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少兒編程:從商業模式之爭到產品矩陣之爭

2020-12-05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心靈鼓勵師2號

來源:黑板洞察(ID:heibandongcha)

導語

2020年第一季度已經接近了尾聲,受春節和突發疫情的影響,教育行業總體的投融資事件數量並不樂觀。在《2019教育行業融資風向報告,創投圈的錢都去哪了?》一文中,我們得出結論:回看2019,教育行業在資本寒冬背景下,投資事件數量巨幅減少,從融資輪次角度來看,早期階段融資下降幅度最高,中後期融資數量部分輪次受影響較小。STEAM領域仍保持受關注狀態,而傳統K12教育遭遇融資「滑鐵盧」。也隨著國家持續推進科學藝術領域等素質教育內容的發展,課後擴展內容教育市場呈火熱趨勢,並且這一趨勢在2020年可能依舊延續。

在2020年開年不利的情況下,我們依然看到了國內外數起少兒編程項目融資的消息,面對當前艱難的行業境遇,整個少兒編程行業如何解決當前的難題?投資人和創業者又是如何看待2020年的少兒編程呢?

01

壓力與機遇並存,

頭部效應顯現

作為社會建設的基礎行業,教育一向深深受到政策調整的影響。擁有編程信息技術扶持政策的省份,其信息技術發展也會顯著快於其他省市地區。少兒編程之所以能夠在今天的教育行業中受到重視,離不開政策的支撐扶持。自從2010年教育部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會有相應的政策出臺支持和指導少兒編程的發展。

從政策不難看出,今天的人工智慧發展對於數字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當前的教學模式在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人才培養上很難達到時代的要求。新技術,新人才面臨剛出高校門就與當前社會脫節。隨著目前技術趨勢與產業機構的調整,培養全新的信息科技技術人才勢在必行。

隨著80後、90後人群步入結婚生子的階段,這兩代人已經成為兒童消費的重要推動力,新生代媽媽的超強消費意願和較高文化程度,使得他們對於兒童教育培訓也更為重視。兒童消費也正在升級,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得新生代父母能夠負擔高價、高質的產品。另外新生代父母育兒觀念的國際化,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這對於少兒編程的發展也是一個利好。

在黑板洞察統計的210家少兒編程公司中,有139家沒有任何融資記錄的披露,其中已經披露的70家公司中,已經有項目跑到了B輪和C輪的階段了,各個融資階段的公司數量已經逐漸拉開了差距。從馬太效應的角度來說,目前這個行業已經有一些項目跑了出來,頭部公司效應顯現,後面的公司(尤其是沒有任何融資記錄披露的公司)如果不能打磨好自己的商業模式,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持的話,是很難拿到錢的,也讓公司在後續的運營階段中埋下巨大隱患。尤其是在面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整個行業都在進行積極自救,即使在轉型的過程中依然會面臨很大的風險,這不僅僅是線上和線下授課方式的轉變,還包括教師授課習慣,家長用戶認同感等等一系列的變化。短期來看,行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對中小型的企業的挑戰,2020年可能是少兒編程賽道企業的身位決定性的一年。

02

資本視角下看少兒編程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疫情期間,資本市場如何看待少兒編程這個賽道,以及未來對這個行業會有哪些影響,我們與幾位投資人展開了深度的溝通: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要BP題目中帶了「編程」兩字,投資人秒回「不看」

——中關村教育投資 投資總監李慶芳

雖然少兒編程依託於機器人培訓等形態存在有幾年的時間了,但是個人認為少兒編程自2017年7月國務院頒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釋放出國家推行編程教育信號開始,才真正開啟了編程賽道的發展。

資本在2017、2018年一度瘋狂,僅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這一年的時間,資本投在其中10家編程公司的投資額度就達到了10億美元。資本在過去一段時間固然推動/影響了編程領域的快速發展,但是編程領域的真正良性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目前在編程領域還是存在三個暫時不可解決的問題——獲客成本高、評價無標準、課程同質化嚴重。說到底,編程企業或者編程行業的發展,最終考驗和需要的還是企業的自造血能力以及持續盈利的能力。

少兒編程行業近年一直在洗牌過程中。2018年中到2019年,「資本的助力」、「看似頭部品牌的跑出」等原因使得很多投資人「聞編程即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只要BP題目中帶了「編程」兩字,投資人秒回,「不看」,尤其是早期投資。但是經過2019年的發展以及2020年疫情期間編程行業的一些變化,創業者和投資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這個行業;2020年,少兒編程行業的洗牌還會繼續。

疫情期間,教育或者在線教育看似是受到了很多利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新型冠狀病毒對所有人所有企業來說都是一場災難,所謂的在線教育「利好」也不過是「短時的蜂擁而上的用戶端的」,在供應鏈端、效果端,在老師、設備、平臺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不可否認,疫情在對推動在線教育快速發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線教育的長久平穩的發展,還是要遵循「剛需、效果、穩定性」等最基礎的判斷標準和行業發展規律。當然,教育行業本身是具有「反周期」特性的,所以相對於其它行業而言,在疫情期間,教育整體受到的影響還是相對小的。

資本市場我個人認為還是相對理性的,不會因為某些企業/行業的短時增長,就瘋狂關注某些行業/企業,也不會因為受到災難的短時影響就拋棄某個行業或者完全看輕。創業本身就是一場有著各種溝溝坎坎的馬拉松,疫情也只是其中的一步而已。

少兒編程,尤其是線上化大班課的需求,在疫情期間被更多地激發了出來。一方面,線下與機器人或者創客方面相結合的編程不得不轉向線上;另一方面,線上一對一導致師資力量不夠,不得不轉而尋求更優的「線上一對多」的解決方案;所以疫情期間對於少兒編程的線上大班課會有促進作用。當然,也不排除疫情後線下的短時報復性反彈。再之後,相信少兒編程會像眾多教育領域一樣,走向譬如「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的更好造血盈利模式的理性發展態勢。

商業模式得到驗證持續健康發展的優良公司將會跑出,淘汰劣幣,整個行業會回到一個激濁揚清的狀態

——清流資本 運營合伙人 張貝妮

在過去的1、2年,少兒編程的確是一個炙手可熱的新興賽道,比較容易受到資本方的青睞,甚至有些過熱,因此會有大大小小,實力參差不齊的上千家公司出現,目前隨著國家對編程教育的政策扶持頻繁出臺,以及國內對人工智慧人才的需求缺口仍在不斷擴大,也因此造成了作為家長、學生等消費群體對編程教育的消費熱度在不斷上升,所以我們判斷2020年甚至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少兒編程行業的生存狀態仍會良好,但隨著長遠發展來看,我們希望,也勢必會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少兒編程行業會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市場慢慢冷靜後,會跑出商業模式能夠得到驗證持續健康發展的優良公司,淘汰很多劣幣,整個行業會回到一個撥亂反正的狀態。目前國內產業鏈下遊由於缺少完整體系的內容與充足的師資供給,難以規模化並保證教學質量,用戶獲取成本高、生命周期短、留存差,且線下渠道戰競爭激烈,漸漸處於紅海;而上遊專注於工具開發的玩家較少。我們在17年的時候參與投資了編程貓,他們的自主研發的底層技術和完整的教學內容賦予了編程貓建立完整科目課程體系與長期教學大綱的可能性,能夠幫助學生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循序漸進地學習機器語言知識體系,成為覆蓋用戶全生命周期、全知識體系的底層程式語言學習工具。隨著編程教育科目化政策的市場滲透,無論是在B端還是C端,在生態鏈上遊處於絕對優勢的編程貓都擁有無限想像空間。

2020年,這次疫情的出現,對許多公司而言都是一次危機,當然,在線教育行業在這次疫情中存在大量流量的湧入,但也同樣是一場考驗,是一場大浪淘沙的過程。少兒編程行業又作為在線教育中的新興賽道,會因這次疫情進入更多大眾消費者的視野,但面對大量流量的湧入,公司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能持續產出帶給用戶更高的教育價值,在這次疫情中也許得到驗證,好的良駒一定是那些已經花了大量時間,提前做好充足準備,能夠長遠健康發展,能夠持續帶給用戶高價值和優良體驗的公司,相反,沒有做好準備,或者目前不那麼健康的公司也會暴露出來問題,然後逐漸退出舞臺。

疫情期間,流量的爆發也對大部分本身的底層技術架構帶來了巨大的技術考驗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

受疫情影響線上教育領域迎來爆發式增長,主要利好兩類教育項目。一個是本身就從事線上教育的公司,包括頭部的好未來、新東方、VIPKID等;另一類就是從事教育信息化的公司,這類公司為線下教育機構提供線上平臺搭建的能力,在整個疫情期間尤其是在春節期間有很多公司就開始瘋狂收到了新的訂單,但其實這個過程中由於流量的爆發也對大部分本身的底層技術架構帶來了巨大的技術考驗。從用戶群體上來,這次疫情讓線上教育機構更好的完成了下沉市場的滲透,但是擁有用戶不代表能留存用戶,所以對於大部分投資人來講無論是看線上的教育公司還是去看下教育信息化的那些項目,都是要整體的看疫情之後的留存和轉化能夠做到什麼樣子。

對少兒編程領域的影響其實也應該從項目形態的角度上來看,對於線下的編程教育機構還是有比較大的影響的,大部分線下的教育機構在轉線上的過程中都要產生相應信息化支出成本,而且線上課程目前看起來都是打折收費的,所以即使完成線下轉線上的工作而且中間沒有客戶戶損耗也依然會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是對於原來就是線上的教育機構,整體還算是相對利好的。

03

從商業模式之爭

到產品矩陣之爭

幼兒園、小學、中學生是編程教育的核心目標用戶,教育部數據統計,2015年時,這三類群體在校人數約為1.83億人。據《2017-2023 年中國少兒編程市場分析預測研究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大陸少兒編程滲透率為0.96%,預計每人每年在編程培訓領域消費為6000元,粗略估計目前國內的少兒編程市場規模達百億左右。而且隨著普及率每提升1%,整體市場規模有望擴大100億。

面對賽道未來發展的規模前景,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也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少兒編程過去幾年,政策上越來越利好,商業模式上越來越清晰。去年對行業有些反覆的聲音,實際上變化的不是行業,而是參與者的數量,從15-16年的寥寥幾家,到18年達到峰值19年回落,是一個先升後跌的曲線,今年的市場已經呈現出明顯資源向頭部聚攏的馬太效應。2020年,政策會進一步利好,僅在過去兩個月,就有河南,河北,四川三個省分別出臺了編程教育普及的相關文件。商業模式上,K12驗證過的各種成熟、高效的模式,在少兒編程上都可以復現:線下小班,線上大班,線上小班等等。同質化競爭下,沒辦法產生利潤。因此我的判斷是,1、K12的在線大班課市場競爭今年仍然持續,疫情後在線獲客成本繼續升高。(疫情期間特殊原因成本短暫下降)2、少兒編程機構頭部機構的競爭將從商業模式之爭,切換成產品矩陣之爭(所有有效商業模式互相都會涉及),比拼的是團隊的能力,組織的能力。」

他認為今年少兒編程的變量主要在兩個地方:一是校內校外是否能打通,二是線上線下是否能融合,這會決定少兒編程機構的效率是否能十倍於行業平均水平。同時公立校的人工智慧教育採購項目在今年也會有很大的機會,也是編程貓過去幾年在公立校市場積累後要厚積薄發的領域。

我們了解到,編程貓的合作方中包括了六百多個線下店,為了幫助合作方全體擁抱線上。編程貓第一時間推出了「線下公益護航計劃」,搭建「空中課堂」,從平臺、課程、服務三個維度為線下合作機構提供支持,幫助線下合作機構將課程無縫轉移到線上,保證教學工作繼續開展。疫情期間為所有合作機構免費提供Kitten和Python全套課程,支持線下機構優化教學內容;同時,免費提供線上AI雙師教學平臺,機構教師作為主講及助教進行線上授課,並結合線上配套的教學服務體系進行教學服務。

為了讓線下老師能充分了解並熟練使用AI雙師課程平臺,2月1日至6日,編程貓針對線下合作機構的「AI雙師教學培訓」在線上展開。計劃推出首日,僅半天時間,就有290多家線下機構的報名。線上培訓過後,2月7日已順利開展教學工作,第一天來自全國各地72家線下合作機構已經正式在線上課,1948名孩子到課學習。

而在疫情期間,資本市場如何會如何看待教育市場,同時對少兒編程會有哪些影響?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表示:「這次疫情給我們的國家和民眾帶來了苦難,給經濟帶來了非常大的打擊,在這個沒辦法改變的事實下,分析疫情對整體素質教育的影響,核心是對線上的普及和擁抱。線上化是大趨勢,線下也不能脫離。在未來,OMO(online merge offline)線上線下融合是大方向。此次疫情意外地完成2億中小學生全體線上化的進程,尤其是對下沉市場影響更大,疫情後,線上教育將加速。疫情對線上的影響是有限的,更多的挑戰在於組織能力、遠程協助等問題。疫情下的辦公能力對線下編程、機器人教育行業挑戰非常大。但我們剛剛完成的C輪4億人民幣融資已全部到位,面對未來行業的挑戰在資金上做了充足的準備,同時我們也積累了五年的編程遠程教學經驗,累計戶數量達3147萬,一線教研師資818餘人。貓老祖們(編程貓老師)此次也都克服困難,通過科技的手段,為孩子們提供教學。」

說到底,不論何種教育形式,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而未來如何讓不同的教育形式都充分發揮出其優勢,完美融合,從而產生更大的社會公益效用和能量,會是教育從業者們今後著重思考的問題。「現階段不論是少兒編程還是其他的教育領域,踏踏實實做好對已有用戶的服務,才是當前的重中之重。」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在最後說到。

結語

少兒編程的賽道競爭已經逐漸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在黑板洞察之前關於少兒編程賽道的分析報告中曾指出,賽道中的企業如果不能打磨好自己的商業模式,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來支持的話,將會很難拿到錢的,甚至會在下一個經濟下行的周期中死掉。只不過我們沒想到這個周期會來的如此突然。

疫情給在線教育機構的帶來衝擊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越來越規範的要求將促進著整個行業正向發展。政策趨嚴,各個賽道將逐步規範化、體系化。少兒編程發展的今天依舊處於資本領跑的狀態,產業都在向著更大更好,更全面的方向發展。要在賽道中長久發展,精耕細作,修煉內功才是最主要的趨勢。外部優質資源能夠推動教育公司正向發展,但用戶的認可才是持續發展的核心保障。技術變革造成了教育行業系統化和機構化,除了帶來體量的擴大,還帶來了更好的服務和效果,以及公司運營的正規化,反過來帶給消費者的是更多的安心和安全。

相關焦點

  • 學編程不止是為做程式設計師,編程貓小火箭學員家長:學編程,是培養思維...
    學編程不止是為做程式設計師,編程貓小火箭學員家長:學編程,是培養思維的好方式 2020年03月25日 10:26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國家之爭的內核是經濟之爭
  • 少兒編程思維之模式識別
    計算在我們生活中無所不在,"計算思維"首先它是人的思維,其次它是基於數學的思維,適用於醫療、法律、商業、政治等所有領域。"編程思維"作為"計算思維"的分支,結合數學和工程學的思維方法,把計算機當成是我們最有力的助手,通過計算機來實現我們平時不敢去嘗試的瘋狂想法和解決方法。
  • 場景時代已來臨 所有的商業歸根到底都是場景之爭
    網際網路+時代的真正本質是場景時代的來臨,傳統商業模式的品牌、營銷、渠道、設計、研發、市場、公關、銷售和連接方式正被場景重新塑造。而場景的本質是對時間的佔有,擁有場景,就擁有了消費者的時間。可以說,人們喜歡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所處的場景,以及場景中自己浸潤的情感。人們需要更多場景來滿足自己的不同需求,哪怕是不能實現的空中樓閣似的需求。
  • 「基因剪刀」背後的專利之爭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7日下午,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詹妮弗·杜德納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埃馬紐爾·卡彭蒂耶憑藉「一種基因組編輯的方法」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第六、第七位女性獲得者。
  • 聯想戴爾廣告之爭成經典案例
    但他們也指出,運用比較性廣告,實行進攻性營銷,是許多企業在營銷戰中常用的手段之一,此次沸沸揚揚的聯想、戴爾廣告之爭,折射出的是文化差異下的不同競爭策略。看來,如何正確認識並運用比較性廣告策略,是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 光伏矽片「尺寸之爭」再起
    尺寸之爭背後  事實上,有關矽片的「尺寸之爭」由來已久,對「大尺寸」的探索一直未停息。  經濟觀察網記者在此前採訪中了解到,在2017年之前,優化矽片尺寸的空間有限,組件的外形尺寸較為固定。進入2017年,行業開始考慮將組件做大,通過調整矽片的尺寸實現上述目標。
  • 2020白熱化的口糧酒之爭,純糧固態才是最終出路
    2020年自疫情以來,口糧酒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各大酒廠騷操作不斷,都希望能夠好好的奶一口。口糧酒爭奪戰的導火索應該從提價談起,今年5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汾酒將42度玻汾上調2元,終端標牌價達到了49元,53度玻汾上調3元,終端標牌價達到了58元。同樣是5月,西鳳老綠瓶出廠價有計劃地提高了大約25%左右的出廠價,據悉終端價格也有相應調整。
  • 強化地板厚薄之爭
    從消費角度來看,強化木地板的購買人群通常分兩種:一種消費者總想在強化木地板中找到實木的感覺,認為這類更具環保特性、厚實有安全感,12mm厚的地板產品以仿真實木的工藝強化了這類消費人群的購買慾望;而另外一些消費人群則較為理性,
  • 領海之爭與大國崛起
    領海爭端從東海到南海綿延不斷,中國都捲入其中。今年夏天以來,在與菲律賓的黃巖島之爭暫時平息之後,與日本的釣魚島之爭又起,中國再次被推到風頭浪尖。值得稱讚的是,在這兩次爭端中,中方採取了相對強硬的姿態,不僅為本國權益呼喊,還活動手腳熱身。這些動作迥異於常年的低調吟唱,甚至無聲無息。這個變化也許會讓幾個鄰國感到不快,卻證實了中方在試圖履行保護國家主權的職責。爭執國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 少兒編程機構動態,編程貓教育發展日漸全面
    伴隨著人工智慧的浪潮,隨著父母收入和教育觀念的提升,整個兒童編程市場進入爆發式增長。編程貓致力於為青少兒提供更有價值的編程教育,旗下明星課程類型包括小火箭幼兒編程課、探月手機編程課、編程貓小班定製課等課程。編程貓已在北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的20多個國家進行了國際化部署。
  • 搶佔C位,洛天依和初音未來的「瑜亮之爭」
    借著荔枝聲音節,洛天依這位號稱「世界首位中文V家虛擬歌手」的熱度一下子增加了不少,甚至還在圈內引起了一場與初音未來的「第一虛擬歌手之爭」。不少騎士團(洛天依鐵桿粉絲的暱稱)對初音未來的第一虛擬歌手的地位表示不服,認為其「已過氣」,而洛天依才是「實至名歸」的。
  • 少兒編程:智商稅or典型搶跑?沒有一種想像力是天馬行空的!
    時代的指向總會層層傳導,體現到兒童教育的鏈條上。少兒編程因此引發了不少質疑「少兒編程是不是智商稅」,一時間受到熱議。 一部分父母認為,少兒編程與真正的編程差之千裡。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將兒童從出生後到15歲的智力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在3到6歲,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處於前運算階段,剛剛建立了符號功能,需要依靠表象進行思維。
  • 當悟空會寫代碼,這家少兒編程機構如何玩轉雙師課堂?
    導語打開貝爾編程的網站,進入眼帘的是一個個色彩豔麗、動畫一樣的作品,點擊可操作、可改編,而這樣的設計正是出自貝爾編程學員之手。在每節課後半段,他們將利用學到的編程知識,完成一個DIY的作品。目前貝爾編程的教研團隊有20多人,約為公司總人數的1/5,課程會根據每周收集的數據進行更新優化。「小貝」IP式雙師課堂如果想要探討雙師最早的原型,大概可以追溯到2006年。2006年,主打IT培訓的達內開始用「遠程直播、雙師模式」授課,可以算是業內最早布局雙師課堂的機構。
  • 深圳瓦力工廠少兒編程教育
    瓦力工廠是一家專注於3-16歲少兒編程教育的全生態鏈企業。瓦力工廠結合國際STEAM教育理念與國內少兒特點,集結國內外編程專家、課程研發專家、少兒教育專家,自主研發機器人教具,開發連貫性編程課程體系,一站式輸出少兒編程教學與賽事解決方案,打造完整的少兒編程教育產業生態圈。瓦力工廠以硬、軟體和科技為驅動力,旨在推動少兒編程教育為主流教育,致力於通過智趣編程全面激活孩子的科技能力與未來素養,幫助下一代輕鬆駕馭。
  • 波動力學與矩陣力學之爭
    波和微粒都是很容易理解的概念,但儘管這兩個模型都捕捉到了光線本質的某些方面,但似乎都不正確。例如,傅科在1850年指出,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慢。這與光的波動理論的預測是一致的,但與微粒理論的預測相反。所以顯而易見的推論是光一定是波。然而,這個推論假定這兩個模型中的一個是正確的。傅科所展示的只是簡單的微粒模型不能準確預測光的所有性質。
  • 禮教派與法理派之爭
    禮法之爭  第一回合,是從1906年沈家本奏進《刑事民事訴訟法》開始的。這部法律中採用了西方的律師制度和陪審制度,遭到了張之洞的反對。儘管沈家本等人據理力爭,但由於督撫大臣們也紛紛表示異議,《刑事民事訴訟法》未及公布即作廢。1907年,沈家本等又奏上《大清新刑律草案》。
  • 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原標題:醫保談判變革下的2021年之爭   進入了醫保就意味著銷售可以放量。   幾家歡喜幾家愁。
  • microLED與OLED之爭到頭了嗎
    也許,5年前LG大力宣傳OLED產品的時候,這一問題並無懸念。但是,2020年面臨micro LED的挑戰,OLED彩電、乃至於在更多領域OLED的前景正在面臨變數!但是,2020年9月,據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和三星顯示器之間出現了分歧,三星電子在猶豫是否採用QD-OLED屏幕。同時,媒體報導,三星電子可能在明年推出採用「micro LED+QD濾光膜」的新體制面板技術的彩電產品。
  • 地圖戰「疫」背後,是BAT的「圈層生態」之爭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平臺如此爭先恐後的上線普惠性質的「疫情地圖」功能,頗有些當初地圖入口之爭的味道。BAT地圖入口之戰「偃武修文」,增值化各自為戰的「圈層生態」已至導航地圖起初的入口之爭可以說是異常精彩,從百度最先收購長地萬方揭開帷幕,後來阿里拿下高德,騰訊入股四維圖新形成BAT御三家之戰,先後又經歷了2015年O2O的聚合打車大戰,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等,都是想要拿下地圖入口這一核心點。
  • 正確的產品思維,決定產品優劣
    之所以說PMF比MVP更有效的原因在於,競爭全球化和物質極大化的今天,產品同質化嚴重,同一個賽道,即使技術含量足夠高,仍然有數百個競爭對手盯著同一個細分市場,然後這裡面還有數十個跨國巨頭或者「獨角獸」。一部分原因在於,技術不再是壁壘,商業模式不再是秘密,管理團隊更加職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