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關於港交所(00388) 兩個與過去不同的估值假設

2020-11-29 深圳智通財經
公司

中金:關於港交所(00388) 兩個與過去不同的估值假設

2018年1月9日 14:50:54

中金研究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公司發布研報稱,隨著港交所(00388)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聯繫日益緊密,相應的交易量和估值將不斷上升。預計其未來業務增長強勁、收入結構持續優化、財務指標將進一步提高,港交所將會是優質投資標的,推薦理由主要有:

看好業務增長的戰略前景。中國在資產和風險配置上有巨大而長久的需求,為港交所這一能提供多資產類別產品、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的交易平臺創造了巨大的業務機會。

港交所的經營有明顯特點,即業務的壟斷性、極低的計息負債率(2016:11%)和極高的股息分派率(2010-16:90%)。同時,港交所不斷豐富衍生產品、固收類產品和商品業務,使其對現貨股票交易收入的依賴度從2000年的50%下降到2016年的24%,業務波動性顯著下降。

股東回報率進一步提高。港交所大部分支出為人員薪酬和IT系統成本(2016:73%),其它固定資產支出有限。隨著業務種類不斷豐富和交易量的放大,我們認為總成本的增長比較有限,這將推動成本收入比進一步下降,ROE顯著上行。

財務預測

我們預測港交所2017年、2018年、2019年淨利潤分別增長31%、24%、22%,對應EPS6.18港幣、7.65港幣、9.34港幣。ROE逐步從2016年的17.9%上升至28.5%。

關鍵假設

我們盈利預測的核心邏輯基於3大趨勢判斷:

1)未來新股通、商品通和衍生品通等一系列互聯機制逐步啟動,將結構性地增加港交所包括現貨、衍生品和商品市場的交易量。換而言之,港交所未來的增速將顯著高於權益類資產這一單一資產類別的市值增長速度。

2)關於IPO規則的修訂將吸引更多創新型公司赴港上市,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和明星科技企業(如百度、京東等),改變目前港交所上市公司經濟結構失衡的弊端。而且,此類「新經濟公司」將提高市場投資者的參與度,其交易也比較活躍,能夠提升交易量及市場估值中樞。

3)港交所的業務模式具有明顯的經營槓桿效應。具體而言,其經營成本主要是員工費用和IT系統費用,固定資產投入相對較少(例如港交所於2017年10月關閉了其位於中環交易官場內的交易大廳,其高峰時曾有1000個交易座位)。在收入端強勁增長的時候,費用的增加將比較溫和可控,使得利潤和回報率水平進一步提高。

主要假設包括:

1.現貨市場:預測2017/18/19E日均交易額(現貨+股本權證)為862/1,054/1,303億港幣;日均交易筆數(現貨+股本權證)為120/132/145萬比;南下和北上日均交易額為95/152/206億港幣和89/133/200億人民幣。日均交收指令金額(SI)為2,104/2,525/3,030億港幣。

2.衍生品市場:預測2017/18/19E日均成交量為84/99/114萬張合同,增長10%/17%/15%。

3.商品市場:預測2017/18/19E倫敦金屬交易(LME)所日均成交量為63/68/75萬手,增長2%/8%/10%。LME近年來大力推行產品研發,推出了類似於LMEMini(現金交收的小型期貨合約)、LMEPrecious(貴金屬期貨合約)和LMEShield(針對LME產品的中央電子登記系統)等產品,同時建立了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預計其業務將逐步提速。

4.上市費:預測2017/18/19E增長18%/16%/22%至12.9/15.0/18.3億港幣,主要受益於新上市公司和權證類產品。

5.投資收益:預測2017E投資收益增長126%至16.2億港幣,主要由於投資組合的變化使得投資回報率顯著改善,與17年前三季度增速符合。2018E/19E增長47%/20%,主要由於美元加息使資產收益率上升。

6.和收入成本率和EBITDA利潤率:由於港交所業務的邊際成本極低,預測收入增長(18%/14%/13%)將顯著超過運營成本(4%/5%/5%),使得收入成本率從31%逐步下降到2019年的22%。與此對應的,EBITDA利潤率由69%逐步改善至2019年的78%。

7.ROE:淨利潤穩步提高使2017/18/19年的ROE上升至21.7%/24.6%/28.5%。

8.股息分配率:預計股息分配比例維持在90%。

估值分析

我們採用三階段股利折現模型對港交所估值,每股價值313港幣,對應2018年/2019年41倍/33倍的市盈率。主要的估值假設如下:

1.折現率:無風險利率2.80%,風險溢價5.50%,Beta係數1.0,計算折現率為8.30%。我們認為港交所與港股市場整體風險一致,且隨著收入多元化,盈利隨股票現貨市場的波動性明顯降低,因此認為1.0倍的Beta係數較合理。

2.ROE:第一階段(2018~2020),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市場交易量平穩增加,使得ROE水平逐步上升到25~30%的水平;第二階段(2021~2028),改革措施效果開始顯現,香港市場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期。期間ROE水平穩步提高,2028年達到45%;第三階段(長期),長期ROE保持在45%的水平(港交所2000-16年平均ROE為34%,我們對未來ROE超過歷史均值持樂觀態度)。

3.股息分配率:維持在90%的水平。

4.長期增長率:45%的長期ROE和90%的分紅率,長期增長率為4.5%。

過去估值中樞

上市以來港交所的估值中樞在20.5倍遠期市盈率。短期內,港交所的股價波動和香港市場的日均成交金額高度相關。在2007年和2015年的牛市中,月度ADT曾突破1600億和2000億,港交所的股價也迅速上升。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港交所的估值水平體現了香港市場的整體交易量。我們將港交所的估值劃分成三個區間:

2000~2005–起飛前的平靜時刻

在此期間,香港市場缺乏有力的催化劑,整體市場交易量保持低迷。當時,香港市場的上市公司大部分不是內地企業,交易產品也比較單一。在此期間,日均成交金額僅118億港幣。對應的,港交所的平均估值也徘徊在9.8倍市盈率。

2006~2014–國企上市潮帶來第一次估值騰飛

以2005年建設銀行H股上市為標誌,大批國有企業於2006-10年集中赴港上市,給港交所帶來豐厚上市收入的同時,也刺激了市場交易量。在此期間,港交所日均交易金額跳升到645億港幣,帶動港交所平均ROE上升至52%(高點為2007年的74%),並使其平均估值上升到22.8倍市盈率。強勁的利潤增長和不斷推高的估值,最終使港交所股價從2005年末的22港幣上漲到2014年末的160港幣,實現了戴維斯雙擊。

2015~至今–改革措施就位,期待再次騰飛

自滬港通、深港通分別在2014年底和2016年底啟動以來,南下資金累計淨流入超過7000億港幣,北上資金也超過3000億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南下資金的交易金額佔比超過12%,兩地的互聯互通結構性地增加了港股市場的交易活躍度。

2015年以來日均成交量為876億港幣,並在2017年顯著加速。港交所在此期間的平均估值也上升到33.8倍。目前港交所的估值水平為33倍左右。

我們認為,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新的機制將逐步到位,將結構性地使港交所日均成交金額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1)市場互聯:未來新股通、商品通和衍生品通等一系列互聯機制逐步啟動,將結構性地增加港交所包括現貨、衍生品和商品市場的交易量。

2)吸引新經濟公司上市:近期對上市規則的修改意見,如允許未有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允許同股不同權架構、建立二次上市機制都將從長遠吸引更多創新公司上市,提高市場參與度。

未來隨著改革措施逐步到位,市場交易量或呈現階梯式地穩步增長,港交所有望在盈利改善的同時迎來估值提升的二次騰飛。

兩個與過去不同的估值假設

更低Beta–收入對ADT依賴度下降

目前港交所的收入相對於10年前更為多元化,對現貨市場的ADT依賴度明顯下降。在現貨市場較為低迷時,來自於衍生品和商品交易的收入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如圖20所示,現貨交易費收入在2000年佔收入比重過半,隨著衍生品和商品收入的增加,現貨交易費收入目前佔比已低於30%。

多元化收入有利於降低港交所的beta,減少盈利波動。我們在計算港交所的折現率是考慮了這一因素,將Beta係數設定為1.0。

ROE將逐步回升

港交所在2007~2011年的ROE高達52%~91%。由於2012年為收購LME,港交所增發融資,使得股東權益擴大近90%。同時由於LME的ROE水平僅5%左右,遠低於港交所,因此2012年的ROE下跌到23%。同時由於2012年之後的大部分時間港股日均交易量並不高,因此港交所ROE目前在20%左右的水平。我們預期香港市場未來的交易量將會結構性地增加,預計2019年ROE水平將會達到29%。

中長期(2018~2022年)ADT測算–兩大因素助推ADT升級

我們認為未來港交所日均成交額(ADT)的兩個增量分別來自於1)南下資金的持續流入;2)上市規則修訂後美股ADR回港二次上市。由此測算,我們測算未來5年(2018~2022)ADT將以19%的複合增速增長。

我們的測算基於:

1)港股總市值每年增長10%;

2)香港本地資金的換手率保持65%,大致是過去五年歷史平均;

3)南下資金持續流入,到2022年南下資金市值大約佔港股總市值的15%;

4)南下資金的成交換手率與A股股票型基金相當,大約400%;

5)美國上市中國ADR每年有10%的回港二次上市;

6)二次回港上市的股票換手率與美股過去3年平均一致,大約200%。

我們測算結果顯示港交所ADT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可能達到19%,助推ADT從從2017年的940億港幣上升到2250億港幣。

(編輯:王夢豔)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小摩增持港交所(00388)94.69萬股 每股作價388.88港元
    原標題:小摩增持港交所(00388)94.69萬股,每股作價388.88港元   香港聯交所最新資料顯示,11月24日,
  • 中金:多重拐點催化 運營商估值修復還遠嗎?
    正文投資邏輯業績企穩向好,優質資產迎來估值修復拐點過去20年電信業從2G向4G的更替進程中,行業增長點從移動用戶規模擴張進階到收割數據流量紅利,我們回顧電信運營商的股價走勢,隨著每一代通信網絡制式的切換經歷了周期性調整。
  • 中金公司:未來3-5年平均每年流入港股的大陸資金可能達到2000-4000...
    追本溯源,真正促成這些長期結構性變化的源頭是過去多年港股市場制度變革的厚積薄發。港交所在2018年的上市規則修改就在努力為新經濟公司提供一個更好的上市環境(如允許未盈利甚至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同股不同權赴港上市),否則的話即便有外部催化劑也無法給新經濟公司上市和回歸提供一個合適的土壤;而2014年底滬港通和隨後深港通開通更是源源不斷的為港股市場提供了「活水」。
  • 港交所為何要給同股不同權和生物科技公司「開後門」?
    早在2017年12月15日晚,港交所就曾宣布將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兩個章節:接受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允許尚未盈利或者無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彼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這個改變「是香港市場20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  什麼是同股不同權?
  • 中金:如何看待當前機構「抱團」?
    本文來自 中金量化,作者鄧志波、王浩等。根據此前報告測算,截止2020年Q2主動公募持股集中度已觸及歷史高位。近期市場上出現不少擔憂「抱團」的聲音。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主動股票公募產品是否仍可布局?以及若「抱團」解散,主動公募產品又將受到什麼影響?本篇報告將重點解答以上這兩個問題。
  • 中金:特高壓建設投資有望回升,水電外送落點基本確認
    據中國能源網報導,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本公眾號只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布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訂閱者如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解讀。
  • 中金:A股市場因子投資十問十答
    具體到A股市場投資實踐上,由於不同行業所處的生命周期不同,競爭格局也完全不同,所以估值體系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使用估值因子時一般會進行行業中性的處理。所謂截面動量效應是指在過去一段時間內表現相對較好的股票組合,在未來一段時間裡仍有超額收益,簡而言之,便是「強者恆強」的現象。A股市場的價格動量效應並不強,甚至相反地,在不同的周期上均體現出了一定的價格反轉效應。
  • 復宏漢霖港交所上市首日破發,未來能否「拯救」復星醫藥市值?
    千呼萬喚始出來,9月25日,背靠復星醫藥、手握漢利康的復宏漢霖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值得關注的是,根據Wind數據,復宏漢霖股價下跌時,中金公司有5個席位在盤中瘋狂買入強勢護盤,佔據買一到買五5個席位。根據富途數據,中金席位今日買入98.8萬股,而復宏漢霖今日總共成交量為612萬股,中金數個席位買入總成交額佔比高達16%。針對中金席位護盤情況,有分析師認為,這是明顯的保薦人護盤。
  • 科創板投資手冊:未盈利創新藥企如何估值?
    創新藥估值分為兩步,第一步先計算創新藥100%成功上市後的NPV價值,主要假設參數為患者流、用藥金額等指標;第二步,對於尚處在研發過程中的創新藥,可以將創新藥的研發過程看作為一個看漲期權能否行權的過程,用二叉樹模型進行定價,主要假設參數為臨床試驗成功率與臨床試驗費用等指標。
  • 百濟神州上市藥品同類銷量墊底 衝擊科創板能否複製1600億估值?_個...
    百濟神州上市藥品同類銷量墊底 衝擊科創板能否複製1600億估值?來源:投資者網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藍月亮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洗衣液等多個產品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藍月亮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洗衣液等多個產品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來源:格隆匯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 中金2021年策略: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股被重點關注
    中金交運物流和基礎設施首席分析師楊鑫:我們的策略就十六個字——航空乘風,航運破浪,快遞物流砥礪前行。2020年,受疫情衝擊,市場波動很大,風險難測。過去一年,該如何總結?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 港交所允許未盈利企業上市,境內生物科技公司嚮往「港漂」
    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稱「港交所」)上周如期推出上市制度改革,這激發了境內生物科技企業赴港上市的熱情。錯失阿里巴巴上市的良機後,港交所痛定思痛,在上周五發布上市制度修改方案,向社會徵求意見。修改內容包括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同股不同權機構公司在港交所掛牌等,其一大目的是爭奪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資源。
  • 中金2021年全行業策略出爐: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航空股被...
    摘要 【中金2021年全行業策略出爐:新能源汽車、光伏、工程機械、航空股被重點關注】2020年,受疫情衝擊,市場波動很大,風險難測。過去一年,該如何總結?備受期望的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展開,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又有何期待?
  • 中金公司航空航天科技2021年展望:十四五「新周期」 供需共振高成長
    正文投資邏輯變化:四個「五年以來」的首次問題一、2020年行情復盤,今年行情與歷史上有何不同?今年以來市場活躍度兩個高峰分別是2月和7~8月,其中7~8月創造了2016年以來的新高,且連續9周交易額超過千億元,最高日度交易額約600億元。四季度日均交易額在150億元左右,高於二季度周度日均100億元交易額。
  • 不確定性、情緒與估值的藝術
    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在持續經營假設下,可供股東分配的資金主要來源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以MM理論為銜接,我們可以把DDM轉換為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FCFF或FCFE)。預測自由現金流與預測股價有所不同,未來與過去的自由現金流受到一些相同而且重要的因素影響,存在強相關性。
  • 【中金電子與通信】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十一月數據:手機鏡頭和ToF攝像機超預期
    xudong.chen@cicc.com.cn成喬升  qiaosheng.cheng@cicc.com.cn王心一  xinyi.wang@cicc.com.cn劉瑩瑩  yingying.liu@cicc.com.cn李詩雯  shiwen.li@cicc.com.cn姚遜宇  xunyu.yao@cicc.com.cn韋昕     xin.wei@cicc.com.cn本公眾號僅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布報告的部分觀點
  • 回歸A 股,「藍血貴族」中金的新長徵
    如計劃順利,這將是中金繼2015年登陸港交所之後實現的兩地上市,它也將成為中國第13家「A+H」券商。有人預測,中金通過回歸A股的募資規模將超百億。中金的全名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第一家合資投行。由於早年它所背負的國家意志,以及重要股東摩根史坦利的加持,使得中金素來被認為是投行中的「藍血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