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素連接酶COP1通過降解小膠質細胞c/EBPβ來抑制神經炎症

2020-11-25 科學網

泛素連接酶COP1通過降解小膠質細胞c/EBPβ來抑制神經炎症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4 18:55:32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Vishva M. Dixit和Kim Newton課題組合作探明,泛素連接酶COP1通過降解小膠質細胞中的轉錄因子CCAAT /增強子結合蛋白β(c /EBPβ)來抑制神經炎症。2020年8月13日,《細胞》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小膠質細胞中c /EBPβ的表達受泛素連接酶COP1(也稱為RFWD2)翻譯後修飾的調控。在缺少COP1的情況下,c /EBPβ迅速積累並誘導促炎和神經退行性相關基因開啟,這在小膠質細胞-神經元共培養物中神經毒性增加的情況下得到了驗證。抗體阻斷研究表明,神經毒性幾乎完全是由補體造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Cebpb單等位基因缺失阻止了促炎表型。在活性小膠質細胞起有害作用的小鼠模型中缺乏COP1的小膠質細胞顯著加速了tau介導的神經變性。因此,COP1是小膠質細胞中致病性c /EBPβ依賴基因表達的重要抑制因子。

據了解,小膠質細胞失調與包括阿爾茨海默氏病(AD)在內的神經變性密切相關,但調控致病性小膠質細胞基因表達的機制仍知之甚少。c /EBPβ調控小膠質細胞中的促炎基因的表達,並且其表達量在AD中上調。

附:英文原文

Title: Ubiquitin Ligase COP1 Suppresses Neuroinflammation by Degrading c/EBPβ in Microglia

Author: Ada Ndoja, Rohit Reja, Seung-Hye Lee, Joshua D. Webster, Hai Ngu, Christopher M. Rose, Donald S. Kirkpatrick, Zora Modrusan, Ying-Jiun Jasmine Chen, Debra L. Dugger, Vineela Gandham, Luke Xie, Kim Newton, Vishva M. Dixit

Issue&Volume: 2020-08-13

Abstract: Dysregulated microglia are intimately involved in neurodegeneration, including Alzheimer’s disease (AD) pathogenesis, but th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pathogenic microglial gene expression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eta (c/EBPβ) regulates pro-inflammatory genes in microglia and is upregulated in AD. We show expression of c/EBPβ in microglia is regulated post-translationally by the ubiquitin ligase COP1 (also called RFWD2). In the absence of COP1, c/EBPβ accumulates rapidly and drives a potent pro-inflammatory and neurodegeneration-related gene program, evidenced by increased neurotoxicity in microglia-neuronal co-cultures. Antibody blocking studies reveal that neurotoxicity is almost entirely attributable to complement. Remarkably, loss of a single allele of Cebpb prevented the pro-inflammatory phenotype. COP1-deficient microglia markedly accelerated tau-mediated neurodegeneration in a mouse model where activated microglia play a deleterious role. Thus, COP1 is an important suppressor of pathogenic c/EBPβ-dependent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in microglia.

DOI: 10.1016/j.cell.2020.07.01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876-X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泛素連接酶COP1作為神經炎症「剎車」的機制
    所以,緊接著,研究者通過質譜的方法在BMDMs中鑑定了一種c/EBPβ的負調節因子COP1,也稱RFWD2,是一種多亞基cullin-RING泛素連接酶CRL4COP1/DET1的底物接合分子(substrate adaptor)。同時,團隊也發現:COP1對於小鼠原代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中c/EBPβ蛋白水平的翻譯後抑制至關重要。
  • 揭示ZSWIM8泛素連接酶介導靶標指導的microRNA降解機制
    它們通過調節哪些信使RNA(mRNA)轉錄本---編碼蛋白的單鏈模板---被細胞實際讀取來做到這一點。但是,是什麼控制著這些細胞調節因子呢?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mRNA和其他RNA經常逆向作用於它們的miRNA調控因子,並證實miRNA降解路徑並不是科學家們所期望的那樣。
  • 泛素化及去泛素化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目標蛋白的K48連接的多泛素化通常被引導到蛋白酶體進行降解,而目標蛋白的單連接、多連接或K63連接的多泛素化通常觸發細胞信號轉導或激活級聯反應。DUBs從目標蛋白中去除泛素以逆轉修飾,使泛素游離在細胞質中便於被再次利用。
  •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
    中國科大揭示了E3泛素連接酶識別羧基端精氨酸-降解決定子的分子機制 高等真核生物細胞通過降解清除不需要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以維持胞內蛋白質分子的正常水平及功能
  • 骨生物學進展:TGFβ通過增強FBXO6介導的MMP14泛素化作用減弱軟骨細胞外基質降解
    FBXO6在骨關節炎中可以通過調節MMP14泛素化和降解來抑制MMP13活化;2. TGFβ-SMAD2/ 3信號通路可調控FBXO6基因轉錄,從而通過增強FBXO6介導的MMP14泛素化來保護軟骨。 目的FBXO6是泛素E3連接酶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可以結合高甘露糖N-連接的糖蛋白並充當泛素連接酶的亞基。分泌途徑中的大多數蛋白質,例如基質金屬蛋白酶,都被N-聚糖修飾,並在骨關節炎(OA)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但是,FBXO6是否對OA的發病機制發揮調節作用仍不清楚。
  • 治療神經疾病與炎症反應的橋梁:你所不知道的多巴胺
    之後,作者發現NLRP3的降解與其K48-泛素化有直接的關係(K48-泛素化是細胞內常見的蛋白降解的方式)。以上實驗結果說明DA刺激引起的inflammasome 活性的降低是由於NLRP3的降解造成的。cAMP作為關鍵的第二信使參與了這一過程。
  • 物物理所等揭示 Wnt 信號通路泛素化連接酶降解機制
    物物理所等揭示 Wnt 信號通路泛素化連接酶降解機制 來源:生物物理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6-06   今日/總瀏覽:5/2705
  • 泛素化專刊:通路調控、病理過程、藥物研發和實驗手段
    此外,CHIP、Nedd4、TTC3也能夠通過K48型的泛素化降解途徑降解AKT來關閉AKT-mTOR信號通路。圖1:Hippo信號通路示意圖其中,E3酶CRL4DCAF1和SIAH2能分別促進LATS1和LATS2的泛素化降解過程,從而抑制Hippo信號通路。而SIAH2還起到連接HIF1α信號通路和Hippo信號通路的作用。
  • 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神經炎症和小膠質細胞激活互作相關
    本文就神經炎症與澱粉樣蛋白和tau病理之間的相互關係以及神經炎症對AD疾病軌跡的影響作一綜述,特別關注小膠質細胞作為神經炎症的主要參與者,並討論在不同條件下觀察到的小膠質細胞表型的時空變化,以及如何將這些細胞調節為AD的治療策略。
  • Nature:有史以來第一次看到泛素連接酶的工作細節
    一個「難以置信的新戰場」新方法使用了泛素連接酶。酶是人體細胞中的蛋白質,可以加速細胞水平上發生的化學反應,幫助你的身體完成基本功能。人體內大約有20000種已知蛋白質,大約5-10%是酶。21世紀初,Kleiger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首先對泛素蛋白產生了興趣。
  • Immunol:亞油酸代謝物DPAn-6可降低阿爾茲海默症神經炎症
    活化後的小膠質細胞能夠釋放炎性細胞因子,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AD的發生發展。另一方面,持續的慢性炎症反應會降低小膠質細胞吞噬或降解Aβ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加劇AD病理。因此,尋找有效的抗炎藥抑制炎症是AD的重要預防和治療策略。
  • Adv Mater:通過雜多價大環共組裝識別和清除β-澱粉樣蛋白
    在後面的實驗中,作者使用6月齡的5xFAD小鼠來研究長期施用CD-CAco-assembly是否能夠通過降低澱粉樣斑塊的水平來改善AD的病理。作者製備了負載PFBT的CD-CA(CD-CA-PFBT)納米顆粒以追蹤大腦中共組裝體的分布,發現鼻腔給予CD-CA-PFBT co-assembly一個月後,可以在腦內明顯的檢測到PFBT螢光。
  • 上海生科院發現泛素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感應泛素脅迫新機制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泛素(Ubiquitin, Ub)分子被首次發現以來,人們發現泛素作為一類重要信號分子,通過泛素激活酶(E1)、泛素偶聯酶(E2)、泛素連接酶(E3)  該研究組之前報導了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泛素連接酶HACE1可以通過泛素化自噬受體OPTN,調控自噬受體複合物形成,增加細胞自噬途徑降解的通量並抑制多種腫瘤發生發展的機制(Liu et al Cancer Cell
  • 鈉鉀ATP酶β3亞基通過降低病毒包膜蛋白表達限制HBV病毒複製 | VS推薦
    作者:   張君,鄭天航,周小磊,王虹,李兆龍,桓晨,鄭柏松,張文豔單位: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摘要:   我們之前的研究表明鈉鉀ATP酶β3亞基(ATP1B3)可以通過激活NF-κB途徑抑制HBV複製,但對於ATP1B3功能結構域的研究發現其還可通過尚未闡明的機制拮抗HBV。
  • Cell Reports | 孫毅組揭示兩種RING泛素E3連接酶相互間負向調控的...
    責編 | 兮  RING結構域泛素化連接酶E3是泛素化連接酶中的最大家族,主要成員包括CRL(Cullin-RING連接酶)和APC/C(Anaphase-Promoting Complex)兩大類。
  • 鄧興旺/陳浩東團隊發現植物光信號轉導及泛素連接酶激活新機制
    ,並發現了SCF這一類泛素連接酶激活的新機制。因此,CRL3LRBs的主要功能可能是促進phyB的降解從而削弱光信號作用。鄧興旺/陳浩東團隊近期的研究鑑定到促進PIF3降解的一組新的E3泛素連接酶SCFEBF1/2,與此前報導的CRL3LRBs不同,SCFEBF1/2正調控光形態建成。
  • 饒楓/汪濤組揭示代謝小分子調控CRL泛素連接酶擬素化修飾的功能與機制 ​
    其中最大類的E3是CRL泛素連接酶(CullinRING E3 Ligases), 佔哺乳動物體內所有E3的近50%。此外,CRL 還是最近興起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小分子藥物所倚仗的泛素連接酶(特別推薦 | PROTAC技術的機遇及挑戰   )。 為防止底物的組成性降解,E3泛素連接酶的活性通常需要被緊密調控。
  • ...突破:清華陳曄光團隊等首次開發出靶向β-catenin的PROTAC多肽,…
    的PROTAC多肽xStAx-VHL,能夠直接識別β-catenin蛋白並經由泛素化蛋白酶體途徑促進其降解,不僅能在細胞層面抑制Wnt信號,而且在多種小鼠腫瘤模型中也能發揮很好的抑癌作用,更重要的是,對於結腸癌病人的腫瘤類器官也能發揮明顯的抑癌效果。
  • 它們致力將蛋白降解療法推進臨床開發
    與許多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一樣,Kymera所利用的是細胞內的「蛋白垃圾處理廠」,即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中,細胞會給想要降解掉的蛋白添加上一些泛素分子。這就好像是給「垃圾」打上了「可回收」的標記。隨後,這些被泛素標記的蛋白質會被送到細胞內的蛋白酶體處。
  • 我國科學家揭示HECT型E3連接酶的一種多鎖酶活調控機制
    2019年7月18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溫文玉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it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multi-lock inhibitory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