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調查

2021-01-07 人民網

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調查

    摘要:智能終端的普及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使得手機閱讀成為一種潮流,社會正在邁向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基礎,以大學生網民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與使用滿足度問題。

    研究發現,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有五種動機:使用便捷、友好互動、閱讀體驗、知識娛樂以及個性呈現,且使用動機具有普遍互通性,無人口統計學(如性別、專業背景)層面的差異;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滿足度呈中等偏上水平,產品仍有廣闊提升空間,使用滿足度亦有普遍互通性;「閱讀體驗」與「知識娛樂」動機對使用滿足度產生較大影響,其他三個動機變量影響不明顯。

    關鍵詞:使用與滿足理論;手機閱讀;數字閱讀;使用動機;使用滿足度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迅猛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十年前人們可能在討論網際網路給人們帶來了什麼,現在的話題中心則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巨大影響力。智慧型手機價格的不斷降低和3G網絡的快速普及使網際網路的接入門檻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人將手機變成了自己的掌上信息處理終端。CNNIC發布的《第3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3年6月,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比例達78.5%,相比2012年上升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手機使用的黏性也大大提高。2013年上半年,網民人均每周手機上網時長達11.8小時,79.9%的手機網民每天至少使用手機上網一次,其中,近六成手機網民每天使用手機上網多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手機的便捷性使得人們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另一方面豐富的手機應用佔據著人們越來越多的時間。

    信息獲取類應用一直是手機端的主流應用,信息有「重信息」的新聞資訊,也有「輕信息」的網絡小說。毫無疑問,手機閱讀正在改變著越來越多人的閱讀習慣。而它帶給人們的影響已不單停留於知識的獲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孕育、興趣的激發或者生活的享受等。可以說,我們正朝著一個全新的閱讀時代在邁進。因此,研究網民的手機閱讀行為,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用戶行為分析,更是一種對新媒體文化、新媒體生活方式的探討。

    我們要研究他們的行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手機閱讀?他們的使用動機為何?他們通過手機閱讀獲得了何種滿足感?滿足感與最初的期望一致嗎?顯然,研究手機網民的閱讀行為可以利用經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同時我們也可以探索經典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用性。

    本研究不僅涉及到手機網絡文學,也涉及到通過手機獲取新聞資訊。為了研究方便,我們將其統稱為手機閱讀(在第二部分有專門論述)。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使用和滿足理論來分析大學生網民使用手機閱讀時的動機和使用滿足度等問題,具體來說,通過問卷調查的結果來分析不同的大學生網民使用手機閱讀的動機有何差異、使用後是否得到了滿足以及使用動機和滿足度的關係等問題。本研究將手機獲取新聞資訊與手機網絡文學統統歸於手機閱讀,希望可以為相關的研究提供借鑑。

2  研究問題 2.1理論模型: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是一個經典的受眾行為理論。它把受眾看作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受眾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其基本模式被傳播學者E·卡茨等人在1974年概括為「社會因素+心理因素     媒介期待     媒介接觸   需求滿足」的過程。

    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作為理論模型,認為大學生網民的手機閱讀行為有著特定的需求,對其有著各自不同的媒介期待,通過一定的媒介接觸,自己原始的需求或多或少得到滿足。

2.2手機閱讀的界定

    目前很多相關的研究將對象界定為數字閱讀,其研究範圍涵蓋了手機、PC、平板電腦、電子閱讀器、其他電子終端等。這樣的研究顯然也是必要的,可以在更大範圍內考慮用戶的新媒體利用情況。不過其缺陷亦非常明顯,涵蓋範圍過大其適用性就值得懷疑。因此,本研究將研究對象僅僅界定為手機閱讀,甚至不包含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為的就是獲取更有針對性的研究結論。艾瑞研究發布的《2012-2013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行為研究報告》顯示,86.8%的用戶使用手機進行閱讀,手機顯然是數字閱讀的第一終端。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單獨研究手機閱讀行為的價值所在。

    梳理手機閱讀的相關研究可以發現,很多研究將手機閱讀僅僅局限在小說等的閱讀,而未包含新聞資訊。這樣的界定有其合理性,畢竟閱讀內容存在差異。但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是,利用手機獲取新聞資訊亦是一種閱讀行為;如果說瀏覽消息資訊不能成為閱讀,那麼閱讀長篇通訊、訪問用戶博客是否可以成為閱讀呢?本研究認為通過手機產生的閱讀、瀏覽行為都應算在手機閱讀範圍內。

    因此,本研究中的手機閱讀是指人們利用手機終端瀏覽、閱讀數位化的內容,內容可能是重度的新聞資訊,也可能是輕度的網絡文學。

2.3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的動機和使用滿足度等問題。具體來說,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理論模型,探討分析不同的大學生網民使用手機閱讀的動機有何差異、使用後是否得到了滿足以及使用動機和滿足度的關係等問題。

    本研究設置如下三個研究問題:

    ①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動機是什麼?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②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度如何?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③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動機對滿足度有何影響?

3  研究方法 3.1研究樣本

    本研究中採用了問卷調查法,這也是以使用與滿足理論為模型的論文常用的方法。基於研究的可操作性,研究將大學生網民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手機閱讀的使用動機與滿足度等問題。抽樣方法採用簡單隨機抽樣。

    具體說來,研究人員在武漢大學圖書館的自習區域隨機發放問卷200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62份。問捲髮放時間為2013年9月30日。在圖書館發放問卷基本可以保證男女比例、學科類別比例與學校整體情況基本平衡。

    被調查者中男性77名,佔47.5%;女性85名,佔52.5%。男女比例基本平衡,與學校整體情況亦基本一致。

    專業類別上,理工類佔37.7%,人文社科類佔61.7%。因為被調查者中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問捲來自理工類,導致理工類佔比較少,與學校整體情況有一定差異。

    年級方面,本科生佔65.4%,碩士30.9%,博士3.7%,與學校整體情況無太大差異。

    籍貫方面,來自城市的佔51.2%,來自農村的佔48.8%,比例基本平衡。

3.2變量操作化

    ⑴人口統計學變量

    本研究中人口統計學變量主要包括:性別(1=男,2=女);專業類型(1=理工類,2=人文社科類,3=藝體類,4=其他);年級(1=本科生,2=碩士,3=博士,4=其他);籍貫(1=城市,2=農村)。

    ⑵手機閱讀頻度、強度

    手機閱讀頻度、強度變量主要包括:使用年限(1=1年以內,2=1-3年,3=3年以上);日使用時長(1=1小時內,2=1-3小時,3=3小時以上);手機閱讀場合(1=上課,2=公共運輸,3=寢室,4=用餐地點,5=睡前睡後,6=走路時,7=其他);手機閱讀內容(1=新聞資訊,2=小說,3=漫畫,4=圖片,5=其他)。

    其中,使用年限、日使用時長為單選,手機閱讀場合、手機閱讀內容為多選。

    ⑶手機閱讀動機

    本研究主要參考了張丁煜(2011)與翟青竹(2012)的研究,在其基礎上,通過調查獲得了30個動機項。30個題項均採用五級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贊同」,5=「非常贊同」。具體題項可參見附錄2。

    ⑷手機閱讀滿足度

    本研究主要參考了張丁煜(2011)與翟青竹(2012)的研究,在其基礎上,通過調查獲得了15個滿足度項。15個題項均採用五級李克特量表,1=「非常不贊同」,5=「非常贊同」。具體題項可參見附錄2。

3.3分析方法

    本研究通過SPSS來進行實證分析。

    研究問題1 中,採用最大差異法(Varimax)進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來了解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動機,在此基礎上通過t-test 來分析使用動機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研究問題2 中,通過t-test 來分析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度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研究問題3 中,為了掌握使用動機變因對滿足度的影響採取了多變量回歸分析法(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4  研究結果 4.1手機閱讀頻度、強度分析

    ⑴手機閱讀使用年限

圖4-1 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使用年限

    如圖4-1。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使用年限以3年以上為主,佔57.4%;有90%的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超過1年。

    ⑵手機閱讀日使用時長

圖4-2 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日使用時長

    如圖4-2。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日使用時長基本在3小時以下,佔到92.6%;而1小時以內的大學生佔到了全部的48.1%,將近一半;日使用時長在3小時以上的只佔7.4%。

手機閱讀場合

圖4-3 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場合分布

    如圖4-3。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場合以寢室、睡前睡後為主,75.3%的大學生會在睡前睡後使用手機閱讀,66%的大學生會選擇寢室;走路時選擇手機閱讀的只佔8.6%,用餐地點為29%,上課為31.5%,公共運輸佔40.7%。

    ⑷手機閱讀內容

圖4-4 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內容分布

    如圖4-4。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內容以新聞資訊為主,84.6%的大學生會利用手機閱讀新聞資訊;小說也是大學生手機閱讀的另一大內容,38.9%的大學生會利用手機閱讀小說;閱讀漫畫的只佔3.1%,圖片只佔25.3%。

4.2  手機閱讀行為的動機與滿足度

    ⑴研究問題1

    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是什麼?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為了了解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本研究採用了最大變異法(Varimax)來進行因子分析,經過5次因子分析共萃取了五個因子,這五個因子均可合理命名,分析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4-1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使用動機量表」的因子分析結果摘要

題項變量及題目

最大變異法直交轉軸後的因素負荷量

共同性

使用

便捷

友好

互動

閱讀

體驗

知識

娛樂

個性

呈現

q5_3可以隨時隨地使用

.820

.195

 

.131

 

.738

q5_1可以隨身攜帶,享受隨身閱讀的樂趣

.795

.203

 

.134

.102

.708

q5_4無聊時可以打發時間

.776

 

 

.121

 

.635

q5_12內容豐富多彩

.274

.711

.232

.158

.160

.686

q5_13閱讀界面設計吸引人

-.122

.700

.279

 

.132

.602

q5_10信息更新快

.468

.695

 

.152

.127

.741

q5_11渠道接入更為便捷

.499

.662

 

.155

.158

.743

q5_14可以和朋友分享閱讀

.128

.513

 

.274

.290

.448

q5_9可以更好地互動

.281

.437

 

.402

 

.438

q5_18更加符合我的閱讀習慣

.144

 

.777

 

.170

.664

q5_22讓我獲得了比紙質閱讀和電腦上讀閱讀更多的樂趣

-.103

 

.741

.217

.123

.628

q5_28可以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243

.697

.227

.147

.620

q5_19資訊內容更加簡明扼要

.145

.175

.665

 

.123

.519

q5_17可以滿足我的閱讀好奇心

 

.330

.286

.698

 

.686

q5_16可以更好地放鬆休閒

 

.208

.390

.656

 

.631

q5_6可以利用碎片時間

.435

 

 

.635

.329

.706

q5_7可以獲取知識

.366

 

 

.627

.210

.580

q5_8可以帶來愉悅感

.322

.391

.258

.533

.104

.618

q5_25支持個性化定製

.128

.169

.109

 

.779

.672

q5_23可以多媒體形式展現

 

.197

.109

.178

.717

.606

q5_24看不完可以下次接著看

.130

 

.377

 

.688

.640

q5_26可以滿足我個人興趣愛好

.255

.160

.476

.178

.538

.638

特徵值

3.151

2.864

2.957

2.551

2.321

13.844

解釋變異量%

14.322

13.472

13.443

11.596

10.550

63.628

累積解釋變異量%

14.322

27.794

41.237

52.832

63.382

 

    本研究中一共有30個題項共同組成了使用動機的考察量表,經過五次分析最終保留了解釋度較高的22個題項,並提取了5個共同因子,這5個因子對總變量的累積解釋度達到了63.382%,已達到60%的標準,表示萃取後保留的因素相當理想。

    具體分析的話,這5個因子的特徵值依次分別為3.151、2.864、2.957、2.551和2.321,其中因子1包含q5_1、q5_3、q5_4三項,佔總變量的14.322%;因子2包含q5_9、q5_10、q5_11、q5_12、q5_13、q5_14六項,佔總變量的13.472%;因子3包含q5_18、q5_19、q5_22、q5_28四項,佔總變量的13.443%;因子4包含q5_6、q5_7、q5_8、q5_16、q5_17五項,佔總變量的11.596%;因子5包含q5_23、q5_24、q5_25、q6_26四項,佔總變量的10.550%。根據各因子所包含的題項變量特性,因子1命名為「使用便捷」,因子2命名為「友好互動」,因子3命名為「閱讀體驗」,因子4命名為「知識娛樂」,因子5命名為「個性呈現」。

    此外,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是否存在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本研究在因子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t-test 分析。下表呈現了性別對不同因子的差異影響:

表4-2 不同性別大學生手機閱讀使用動機的差異比較

檢驗變量

性別

N

均值

標準差

t值

使用便捷

1 男

77

3.9004

.93356

-1.937 n.s.

2 女

85

4.1608

.75700

友好互動

1 男

77

3.6039

.67269

-1.126 n.s.

2 女

85

3.7255

.69803

閱讀體驗

1 男

77

3.0260

.84739

-.347 n.s.

2 女

85

3.0706

.79114

知識娛樂

1 男

77

3.5792

.71788

-1.724 n.s.

2 女

85

3.7694

.68557

個性呈現

1 男

77

3.4253

.78017

-2.043 *

2 女

85

3.6471

.57385

 

     n.s.  p>.05  * p<.05

    從表4-2不同性別學生在手機閱讀使用動機各因子的差異比較摘要表中可以發現,性別變量僅在「個性呈現」一項的t統計量達到顯著水平,顯著性概率值p小於0.05,表示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於手機閱讀的「個性呈現」特質的感知有顯著的不同,女生對手機閱讀的「個性呈現」優勢的認同(M=3.6471)略高於男性的認同感(M=3.4253)。其他四項在性別維度上均不存在有意義的差異。

    隨後,本研究又分別從專業、學歷、籍貫等變量出發對這5個使用動機進行檢驗分析[①],僅「個性呈現」動機在學歷變量上存在有意義的差異,其他比較均不存在有意義的差異。由此可見,本研究所提煉的5個使用動機因子在人口統計學層面上不存在顯著差異,符合一般的使用者需求。

    ⑵研究問題2

    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程度如何?有無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

表4-3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度

 

N

極小值

極大值

均值

標準差

滿足度

162

2.07

4.73

3.1383

.41905

有效的 N (列表狀態)

162

 

 

 

 

 

    由表4-3可知,就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度量表而言,其單題平均得分為3.1383,介於選項3至4之間,換成百分等級為(3.1383-1)÷(5-1)=0.534575=53.4575%,表示樣本觀察值平均贊成的百分比為53.4575%,也意味著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程度表現為中等偏上水平。

    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程度是否存在人口統計學層面的差異,本研究又進行了t-test 分析。下表呈現了性別對滿足程度的差異影響:

表4-4 不同性別大學生手機閱讀滿足度的差異比較

檢驗變量

性別

N

均值

標準差

t值

滿足度

1 男

77

3.1212

.42739

-.492 n.s.

2 女

85

3.1537

.41327

 

     n.s.  p>.05

    從表4-4不同性別學生在手機閱讀滿足度的差異比較表中可以發現,性別變量對於滿意度並不存在有意義的差異。除此之外,本研究又分別從專業、學歷、籍貫等變量出發對滿意度進行檢驗分析發現,各維度均不存在有意義的差異。

    ⑶研究問題3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對使用滿足度有何影響?

表4-5 大學生手機閱讀使用動機對滿足度的復回歸分析摘要

預測變量

B

標準誤

Beta

t值

截距

21.682

2.522

 

8.597

使用便捷

.886

.540

.120

1.639 n.s.

友好互動

1.240

.782

.135

1.586 n.s.

閱讀體驗

2.451

.563

.318

4.352 ***

知識娛樂

1.957

.725

.220

2.698 ***

個性呈現

.732

.699

.080

1.048 n.s.

R=.661  R?=.436  調整後R?=.418  F=24.168 ***

 

      n.s.  p>.05  *** p<.001

    表4-5中顯示的是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對使用滿足度的多變量回歸分析結果。為了檢驗5個獨立變量對因變量是否可以有意義地說明而進行了F-test,F的值為24.168,顯著性概率值p小於0.001,表示回歸模型整體解釋變異量達到顯著水平,在統計上是可以有意義地說明因變量的,也就是說,預測的回歸模型是有意義的模型。

    另外由表可知,「使用便捷」「友好互動」「閱讀體驗」「知識娛樂」「個性呈現」五個自變量與「滿足度」因變量的多元相關係數為0.661,多元相關係數的平方為0.436,表示五個自變量可解釋「滿足度」變量43.6%的變異量。五個自變量的標準化回歸係數均為正數,表示五個自變量對「滿意度」變量的影響均為正向。在回歸模型中,對「滿意度」變量有顯著影響的因變量為「閱讀體驗」和「知識娛樂」,而「使用便捷」「友好互動」和「個性呈現」三個自變量的回歸係數均未達顯著,表示這三個因變量對使用滿足度變量的變異解釋甚小。

5  研究結論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手機成為了絕大多數消費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手機閱讀也隨之發展成為信息獲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手機閱讀為題進行了研究,把使用手機閱讀最多的大學生群體作為研究對象,在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了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和滿足度等問題。各個研究問題的研究結論如下:

    研究問題1 中首先對30個題項進行了因子分析,並最終得到了5個動機因子, 即「使用便捷」「友好互動」「閱讀體驗」「知識娛樂」「個性呈現」。為了考察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使用動機是否存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在因子分析的基礎上進行了t-test 分析,結果顯示僅「個性呈現」因子在性別變量和學歷變量上出現了有意義的差異,其他因子均未呈現有意義的差異。由此可以發現,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具有普遍的互通性,並不因性別、專業背景、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差異而有所區別,而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在於手機閱讀的產品設計和大學生群體獨特的性格特質。一方面,設計閱讀產品的設計簡單友好,使用無障礙,易於推廣流行;另一方面,大學生群體積極活躍,對新鮮事物的敏感度與參與度較高,具有獨立的思維特徵,受固有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少。2013年7月在西班牙舉行的KANTAR集團(全球第二大研究諮詢集團、央視索福瑞的外方母公司)年度全球受眾峰會上提出,當下用戶的媒介使用行為具有四C特徵(Creation/Curation/Connection/Community),而不受傳統的年齡、性別、城鄉、文化等因素的制約,可稱之為「C一代」。無疑,本次調查研究的對象——大學生正是這一群體的典型代表。

    研究問題2中考察了大學生在使用手機閱讀時所產生的整體滿足度以及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差異情況。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手機閱讀的滿足度在中等偏上水平,手機閱讀產品還有較為廣闊的提升空間,從而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另外,人口統計學變量上的無顯著差異也呼應了研究問題1中對使用動機變量的人口統計學維度無顯著差異的結果,證明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行為具有普適的動機和接近的使用滿足。

    研究問題3考察了手機閱讀的使用動機對使用滿足度的影響。五個獨立變因中「閱讀體驗」和「知識娛樂」變量對因變量手機閱讀使用的滿足度產生了較大影響。這說明使用者較為重視手機閱讀的閱讀體驗是否比一般閱讀行為更好,是否對其求知慾望和娛樂需求,尤其是在零碎時間裡的這類需求提供了較好的體驗平臺。手機閱讀產品的設計和開發者們在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也要格外注意這兩個層面的用戶體驗。相反,「使用便捷」「友好互動」和「個性呈現」三個自變量對滿足度產生的影響不是很大。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使用動機和滿足度,以及兩個變因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大學生手機閱讀的使用情況做了具體比較,對於手機閱讀產品的創新發展有一定幫助。當然本研究也存在相當大缺陷,比如說樣本抽取的不規範,問卷設計存在的漏洞,變因之間關係過於簡單化等。但還是希望本研究對以後他人的研究能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 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3] 柯惠新等.傳播統計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4] 張丁煜.門戶網站新聞使用比較研究——以中韓兩國大學生為例[A]. 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

[5] 翟青竹.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數字媒介閱讀研究[D].安徽大學碩士論文,2012.

[6] 葉鳳雲.移動閱讀國內外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2(11).

[7] 董小菲,王言浩.新路徑:女校大學生對微博的使用與滿足研究[J].今傳媒,2013(2).

[8] 劉亞,蹇瑞卿.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調查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3).

[9] CNNIC:第3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0] 艾瑞研究:2012-2013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行為研究報告

附錄1:圖表索引

圖4-1 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使用年限…………………………………………..7

圖4-2樣本大學生網民手機閱讀日使用時長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使用動機量表」的因子分析結果摘要……………..9

表4-2不同性別大學生手機閱讀使用動機的差異比較……………………………..10

表4-3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滿足度………………………………………………..11

表4-4不同性別大學生手機閱讀滿足度的差異比較………………………………..12

表4-5大學生手機閱讀使用動機對滿足度的復回歸分析摘要……………………..12

附錄2:問卷調查表

問卷編號:                                                                        調查員:

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調查

親愛的同學:

       您好!我們是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正在做一項關於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的調查,包括使用手機閱讀新聞資訊、小說、漫畫等。本次問卷調查不記名,不公開,僅做學習、研究之用,我們對您的信息也將嚴格保密。

衷心感謝您的支持!

新聞與傳播學院數字產品調研小組

 請在所選答案的方框裡或數字上畫「√」,在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

 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單選。

 

Q1您使用手機閱讀多長時間了?

□1.1年以內      □2.1-3年        □3.3年以上

Q2您每天用手機閱讀多長時間?

□1.1小時內      □2.1-3小時      □3.3小時以上

Q3您通常在什麼場合使用手機閱讀?(可多選)

□1.上課          □2.公共運輸     □3.寢室       □4.用餐地點

□5.睡前睡後      □6.走路時       □7.其他

Q4您使用手機閱讀的內容主要為?(可多選)

□1.新聞資訊      □2.小說         □3.漫畫       □4.圖片        □5.其他

Q5您之所以採取手機閱讀,是因為:(請在您認為合適的數字上劃勾,每小題選一項)

    

非常

不贊同

比較

不贊同

中立

比較

贊同

非常

贊同

1.可以隨身攜帶,享受隨身閱讀的樂趣

[ 1 ]

[ 2 ]

[ 3 ]

[ 4 ]

[ 5 ]

2.身邊的同學都在用

[ 1 ]

[ 2 ]

[ 3 ]

[ 4 ]

[ 5 ]

3.可以隨時隨地使用

[ 1 ]

[ 2 ]

[ 3 ]

[ 4 ]

[ 5 ]

4.無聊時可以打發時間

[ 1 ]

[ 2 ]

[ 3 ]

[ 4 ]

[ 5 ]

5.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避免打擾

[ 1 ]

[ 2 ]

[ 3 ]

[ 4 ]

[ 5 ]

6.可以利用碎片時間

[ 1 ]

[ 2 ]

[ 3 ]

[ 4 ]

[ 5 ]

7.可以獲取知識

[ 1 ]

[ 2 ]

[ 3 ]

[ 4 ]

[ 5 ]

8.可以帶來愉悅感

[ 1 ]

[ 2 ]

[ 3 ]

[ 4 ]

[ 5 ]

9.可以更好地互動

[ 1 ]

[ 2 ]

[ 3 ]

[ 4 ]

[ 5 ]

10.信息更新快

[ 1 ]

[ 2 ]

[ 3 ]

[ 4 ]

[ 5 ]

11.渠道接入更為便捷

[ 1 ]

[ 2 ]

[ 3 ]

[ 4 ]

[ 5 ]

12.內容豐富多彩

[ 1 ]

[ 2 ]

[ 3 ]

[ 4 ]

[ 5 ]

13.閱讀界面設計吸引人

[ 1 ]

[ 2 ]

[ 3 ]

[ 4 ]

[ 5 ]

14.可以和朋友分享閱讀

[ 1 ]

[ 2 ]

[ 3 ]

[ 4 ]

[ 5 ]

15.成為朋友圈裡掌握最新資訊的人

[ 1 ]

[ 2 ]

[ 3 ]

[ 4 ]

[ 5 ]

16.可以更好地放鬆休閒

[ 1 ]

[ 2 ]

[ 3 ]

[ 4 ]

[ 5 ]

17.可以滿足我的閱讀好奇心

[ 1 ]

[ 2 ]

[ 3 ]

[ 4 ]

[ 5 ]

18.更加符合我的閱讀習慣

[ 1 ]

[ 2 ]

[ 3 ]

[ 4 ]

[ 5 ]

19.資訊內容更加簡明扼要

[ 1 ]

[ 2 ]

[ 3 ]

[ 4 ]

[ 5 ]

20.手機訂閱了相關內容會不斷得到推送

[ 1 ]

[ 2 ]

[ 3 ]

[ 4 ]

[ 5 ]

21.資費便宜,性價比高

[ 1 ]

[ 2 ]

[ 3 ]

[ 4 ]

[ 5 ]

22.讓我獲得了比紙質閱讀和電腦上讀閱讀更多的樂趣

[ 1 ]

[ 2 ]

[ 3 ]

[ 4 ]

[ 5 ]

23.可以多媒體形式展現

[ 1 ]

[ 2 ]

[ 3 ]

[ 4 ]

[ 5 ]

24.看不完可以下次接著看

[ 1 ]

[ 2 ]

[ 3 ]

[ 4 ]

[ 5 ]

25.支持個性化定製

[ 1 ]

[ 2 ]

[ 3 ]

[ 4 ]

[ 5 ]

26.可以滿足我個人興趣愛好

[ 1 ]

[ 2 ]

[ 3 ]

[ 4 ]

[ 5 ]

27.這是一種很酷的方式

[ 1 ]

[ 2 ]

[ 3 ]

[ 4 ]

[ 5 ]

28.可以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

[ 1 ]

[ 2 ]

[ 3 ]

[ 4 ]

[ 5 ]

29.可以隨時做標註筆記

[ 1 ]

[ 2 ]

[ 3 ]

[ 4 ]

[ 5 ]

30.可以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 1 ]

[ 2 ]

[ 3 ]

[ 4 ]

[ 5 ]

 

Q6您使用手機閱讀的體驗是:(請在您認為合適的數字上劃勾,每小題選一項)

    

非常

不贊同

比較

不贊同

中立

比較

贊同

非常

贊同

1.使用起來能給我帶來快樂感

[ 1 ]

[ 2 ]

[ 3 ]

[ 4 ]

[ 5 ]

2.讓我在朋友中成為最新獲取新鮮資訊的人

[ 1 ]

[ 2 ]

[ 3 ]

[ 4 ]

[ 5 ]

3.我更喜歡紙質閱讀或電腦閱讀

[ 1 ]

[ 2 ]

[ 3 ]

[ 4 ]

[ 5 ]

4.受媒介本身或網絡限制(屏幕小、網速慢等)

[ 1 ]

[ 2 ]

[ 3 ]

[ 4 ]

[ 5 ]

5.讓我可以與朋友更好的溝通交流

[ 1 ]

[ 2 ]

[ 3 ]

[ 4 ]

[ 5 ]

6.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 1 ]

[ 2 ]

[ 3 ]

[ 4 ]

[ 5 ]

7.讓我更好地利用了閒暇時間

[ 1 ]

[ 2 ]

[ 3 ]

[ 4 ]

[ 5 ]

8.它只是一時的潮流

[ 1 ]

[ 2 ]

[ 3 ]

[ 4 ]

[ 5 ]

9.滿足了我的求知慾望

[ 1 ]

[ 2 ]

[ 3 ]

[ 4 ]

[ 5 ]

10.帶給我緊隨潮流的時尚感

[ 1 ]

[ 2 ]

[ 3 ]

[ 4 ]

[ 5 ]

11.容易分神,不適合精讀

[ 1 ]

[ 2 ]

[ 3 ]

[ 4 ]

[ 5 ]

12.滿足了分享的快感

[ 1 ]

[ 2 ]

[ 3 ]

[ 4 ]

[ 5 ]

13.讓時間過得很快,減少無聊感

[ 1 ]

[ 2 ]

[ 3 ]

[ 4 ]

[ 5 ]

14.隨時隨地滿足了我閱讀的需求

[ 1 ]

[ 2 ]

[ 3 ]

[ 4 ]

[ 5 ]

15.我不會向別人推薦手機閱讀這種方式

[ 1 ]

[ 2 ]

[ 3 ]

[ 4 ]

[ 5 ]

 

出於統計分析的需要,請您繼續完成以下問題:(請在相應選項上打「√」,在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

Q7、您的性別:    □1.男           □2.女

Q8、您的專業類型:□1.理工類       □2.人文社科類    □3.藝體類      □4.其他

Q9、您的年級:    □1.本科生       □2.碩士          □3.博士        □4.其他

Q10、您來自:     □1.城市         □2.農村

 

相關焦點

  • 手機媒體的使用與滿足理論研究
    從傳播學看來,手機媒體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傳播媒體。    一、 手機媒體的「使用」理論    (一)傳統「使用」,使用「媒介信息」    使用與滿足理論是美國傳播學者E?卡茨1974年在其著作《個人對大眾傳播的使用》中提出的。該理論主要是從受眾的立場出發,通過分析受眾對媒介的使用動機和獲得需求滿足來考察大眾傳播給人類帶來的心理和行為上的效用。E?
  • 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關注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不僅可以使大學生科學使用可支配收入,進行合理消費,同時也能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促進其健康成長。更重要的是,未來他們將是具有穩定且較高的經濟收入者,將是文化水平較高而事業有成者,將是公司企業的生產經營者,還可能是生產或消費政策的制定者。因而,他們的消費行為具有強烈的示範性,他們的消費觀念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 基於情境理論的消費者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一、情境理論與消費者行為   (一)情境理論   情境是指消費者的消費或購買活動發生時個體所面臨的短暫的環境因素,如購物時的氣候、購物場所的擁擠程度以及消費者的心情等等。  (一)樣本選擇   通過問卷初稿,先對20個大學生進行試調查,根據預調查的結果對問卷進行修改後,於2008年11月在西安的一所大學對本科生進行了正式的問卷調查。
  • 傳播學新解:當2020年的網際網路「遇見」使用與滿足理論
    使用與滿足理論將受眾視為有特定需求的個體,認為不同的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性。受眾接觸和使用媒介內容是基於受眾的社會及心理需求,並通過這種接觸和使用來滿足自己的特定需求。 受眾研究的先河由此開啟,該理論認為受眾也掌握著媒體的使用權和選擇權,強調了受眾需求對媒體傳播的制約作用。
  • 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與對策研究
    碎片化閱讀對大學生的主要負面影響實際上,碎片化閱讀自誕生起就充滿著爭議,主要是這種閱讀方式容易給閱讀受眾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大學生由於閱讀信息接收面廣,特別是在手機碎片化閱讀已經成為大學生閱讀方式之首的實際背景下,其危害比一般閱讀方式更嚴重,大學生容易陷入非理性閱讀的境地。
  • 《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發布
    原標題:《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在上海交通大學發布   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的調查研發以及創作過程。
  • 95後獨霸校園 近6成大學生每天用手機超5小時-大學生,手機 ——快...
    近日移動社交軟體易信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大學生進行了社交習慣調查,約1500人參與。調查結果顯示,57%的大學生有「機不離手」的習慣,每天使用手機時間在5小時以上。在眾多類型的手機APP中,社交APP成為大學生們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類型。
  • 2015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調查分析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中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報告》課題組最新發布了2015年度調查結果。調查基於「大數據」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及其教育狀況進行全面分析,並提出相關建議。專業性的「大數據」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數據支撐和學理支撐。
  • 誰動了大學生錢袋子——一份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
    上周,在浙江工商大學公管學院的一個座談會上,一位同學針對目前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做了如上描述。  現在大學生的生活消費究竟到了一個怎樣的層次?據浙江工商大學對全校學生做的一次調查顯示:75%以上的學生每月日常消費在1000元左右,部分爬上了2000元,超過普通白領消費水平。  大學生是如何支配這筆費用的?
  • 每天都在使用手機,但我們真的了解手機行為嗎?
    報告之後,我重新閱讀了當時聽眾寫下來的有關手機行為問題的想法,總結如下: (1)當要求快速寫下兩個最典型的手機特徵時,絕大多數人都寫下可以打電話和發簡訊。(2)當要求快速羅列2到3個手機行為的日常例子時,大部分人回答的是發簡訊、查看郵件等。
  • 一場線上線下的綠色保衛戰 大學生低碳行為調查
    這是支付寶客戶端設計的一款公益應用,用戶通過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費、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夥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
  • 電影《我不是藥神》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分析
    簡單來說,該影片滿足了觀眾的需求。一、使用與滿足理論概述「使用與滿足理論」起源於20世紀40年代,在大眾傳播效果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動機出發,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作是基於特定需求和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種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
  • 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大學生就業問題解決方案研究
    摘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心理學以及行為學等角度,將人的實際需求的本質行為進行了比較全面細緻的研究。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行為需求分為生理性、安全性、社會歸屬性、尊重性以及自我實現性的五個層次的需求。
  • 使用與滿足視角下微信公眾號傳播影響力的影響因素研究——以清華...
    下面,我們將對研究變量進行梳理: 4.1變量控制 根據上一部分對文獻理論視角的梳理,我們將根據使用滿足理論的兩個方面,即使用需求和信息滿足作為此項研究的自變量,將公眾號的傳播影響力即使用者的效用(utility)評判作為因變量。
  • 「正大杯」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省賽在榕落幕
    福州新聞網4月22日訊(記者 原浩)21日下午,為期2天的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福建省選拔賽在福建江夏學院落下帷幕。福建江夏學院「『地球很美有賴你』——基於福州市居民環保意識及行為調查」「喚醒對黑暗的認識——基於福州市市民對抑鬱症的認知情況調查」,華僑大學「二孩家庭三孩生育意願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報告」「『時間都去哪了?』
  • 調查稱7%的男性大學生有過男男性行為經歷
    說明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學生,受HIV 感染的威脅越來越大。愛滋病正逐漸向被視為淨土的大學校園侵蝕,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事實。「愛滋老人」是另一逐年增加的人群。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60歲以上男性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由2.2%擴大為8.9%;60歲以上男性愛滋病人,由5.4%擴大為11%。
  • 社交平臺「沉默的螺旋」現象成因初探——以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的...
    調查表明,結果未必如此:社交媒體中所展現出來的聲音不是全部的觀點,往往會出現一些民眾意見被遮蔽的現象,而這與著名的傳播學理論「沉默的螺旋」所描述的傳統媒體「輿論集中」的現象異曲同工。本文以全國大學生為樣本,調查為何在傳播媒介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仍會產生「沉默的螺旋」現象?
  • 2014年中國大學生群體手遊市場調查報告
    在2014年,隨著中國手機遊戲市場的發展,用戶認知將逐步提升,產業鏈各環節應在進行市場營銷推廣的同時充分重視終端及手機遊戲的更新發展,以不斷完善的產品服務滿足用戶需求,在用戶認知的基礎上
  • 速途研究院:2015大學生分期消費調查報告
    分期平臺呈現巨頭割據(速途研究院製圖)  在關於大學生最常使用的分期平臺調查結果上看,在目前主要的分期平臺呈現出劇透割據的形勢,花唄佔比37%,京東白條佔比34.3%,其次是分期樂和趣分期,兩家平臺在大學生間的活躍度分別佔比
  • 基於紮根理論的虛擬健康社區用戶使用意願研究
    Harris等[12]則利用結構方程建模對561位在線用戶進行調查,發現信息質量和可靠的設計等變量對形成用戶信任並接受健康信息具有積極的作用。  虛擬健康社區作為網絡環境下健康信息服務的重要渠道之一,對其用戶使用意願的研究則相對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