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與輪迴》:不看宗教,如何用科學理解死亡?

2020-12-05 塞拉小館

想記錄一下對「輪迴」這個宏大概念的理解,但選擇一部有現實案例和科學家親身說法的紀錄片切入,而不是諸如《黑客帝國》、《雲圖》、《大隻佬》這樣的電影,因為商業影視作品畢竟是在導演對概念的理解基礎上,做了藝術化處理。

對於「輪迴」這個有著濃厚宗教色彩的詞彙來說,只是從影視作品而不是紀實角度去解讀,會給人二道販子傳道的感覺。比起宗教,無神論唯物論者們總喜歡說「相信科學、相信科學」。

既然一切講求實證,那麼此文是從《生死與輪迴》這部紀錄片的科學角度看待「輪迴」、「靈魂」、「來世」這些概念,不是要證明基督佛陀安拉存不存在,在世界範圍內,即便對於一直以數據和實證為支撐的無神論者來說,這些觀念也有著一定的影響。

全片很長,4個小時,但全程看下來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通達與震撼。你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人類的三大終極拷問也許從這裡能瞥見一絲答案。

01 科學與宗教

開始之前,說下對科學和宗教二者的理解。

科學是能夠證偽(而未被證偽)的、可重複操作的方法論。卡爾·波普爾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提出科學和非科學劃分的證偽原則。非科學的本質不在於它的正確與否,而是在於它的不可證偽性。

比如,數學和邏輯學便是被劃分為非科學的。同樣,心理分析學說、佔星說、風水學、骨相學、神學諸如此類,都不可被證偽。數學和邏輯學之所以被劃分到了非科學的原因在於它們並不需要經驗去檢驗,並且被休謨稱為必然真理。

科學和非科學一樣,都既包含著真理,又包含著謬誤。

舉個簡單的例子, 「今天世界上沒有外星人。」這句話是可證偽的,只要找到一個外星人,就證偽了。而且這句話未被證偽,所以是科學範疇裡的真理。

「今天世界上有外星人。只是藏起來了。」這句話是不可證偽的,也就不是科學的。可是真正的真理是什麼?也許今天世界上真的藏有外星人,也許這才是真理。但是科學把這個真理排除在外了。

用證偽界定的科學,只是人類為了把錯誤降到儘量低的限度而使用的權益工具。它得出的結論本身可能是違背真理的。它對真理的否定,只能停留在存而不論的狀態,並不能真的否定。

而絕對唯物論者和無神論者,用來否定宗教的工具就是科學,把科學捧為上帝,凡不符合的或者他們未經證實的,就是假的,不可能是真理。但如果真的懂科學,就會明白科學的局限,潛心研究問題,不會為了否定而否定。科學的最終目的是創造和發現,而不是否定。以證偽為依據的科學,更不是用來進行否定的。

宗教作為超驗主義,不能證偽,全靠個體體驗,確實和科學的精神相悖。比如正信的佛弟子首先相信佛法是圓滿的,但科學是有為法必然不圓滿,因為能證偽,科學理論是可以不斷自我否定和更新的,所以不能拿不圓滿的有為法去驗證圓滿無為法。

而從宗教角度看,如果缺乏智慧,貪圖感應,不懂辨別,便很容易滋生迷信,甚至入了魔障,為禍人間,人類有史以來邪教盛行不衰,就是這個原因。

科學是科學,宗教是宗教,也許兩者指向的終點是一樣的,但途徑並不一樣,萬不可拿科學理論或科學家的話來驗證宗教。此乃前提。

02 靈魂出竅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第一集《瀕死體驗》,幾位有過瀕死體驗的人親身訴說了靈魂出竅的體驗過程。

像電影中一樣,大部分瀕死或短暫死亡過的人會在「死去以後」身體漂浮,會以俯視視角看到自己、醫護人員,甚至遠在千裡之外正在飛機上趕來送別自己的家人,有的人身體會穿過實體的牆,會看到一束光,一條隧道,有的人會聽到美妙的音樂,而有的人會墜入一間黑暗的屋子,狹小,令人恐懼……看起來不同的瀕死體驗非常像「天堂與地獄」。

一個令人驚愕的細節是,幾乎所有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在雙眼緊閉、沒有血壓、沒有呼吸、正在進行心肺復甦急救(也就是ECMO,經歷過這次疫情大家都應該見過這個詞了)的情況下,被搶救回來之後居然能準確地描述他深度昏迷期間所發生的一切。

即使假設他當時有意識能看到,他也能說出很多從他躺著的角度根本看不到的一切,包括病房外醫生和家屬的交談,還有飛機上正在趕來醫院的弟弟。

這些比電影還真實的情節,用語言和文字來描述是很單薄的,我只能發出李佳琦式嚎叫:「看它!看它!看它!B站看它!」

科學家們對想要研究的「瀕死體驗對象」有著一系列清晰的判斷條件,即「心臟脈搏停止跳動」、「大腦已經無法工作」、「大腦關閉功能」等等。

有質疑嗎?當然,一大堆,比如「都是幻覺」、「是大腦缺氧後的非正常意識」、「是瀕死狀態下藥物的副作用」、「是心理暗示」、「是他們精心編造的謊言」,但都被研究一一排除了。

至於最後一點「謊言」,精心編造這樣的謊言是為什麼?獲得快感?1個人也許會,2個人,100個人,1000個人的時候又是為了什麼?難道有幕後組織為了這樣的謊言跨越五大洋精心選擇目標洗腦說服?(紀錄片中的一個小數據:美國1500萬人有過可清晰描述的瀕死體驗)

而對於「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也不驚」的人們來說,我相信他們並不會排斥這大千世界就是存在這麼多妙不可言的事情。

關於靈魂的重量,我最開始接觸到這個是N年前從《絕命毒師》裡看到的,美國麻省的一位大夫早在1907年做過一個類似的實驗,有部電影《21克》就是講這個。

緊接著,生物學家、神經學家們又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表明人的意識並不來源於大腦(具體論證不再贅述,片中會提及到,看它!),大腦只不過是意識的載體,人的大腦就相當於一臺電腦的鍵盤與滑鼠,當你下達一個指令時,身體會做出相應的行動與反應。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在下達這樣的指令?

我不是研究者,也不是科學家,但片中擺出來的全球範圍內大量的實驗和臨床證據,都不得不讓人相信一個事實——確實有輪迴和靈魂的存在。

當然,我們大可不必為了有沒有靈魂這件事,爭論得面紅耳赤,凡夫著相,只要不是親眼所見,是不會真的相信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觀點的。

03 生並非開始,死也非終結

這部紀錄片既不宣揚神學的崇高,也不認同唯物論的絕對,一切靠事實、科學實驗和數據論證來呈現。片中讓人瞠目結舌的事例和論證還有很多,這裡不做劇透。

我只敢肯定,每個看完的人都會經歷一次認知的洗禮和重構,或是會生出各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有人會覺得豁然通達,像是推開一道大門;有人會懷疑,覺得純粹是宗教連同科學家們拍了部片子去忽悠人;有人也許看完會晚上睡不著覺。

還有人,會將此作為開啟一個終身旅程的起點。

我還知道一個有趣的事實是,最初提出「進化論」,也就是我們一路被教育過來的「人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達爾文,在他耗盡畢生心血去研究論證之後,晚年開始信奉基督教,並對神進行懺悔,希望能夠收回自己畢生的學說。

這種學說能夠一直被公認,原因當然是各有蹊蹺。人生而有惡,總喜歡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因此進化論也成了「人死如燈滅」的科學支撐,並被某些勢力所利用。

埋藏在人性深處那些貪婪、自私、暴戾的天性業障,在摒除了因果報應種種約束之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我們自詡為自然界食物鏈頂端、萬物靈長,各種殘暴殺戮和巧取豪奪因應「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成了理所應當。

所以我們會因為穿山甲會打洞,等同它能壯陽,就把它趕盡殺絕,

將那些上天下海的生靈們一個接著一個地殺到絕種之後,

依然沾沾自喜自己力量的強大。

但我們,萬物靈長,為什麼還是一次又一次地,

在那些小到連肉眼都看不見的眾生面前,

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從天花、黑死病、瘧疾,到伊波拉、愛滋,

再到現在還在奪走我們至愛的新冠。

還有未來,未知的……未知的……

是的,

這一次,新冠會過去,一如17年前的過去。

但請記住,

是那些無邊無量的他們、她們、它們,

暫且放過了我們,

不是我們又一次偉大地勝利了。

- END -

荒誕生活的理性選擇

每晚10點一篇小破文

網易雲「小拉時間」同步上線公眾號:塞拉小館

知乎:塞拉小館

微博:塞拉小館

豆瓣:小拉

網易雲直播:小拉時間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面對死亡和輪迴
    但所有這些觀點,都沒有說清生命的真相,也無助於解決生死問題。基於這些錯誤的生死觀,世人也很容易走到兩個極端:第一個極端,是害怕死亡,在死亡面前徹底絕望,卻不做任何準備。只是無可奈何、不知所措地聽天由命,坐以待斃。又非常恐懼,聽到這兩個字都不開心,不想聽、不想談,一直在逃避。
  • 意識是生死輪迴的根本,覺智是解放思想的鑰匙!
    因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小宇宙世界,我們人類現有的已知認識存在一個範疇(認為或有邊界或無界域),即意識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神秘物質。一旦未來科學家搞明白了意識是什麼,最終的答案可能會顛覆我們現有的認知。        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解釋意識(人的大腦或心識)是如何產生感覺、情緒和經歷的。
  • 科學家解釋生命輪迴的真相,死亡莫非不是生命的終結?
    對於人來講,生死永遠都是最大的課題。生命是從何而來?死亡是否代表著一切寂滅?這些問題千百年來縈繞在每一代人的心中。而每一代人、每一種不同的文化都對生死給出了不同而又相近的認識。所謂認為無非也就是兩類,一種認為人死燈滅,一切皆無,這種說法似乎更加符合現有科學,但是卻不和邏輯,無端誕生而又永遠消亡,意義何在?另一種說法就是生命輪迴之說,雖然不同的文化對此理解不同,但基本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就是人的本質並不會真的消亡,人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存活。簡單點說,也就是人類存在著靈魂。
  • 《明日邊緣2:生死輪迴》既是續集也是前傳,無限的時間循環!
    導演道格·裡曼曾經說過,《明日邊緣2:生死輪迴》既是續集又是前傳。考慮到《明日邊緣》的時間周期特徵,《明2》很可能涉及時間旅行,從而模糊了續集和前傳的概念。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威廉·凱奇被一個外星生物的鮮血所覆蓋而死亡。後來,威廉·凱奇受到外星生物的影響,意外地獲得了生死輪在特定時間內來回穿梭的能力。
  • 諸天生死有輪迴,人死後真的可以再轉世嗎?
    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封建社會都認為人死後魂歸天堂與地府,如同生前一樣,在另一個地方生活,所以才有了視死如歸的觀念,古代帝王將相,陪葬之物如同生前,就連墓葬也是豪華無比!在佛教,道教,甚至更多的宗教之中都會認為,萬物皆有因果報應,諸天生死皆輪迴,真的有輪迴嗎?這個話題就是在今天我們也難以斷定,因為太多的無法解釋的事情!轉世都沒有記憶,無從查起,但是卻有一些人轉世了帶著前世的記憶,我們稱為「再生人」再生人,就是人生下來更事後,便能如數家珍般的說出他前世姓甚名誰、家住何處、做過什麼事、怎麼生如何死、周圍的鄰裡親戚等等。
  • 西藏生死書:我們該如何看待死亡?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人類的死亡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佐證,死亡後意識永存!
    導語:人類的死亡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用量子力學佐證,死亡後意識永存!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隨機開始,然後又隨機結束,沒有任何人能夠預料到自己生命的起止。而生老病死又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事情,雖然很多人對於死亡這件事情都抱有好奇的心態,但是出生和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只有一次機會的,因此即便是怎樣好奇,所有嘗試過死亡的人也都沒有機會分享這種體會了。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死亡有科學家卻做出過另一種解釋,他們認為人類的死亡其實並不是徹底的結束,因為人類的意識還會在軀體死亡之後繼續活動。這究竟又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宗教作為人類文化現象的產物 今人該如何理解
    我這幾期節目帶大家了解的是古代宗教以及古人在原始低信息量的時代,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既然我們願意花時間去聽內容,咱們在這個收聽和學習的時間段是一名務虛者,我希望大家別抱有目的性,我們這個系列節目是追本溯源的梳理清楚理解文化的線路,請拋棄掉一些不必要的情緒和偏見,我們重新去思考和理解。
  • 以獨特的科學視角,探尋轉世輪迴的宇宙法則
    多蘿西在3歲時因為遭遇意外,腦部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創傷,嚴重到醫生下達了死亡通知單。然而當醫生放棄治療後,她卻又神奇的活了過來,從此以後,多蘿西就頻繁的跟父母說一些奇怪的語言。開始父母並沒有太在意,畢竟孩子腦部受過傷,有點怪也不難理解。
  • 人在死亡後真的能「輪迴」,實現新的開始?聽聽科學的解釋
    我們總是聽家裡的老人說到「輪迴」,而宗教也總是會說起「輪迴」,那麼關於「輪迴」有沒有更加唯物主義一點的說法呢?其實也是有的。如果我們單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死亡之後是不可能有「輪迴」的。因為細胞分裂的次數是有限的,所以等到細胞無法分裂,我們人類自然也就死了。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關於多維空間和平行世界的說法紛紛出現,因此也就出現了「肉體消亡,但是靈魂會到四維空間」這一說法。
  • 學佛問答:佛教與外道宗教的區別是什麼?聽聽師父講得很清楚
    萬法唯心造,輪迴生死是由心所造業,那麼將來解脫涅槃成佛也由心所證得,所以讓我們明白:一切都是由心識的變化——心的變化,所以要讓我們明心見性,要了解心的作用,從心地當中下手用功夫。為什麼?心是萬法的種子,一切法皆從心而生起。
  • 輪迴轉生的事實
    即使二十世紀,民間輪迴轉世,借體還魂之事也經常發生。報紙雜誌經常記述這類情形;有人親身經歷,有人是眼見,有人是耳聞,都驚為奇事異聞,輾轉流傳。由於親身經歷,目睹異狀,不由得你不信以為真。而一般科學家、心理學家、醫學家,由於不是親身目睹,對此都加以全盤否認。即使偶爾目睹經歷,也用他的觀點否認,說是精神不正常,或是心理幻想,一概抹煞。
  • 你相信輪迴轉世嗎?這部8.5的高分紀錄片將刷新你的認知!
    然而一搜輪迴轉世這個話題,大都是藏傳佛教帶有極其濃烈的宗教色彩的解釋,就算帶著再尊重的心情,婆婆還是不明白這些深妙的奧義所在,帶著這種貪生怕死的困惑,小編為大家找到了一部紀錄片來答疑。《生死與輪迴》(2015)看到海報做的非常有科技感,小編定了定心,這部紀錄片共分為4集:《何為生命》、《前世記憶》、《意識現象》、《靈魂的秘密》每一集都有其邏輯的關聯性,承上啟下,在這種非常具有玄學意義的題材上,它論證嚴謹、舉例廣泛、推理合理,是令人無法不信服,實屬佳片。
  • 科學vs宗教?不,科學與宗教攜手並行
    想要正確地評斷一個宗教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走進它的內部,參與它的宗教儀式,用精神和靈魂去感知它的義理與教化,而非是用所謂科學的態度去批判它存在的合理性。真正的科學,乃是一科之學問,其指代的不僅是自然這一學科。人文社會學科有它獨有的規律性,用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宗教,只會發現處處都是矛盾,於此基礎下做出的定論很有可能成為悖論。
  • 活在生命的秘密和光輝中——寫在《西藏生死書》讀書沙龍後
    從2018年初看此書,到2019年在廣州參加臨終關懷的培訓課程,直至今年親人在感恩節入土為安, 我對死亡有了不斷的更深的理解與體會。我不再害怕因談「死亡」而令人忌諱反感;不再擔心沒有人來參加;不再顧慮旁人說三道四。總要邁出這一步的,而這本身就個人對死亡的認知而言也是一種進步。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通知發出不到1天,30個名額即報滿,相信除了孟老闆的個人魅力外,還有就是對「生死」話題感興趣的人多。
  • 死亡是什麼?怎樣克服死亡恐懼?︱讀佛典
    與唯物論不同,佛教在生死問題上持「輪迴」觀。佛教認為,人在現世的一切所思所為構成了一種巨大的力量——「業力」,在業力推動下,人死後仍然會以某種類似於意識的東西存在著(比如,在藏密宗中,這種存在叫「中陰」),並在業力的推動下,「中陰」投胎轉世,實現輪迴。
  • 如何面對死亡?(深度好文)
    一方面,對未知的恐懼以及死亡的不可預測性總是讓人們不敢、不願去談論死亡,從而導致了對「死」字及其諧音的數字的排斥與厭惡。對於死者意識消失與否的爭論則導致了宗教與科學的千年爭鬥,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哲學的唯物與唯心之爭。這種複雜的情感深深地鐫刻在人類的骨子裡,隨著血液的流淌代代相傳,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人類對待死亡的特殊語境,從而也深遠地影響了現代科學尤其是生命科學的發展方向。如何界定死亡?如何面對死亡?如何控制和導致死亡?
  • 生命與輪迴的探索分享
    講到第二次,是在前幾天無意中看到的國外四集紀錄片《生死與輪迴》、以及上下集紀錄片《輪迴》。很多人總是問,為什麼國外科學家這個職業相當普遍,諾貝爾獎的多半獲獎者也都是外國人?從這個紀錄片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國外學者對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事件總是保持開放客觀的態度,並且真的願意花時間精力去研究其真偽性,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從而向大眾解釋說明;反觀國內,往往是對違反常識或者涉及信仰的系統普遍採取阻撓甚至封殺。在這點上,國外學者更接近於對真理的探究。
  • 我看《西藏生死書》:了解了死,才更珍惜生,因為愛才生生不息
    有人忌諱它,像躲避瘟疫般將之看作是談之色變的命題;有人則輕率地看待生命,視死亡為兒戲,甚至將之神化,看作解脫,說到底,關於生死的意義,我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地思忖過。《西藏生死書》中提到了怎麼面對生死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我沒有佛性根基,也沒有深入研究藏傳佛教的深刻教義,我不把自己的體悟看作是通過此書而達到解脫和證悟。
  • 宗教-曾經的科學
    薩滿教說天地自然都有它們的靈性、明教相信光明與黑暗在不停地爭鬥、道教用陰陽理論理解萬物、羅馬相信源自希臘神話人性化的諸神在影響著人類的世界、中國認為盤古、女媧、夸父、伏羲塑造了世界和人,家家戶戶供著保佑日常生活的小神和歷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