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主要存在於動植物的遺傳物質之中,比如腺嘌呤、鳥嘌呤、胸腺嘧啶等,人體內還存在別的嘌呤物質,比如三磷酸腺苷。這些嘌呤類物質在人體內經過代謝以後就變成了尿酸,尿酸在血液中是有一定的飽和濃度的,正常情況下男性的尿酸數值低於420ummol/L,當血尿酸超過420的時候,就會形成尿酸鹽結晶。
尿酸鹽結晶可以誘發一系列免疫反應,從而加重局部的炎症改變,引發關節疼痛以內臟的損害。為了讓大家更多地理解痛風,我來分享一下相關知識。
1.為什麼嚴格控制飲食了,還是會有痛風發作?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嚴格控制飲食,但是卻發現痛風發作的次數沒有明顯的減少,心裡存在很多疑問。其實這種現象並不難理解,正常人尿酸代謝的途徑主要有2種,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嘌呤代謝,其中內源性嘌呤代謝佔據大約80%,外源性也就是通過食物獲得的僅僅佔據20%。由於嘌呤主要的來源是人體自身,所以嚴格控制飲食也有可能並不會明顯地降低痛風的發作率。
另外,尿酸的排洩途徑主要是腎臟,其次是胃腸道、膽道等。很多人尿酸升高,可能是因為腎臟功能出現了異常,導致尿酸的排洩障礙,進而使腎臟的濾過率減少。也有一部分人可能天生就存在關於嘌呤代謝的相關酶的缺陷,所以也容易出現尿酸升高的情況。
還有一些人平時的時候喜歡劇烈活動,這樣就會使人體內乳酸的含量增加,而多餘的乳酸會和尿酸競爭,從而降低尿酸的排洩。與此同時,劇烈活動後的大量出汗,也會使得體內的水分減少,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就會相應增加,這樣就容易誘發痛風發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平日不注意保暖。根據初中的化學理論,物質的溶解度和溫度是有關係的,如果平日不注意局部的保暖,就會降低尿酸的溶解度,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2.有哪些容易被人忽略的高嘌呤食物,但是卻天天吃?
其實對於痛風患者來說,他們是比較清楚哪些食物含有的嘌呤偏高的,比如動物內臟、海鮮類、火鍋、酒類等。但是關於比較細緻的,很多人都不一定了解,比如酵母、香菇、果糖、扁豆、紫菜、沙丁魚、鳳尾魚、鵝、鷓鴣等。
在我國,很多人都是吃麵食的,特別是饅頭,它裡面可能會含有酵母,於是很多人就擔心吃饅頭誘發痛風發作。其實這個擔心沒有必要,因為饅頭中的酵母含量低,而且每天也吃不了多少饅頭。
高嘌呤食物也不是說一定不能吃,如果吃的很少,對尿酸影響也不大,而且可以通過一些去嘌呤的措施來控制尿酸,比如對那些嘌呤高的食物可以反覆水煮,然後把水去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