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線上線下的綠色保衛戰 大學生低碳行為調查

2021-01-16 人民網

「我想給你最晚的晚安,最早的早安。」這是李瑞傑在支付寶螞蟻森林中最喜歡的「樹語」。

「小樹有沒有說早晚安我不知道,反正我最早的早安給了小樹!」他在自己的社交媒體平臺上寫下這樣的話。作為一名螞蟻森林資深愛好者,每天早上準時叫醒李瑞傑的不是上課的鬧鐘,而是7:03收能量的鬧鐘。

2016年8月,支付寶裡上線公益產品「螞蟻森林」。這是支付寶客戶端設計的一款公益應用,用戶通過步行替代開車、在線繳納水電煤費、網絡購票等行為節省的碳排放量,將被計算為虛擬的「綠色能量」,用來在手機裡養大一棵棵虛擬樹。虛擬樹長成後,螞蟻金服和公益合作夥伴就會在地球上種下一棵真樹,或守護相應面積的保護地,以培養和激勵用戶的低碳環保行為。

從環保到公益:只和真實的低碳行為掛鈎

平時愛走路,出行選擇共享單車、公交和地鐵,很少打車,看到路上的垃圾主動撿起,出門隨手關燈,不是必要的時候不開空調,每次點外賣都會選擇無需餐具……這些低碳行為宋舒延很早就在做了。

在北京一所高校讀研的她,自稱是一名「公益達人」,本科時還參加過幾次關於保護水源的公益活動。得知日常的低碳行為可以在螞蟻森林中獲得綠色能量,通過給虛擬的樹澆水,最終會以自己的名義在沙漠種下一棵真樹後,她便毫不猶豫加入其中。作為擁有3年「樹齡」的「種子用戶」,她認為自己的公益理念和螞蟻森林不謀而合。她坦言一開始還特地研究過「綠色能量攻略」,讓低碳行為與能量機制結合得更緊密。

像宋舒延這樣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近日,中青校媒聯合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就各高校、職院大學生使用螞蟻森林公益應用的情況形成了數據報告。這份深度數據報告就螞蟻森林的使用場景、高校公益林澆水量、排行榜等方面,透視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及整體氛圍。

數據報告顯示,大學生是螞蟻森林的忠實用戶和主力軍,主要通過形式多樣的低碳行為獲取綠色能量。其中,步行、線下支付、乘坐公共運輸、使用共享單車、不用一次性餐具、無紙化閱讀等是大學生群體最常見的低碳生活場景。就人均步行所產生的能量總數單項,大學生群體就比其他群體多獲得約6千克的綠色能量。

和宋舒延不一樣,南京林業大學的陳啟運無意間發現在「閒魚」上捐舊衣可以得到一筆「巨額能量」。他其實早就有給偏遠山區捐衣服的想法。以前,他的舊衣服要麼囤著不穿、佔用空間,要麼直接扔掉,卻實在浪費。偶然在「閒魚」上看到舊衣回收的功能,陳啟運一次性捐出了20件左右的舊衣服。知道會獲得螞蟻森林能量的他完全沒想到,第二天竟會得到790克的「意外之喜」。

為了遵循螞蟻森林的「能量機制」,踐行低碳生活,不常吃外賣的陳啟運還特意買了一套餐具備在寢室,只是為了偶爾叫外賣的時候選擇「無需餐具」,讓一次性餐具「能省則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張越梅,生在大西北,長在大西北。從小看著裸露黃土地長大的她,對西北地區的荒漠化情況自然是熟悉得很,也深知綠色對於地球、人類的重要性。

張越梅自己都數不清,這是她堅持跑步的第多少天。不是為了減肥,也不是單純想鍛鍊身體,而是為了湊夠約18000步,次日即可到螞蟻森林換取步行最高上限296克的能量。「數不清多少天,但一直沒斷過。不只是為了攢能量,捐贈運動步數還可以幫到需要幫助的人。」

以前,張越梅不是一個喜歡「動」的人。現在,為了積累能量,她白天出行都先考慮能不能步行。「一開始走1公裡喊累,後來走個3公裡都不嫌遠。」她還開玩笑說自己經常給身邊人「洗腦」,呼籲大家一起種樹。「你在城市綠色低碳,我在沙漠拼命成長。」這是她最喜歡的「樹語」。

從虛擬能量到現實樹木:一場線上線下的綠色保衛戰

今年4月,支付寶宣布螞蟻森林用戶數達5億,5億人共同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樹,種樹總面積近140萬畝。

張越梅上大學後才聽說螞蟻森林,得知可以讓手機裡的「虛擬樹」變成真正的樹,「後悔沒早玩幾年,不然我早就種下好多樹了!」

衝著種樹去的螞蟻森林用戶不在少數。河南一所高校的陳思君已經在螞蟻森林獲得11個環保證書,她有個小心願,把螞蟻森林中的樹都種一遍。但她的大目標是,能親身實地去看看這些樹,去酒泉、阿拉善、庫布齊,去真切地看看5億甚至更多人一起種下的那片沙漠綠洲。

「6枚鮮紅的指印,按下了一個不服輸的諾言。4萬畝沙漠中的腳印,踐行著一條無需言明的教訓。」每當陳思君在電視上看到古浪縣八步沙林場「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的公益廣告,都覺得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

陳思君知道,她手機裡通過「澆水養護」種下的每一棵「樹」都真實地紮根於原本荒蕪一片的大漠深處,成為黃沙中的一點綠。儘管她每天做的只是在手機屏幕上點一點,但她覺得,防風固沙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趙欣睿是福建農林大學一名大二學生。從好友們的螞蟻森林主頁可以看到,趙欣睿已是他們森林的常客。他們不知道這是趙欣睿第幾次最早收取了自己的綠色能量,但可以知道的是,她基本每天都來得很早。

起初,趙欣睿只是抱著「好玩」的心態,把和同學們一起定鬧鐘早起互相「偷能量」當成一種娛樂遊戲。而當她種下自己的第一棵樹——梭梭樹,她發現這個「遊戲」似乎跟自己想的有點不一樣。「每天早起收集能量成了無意之間的公益之舉」,她突然覺得意義非凡。

到現在為止,趙欣睿已經收集了125.7千克的綠色能量,擁有8個環保證書,連續兩年獲得全民義務植樹證書。每當她看到自己在好友排行榜上遙遙領先,就充滿了小宇宙爆發似的熱情,每天第一個收取綠色能量的動力瞬間倍增。

和趙欣睿的初衷不同,鄭州大學的韓彥平從一開始就沒把螞蟻森林當成是一場特殊的「遊戲」。作為螞蟻森林「資深玩家」,他與螞蟻森林的故事源於對胡楊的熱愛。

為了種下一棵胡楊,韓彥平需要積攢215.68千克的綠色能量。每天1萬多步,用支付寶給家裡交水電費,嘗試無紙化閱讀……現在,他還準備再了解一下廢物回收。「沒想到每天走走路、看個電影就會收穫能量,不知不覺中就踐行了公益。」韓彥平說。

在螞蟻森林的應用界面,用戶可以通過「攝像頭」看到部分林地的實景照片,也可以透過衛星,觀察自己種下的樹給地球帶來的改變。陳啟運經常會打開這個功能,「這是一種更直觀了解沙漠綠化情況的方式,可以親眼看到越來越多的樹填滿荒蕪的沙地。」

今年,螞蟻森林入選聯合國環境署2019年世界環境日實踐案例。聯合國環境署認為,從虛擬能量到現實植樹,螞蟻森林為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創新路徑。

從個人參與到集體參與:小能量貢獻大森林

201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之際,螞蟻森林公益林活動上線。入駐螞蟻森林公益林的學校將擁有專屬公益林頁面,公益林所累積的樹將被種植在荒漠化地區,樹苗採購、種植及養護成本由螞蟻森林進行捐贈,凡澆水量達到可種植5萬棵樟子松,即可獲得學校線下專屬樹林和專屬樹牌。

當天,活動上線僅7分鐘,鄭州大學公益林就種出了第一棵樟子松。中青校媒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鄭州大學在活動上線當日澆水量超過21.53噸,該記錄至今仍未被打破。目前,復旦大學、鄭州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是位列高校公益林排行榜前三的院校。其中,鄭州大學佔據高校公益林日榜首天數最多,復旦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緊隨其後。

韓彥平從活動上線第一天就開始給學校的公益林澆水,至今還未斷過。那天,他特意發了條朋友圈「求澆水」:「樂觀預期,如果同學們堅持為學校公益林澆水,每天在線上能種下200棵樟子松,那麼到活動結束預計達到4萬多棵。」

韓彥平幾乎每天要去公益林看三四次。在他看來,公益著重在「公」字。「樟子松一個人種下來很難,可能要等上小半年;但因為有了更多人的參與,能量成噸記,每個人的能量匯集起來,一天就能累計幾百棵。」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王鑫程從沒期待過自己學校的公益林可以登上高校排行榜,結果入駐第一天上線還不到24小時,澆水量就突破了1萬千克,排在當日澆水量榜單第一。中青校媒與螞蟻金服旗下支付寶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公益林是職業院校公益林排行榜的榜首,在總榜中也躋身前十,曾有兩天「霸佔」高校排行榜首位。

「公益林讓大家形成了一種集群效應,從一個人的環保到一群人的環保。」王鑫程說。作為本校這場活動的發起者,他沒想到連學校教職工群裡的老師們也都積極性十足。最讓他感動的是,一位應屆畢業生在社交媒體平臺發布了自己為母校公益林澆水的截圖,藉此舉表達對母校的感謝。

起初,王鑫程只是覺得,這是件好事,在鼓勵大家踐行環保的同時,還能種下一批樹。「但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號召可以影響到那麼多人。」他覺得,活動的意義不僅僅是鼓勵參與這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顆踐行環保的公益心。」

正值暑假,王鑫程的一些同學在火車站參加暑運實踐,步數日均2萬一點不稀罕,「走路換能量的小舉動,可以一點點延伸到在線下種一棵樹」成為了他們堅持行走的動力之一。

高校公益林的排行,對於大學生而言也是一種特殊的激勵。6月21日,一場「哪家林業大學更能種樹」的「battle」,在螞蟻森林公益林拉開帷幕。南京林業大學內掀起一陣「螞蟻森林熱」,從6月20日至25日連續佔據日澆水量榜首。

陳啟運是「南京林業大學公益林」運營團隊的一員,算是早期玩家的他在螞蟻森林好友排行榜裡排名前三。起初,為了給公益林澆水,他把自己全部能量一次性「充了公」。

還有一次,在支付寶官方微信號發布的文章中,一條評論激起了南林學子的「澆水鬥志」。「理論上種樹最專業的大學連前三都沒進?」一石激起千層浪,為了發動更多同學參與進來,陳啟運和團隊成員每天發微博號召「以母校的名義種片林」。讓他沒想到的是,同學們的熱情出乎意料的高漲。為了給公益林澆水,有的同學索性退出原本多人合種的樹,「我走了,我要為學校種樹去了。」

復旦大學也是公益林第一批上線院校之一。活動牽頭部門總務處的王朦琦表示,發起公益林的初衷是「共通」。「與綠色發展的理念契合,與綠色校園的引導方向一致。」她希望向學生傳達綠色、低碳、適度的生活理念,鼓勵將環保和公益相結合。

王朦琦自己就是螞蟻森林的忠實用戶。每天多走一點,點外賣拒絕一次性餐具……在她看來,做這些不是單純為了換取能量,而是無需費心費力的舉動就能讓世界發生一點變化。「這個公益門檻很低,每個人隨手都能做,但又很有實效。」

為了擴大活動的參與度,復旦大學為畢業生定製的紀念品上都印製了「復旦大學公益林」的澆水二維碼,鼓勵「給母校留下一筆精神財富」。王朦琦還打算發動即將入學的新生和已經畢業的校友都參與到公益林的活動中,讓影響力擴散到更多群體。

據悉,公益林活動按年度開展。2019年度公益林種植數量將於今年12月31日進行統計,螞蟻森林會根據公益林澆水的能量,於明年春種時節在內蒙古赤峰地區種下樟子松。明年,2020年公益林活動仍會繼續進行。

「希望復旦大學的社會責任在復旦學子的作用下,輻射到各行各業。」王朦琦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涓涓細流中的一條,用簡單的善舉匯聚微小的力量去改變世界,這是件很偉大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基於使用與滿足理論的大學生手機閱讀行為調查
    因此,研究網民的手機閱讀行為,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用戶行為分析,更是一種對新媒體文化、新媒體生活方式的探討。     我們要研究他們的行為: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手機閱讀?他們的使用動機為何?他們通過手機閱讀獲得了何種滿足感?滿足感與最初的期望一致嗎?顯然,研究手機網民的閱讀行為可以利用經典的「使用與滿足理論」,同時我們也可以探索經典理論在新媒體環境下的適用性。
  • 《蟻丘保衛戰》評測:螞蟻塔防,有點意思
    《蟻丘保衛戰》遊戲設定和操控方式塔防遊戲平均一天新上架三款,大多千篇一律,模仿前人。不過《蟻丘保衛戰》(Anthill)做到了設定和玩法上的雙重創新,值得拿過來叨咕兩句。
  • 《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發布
    原標題:《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在上海交通大學發布   項目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謝耘耕教授介紹了《2014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與品牌認知調查報告》的調查研發以及創作過程。
  • 打造綠色航空 海航集團多舉措保衛純淨藍天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日前,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推出機上餐食兌積分服務,鼓勵旅客按需用餐,減少餐食浪費,助力綠色出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海航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建設作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持續推進「綠色航空」計劃,通過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飛機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航路優化等多種舉措助力中國民航綠色發展,保衛純淨藍天。
  • 支付寶螞蟻森林中,哪些行為可以產生更多的能量?
    螞蟻森林是支付寶在2016年8月份上線的一項公益活動,用戶可在支付寶APP裡進行搜索參與。在參與該活動後,用戶可以根據自己每日所進行的"低碳活動",獲取相對應的"綠色能量"。然後當用戶積攢這些綠色能量達到一定數值後,就可以在螞蟻森林裡兌換相應的樹苗進行"種樹"。
  • 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原標題: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編者按:7月2日是今年的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提倡低碳生活,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綠色力量。
  • 打造綠色航空 西部航空多舉措保衛純淨藍天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勝之年,西部航空多措並舉,堅持以高標準、高質高效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落實,通過航路距離優化、電子飛行包(EFB)項目、GPU替代APU項目、成本指數動態監控、落地剩油控制、 優選輕質座椅等18項節能減排項目,從飛行程序優化以及選擇輕型、綠色材質、引進節油機型等方面降低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 《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正式發布!
    《中國青年氣候意識與行為調研報告2020》聚焦18-24歲的中國大學生青年群體,從氣候意識、氣候行為和氣候教育三個側面描繪中國青年氣候畫像,立於國內和國際兩個不同維度,思考中國青年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應有的角色和行動路徑。
  • 綠色發展示範案例 | 航空基地成功獲批成為省級綠色園區!
    和航空君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綠色產業園區 是指企業綠色製造、園區智慧管理、環境宜業宜居的產業集聚區,綜合反映能效提升、汙染減排、循環利用、產業鏈耦合等綠色管理要求,是綠色發展理念在產業領域的直接展現。 作為我國首個航空高技術產業園區,航空基地始終肩負著航空產業與地方經濟融合發展的歷史使命,力求站位高遠,堅持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 3大關鍵詞看芙蓉區定王臺街道打出「藍天保衛」組合拳
    紅網時刻記者 鄧正可 通訊員 譚沁 長沙報導在藍天下自由呼吸,看白雲舒捲,觀星辰燦爛,這是人們共同的願望。為了讓「長沙藍」成為「常態藍」,2018年1月起,定王臺街道多措並舉,全面開展藍天保衛專項整治行動。
  • 第十屆全國大學生市場調查與分析大賽專科組總決賽圓滿落幕
    其中,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參賽作品《 後疫情時代下電商直播的「危」與「機」 ——消費者在電商直播購買行為調研報告》榮獲季軍;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參賽作品《「停課不停學」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效果評估調查報告》榮獲亞軍;四川財經職業學院
  • 調查稱7%的男性大學生有過男男性行為經歷
    說明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學生,受HIV 感染的威脅越來越大。愛滋病正逐漸向被視為淨土的大學校園侵蝕,這是必須要正視的事實。「愛滋老人」是另一逐年增加的人群。中國疾控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2005年至2010年,60歲以上男性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由2.2%擴大為8.9%;60歲以上男性愛滋病人,由5.4%擴大為11%。
  • 高中作文《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綠色家園的倡議書》
    請結合上述材料,以「倡導綠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向本市市民寫一份倡議書,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並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例文】倡導低碳生活 共建綠色家園的倡議書同志們、朋友們: 你們好!
  • 低碳城市運營與低碳市政設施利用——以崖州灣科技城綠色低碳城市為例​
    一、綠色低碳城市發展概況1、綠色低碳城市發展意義我國城市化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快的社會活動,過去30年來有超過4億人移居到城市。因此,將基於綠色低碳的城市發展模式納入城市化進程中,實現城市節能減排,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綠色低碳城市發展的基本方向。
  • 打開支付寶,你的螞蟻綠色能量總算有了用武之地!
    有網友說,螞蟻森林就是檢驗友情的試金石,在這場「愛與正義」的能量較量中,共青團浙江省委和支付寶螞蟻森林為「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一起發起了一場聯合行動——藍天保衛戰,同時,通過數字科技促進環保變流行,通過人的行為改變促進可持續生活方式具有全球普適意義。而沒有你我的低碳行為,這一切都不可能發生。
  • 傳遞綠色能量踐行低碳生活
    7月1日上午,市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舉辦了主題為「綠色低碳,全面小康」的節能低碳宣傳教育活動,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低碳日。據悉,6月29日至7月5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7月2日是全國低碳日,市生態環境局根據亳州市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開展2020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的通知》精神,組織舉辦了此次活動。
  • 《親情保衛戰》千正明激吻陳意涵 程度超文根英
    千正明激吻陳意涵  搜狐娛樂訊 家庭情感偶像劇《親情保衛戰》在大連等地拍攝正酣,陳意涵、千正明的中韓偶像配對更是吸引了無數粉絲的關注與期待。由於劇中兩人的戀人身份,火爆吻戲自然不會少。陳意涵飾演真真  由建新集團、天津市凱旋王國主題公園及北京完美時代國際影視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家庭情感偶像劇《親情保衛戰》,講述了一對同父異母的姐妹在身世揭秘後,面對愛情、事業、親情乃至生死,在經歷人生蛻變、愛恨掙扎後回歸人間親情的大愛故事
  • 讓能源結構更加綠色低碳
    近年來,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減少碳排放,我國在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7.9億千瓦,約佔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30%;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長勢頭。
  • 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維權系列報告之大學生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    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700萬,位居世界第一。作為時尚品、電子、影像、培訓和文化體育等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大學生具有強大的消費潛力,在他們中間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因而大學生消費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
  • 藍天保衛戰典型案例 | 「油改水」工藝升級助力木質家具企業打造...
    藍天保衛戰典型案例 | 「油改水」工藝升級助力木質家具企業打造「綠色家居」新理念 2021-01-07 17: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