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媒:減排新思路!二氧化碳有望「變身」食物
為了到21世紀中期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日本國內外的初創企業開始研發把二氧化碳「吃掉」的技術。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技術能否發展為一項產業,但它作為將來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思路之一而備受期待。此類技術也顯示出為實現淨零排放,連飲食生活也必須要有做出改變的決心。
-
減排二氧化碳,中國按下快進鍵!
中國是全球第一個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國家,在這個節點提出新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就是向世界明確表明,中國要走綠色復甦、綠色轉型的道路。 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認為,國家減排新目標為推動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有力抓手。不能將達峰目標只看作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實際上,這個目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緊密相連,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重大推動力。
-
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原標題: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年成本3930億美元 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
-
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原標題:研究:森林經營或助全球二氧化碳年減排60億噸 年成本3930億美元中新網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環境研究論文,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本世紀50年代,森林經營活動或有助於讓每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減少60億噸,這些活動的成本為每年3930
-
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發展水電大力減排二氧化碳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19:53 來源: 人民網北京1月27日訊 記者許秀花報導:隨著近年來公眾環境意識的加強,全球變暖問題逐步進入普通公眾的關注視野。
-
二氧化碳的「變身神器」
近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由於這些二氧化碳能直接捕獲自空氣,並在飛行的燃燒過程中再次釋放,因此具有從整體上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通訊》。
-
香港渠務署5年間減排逾1萬公噸二氧化碳
香港渠務署5年間減排逾1萬公噸二氧化碳 中新社香港2月5日電 (記者 李焯龍)香港特區政府渠務署5日在香港公布,自2008年起陸續為香港各汙水處理廠的操作和渠務工程建造進行「碳審計」,至今減少逾1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等於約43.5萬棵樹木一年內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研究:為達減排目標,2050年我國需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0-12 23:01 來源:澎湃新聞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石家莊煉化:用微藻固碳減排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段麗茜)將煙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冷卻、加壓,直接引入薇藻養殖光生物反應器,反應器內的微藻在生長中,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以上。目前,中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以煉廠二氧化碳廢氣為碳源的「微藻養殖示範」進行一年多來,達到了減排固碳的實驗目的。
-
「碳原子再就業」:二氧化碳變身航空燃料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3日報導,來自英國和沙特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以二氧化碳為主要原料生產航空燃料的方法。在《自然通訊》雜誌刊發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製造工藝及效率。隨著節能減排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對一些商業部門的關注與日俱增,航空業便是其中之一。據統計,約12%的交通相關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航空業。然而,在航空工業中控制碳排放極具挑戰性,因為工程師們無法在飛行器內部安裝重型電池,取代燃油發動機。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減排可與防治空氣汙染同行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國內首創二氧化碳封存技術 每年減排量相當於274公頃闊葉林吸碳量
CO2捕集裝置模型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聰、何凌飛):國家能源集團旗下的鄂爾多斯煤制油分公司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轉化的同時,積極關注二氧化碳減排和氣候變化等重大議題。2011年該公司在廠西約11公裡處建設了10萬噸/年CCS(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全流程示範項目。該項目將煤直接液化生產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壓縮注入封存到地下1690~2500米之間的鹹水層,形成了二氧化碳捕集、輸送、封存、監測等成套技術。該示範項目是我國首次對這一技術進行探索,且二氧化碳封存技術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研究稱溫室氣體減排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採取有力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國際熱帶農業中心、英國利茲大學和智利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對從弱到強四種溫室氣體排放強度造成的永久性降水變化的發生時間進行了預測。結果顯示,澳大利亞西南部、非洲南部、南美洲西南部、墨西哥中部和地中海區域將變得更加乾燥,而中國、印度、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東部將變得更加溼潤。
-
二氧化碳也並非一無是處,變身航空燃料更環保
phys.org網站當地時間12月23日報導,來自英國和沙特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以二氧化碳為主要原料生產航空燃料的方法。在《自然通訊》雜誌刊發的論文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製造工藝及效率。隨著節能減排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們對一些商業部門的關注與日俱增,航空業便是其中之一。據統計,約12%的交通相關二氧化碳排放來自航空業。然而,在航空工業中控制碳排放極具挑戰性,因為工程師們無法在飛行器內部安裝重型電池,取代燃油發動機。
-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通過電催化還原方法,二氧化碳「變身」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 吳長鋒/科技日報 2018-06-20 08:00
-
甲烷減排迫在眉睫
來源:中國能源報(文丨本報記者 李玲)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20倍「大氣中每千克甲烷的氣候暖化效應是每千克二氧化碳暖化效應的120倍。雖然隨著排放時間的增長,它會在大氣中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但即使在排放20年後,每千克甲烷的暖化效應仍是二氧化碳的84倍,100年後仍是二氧化碳的28倍。因此,它在短期之內是非常強勢的溫室氣體,需要我們給予極大的關注。」美國工程院院士David T·Allen在論壇上指出。
-
明確固碳減排工程內容
2005年,氣象局組織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明確我國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加強固碳減排工程建設。 一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速生豐產林以其巨大的生產力和固碳速率成為重要的固碳「原料」。我國現有人工林約38萬平方千米,到2050年可達158萬平方千米。
-
英國企業研發「牛用減排口罩」減少碳排放 「小題大做」還是確有...
給牛戴口罩,「牛用減排口罩」究竟是什麼? 當甲烷含量過高時,面罩吸收牛呼出的氣體,通過催化劑使甲烷發生氧化反應,進而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最終實現減少甲烷排放的目的。根據該公司已經完成的試驗,「牛用減排口罩」對牛的行為和攝食沒有影響。公司負責人表示:「牛用減排口罩可以將甲烷引起的溫室效應數值降低大約1.5%。」 養牛產生多少碳排放,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
美國碳排放量再次攀升 減排目標難以實現
美國能源情報署稱,燃燒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約佔美國整體溫室氣體排放的80%,去年這部分排放增加了2.13億噸,增幅達3.9%。這是過去兩年來的首次上升,也是美國自1988年以來的最大增幅。情報署發布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製造業表現出了從2008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強勁復甦的態勢,同時能源密集型製造業也經歷了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