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個人來說,最難回答的話莫過於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對於人類這個群體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人類的演化歷程之中。
人類從哪裡來?
人類的出現,大約還要從1億多年前開始說起。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此時的恐龍正處於巔峰狀態,不管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遊的,都是恐龍的地盤。此時人類的緣故祖先已經出現,但由於恐龍的存在,人類祖先只好躲在洞穴中或者樹上,以夜棲的形式生存,偶爾吃吃種子,或者捕食一些昆蟲。
由於個頭小,對食物的需求不大,再加上夜晚時活動的恐龍較少,人類遠古祖先就依靠這種方式苟活著。
原本以為獸族這輩子都不會翻身農奴把歌唱了,結果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大小的小行星撞到了地球,撞擊產生的撞擊波導致恐龍大量死亡;由撞擊引起的火山、地震、海嘯等地質災害又將倖存的一部分恐龍毀滅。
之後,由於火山灰遮擋了太陽,導致太陽光線無法進入地球表明,地球溫度開始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變弱,生產的能量也會大幅減少,此時一些體型較大的生物因此而滅絕。
這仿佛是一場為恐龍量身定做的大滅絕,在這次大滅絕中,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鳥類恐龍憑藉著體型較小的優勢倖存一些,演化成了今天的鳥類。而哺乳家族雖然也在這裡大滅絕中損失慘重,但哺乳動物由於鼻腔內有黏膜,能過濾一部分空氣中的有毒氣體,再加上哺乳動物親代會照顧子代,提高了後代的存活率,因此哺乳動物一躍成為了地球的主人。
後來,哺乳動物家族又出現了靈長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在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中損失慘重,但幸好非洲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隨著地勢運動的興起,非洲的地勢不斷抬升,形成高原;而且東非大裂谷的形成,阻擋了非洲東西兩側靈長類動物的基因交流,而在非洲東側,演化出了最早的人類:能人。
能人在演化過程中,誕生了很多後代,其中包括匠人,匠人開始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以及簡單的工具,但此時它們還不是現如今的人類。
匠人在發展中逐漸出現了各種直立人,直立人隨著地球變化離開非洲,來到世界各地,其中來到我國的有藍田人、北京猿人等,但此時人類的遠古祖先還在非洲演化著。
大約在10萬年前,智人出現了,而且智人還走出了非洲,只是智人走出非洲沒多遠就遇到了尼安德特人,身強體壯的尼安德特人將智人胖揍了一頓,然後這些智人就沒有留下任何後代消失了。
大約在6.5萬年前,晚期智人開始走出非洲,而這一次,不知道是智人進化了,還是尼安德特人本身就遇到了麻煩,總之這一次智人成功擴散到了全世界,並且其他人種在智人擴散的過程中逐漸滅絕了。
現如今,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的人類,都是同一種族:智人。
人類要往哪裡去?
了解了人類從哪裡來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未來人類會怎麼演化。
我們常說:演化是沒有方向的,是自然選擇在起作用。但要知道的是,自然選擇之所以能夠起作用,是因為生物在繁殖後代時,並不是每一個後代都能存活,其中能夠存活並留下後代的,才能將自己的基因繼續傳遞下去。
但是人類的出現打破了這個規則,人類從被動的進化,變成了主動選擇進化。
首先,我們出現了基因測序技術,如果我們能把人類所有的基因用途都研究明白,那麼人類就可以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隨意調控這些基因了。
比如:鐮刀型貧血症是一項遺傳病,而目前技術可以做到使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整該基因,使其在人類基因中消失(目前基因編輯技術不允許運用到人類身上,該技術目前在動物實驗中比較成熟)。
光是改造人類自身的基因還不夠,人類還想著改造自身的肉體。科學家們提出過一個概念「缸中之腦」,意思是說人類的大腦放在培養皿中,將信號連接到電腦上,通過電腦模擬出人類的感官感受,比如:我們能看到森林,還能用手採蘑菇,能煮蘑菇湯,嘗到蘑菇湯的味道。那麼請問,此時的是究竟是在森林之中還是在培養皿中?
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把人類的肉體捨棄,或許我們能夠實現真正的長生不老,而這,或許也是人類最想要的未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