秒鐘需要生成200萬個新生紅細胞,成熟的紅細胞中98%的蛋白為血紅蛋白,因此絕大多數的蛋白質在造血幹祖細胞向紅細胞成熟過程中需要被清除。
  • Mol Cell:科學家發現不需要E3連接酶的泛素化過程
    來自美國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一種調節蛋白活性的新機制,這種叫做SETDB1的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活性能夠受到該機制調控,該蛋白在多種癌症類型中都存在表達上調的情況。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Molecular Cell上。研究人員發現的這種控制蛋白功能的新機制叫做單泛素化。
  • cell death differ 細胞壞死性凋亡會減弱外界刺激引起的細胞炎症...
    最近,愛爾蘭都柏林的Trinity學院遺傳系的SJ Martin課題組在《cell death differentiation》雜誌發表了他們在這一方面的研究。 首先,作者在Hela細胞系上重現了TNF-a所引起的各類炎性因子的上調。包括IL-8,CXCL-1,IL-6,ICAM,RANTES等。
  • Cell Stem Cell :發現DNA酶促氧化修飾調控小鼠成體神經元的產生和...
    哺乳動物基因組DNA中5-甲基胞嘧啶(5mC)的動態平衡調節胚胎和成年哺乳動物的神經發生。這種表觀遺傳修飾不僅控制神經前體細胞的增殖和存活,還會影響新生神經元的軸突生長。近期研究發現5mC在體內可以被TET家族蛋白氧化成5-羥甲基化胞嘧啶(5hmC)等形式,而這些氧化修飾在早期胚胎和哺乳動物腦內有較高水平的分布。
  • Cell Stem Cell:實現造血幹細胞的移植的條件
    2014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闡述造血幹細胞的引導和分化功能機制,這些幹細胞會生成所有的血細胞包括我們的免疫系統細胞。針對人類造血幹細胞的研究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它們只存在於骨髓中的「niches」中,這些細胞不能在培養皿中培養。來自Dresden的一組研究幹細胞的科學家做出了小鼠動物模型,他們在跨越物種障礙和無輻射的前提下進行人類造血幹細胞的移植。在新模型中,人類造血幹細胞在沒有做任何處理的情況下可以擴大和分化成各種類型的血細胞。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2015年6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6月4日在上海"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鄭曉峰教授與大家分享了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在報告中鄭教授提到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磷酸化、乙醯化和泛素化等多種翻譯後修飾。組蛋白H2Ashi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E3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二敬慕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Moleculer Cell: IKK抑制RIPK1介導的細胞死亡效應機制研究
    在NF-kB上遊有一類起著調節作用的蛋白激酶複合體叫做IKK,它由三個蛋白亞基組成:IKKα,IKKβ,IKKγ。其中,IKKγ起著調節IKK複合體活性的作用。TNFR1激活後會形成同源三聚複合體,並且能夠吸引下遊的蛋白(TRADD,RIPK1,TRAF2,cIAP1/2)形成蛋白複合體cIAP1/2是E3泛素連接酶,它們能夠將RIPK1特定位點泛素化,泛素化後的RIPK1能夠進一步募集NEMO(IKKγ)並將其也泛素化;另外,泛素化的RIPK1也能夠募集TAB2/3與下遊激酶TAK1,TAK1最終將IKK磷酸化並激活,引起信號的釋放。
  • Cell Death Dis:腺瘤管狀表皮細胞壞死性凋亡機制
    首先,RIP1能夠通過C端的Death domain與TRADD結合,之後RIPK1與RIPK3形成複合體,該複合體能夠將MLKL蛋白磷酸化並介導細胞的死亡。在某些細胞中,磷酸化的MLKL能夠與線粒體表面去磷酸化酶PGAM5以及胞漿中的GTPase Drp1結合。PGAM5將Drp1去磷酸化,從而促進其活化並最終導致線粒體的碎片化與細胞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