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上的李克強:脫稿答問,英文提問未等翻譯已提筆記錄

2020-12-05 澎湃新聞

3月20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再次迎來閉幕日當天的總理記者招待會。

雖是慣例,但正值政府換屆,今年的總理記者會較以往有所不同。

3月20日上午10:50,再次當選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以及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四位副總理在會上亮相。

本文圖片均來自「政知圈」微信公眾號

此外,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跟往年相比,這次記者會換了一位新的主持人,接棒傅瑩的新任全國人大發言人張業遂。

記者會在這位新主持人的發言中開始,簡單介紹後,話筒交給了李克強。

脫稿答問

為了佔位置,政知君提前近兩小時便持請柬進入人民大會堂三層的金色大廳。

雖稱「金色大廳」,但內裡的裝潢要比政知君想像得樸素。廳內的二層閣樓內額外布置了多組照明,其中的兩臺圓形射燈,在正上方向下聚焦主席臺的座位。

等待良久,李克強走在排頭和副總理們一同入場。

所有人員到位後,李克強給了現場兩個手勢:

單手向臺下觀眾打招呼

雙手示意各位副總理正式亮相

參加多場人大記者會的政知圈發現,一般而言,脫稿答問的嘉賓由於不必手扶材料,因此在答問過程中的肢體動作往往會更加豐富。

不例外,李克強延續了此前幾年的慣例,做到了全程脫稿答問。而過程中,他每一個抬手,都會引來後排攝影記者們的快門聲浪。

從國務院領導同志身後的背板「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可以看出,總理記者會實際上和在梅地亞新聞中心舉辦的部長記者會「同宗同源」。會上,總理座位上的用品也延續了傳統:

·便籤紙、紅藍鉛筆

·飲用水

·白色毛巾

諳熟英文

全場記者會122分鐘,梳理現場記者提問,15個提問機會裡有8個被外媒記者搶得,其中,大多數記者同樣用中文提問。

這裡,政知圈尤其要提一下李克強的英文。此次記者會中,一位外媒記者用英文提問過程中,李克強還未等到將問題翻譯成中文,就已經開始用筆記錄要點。

另外,政知君發現,前些年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在結束後的「返場」、駐足傳為佳話,樂於和媒體互動似乎也成為了他的標籤。

今年同樣不例外,在主持人宣布結束後,李克強面對記者在臺下的追問,又回答了一個問題後才離場。被追問個稅起徵點的問題,李克強表示:「我們會抓緊啟動,按法律程序辦理。」

答問過程中雖然脫稿,但一些具體經濟數據信「口」拈來:

·去年中美貿易的規模已經達到了5800億美元;

·目前我們商業銀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15%左右,這也相當於存了20多萬億的準備金;

·去年末企業職工養老基金的結餘是41000多億元,社會保障基金擁有的資金也在增加,去年達18000多億元。

可以看出,對於有可能被問到的領域,李克強做足了功課。但嚴謹的前提下,其回答並不是「照本宣科」,過程中多次引用成語古訓。現場,政知君多次聽到場下記者交流剛剛聽到的引用古語出自何處。

「雲多易生雨、樹大常招風」:中國經濟體量巨大難免遇到金融風險;

「讓恆產者有恆心」:將注重保護私有產權;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萬難不辭、萬險不避。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回答都如此嚴肅,一些有意思的比喻、段子不時將現場記者逗樂。

李克強透露,有專家告訴自己,他在調研中發現在飯館吃飯交的是地稅,打包帶走交的是國稅,那麼要是站在飯館門檻中間吃該交什麼稅呢?這在總理心中並不是抬槓,生動地體現了實踐中遇到的困境。而後,營改增、國稅地稅合併相繼推出。

現場還有一些有趣的比喻,政知君節選了些大家感受一下:

·不要相信非法集資者「竹籃子也能打一筐水的神話」

·雖然中日關係趨暖,但更重要的還是夯實基礎,不能搞「一錘子買賣」,要防止出現「乍暖還寒」

·避免多個「大蓋帽」去管一個小商販

按方位分工的主持人

和5年前一樣,政府換屆後的首次總理記者會,副總理一同亮相已成慣例,但是李克強仍然是答問的主角。2個小時裡中外記者共提出15個問題,李克強一人擔任了所有問題的答問者角色。

正是因為這樣的「主角光環」,李克強座位前設有3個麥克風,而其他人面前只有2個。現場的三位主持人顯得分工明確。

·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張業遂在記者會開始和結束時作了簡要總結,並提醒「這是最後一個提問機會」;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坐在嘉賓臺左側,負責組織場內左區記者的提問;

·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新聞局局長何紹仁坐在嘉賓臺右側,負責組織場內右區記者提問。而場內中間區域的記者提問,則由上述兩位主持人交替負責。

不過,和5年前相比,今天的記者會同樣有許多「升級」。

政知圈注意到,2013年李克強的總理記者會首秀,面前擺放的名牌只有漢字,而此次的名牌還印有姓名拼音。另外,其身後的背板從2016年開始,在兩邊「掏」了兩個窟窿安裝了液晶顯示儀,全程聚焦總理答問過程。這樣的多媒體技術手段,2013年時還未應用。

記者會結束後,政知君收起請柬打算留作紀念。關於這張請柬,實際上每年的顏色也不一樣。去年政知君收到的請柬是粉色的,而今年則改為大紅色。

(原標題為《總理在金色大廳的122分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梳理李克強出訪:講英文成亮點 笑問記者能否上頭條
    今天李克強訪問非盟總部 並向全非發表演講 與衣索比亞總理英文交談引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  李克強出訪 講英文成亮點   今日,李克強將訪問非盟總部,參觀中國援建的非盟會議中心,並在這裡發表一次面向全非的演講。  這是中國新一屆政府總理首次訪問非洲。
  • 平局收場心情糟糕 佩蘭遷怒英文翻譯
    本報深圳今晨專電 (記者楊先華)昨天,在深圳這個略有些悶熱的夜晚,國足主帥佩蘭無疑成為最不開心的人。上任國足主帥一年半以來,法國人始終給人溫文爾雅的感覺,這與性格有關,更與國足的成績有關。然而昨晚的一場0比0後,佩蘭的臉色前所未有的難看。
  • 李克強被問「執政一年感受」 笑答「問題太大」
    點「贊」「我確實很佩服你們這些駐華記者」今年記者會的第一個問題保持了去年的慣性,仍由外國媒體獲得。提問的是CNN,問題有關馬航客機失聯、中國方面的搜救和事件的後續影響。李克強藉此問題表達了中國對開放政策的態度。此後,外媒先後被點名提問,李克強也對外國記者講中文點「贊」。
  • 柯潔回應記者英文提問:如果你是中國人請用中文
    值得一提的是,在採訪中出現這樣一個個小花絮,一位國內記者用英文向柯潔提問,語速非常快,現場翻譯甚至無法及時準確翻譯。柯潔疑惑的問了一句,是中國記者還是外國記者?然後非常嚴肅的說到:如果你是中國人的話就應該用中文向我提問題。話音剛落,引發現場呼聲。
  • 李克強可直接用英語對話 盤點領導人的外語秀
    李克強與衣索比亞總理海爾馬裡亞姆直接用英語對話,沒有用翻譯。此外,江澤民能夠運用英、俄、羅馬尼亞文,還粗通德語和日語。朱鎔基曾做過英語教員,新書首發式上做過電視英文講話,「語」驚四座。李嵐清曾做申奧英文陳述,盤點領導人的外語秀。  2014年5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乘專機抵達阿迪斯阿貝巴,開始對衣索比亞和非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
  • 世衛組織媒體通報會已提供中文同聲傳譯,歡迎記者朋友參與
    我們期待著世界各地更多的記者能夠接入媒體通報會與我們溝通交流。世衛組織網上媒體通報會以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提供總幹事講話和問答環節的同聲傳譯服務。記者可用上述任何一種語言提問,我們將提供口譯服務。
  • 李克強用英文「喊話」新加坡工商界:歡迎更多對華投資
    李克強用英文「喊話」新加坡工商界:歡迎更多對華投資 本文圖片 中國政府網「今天在這樣的一個場合,我要更多說幾句招商的話。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貿易夥伴,新加坡是中國第一大新增外資來源國。
  • 80後「總理翻譯」孫寧走紅 17歲能審校英語書
    提前一個月指定給誰當翻譯  過家鼎告訴記者,光做這些還不夠,翻譯還要調研兩會熱點問題,琢磨記者們會提出什麼問題,猜測可能會用到的古詩詞。「翻譯一般會得到通知,總理今年可能會引用哪些古詩詞,翻譯室商量一下看怎麼翻譯。」他說。  總而言之,就是平時多做古詩詞的積累,不然現場那麼短的時間裡,根本來不及應變。  過家鼎說, 「翻譯古詩詞,最難的不光是翻譯成英文,你還要聽懂總理在說什麼。
  • 同學憶李克強剛入北大就關注經濟 讀英文原著
    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之時,李克強曾撰文談及師道:和季羨林先生一同開會,會上發言人離題,季先生就用手指在大腿部不停地滑動利用散碎時間複習外語單詞。  當時李克強正在翻譯一部英國法律專著,就向季先生請教一個英語古詞,季先生當即作答,告訴他「可以先這樣譯」,第二天又詳盡地向他解釋了這個詞的來由和含義。
  • 李克強總理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應大會發言人張業遂的邀請出席記者會,並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記者會開始時,李克強說,首先感謝媒體朋友們在特殊時期克服了特殊困難,對中國兩會進行報導。因為疫情原因,我們用視頻連線形式開記者會,我想這個距離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時間有限,請大家提問。
  • 人工智慧PK翻譯專家 搜狗英文搜索、翻譯APP亮相
    分享會上,在對搜狗英文搜索進行全面介紹之外,搜狗搜索發布創新產品搜狗翻譯APP,展示了其人工智慧技術在翻譯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重度搜尋引擎用戶、「非主流翻譯家」谷大白話現場分享作為重度搜尋引擎用戶、俚語字幕組大神,谷大白話在活動上分享了日常工作、生活中搜索英文信息的體驗及技巧,激發起現場用戶的強烈共鳴,不少用戶表示受益匪淺。
  • 中國人大記者會應停止英文翻譯
    但掃興的是有一半時間用於英文翻譯。沒有看完,就關掉了電視。整理一下思路,得出中國人大記者會應停止英文翻譯的結論。全國人大會議,不管開好開壞,那畢竟是中國人討論中國人的國家大事,千頭萬緒,問題多多。開個記者會,通過新聞媒體讓中國老百姓了解一下大家關心問題的情況,實屬很自然的事。有好事的外國記者願來聽聽中國的近況,那也未嘗不可,中國已經開放了嘛。
  • 厲以寧:李克強的博士論文「經得起各種檢驗」
    李克強回憶,「我來這裡尋覓的不僅僅是知識,亦是為陶冶一種性情,修養一種學風。」在北大法律系就讀時,李克強是著名的憲法行政法學家龔祥瑞的得意門生。在龔祥瑞的引領下,李克強的學習重點轉向外國憲法和比較政治學。他作為第一譯者與人合作翻譯英國著名法官丹寧勳爵的經典著作《司法程序正義》,研究現代社會法治的制度建設。30年過去,這本書仍在出版。
  • 李克強在「新加坡講座」演講 用英文喊話工商界:歡迎對華投資
    當地時間13日上午,李克強在「新加坡講座」發表「在開放融通中共創共享繁榮」的主旨演講並回答現場提問。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出席,副總理張志賢主持。根據中新社的報導,李克強在演講中強調,中方主張自由貿易,也支持貿易的公正公平。
  • 這次會上,最高檢領導精準點題、布置作業!省院檢察長現場回答提問...
    開幕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延續了以往講話的「問題」意識,圍繞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對一些需要特別重視的問題進行了闡釋和強調,既有面上的重點,也有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說到關鍵處,不僅現場點名還「額外」布置作業——「我們多次強調,檢察長要帶頭辦案、辦疑難複雜案件,特別是信訪申訴案,大家都辦案了嗎?辦的是什麼案?
  • 李克強與俄領導人用英文自如交流 演講徵服90後
    新華社記者 丁林新華網莫斯科4月29日電特寫:李克強用演講徵服俄羅斯「90後」新華社記者明金維魏良磊鄭昊寧演講內容精彩,現場掌聲不斷。大禮堂內座無虛席,甚至連走廊上、過道裡,也站著許多人。這就是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4月28日下午在莫斯科大學發表演講時的現場情況。
  • 李克強港大發表中英文演講 專家:並非「秀英文」
    中新社發 洪少葵攝中新社香港8月18日電 (記者譚休伊)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於18日上午在香港大學出席該校百周年校慶典禮,以中英雙語發表演講,為港大師生津津樂道。慶典在港大最古老的大樓陸佑堂內舉行。李克強首先以中文演講,至接近尾聲時,以英文引用港大校長徐立之「香港大學『為中國而立,為世界而立』」(「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as used to be for China and the world」)一言,開始約2分鐘的英文發言,表揚港大在發展中國、聯繫全球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他並寄語港大在第2個百年中,取得更大發展。
  • 李克強的一段書緣:經濟、外語、哲學都是喜好
    今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記者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爽朗笑答記者提問。隨後,他解讀「全民閱讀」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既是吸納了各方建議,也來自於自身愛書的情懷。心裡一脈書香碰上腳下厚重中原,李克強主政河南時,也曾留下一段佳話。  【一次邂逅】等來「到河南最高興的一天」  中州大道與商都路交叉口。
  • 李克強記者會翻譯17歲就能審校英語書
    記者會上,孫寧(中)就坐在總理身邊孫寧  現代快報訊  總理記者會上的翻譯孫寧,就畢業於南京外國語學校。17歲的孫寧,就可以為英文故事集審校了。南外一位英語名師說:「那陣子我工作比較忙,出版社有一本英文短篇故事集,要讓我來進行審校。我就想到了請孫寧幫忙。」當時,孫寧還在上高二,但在老師眼裡,他已經達到了翻譯級的水平。「中英文都好,很有文採。」孫寧接下了這項工作,這本書的三分之二都由他校對、統稿。「當時編輯都誇,文採非常好。」後來,17歲的孫寧,名字就印在了這本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