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弗朗西斯 Sam Francis 和他的版畫

2021-01-13 樹藝藝術
山姆·弗朗西斯

山姆·弗朗西斯(1923-1994)在戰後美國繪畫中佔有重要地位。儘管與抽象表現主義運動和克萊門特·格林伯格的後繪畫抽象相聯繫,但與同時代的許多美國畫家不同,他直接和長期接觸法國繪畫和日本藝術,這對他的作品產生了個人影響。

山姆·弗朗西斯的版畫作品

1944年,弗朗西斯因病離開美國陸軍航空隊時,把繪畫作為一種愛好。

1947年,他決定在大衛帕克(DavidPark)的領導下認真學習,並在加利福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完成了學士和碩士學位。

他深受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尤其喜愛克萊福德·斯蒂爾和傑克遜·波洛克的作品。弗朗西斯在畫布上留白,使濃烈的色彩自由流通,對光線敏銳運用,發展了自己的風格。

弗朗西斯於1950年移居巴黎,在那裡他遇到了讓-保羅·裡奧佩爾,裡奧佩爾給了他重要的影響,通過研究莫奈的睡蓮又得到了很大的啟發。他的作品又從一個非常柔和灰白色調,回到了有光和色彩的色調。如大紅色1953年的作品。

他繼續發展對白色的使用,並增加了繪畫的尺寸,以獲得更大的重視。在歐洲期間,他創作了許多不朽的壁畫。

山姆·弗朗西斯的油畫
黑白系列
黑白系列
黑白系列
雕塑作品

弗朗西斯1962年回到加利福尼亞,受到西海岸當時盛行的神秘主義和東方哲學的影響。

自1959年以來,個人的經歷和1961年第一次成為父親的巨大喜悅給了他新的啟發。

藍色成為了他作品中一個重要特徵。這形成了顏色和結構集中放置成矩形組合的作品。

山姆·弗朗西斯和他的朋友
山姆·弗朗西斯創作中
山姆·弗朗西斯在創作
工作室

相關焦點

  • 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空間之彩裡的禪宗與抽象
    他的大部分童年時光在舊金山灣區中度過,十多歲的他熱愛閱讀,尤其是閱讀科學和哲學類型的書籍。大學時期,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展開了醫學和植物學的學習。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他於1943年離開了校園,成為了陸軍航空兵團的一名戰機飛行員。
  • 藝術門畫廊香港空間將呈現山姆·弗朗西斯個人作品展
    藝術門畫廊每年九月均在香港畢打行空間展出一位傑出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今年將呈獻美國油畫家山姆·弗朗西斯(Sam Francis,1923年至1994年)個人作品展。藝術門致力於呈現抽象藝術與其多元的國際起源,因此十分榮幸能夠呈獻山姆·弗朗西斯在香港的首次個展。弗朗西斯在1923年生於加州,原先致力投身醫藥行業。
  • 西奧·託比亞斯 (Theo Tobiasse)和他的版畫
    他的父母原本是立陶宛人。他的作品充滿流放的主題,以及作為母親和情人的女性主題,還有就是他在立陶宛童年的回憶,因為他的童年隨父母搬回了立陶宛。在他的作品中能找到穿過卡萊託瓦綠色鄉村中的達奇河;隨著彩旗飄揚在尼曼河上汽船的燈光;科夫諾冰雪覆蓋的街道上的雪橇;還有象徵著家庭的溫暖的圓茶壺和大腹便便的薩摩瓦。
  • 處理SAM、BAM你需要Samtools
    一條read可以包含多條segment;linear alignment: 一條read比對到參考序列上,可以存在插入(insert)、缺失(delete)、跳躍(skip)、剪切(clip),但是方向不變(不能是一部分和正鏈匹配,另一部分又和負鏈匹配),sam文件中只佔用一行記錄;chimeric
  • 版畫教學,除了學習木刻技法之外,更鼓勵學生版畫創新
    儘管在美術高等學府裡已呆了二年多,但多數仍對版畫不甚了解。只知道版畫就是木刻,而且是黑的木刻。當然這也難怪。因為一是版畫不普及各種版畫活動極少,報刊雜誌偶爾發表的多是黑白木刻。出版社出版的為數不多的幾本版畫冊子及書籍,又多是黑白木刻集和有關木刻的技法書。我們的版畫教學,在課程設施上大都仿照蘇聯,幾十年無多大變化。側重點又只限於傳統的木刻技法上。
  • 跟誰學sam老師「空降」《親愛的小課桌》,看名師如何讓現場嗨翻天
    比如在第五期節目中,跟誰學的sam老師便來到了現場,與孩子們零距離互動,性格各異的孩子們面對sam老師熱情高漲,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神秘嘉賓「空降」現場「今天跟誰學」是《親愛的小課桌》的一個重要環節,不同的飛行嘉賓們會帶領孩子們進入新鮮有趣的知識海洋。在第五期節目中,陳建斌和孩子們說:小董老師給我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接下來便是一陣熱烈的掌聲。這位神秘嘉賓是誰呢?
  • nanopore測序技術專題(十九):利用samtools處理sam格式文件
    minimap2比對出來的結果為paf或者sam格式,paf用於序列拼接那裡,sam是更為常用的格式,這裡的sam格式與二代測序得到的sam類似,但又有一些不多,例如第六列比對結果的CIGAR字符串就比較亂,而二代測序比較工整。比對得到的不能直接使用,必須經過轉換bam,排序,建立索引三大步驟。這次內容我們就來系統介紹一下如何處理sa格式文件。
  • 藝術長河的彗星 餘作賦瓷版畫專訪
    人們欣賞他獨創一派的屋漏痕畫風並讚嘆他獨創專利中國畫布解決了國畫千年來保存不易的難題;大眾逐步把目光轉向他曾任「中國書畫創新研究院」院長一職,很期盼他在未來的創作上能有更畫時代的創新,至今餘作賦已成為創新藝術內涵最熱門的領軍人物。這次專訪,匯總了中國水墨與中國陶瓷藝術的觀點,與廣大收藏愛好者,共同進入漏痕瓷版畫的浩瀚境界。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包括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岡德森是藝術品和古董收藏家,也是挪威重要的蒙克作品藏家,其藏品展示在Geilo山村的Vestlia Resort酒店。如今,岡德森希望與他人分享其藏品,交流文化歷史是他的目標之一。收藏家岡德森蒙克展覽的中方策展人、久事美術館相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正是蒙克所關注的。
  • 「印·跡:館藏版畫十二年回顧展」北京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展出
    他強調斯通先生在教學上誨人不倦,生活上作風簡樸。在發現中國博物館中很難找到西方藝術藏品時,他用自己的積蓄購買版畫並願意無私捐贈給北大。高峰楓代表北大英語系的同仁和歷屆學生向斯通先生表示感謝。面對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廣大同學不僅要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也要從世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營養,斯通先生的捐贈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了培養國際化視野的機會,其對北大的熱愛比版畫本身更為珍貴。
  • 當銅版畫遇見傅雷 周浦鎮打造系列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將自己在2009年創作的《傅雷》銅版畫捐贈給傅雷圖書館,作為圖書館的永久收藏,進一步傳播傅雷精神。「因為特別敬重傅雷先生對藝術的追求和高尚的人品,一直想創作傅雷版畫,2009年春年後開始進行創作,4月完成銅版製作。」田夫說到。
  • 中國版畫界元老王琦:抗戰木刻輝煌在重慶
    上世紀30年代前期,中國新文化運動主將魯迅舉起新興版畫運動的旗幟。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以貼近中國社會現實,吶喊出人民大眾心聲為主旨的新興版畫在以重慶為中心的大後方和以延安為中心的邊區,迅速發展成為一場抗日救亡的藝術運動。  「1937年,我與大多數藝術青年一樣,最大的夢想是前往法國深造油畫。」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 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 蒙克是從挪威峽灣走出的天才畫家,他的藝術道路可謂一場「逆襲」,通過這場展覽,可以讀到他筆下的孤獨、絕望、焦慮、死亡和愛的感受,這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
  • 看西方版畫家筆下的乾隆,北大呈現館藏版畫十二年
    2007年起,斯通教授分批次、分主題,將他收藏的精美版畫於北大賽克勒博物館展出,北大師生與社會大眾得以有幸與畢卡索、馬蒂斯、夏加爾等西方美術史名家的作品相遇;而在展覽過後,斯通教授更將他的悉心收藏慷慨捐贈給北大賽克勒博物館,以期「以我綿薄之力,改變中國尚未有一間學府設有西方藝術殿堂展館的現狀」。
  • 「古老」版畫閩北出「彩」-中新網
    中新網福州6月12日電 (記者 張麗君)12日,松溪版畫晉京展作品(福州)巡展在福州三坊七巷開幕,一件老紅軍的棉大衣,鄉村的一角、田野裡的男孩,一個電纜盤……刀刀入畫。「欣賞版畫藝術與其他美術相較而言,有二個特點,一是刀痕美,二是印痕美,木刻版畫講究刀法。」松溪版畫院院長蔡麗介紹。
  • 紀念| 丟勒辭世490周年,看其銅版畫與電影《無雙》
    由周潤發和郭富城主演的電影《無雙》前不久上映,引出跌宕劇情的一幅是德國著名畫家丟勒的銅版畫《騎士、死神與魔鬼》。阿爾布雷特·丟勒(1471-1528)是文藝復興北派之旗手,以其寫實、理性、哲思與義大利三傑的天才、唯美、生機遙相輝映。丟勒創作油畫、素描和水彩,但若論最高成就,必稱版畫。
  • 溫州寶藏|北宋時期的《蠶母》:我國現存最早的木刻套色版畫
    宋代「溫地不宜桑而織紝工」(陳謙《永寧編》),但是從北宋慧光塔發現團鸞紋紅羅雙面繡經袱和花枝紋褐羅雙面繡經袱來看,溫州的絲織和刺繡工藝都有很大發展。  系我國現存最早木刻套色版畫  我國古代版畫(木刻)歷史悠久,比歐洲早五百多年,是世界版畫的策源地。魯迅先生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和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體面的歷史」。
  • 製作版畫原來這麼好玩,直呼過癮
    版畫也是繪畫中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每年接觸或是學習版畫的同學都比較少,大家對於版畫都不夠了解。其實版畫的特性和當代藝術更加接近,很多的當代藝術家都是版畫出身的,版畫的製作過程也是非常有趣的。今天重慶美術畫室——龍行畫室(現在無排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製作版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吳凡創作於1958年的水印木刻版畫作品《蒲公英》。
    新中國成立後,重慶美術經歷了三次高潮:上世紀50年代的版畫、60年代的雕塑、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油畫。  三次高潮,每個時期有些什麼代表作?市民能在展覽上看到其中的哪些作品?當年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創作故事?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豐臺區少年宮木刻版畫工作室啟動 大師帶學生「重刻經典」
    李冉攝 人民網北京6月2日電 作為手工和繪畫的綜合體,木刻版畫是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6月2日,記者從豐臺區獲悉,紀念建國70周年「重刻經典 築夢成長」暨豐臺區少年宮「有朷之間」木版畫工作室啟動,同時,楊宏偉版畫藝術傳承教育基地也在豐臺區少年宮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