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過去是怎麼演化的?未來會演化成永生生物嗎?

2020-12-03 鍾銘聊科學

對於每個人來說,最難回答的話莫過於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對於人類這個群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人類的演化歷程之中。

人類從哪裡來?

人類的出現,大約還要從1億多年前開始說起。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此時的恐龍正處於巔峰狀態,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都是恐龍的地盤。此時人類的緣故祖先已經出現,但由於恐龍的存在,人類祖先只好躲在洞穴中或者樹上,以夜棲的形式生存,偶爾吃吃種子,或者捕食一些昆蟲。

由於個頭小,對食物的需求不大,再加上夜晚時活動的恐龍較少,人類遠古祖先就依靠這種方式苟活著。

原本以為獸族這輩子都不會翻身農奴把歌唱了,結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大小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撞擊產生的撞擊波導致恐龍大量死亡;由撞擊引起的火山、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又將倖存的一部分恐龍毀滅。

之後,由於火山灰遮擋了太陽,導致太陽光線無法進入地球表明,地球溫度開始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變弱,生產的能量也會大幅減少,此時一些體型較大的生物因此而滅絕。

這仿佛是一場為恐龍量身定做的大滅絕,在這次大滅絕中,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鳥類恐龍憑藉著體型較小的優勢倖存一些,演化成了今天的鳥類。而哺乳家族雖然也在這裡大滅絕中損失慘重,但哺乳動物由於鼻腔內有黏膜,能過濾一部分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再加上哺乳動物親代會照顧子代,提高了後代的存活率,因此哺乳動物一躍成為了地球的主人。

後來,哺乳動物家族又出現了靈長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中損失慘重,但幸好非洲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隨著地勢運動的興起,非洲的地勢不斷抬升,形成高原;而且東非大裂谷的形成,阻擋了非洲東西兩側靈長類動物的基因交流,而在非洲東側,演化出了最早的人類:能人。

能人在演化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後代,其中包括匠人,匠人開始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以及簡單的工具,但此時它們還不是現如今的人類。

匠人在發展中逐漸出現了各種直立人,直立人隨著地球變化離開非洲,來到世界各地,其中來到我國的有藍田人、北京猿人等,但此時人類的遠古祖先還在非洲演化著。

大約在10萬年前,智人出現了,而且智人還走出了非洲,只是智人走出非洲沒多遠就遇到了尼安德特人,身強體壯的尼安德特人將智人胖揍了一頓,然後這些智人就沒有留下任何後代消失了。

大約在6.5萬年前,晚期智人開始走出非洲,而這一次,不知道是智人進化了,還是尼安德特人本身就遇到了麻煩,總之這一次智人成功擴散到了全世界,並且其他人種在智人擴散的過程中逐漸滅絕了。

現如今,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是同一種族:智人。

人類要往哪裡去?

了解了人類從哪裡來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未來人類會怎麼演化。

我們常說:演化是沒有方向的,是自然選擇在起作用。但要知道的是,自然選擇之所以能夠起作用,是因為生物在繁殖後代時,並不是每一個後代都能存活,其中能夠存活並留下後代的,才能將自己的基因繼續傳遞下去。

但是人類的出現打破了這個規則,人類從被動的進化,變成了主動選擇進化。

首先,我們出現了基因測序技術,如果我們能把人類所有的基因用途都研究明白,那麼人類就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隨意調控這些基因了。

比如:鐮刀型貧血症是一項遺傳病,而目前技術可以做到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整該基因,使其在人類基因中消失(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不允許運用到人類身上,該技術目前在動物實驗中比較成熟)。

光是改造人類自身的基因還不夠,人類還想著改造自身的肉體。科學家們提出過一個概念「缸中之腦」,意思是說人類的大腦放在培養皿中,將信號連接到電腦上,通過電腦模擬出人類的感官感受,比如:我們能看到森林,還能用手採蘑菇,能煮蘑菇湯,嘗到蘑菇湯的味道。那麼請問,此時的是究竟是在森林之中還是在培養皿中?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把人類的肉體捨棄,或許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長生不老,而這,或許也是人類最想要的未來方向。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生物演化的方向不是「永生」,而是繁衍?
    長生不老是古代帝王的願望,當然誰又不想永生呢。然而不僅僅是生命,宇宙中並不存在永恆不變的物質,大到宇宙的演化,小到一顆原子的衰變,變化才是宇宙萬物的主旋律。那麼生命是否能在變化中獲得永生,生物的演化方向為什麼不是永生?答案是不可能的,這與宇宙的客觀規律存在衝突。
  • 人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嗎?怎麼演化的?
    雖然在我們看來,人類已經凌駕於所有的生物之上,但其實人類並不特殊,人類的演化以及遺傳規律和其他生物一模一樣。既然如此,那麼人類究竟是不是從動物演化而來的呢?人類是怎麼出現的?大約在1億年之前,哺乳動物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如果你對地球歷史比較熟悉,你會知道當時恐龍還沒滅絕,仍然佔據著地球主要生態位。為了避免與恐龍直接競爭,當時的哺乳動物大多生活在地下或者樹上,而且體型較小,對能量需求有限。
  • 了解了人類從哪裡來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未來人類會怎麼演化
    現如今,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是同一種族:智人。人類應該是憑著動物圈的進化性發展性出來的,是從動物圈中的層次性結構性演化而來的。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人類的演化性是離不開這層動物圈子的相關信息性的,所以就認為人類是從動物圈子的演化性而發展出來的了。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不可能實現永生,永生對於我們來說或很悲慘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演化了數百萬年,整個過程實際上都是在追求生命的質量和長度,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情況也是如此。在人類的石器時代,平均壽命可能也就二十多歲而已,而到了現代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活個七十歲都不算高壽了。人類追求永生想要一直活著,這才是生命最本質的欲望。
  • 活著不好嗎,為什麼地球生物還要演化出死亡?
    如果地球上存在著一種永生生物,那麼該永生生物在遇到環境變化時,也會死亡。所以死亡是所有生物都無法躲避的終局。我們知道,地球環境其實算是比較穩定的,比如:現如今的氧氣含量,海洋面積等和過去幾十萬年區別不大。這意味著同一個個體其實能夠適應幾十萬年的地球環境,既然如此,地球上為什麼沒有能夠存活幾十萬年的生物呢?
  • 人類演化的一些思考.
    我今天來談談人類演化的兩面性。02人類在很長很長的一段時期裡面,一直處在食物鏈中間層的位置。這個時間有多久呢?大概在六百到兩百萬年前吧。再向前推就是純種的靈長猩猩,這個就不說了,因為這段時間是用千萬年為單位計算的。幾百萬年前,「祖先們」主要靠吃剩下的腐肉為主。
  • 人類是怎麼演化而來的?
    神創論VS進化論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人類就開始思考:「人類是從哪裡來的?」,最初,受限於觀測手段,以及科學技術,人們對自然了解的並不深入,在回答人類是從哪裡來時,人們通常會認為人類是由神創造出來的,這就是神創論。
  • 世界上有哪些生物能永生?人類為什麼不能永生?
    永生的水螅 咱們常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卻有一些生物逃脫了自然規律,演化為長生不老的生物。 比如水螅,1988年,美國波莫納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究並追蹤水螅四年發現,水螅並沒有任何衰老現象。
  • 生物為什麼不能永生,竟是因為「性」?
    對於永生這件事,人類可謂是從古至今就在追求,古有秦始皇尋遍長生不老藥,今有人類把自身永遠冷凍起來,只求未來能夠復活!但卻不是人類,那麼人類為何無法永生呢,僅僅是因為「性」嗎?地球上永生的生物要知道,生物的本能就是活著,為了生存,各種生物都能演變出來許多優勢,只為了能夠在大自然中更好的生存下去。
  • 人類在未來會不會滅絕
    6600 萬年前,曾經稱霸地球表面生物鏈 1.6 億年的恐龍被基本滅絕 6500 萬年後,風水輪流轉,一個叫作人類的生物又開始稱霸地球表面的生物鏈 你可能會問,恐龍會滅絕,那麼人類呢,是不是最終也會被滅絕?
  • 它們已進入了石器時代,未來會演化出智慧從而威脅人類文明嗎?
    文/冰辰人類祖先從石器時代慢慢進化成現代,這個過程極為漫長,而且人類也是幸運的,因為期間並沒有遭遇強大的生物控制,各種生物百花齊放,開始各自的進化之旅,唯有人類誕生出了智慧。眾所周知,人類的祖先是猿猴類物種,即使在現代也存在靈長類動物猿猴。
  • 如果未來海水淹沒了陸地,人類會演化出鰓嗎?
    當地的漁民表示,以後出行會繞路而行,避免觸礁。海洋的水平面上升,是溫室效應造成的後果之一。早在數年前,馬爾達夫已經出現了同樣的情況,這兩起事件無疑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再不好好地對溫室效應加以控制,當兩極的冰塊完全融化之時,那人類真的要搬到珠穆朗瑪峰山頂和青藏高原上生活了。
  • 如果在火星上放一顆細菌,它能演化成類似人類的生命嗎?
    生物需要外界環境的支撐,而火星缺乏地球生物正常生存的溫度、液態水、有機物等條件,細菌過去也得死,更無法進化為類似人類的生物。不能因為人類最終進化為現代人類就認為所有的生物進化的歸途就是類似於人類這樣的高智慧生物,且不說細菌怎麼邁入向多細胞生命的轉變,即便是現代地球多細胞生物也是千奇百怪形狀不一,主要是因為生物演化沒有明確方向,基因層面的改變是受環境影響隨機發生,隨機發生的基因改變也只能隨機地影響生物的性狀,所以造成了地球生物的多樣性。
  • 人類的最高追求是永生,為什麼進化論卻認為生老病死必須?
    人類的極致追求是永生,但對於生命演化來說永生卻是一種毒藥,兩者之間的矛盾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下這個毒藥!地球上有永生的物種嗎?如果將永生的範圍擴大的話永生的物種還不少,比如最近就有一種突破生命極限,達到永生的物種,這就是傳說中的歐洲複製蝦,當然從這基因角度來說,這種蝦並沒有達到複製自身這個特徵,它在幾十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中獲得了孤雌生殖,並且可以遺傳,這也許是人類親眼見證過的進化與演化。它現在遍布歐洲,馬達加斯加和日本部分地區,未來複製蝦的生物入侵問題會非常嚴重,所幸的是這種蝦能吃。
  • 同樣是演化了幾億年,為什麼恐龍沒有像人類一樣,演化出文明?
    我們經常會把恐龍和人類作為對比,並且把恐龍當作是地球的上一任霸主,而人類是現如今地球霸主。從某種程度上講,人類和恐龍都很相似,都佔據地球主要的生態位;都對自身所在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影響。但是人類和恐龍也有明顯的不同,那就是恐龍沒有演化出文明,而人類擁有了文明。
  • 地球上為什麼沒有出現永生生物?是什麼阻止了生物永生?
    因此,總有人在想,為什麼人類不會進化出「永生」的能力? 這件事,我們還是要從「進化論」的源頭說起,也就是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說起。 「進化」兩個字似乎預示著物種的演化是有方向的。可是達爾文並不沒有描述這樣的「方向性」,進化論其實是翻譯錯了意思。他的理論更應該叫做:演化論。為什麼這麼說呢? 達爾文是受到了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啟發,把環境對於生物演化的影響也考慮進去。
  • 關於演化的疑問
    又一個盛大的購物節雙 11 過去了,李佳奇、薇婭等主播僅靠一人推銷,就可以超過一個上市公司一年的銷售額,這是我們以前想都沒想過的事情。記得當年,還在擔心銀行支付通道卡殼,現在看到的是物流爆倉、快遞櫃爆倉。
  • 賴建誠:為什麼宗教有助於人類演化
    這隱含了一個概念:宗教是幫助人類(社會)演化的一環,人類其實需要宗教。談到演化,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達爾文提出的演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個歸納生物在不同世代間演進過程的理論,從成形到正式出版《物種起源》相隔十多年,部分原因是達爾文在這中間請教了許多專家學者,希望能將理論建構得更完整;此外還有一個宗教上的原因,演化論徹底挑戰了上帝創造萬物的說法。
  •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為什麼地球生物還要演化出死亡?
    但由於藍細菌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將空氣中的碳轉化為氧,使得地球上出現了大氧化事件,以及大氣層中的氧含量直線上升(多說一句,雖然那時候叫做大氧化事件,但當時的氧氣含量並不高),許多無法適應氧氣的生物直接在這次事件中滅絕,還有一部分則躲在無氧的地方繼續演化生息。
  • 人類無法永生?科學家找到替代方法,遭質疑:這還是人類嗎?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當然對於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對於人類嚮往的「長生不老」卻依然沒有實現,畢竟人類的生命雖然長達幾十年,但在地球的歷史中依然是非常短暫的。那麼人類真的可以「永生」嗎?科學家找到了替代方法,卻遭質疑:這或許並不是人類。那麼科學家用什麼樣的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