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於近日下調了全球航空業的復甦預期,全球航空的客運量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2020年6月全球航空貨運的計費重量同比下降了20%。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於近日下調了全球航空業的復甦預期,稱全球航空的客運量要到2024年才能恢復到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水平——比此前的預期晚了一年。
據IATA預計,2020年的航空客運量將同比下滑63%,比4月份預測的46%降幅更大。並表示,一些持續存在的旅行障礙和新的限制措施也對短期前景構成了壓力。
數據顯示,6月份的全球航空客運量依然疲軟,同比下滑了86.5%,僅略高於5月份的91%的跌幅。其中,商務旅行也可能面臨持續低迷,將會威脅到長途航空公司和航線的盈利能力。而在封鎖期間,視頻會議已成為常態,商務旅行模式是否會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還有待觀察。
貨運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6月全球航空貨運的計費重量同比下降了20%,環比增加了3%;收益率同比增幅達76%,而環比則呈下降態勢,降幅達21%;環比下降的收益率使得航司利潤亦呈19%的環比降幅。
據匯利達了解,亞太地區貨機載運率和客機腹艙載運率環比均有小幅增長;歐洲、中東和南亞地區貨機載運率的環比增幅相對強勢,而客機腹艙載運率則呈下降態勢,這意味著「客改貨」航班有所減少。
2020年上半年,全球航空貨運量同比降幅超過18%,其中中東和南亞地區、歐洲航空貨運出口量同比降幅最高,分別達32%和22%;亞太地區和歐洲航空貨運進口量同比降幅僅為16%,好於其他區域。
全球航空貨運運價的平均增幅達到48%,其中亞太地區運價增幅最高,達76%;而增幅最小的拉美地區運價僅上升了10%。
從貨物品類看,得益於對個人防護設備(PPE)的需求,中國航空貨運出口量同比基本保持平穩,然而個人防護設備的運價卻呈現驚人的漲勢,同比增幅達136%;全球藥品的航空運輸量同比增長8%;高科技產品的航空運輸量同比降幅為6%,而鮮花的航空運輸量同比降幅高達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