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奧·託比亞斯 (Theo Tobiasse)和他的版畫

2021-01-11 樹藝藝術

西奧-託比亞斯1927年出生於以色列。

他的父母原本是立陶宛人。

他的作品充滿流放的主題,以及作為母親和情人的女性主題,還有就是他在立陶宛童年的回憶,因為他的童年隨父母搬回了立陶宛。

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穿過卡萊託瓦綠色鄉村中的達奇河;隨著彩旗飄揚在尼曼河上汽船的燈光;科夫諾冰雪覆蓋的街道上的雪橇;還有象徵著家庭的溫暖的圓茶壺和大腹便便的薩摩瓦。

1931年,他隨家人穿過德國柏林,抵達巴黎。在哪裡只有一個悲傷的灰色車站歡迎他們。

接下來是納粹佔領的黑暗歲月,在這段時間裡,他們雖然東躲西藏了兩年,卻還是難逃被毀滅的命運。

解放後,他定居在尼斯,然後在聖保羅·德·文斯,在那裡他在文斯山口發現了聖巴納布高原的月球景觀。這後來成為了他的第一幅畫。

阿姆斯特丹的裡克博物館給了他第二個啟示:倫勃朗的猶太新娘向他揭開了材料和顏色的神秘面紗。後來他對釉料、混合物和明暗對比法了如指掌…

他記憶的碎片成為了他的素材,在他的畫筆下輕鬆流露了出來:作為母親和情人的女人;放逐,感官的歡欣;混合的顏色、音樂和他的旅行經歷;混合在一個詩意的巖漿背景下威尼斯;紐約和耶路撒冷。

再創作中充滿感情的單詞和句子總是不時地打斷他的工作,不是為了解釋它,而是為了延長它…

繪畫、雕塑、金剛砂蝕刻、粉筆、繪畫、陶器、彩色玻璃都是他表達吞咽情緒的工具。

後來西奧·託比亞斯在聖保羅·德文斯生活和工作。

他於2012年11月3日去世。

西奧-託比亞斯一生創作了很多石版畫。

相關焦點

  • 山姆·弗朗西斯 Sam Francis 和他的版畫
    儘管與抽象表現主義運動和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的後繪畫抽象相聯繫,但與同時代的許多美國畫家不同,他直接和長期接觸法國繪畫和日本藝術,這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個人影響。山姆·弗朗西斯的版畫作品1944年,弗朗西斯因病離開美國陸軍航空隊時,把繪畫作為一種愛好。
  • 版畫教學,除了學習木刻技法之外,更鼓勵學生版畫創新
    儘管在美術高等學府裡已呆了二年多,但多數仍對版畫不甚了解。只知道版畫就是木刻,而且是黑的木刻。當然這也難怪。因為一是版畫不普及各種版畫活動極少,報刊雜誌偶爾發表的多是黑白木刻。出版社出版的為數不多的幾本版畫冊子及書籍,又多是黑白木刻集和有關木刻的技法書。我們的版畫教學,在課程設施上大都仿照蘇聯,幾十年無多大變化。側重點又只限於傳統的木刻技法上。
  • 13歲梵谷照「其實是他弟」 藍眼男孩被全世界誤認60年
    (圖/Van Gogh Museum)國際中心/綜合報導一張擁有一頭捲髮和一雙藍眼睛的男孩照片,長達60年來都被認為是梵谷(Vincent van Gogh)已知最早的肖像,在他13歲時拍下,刊登在無數本書籍和畫冊裡。然而,最新研究指出,畫中的男孩其實是他的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也代表這位藝術家目前唯一一張照片是在19歲時拍下。
  • 藝術長河的彗星 餘作賦瓷版畫專訪
    人們欣賞他獨創一派的屋漏痕畫風並讚嘆他獨創專利中國畫布解決了國畫千年來保存不易的難題;大眾逐步把目光轉向他曾任「中國書畫創新研究院」院長一職,很期盼他在未來的創作上能有更畫時代的創新,至今餘作賦已成為創新藝術內涵最熱門的領軍人物。這次專訪,匯總了中國水墨與中國陶瓷藝術的觀點,與廣大收藏愛好者,共同進入漏痕瓷版畫的浩瀚境界。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包括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岡德森是藝術品和古董收藏家,也是挪威重要的蒙克作品藏家,其藏品展示在Geilo山村的Vestlia Resort酒店。如今,岡德森希望與他人分享其藏品,交流文化歷史是他的目標之一。收藏家岡德森蒙克展覽的中方策展人、久事美術館相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正是蒙克所關注的。
  • 「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他強調斯通先生在教學上誨人不倦,生活上作風簡樸。在發現中國博物館中很難找到西方藝術藏品時,他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版畫並願意無私捐贈給北大。高峰楓代表北大英語系的同仁和歷屆學生向斯通先生表示感謝。面對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廣大同學不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從世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營養,斯通先生的捐贈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培養國際化視野的機會,其對北大的熱愛比版畫本身更為珍貴。
  • 當銅版畫遇見傅雷 周浦鎮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將自己在2009年創作的《傅雷》銅版畫捐贈給傅雷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永久收藏,進一步傳播傅雷精神。「因為特別敬重傅雷先生對藝術的追求和高尚的人品,一直想創作傅雷版畫,2009年春年後開始進行創作,4月完成銅版製作。」田夫說到。
  • 中國版畫界元老王琦:抗戰木刻輝煌在重慶
    上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新文化運動主將魯迅舉起新興版畫運動的旗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以貼近中國社會現實,吶喊出人民大眾心聲為主旨的新興版畫在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和以延安為中心的邊區,迅速發展成為一場抗日救亡的藝術運動。  「1937年,我與大多數藝術青年一樣,最大的夢想是前往法國深造油畫。」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 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 蒙克是從挪威峽灣走出的天才畫家,他的藝術道路可謂一場「逆襲」,通過這場展覽,可以讀到他筆下的孤獨、絕望、焦慮、死亡和愛的感受,這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
  • 看西方版畫家筆下的乾隆,北大呈現館藏版畫十二年
    2007年起,斯通教授分批次、分主題,將他收藏的精美版畫於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展出,北大師生與社會大眾得以有幸與畢卡索、馬蒂斯、夏加爾等西方美術史名家的作品相遇;而在展覽過後,斯通教授更將他的悉心收藏慷慨捐贈給北大賽克勒博物館,以期「以我綿薄之力,改變中國尚未有一間學府設有西方藝術殿堂展館的現狀」。
  • 「古老」版畫閩北出「彩」-中新網
    中新網福州6月12日電 (記者 張麗君)12日,松溪版畫晉京展作品(福州)巡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一件老紅軍的棉大衣,鄉村的一角、田野裡的男孩,一個電纜盤……刀刀入畫。「欣賞版畫藝術與其他美術相較而言,有二個特點,一是刀痕美,二是印痕美,木刻版畫講究刀法。」松溪版畫院院長蔡麗介紹。
  • 紀念| 丟勒辭世490周年,看其銅版畫與電影《無雙》
    由周潤發和郭富城主演的電影《無雙》前不久上映,引出跌宕劇情的一幅是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是文藝復興北派之旗手,以其寫實、理性、哲思與義大利三傑的天才、唯美、生機遙相輝映。丟勒創作油畫、素描和水彩,但若論最高成就,必稱版畫。
  • 溫州寶藏|北宋時期的《蠶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
    宋代「溫地不宜桑而織紝工」(陳謙《永寧編》),但是從北宋慧光塔發現團鸞紋紅羅雙面繡經袱和花枝紋褐羅雙面繡經袱來看,溫州的絲織和刺繡工藝都有很大發展。  系我國現存最早木刻套色版畫  我國古代版畫(木刻)歷史悠久,比歐洲早五百多年,是世界版畫的策源地。魯迅先生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和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體面的歷史」。
  • 製作版畫原來這麼好玩,直呼過癮
    版畫也是繪畫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每年接觸或是學習版畫的同學都比較少,大家對於版畫都不夠了解。其實版畫的特性和當代藝術更加接近,很多的當代藝術家都是版畫出身的,版畫的製作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今天重慶美術畫室——龍行畫室(現在無排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製作版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美術經歷了三次高潮:上世紀50年代的版畫、60年代的雕塑、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油畫。  三次高潮,每個時期有些什麼代表作?市民能在展覽上看到其中的哪些作品?當年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豐臺區少年宮木刻版畫工作室啟動 大師帶學生「重刻經典」
    李冉攝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作為手工和繪畫的綜合體,木刻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6月2日,記者從豐臺區獲悉,紀念建國70周年「重刻經典 築夢成長」暨豐臺區少年宮「有朷之間」木版畫工作室啟動,同時,楊宏偉版畫藝術傳承教育基地也在豐臺區少年宮掛牌。
  • 黑白木刻版畫製作過程
    畫稿的過程,也是充分將版畫與素描聯繫的過程,通過素描基礎,來繪製版畫稿,通過繪製版畫稿,來發現自己在素描中的問題,提升素描的概括、層次等劃分能力。2、刻板。根據繪製好黑白稿,來進行刻板。版畫與素描的很大不同一點是,素描要強調線條感,密密交織的方向性線條會帶給人愉悅的視覺感受。版畫更注重的塊面感,刀法、刀的力度與走向,以及由此給人帶來的木味。
  • 保加利亞藝術家重慶開展 木口木刻版畫讓市民大開眼界
    對於重慶市民來講,木口木刻版畫也許還稍顯陌生。近日在重慶天地的佳想安善美術館,展覽展出了來自保加利亞的著名版畫藝術家彼得•拉沙洛夫創作的80餘幅木口木刻版畫作品,展覽一直會持續到12月15日,給重慶市民帶來了一場豐盛的版畫大餐。
  • 傳奇畫作提升家居逼格 —絲網版畫體驗評測
    傳奇畫作提升家居逼格——絲網版畫體驗評測現代社會學習工作壓力與日俱增,每個人都在竭盡全力為自己和家人努力搏一個美好的未來,一天緊張的學習工作結束,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誰都希望家是一個可以休憩身心的溫馨港灣,一個賞心悅目的家居環境可以更加有助於放鬆身心。
  • 峽光燦爛 木刻生花|走進夷陵版畫
    三峽版畫研究院夷陵版畫從主題出發,不受比例關係和透視原理的束縛,意到手到,組合隨心,體現了民間藝術的特色與規律,有渾然天成之趣;畫面的構成,飽滿簡潔,造型古拙,樸實無華,蘊含著農民的智慧與幽默。從技法上講,夷陵版畫的製作工藝也從單一的線形陽刻發展到以點、線、面造型相結合、陰陽雕刻轉換,紙本、布本、套色、壓印等技藝,使其所產生的效果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藝術特徵。【夷陵版畫】在全球化和城市化進程日益發展的今天,科技與經濟飛速發展。面對日新月異的宜昌城,夷陵版畫的創作理念與價值體系也面臨著全新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